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CT问世后在放射线诊断中的重要进展。其原理是应用数字计算机程序产生血管图像的X线检查方法它首先将组织图像转变为数字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内储存然后将造影剂注入血流获得第二次组织图像也转变为数字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内。两者数字相减,清除了相同结构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静脉注入造影剂的CTA与3D-DSA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的对比评价。方法 13例通过血管造影偶然发现的15个颅内囊性动脉瘤。对于每个患者,我们均进行静脉注射造影剂的CT血管造影和传统的血管造影包括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后处理过程中,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于每个动脉瘤的最大直径、瘤颈直径、动脉瘤高度、最大宽度、凸起高度、载瘤动脉直径和载瘤动脉与动脉瘤顶端之间的夹角进行仔细测量。结果 3D-DSA和静脉注射造影剂的CT血管造影都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而没有运动伪像。所有参数的测量表明二者对颅内动脉瘤形态的诊断具有极高的相似性(P≤0.001)。结论 CTA是一种可行的、可视的、无创性的诊断囊状脑动脉瘤的手段并且通过评估动脉瘤的大小和几何形态可以提供与传统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相媲美的可靠的诊断信息。此初步结果提示CTA可能成为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前取代DSA的一个有前途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医师通过主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序列对疾病进行诊治,但判读结果因医生的个人经验而有所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彩色编码技术对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不仅方便了图像辨识,还提供更多的生理学信息辅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定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技术可通过造影剂浓度变化获取像素点时间-密度曲线, 进而计算感兴趣区内造影剂的相应参数, 实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半定量分析, 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大血管闭塞型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的再灌注情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有望实现对DSA图像的进一步挖掘, 可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多时相、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P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CTPI对脑梗死诊断情况,比较不同感兴趣区相关参数的差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脑动脉狭窄与CTPI检查相关性。结果 (1)CTPI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100.0%。与镜像区比较,病变部位CTPI参数CBV、CBF显著降低,MT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26例存在血管狭窄,其中单发狭窄20例,包括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4例,大脑中动脉8例;多发狭窄6例;(3)CTPI阳性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责任血管一致者比例为86.7%。结论 CTPI可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脑内病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责任血管,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文摘     
25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Weinstein M A et al:Applied Radiology Nov/Dec 1981(英文)] 1980年3月至1981年4月克里夫兰临床组进行了170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以下简称DSA),其中71%是颈部颈动脉,9%是颅内动脉,其余20%是有关肾脏和心脏动脉与周围血管。检查分别采用一种256×256距阵的特殊设计研究装置与512×512距阵的数字减影装  相似文献   

7.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导管法脑血管造影中的并发症周献光,滕皋军,何仕诚,丁慧娟临床资料:选用导管法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70例,有中重度并发症者13例。(1)性别:60%泛影葡胺117例(男76、女41),中、重并发症11例(男8、女3...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减影与非减影采集模式下颅内动脉瘤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行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根据图像采集方法不同分为减影组75例,非减影组83例。统计分析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不同成像方式、动脉瘤部位及大小下,减影组与非减影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维旋转血管造影(2D-DSA)图像4分法各分值构成比与3D-DSA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非减影采集能满足颅内不同部位中、小动脉瘤诊疗需求,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能提高对动脉瘤细节的显示,同时减少病人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s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影像学领城继超声、CT以后第三次重大的技术突破。此技术自1981年布鲁塞尔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上正式公布于世以来,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将X线穿过人体后验测到的X线图像信息增强,转换成数字信息,并将使用造影剂前的平片影像(mask image)与血管内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大鼠种植性CBRH-7919肝癌模型是肝癌实验性治疗和影像学诊断研究重要的工具,但模型建立后如何对模型进行检测和验证鲜有报道。 目的:通过彩色超声、MRI及肝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方法来检测和验证Wistar大鼠种植性CBRH-7919肝癌模型,并探讨大鼠种植性CBRH-7919肝癌模型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 方法: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瘤株接种裸鼠双侧肩胛部皮下,再将生成的肿瘤组织在开腹直视下移植接种于成年Wistar大鼠肝脏内,建立大鼠种植性CBRH-7919肝癌模型。模型建立4周后用彩超检查、筛选建模成功的Wistar大鼠进行MRI检查、肝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在建模成功的35只大鼠中,超声检查发现37个结节,MRI检查发现肝脏内共41个结节,较超声增加4个;最小的结节约3 mm,最大约8 mm。MRI扫描显示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表现高信号。肝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表现由肝动脉供血的富血供结节。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块状排列,周围伴行多条血管,肿瘤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核大而浓染,细胞质少,异型性明显。结果表明彩超和核磁共振扫描是大鼠肝癌检查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肝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了解肿块的供血动脉及其血供情况。通过对Wistar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的MRI及肝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能反映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之间我院收住的经头颈CTA检查诊断为脑血管疾病(动脉瘤或动脉狭窄)患者30例。其中17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病变血管进行3D-DSA检查,并将患者3D-CTA图像融合于血管造影机中,分别将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融合对比,验证CTA与DSA图像位置准确度、血管直径、病变大小的差别。另13例拟进行介入治疗患者,将头颈3D-CTA融合于血管机,利用3D-CTA实时引导并完成介入治疗操作,评价融合的准确度,比较射线照射剂量及造影剂使用量。结果17例患者头颈CTA图像与2D、3D-DSA图像的匹配准确。13例介入患者头颈CTA图像可以成功的应用于神经介入操作过程中3D路图的实时引导,准确完成介入手术;两组患者造影剂使用量分别为(68.5±6.9)ml和(109.5±12.4)ml,接受射线照射剂量分别为(910.1±95.8)mGy和(1769.0±303.2)mGy,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影像融合技术因其高度的准确性,可以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治。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引导神经介入操作,增加工作效率,同时又能显著降低射线辐射量和造影剂使用量,因此可以降低潜在的医疗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对皮质脊髓束的可视化示踪研究主要集中在啮齿目动物鼠类,与人类脊髓结构差异较大,本文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山羊脊髓节段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制备缺血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将生物素化葡聚糖胺注入缺血性脊髓损伤动物的皮质运动功能区。显示山羊皮质脊髓束起源于大脑皮质运动功能区,经锥体交叉后走行于对侧脊髓后角前方的侧索内,从头端至尾端皮质脊髓束阳性纤维数目逐渐减少。由此认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制备山羊缺血性脊髓损伤模型,以生物素化葡聚糖胺显示山羊皮质脊髓束在脊髓内的走行特点与人类有相似之处,说明生物素化葡聚糖胺是皮质脊髓束可视化研究的理想示踪剂。  相似文献   

13.
正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也称声学造影(acoustic contrast),指将超声造影剂注入体内后,可以有效的增强心脏、脑、肾、肝脏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图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1]),反映和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明显提高了超声分辨力及对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率,现就CEUS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应用与新进展综述如下。1 CEUS的原理及优点1. 1超声造影剂的发展超声造影剂最早应用可以追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DSA、CTA还是MR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27年Moniz发明了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动脉内插管技术进行的脑血管造影一直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是决定是否施行手术治疗的唯一的最终依据。1977年Nudelman将计算机技术与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首次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动脉内造影的金标准地位。20世纪末,CTA和MRA技术的出现,使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金标准地位开始动摇,特别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增强MRA扫描技术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垄断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模拟颅内动脉瘤内的血液流动,进而获得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方法 利用颅内动脉瘤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容积成像数据,建立颅内动脉瘤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结果 实验获得了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血流速度、剪切力、压力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可靠.结论 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是研究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总结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充分术前准备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必要时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长度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30例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治愈出院。结论通过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总结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 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必要时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长度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30例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脑血管病病人,均行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现就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3D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D-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三维重建技术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基础上重构图像的一种CT技术,如配合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来显示血管性病变时即CT血管造影(CTA)。随着螺旋CT的普及,特别是64层CT推出,高效、无创、快速、图像清晰等优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三维经颅彩色多普勒显像新技术检测脑动脉瘤 ,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对重建结构进行观察 ,结合超声造影剂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透颅后的声衰减 ,减少了声束角度影响 ,避免了血管显示的不连续性 ,明显提高了对背景信号干扰的辨别能力。本文通过与二维经颅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CT血管造影等技术的比较 ,阐明了这一新技术在评估脑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大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分析了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