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培养的心肌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毒性实验、基因工程、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获得纯度较高活性良好的品系小鼠心肌细胞是研究的关键前提。 目的:分离和培养C57小鼠胎鼠、乳鼠及成年小鼠心室肌细胞。 方法:应用机械切碎心室肌后,胰蛋白酶消化不同发育阶段的C57小鼠心室肌细胞,差速贴壁1 h纯化心室肌细胞,锥虫蓝染色判定心肌细胞活力,体外分别培养48~72 h后分别行倒置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微电极阵列评价细胞电生理指标,免疫组化鉴定。 结果与结论:经3~6次消化后,心室组织消化完全,即刻细胞存活率大于85%。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梭形、多角形。12 h有少部分细胞搏动,48 h细胞交织成网,搏动呈同步性,搏动频率30~90次/min。说明用胰蛋白酶组织消化法可以成功地分离、培养,并获得形态、活力良好的胎鼠、乳鼠及成年C57小鼠心室肌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间歇性低氧(IH)干预SD大鼠乳鼠原代心房肌细胞,为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体外实验模型和依据。方法 选择1~3 d龄SD大鼠乳鼠30只,雌雄不限。分离、纯化、培养、鉴定SD大鼠乳鼠心房肌细胞。按常氧(N)、6 h IH、12 h IH、24 h IH和48 h IH随机分组,以体积分数5%O230 min+体积分数21%O230 min为1个循环,对心房肌细胞实施6、12、24、48 h的IH干预。四唑氮化合物(MTS)法检测细胞活力;收集细胞总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ɑ)、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量。结果 随IH刺激时间延长,细胞活力在6 h IH时明显下降,随IH时间延长,细胞活力逐渐升高(1.66±0.12、1.38±0.14、1.69±0.08、1.70±0.18、2.19±0.17。P <0.001)。HIF-1ɑ蛋白表达的上调呈时间依赖性(0.19±0.06、0.50±0.26、0.84±0.31、1.1...  相似文献   

3.
三七总皂甙对豚鼠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离体豚鼠左心耳心肌细胞(left atrial appendage,LAA)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不同浓度PNS灌流时,离体豚鼠左心耳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和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结果:0.7、7、70、700 mg/L PNS在灌流20 min时作用最突出,与对照组比较7 mg/L PNS灌流20 min时的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APD80,70 mg/L灌流20、30、40 min时APD50和APD80均明显延长(P<0.05)。0.7-700 mg/L 4个浓度组的PNS灌流20min时豚鼠心房肌细胞的静息电位(rest potential,RP)、动作电位幅度(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APA) 和0相最大除极速率(Vmax)无明显变化。7 mg/L和70 mg/L的PNS灌流20min能明显延长心房肌细胞的ERP,与对照组比较由(127.00±7.26)ms分别延长为(153.00±9.19)ms和(161.00±10.21)ms,P<0.01。而在7 000 mg/L高浓度时,灌流10 min以后即出现心律失常现象。结论:一定浓度的PNS能延长豚鼠心房肌细胞的APD和ERP,与胺碘酮(amiodarone)相似,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全部实验均用培养5-12天的Wistar种乳鼠心肌细胞团为标本。奎尼丁、牡丹皮制成水煮酒沉提取液。PH6.8。离子浓度为K~ 0.8毫克当量,无Na~ Ca~( )。实验时以灌流液稀释到所需浓度。 细胞浴槽置于倒置显微镜载物台上,标本以恒温(32℃±1℃)的Eagle培养基灌流。灌流液充以Co_25%和O_295%的混和气体。pH保持在7.4。电信号用玻璃微电极引导。电极尖端阻抗为10-30MΩ充灌  相似文献   

5.
心室不同部位的肌细胞 ,其电生理特性存在有差异。心外膜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内膜下心室肌细胞相比较 ,复极 1期明显 ,在 1 ,2期之间有明显的锋和圆顶 ,APD较短。与动作电位相对应的是这两类细胞离子流 (INa,Ito,ICa,Ito,IK,IKATP)也存在有差异。同样它们在机体内部生理病理因素发生变化时也有不同的反应 ,对这些不同反应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机体内环境紊乱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心室不同部位的肌细胞,其电生理特性存在有差异。心外膜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内膜下心室肌细胞相比较,复极1期明显,在1,2期之间有明显的锋和圆顶,APD较短。与动作电位相对应的是这两类细胞离子流(INa,Ito,ICa,IKATP)也存在有差异。同样它们在机体内部生理病理因素发生变化时也有不同的反应,对这些不同反应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机构体内环境紊乱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仿真研究心衰情况下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变异对细胞电生理和透壁特异性的影响机制,以及心力衰竭下心室透壁复极化的改变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基于反映正常和衰竭人体心肌细胞离子通道透壁特异性的实验数据,建立离子通道水平的心肌细胞电生理数学模型,模拟仿真研究心衰情况下心室肌心外膜、中层、心内膜细胞电生理透壁特异性的变化.结果:仿真研究发现心衰导致透壁心室肌细胞电生理重建,透壁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都有明显的延长,改变了动作电位的透壁特异性,进而减小了动作电位的透壁梯度,同时衰竭心脏中快步率时动作电位的比率依赖性会增加.模型研究认为这可能与心衰细胞中离子电流ICaL和Iks的透壁特异性的电生理重构有关.所发展的细胞模型不仅可以辅助细胞电生理实验分析研究,同时也是今后仿真研究心衰情况下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力学特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心室跨膜电生理异质性在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近年来心脏电生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自1991年发现心室中层细胞M细胞以来,心脏电生理异质性的研究更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家兔心室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potential,MAP)水平的变化观察心安颗粒对氯化铯诱发早期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EAD组每组再设对照组、心安颗粒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8只家兔。小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2.55g.kg-1.d-1,生理水40ml稀释溶解后灌胃,大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10.2g.kg-1.d-1,生理水40ml稀释溶解后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天。氯化铯诱发早期后除极组在MAP记录前静脉注射CsCl1.5mmol.kg-1,注射时间不<1…  相似文献   

10.
用细胞内微电极研究哺乳动物心肌电生理特性始于50年代初。由于来源困难和价格昂贵,迄今世界上对猕猴心肌电生理特性尚乏研究。本研究采用四川猕猴共8只,年龄、性别不拘。开胸取心,剖取心室乳突肌固定于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情况下快速收缩心肌和慢速收缩心肌力学特性的变化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基于心衰心肌生理实验数据建立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力学复合模型,仿真对比正常和心衰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而研究其对细胞收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仿真显示与正常细胞相比,心衰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进而与肌钙蛋白的钙结合亚单位(TnC)结合的钙离子比正常时大大减小,直接导致细胞收缩力减小。结论:心衰时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力减小,肌细胞中正常的电力学反馈作用减弱,增大了心室壁细胞动作电位的透壁梯度,从而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仿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发现一致,将来在组织和器官层次上的心脏建模工作可以整合单细胞的电力学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溶血磷脂胆碱对缺血心室肌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诱导的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已有大量动物研究探讨缺血期间产生心律失常的一些因素,但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心肌膜离子电导变化和心律紊乱,只是近年才被电生理学家广泛重视。溶血磷脂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  相似文献   

14.
褚春  杨军  谭芳  周先令  全智华  伍卫 《医学信息》2010,23(17):3107-3108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力衰竭时电生理失稳态和心室肌细胞Ito的变化。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术后16周检测心脏彩超和左室舒张末压,左室舒张末压≥15mmHg大鼠归入心力衰竭组,另设假结扎对照组。在术后16周测定两纽大鼠电生理指标。采用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室肌细胞并以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结果心力衰竭大鼠与假结扎对照组大鼠比较左室舒张末压.心率和动脉血压均明显增加,校正QT间期和心室有效不应期则明显延长,而心室有效不应期的延长与大鼠左室舒张末压呈正相关。心力衰竭组细胞心室肌细胞膜电容与假结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而该组心室肌细胞的Ito峰值及密度较假结扎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大鼠。室肌细胞Ito激活、失活和复活动力学特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力衰竭时存在明显电生理失稳态变化,可能与心室肌细胞膜Ito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Noble98哺乳动物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动力学模型,利用龙格一库塔法得到模型数值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文氏现象和心室肌细胞跨壁复极离散性、频率依赖性及其离子通道机制。结果显示,心肌细胞这些固有特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心脏激动扩布中正常时空组织遭到破坏,成为致心律失常的潜在因素。本研究同时建立了利用Noble98模型进行定量细胞电生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深入探讨心律失常生理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对缺氧/复氧乳鼠心室肌细胞游离钙的影响及其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预适应组和卡托普利组。经Flou-3/AM负载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L-型钙通道和钠钙交换电流的变化。结果:(1)缺氧/复氧时,[Ca2+]i和Na+/Ca2+交换电流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型钙电流(ICa-L)峰值下降,I-V曲线上移,半数失活电压(V0.5)减小,ICa-L失活曲线左移。(2)晚期预处理和卡托普利使缺氧/复氧时[Ca2+]i低于缺氧/复氧组(P<0.01);ICa-L增加,I-V曲线下移,V0.5增大及稳态失活曲线右移;Na+/Ca2+ 交换电流减少;但[Ca2+]i和Na+/Ca2+交换电流高于对照组(P<0.05)。(3)卡托普利组与缺氧预适应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通过Na+/Ca2+交换电流的异常增加可引起[Ca2+]i的异常升高及其钙超载;卡托普利通过轻度增加Na+/Ca2+交换电流及其[Ca2+]i而触发晚期预处理,抑制后续缺氧/复氧引起的Na+/Ca2+交换电流及其[Ca2+]i的异常增加。  相似文献   

17.
心房活动电生理信号特征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有效地提取反映心房活动的电生理信号,构造一种稀疏表示下的独立成分分析模型。首先,对采集到的12导联体表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小波变换,实现心电信号小波域的稀疏表示形式,对变换后的心电信号进行独立成分分析,并通过频谱分析确定出反映心房活动的电生理信号源。讨论了平均房颤周长的这一测量指标在房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心房活动的电生理信号,将对心房活动电生理的深入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成人心房肌细胞的急性分离和电生理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一种适用于成人的心房肌细胞膜片钳研究的急性分离方法,并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电生理学鉴定。 方法: 采用两步酶解与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成年人心房肌细胞标本,应用倒置显微镜初步观察细胞形态、数目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鉴定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 结果: 分离的细胞呈多种形态,其中有良好折光性、细胞膜完整、有清晰横纹的杆状细胞约占50%-60%,计算出11例独立实验分离出的此类细胞获得率为(57.2±3.1)%;具有正常的电生理学特性,能够诱发出人心房肌细胞上主要的Na+、K+通道混合电流以及心房肌细胞特有的超快速激活钾通道电流(IKur)。 结论: 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分离的细胞保持有其典型的通道特性,并证明其具有实用、快速和高效的特点,适用于人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和电药理学研究,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_1R)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在乳鼠肥大心室肌细胞Nav1.5 mRNA和蛋白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分离1日龄SD乳大鼠心室获心室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苯肾上腺素(PE)组、氯沙坦(Los)+PE组和环孢素A(CsA)+PE组;重组腺病毒shRNA干扰载体介导CaN A亚基β亚型(CnAβ)基因沉默分为腺病毒空载体(Ad-Null)组、Ad-Null+PE组、重组腺病毒CnAβshRNA1(AdCnAβshRNA1)组和Ad-CnAβshRNA1+PE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脑钠尿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和Nav1.5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全细胞提取蛋白CnAβ和Nav1.5的表达。结果:PE干预24 h明显增加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细胞BNP和β-MHC的mRNA表达以及细胞面积;上调CnAβ蛋白表达,下调Nav1.5蛋白表达。CsA和Los干预明显抑制PE干预的上述效应。PE下调Nav1.5的mRNA表达,但Los和CsA不能抑制此种效应。Ad-CnAβshRNA1沉默乳鼠心室肌细胞CnAβ基因抑制了PE对BNP mRNA的上调作用,抑制了PE对Nav1.5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结论:AT_1R-CaN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培养的乳鼠肥大心室肌细胞Nav1.5蛋白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鼠胚和新生大鼠含心房肽免疫反应颗粒的心房肌细胞的发生和分布。结果表明,心房肽免疫反应颗粒出现于胚13天的少数心房肌细胞。随胚胎发育,含免疫反应颗粒的心房肌细胞增多,胞质内反应颗粒也增多,它们主要位于细胞核周围。大部分含反应颗粒的心房肌细胞分布在心房腔侧的小梁内,而在心外膜侧则逐渐减少。无反应颗粒的肌细胞主要位于靠心房外膜侧和房间隔内。本文的结果提示,心房肌细胞的特殊分化在胚胎早期业已开始,在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分化成心房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有些细胞仍为心房肽免疫反应阴性。这种分化特点可能与心房的功能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