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分次PCI的近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进行一次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和分次完全性血运重建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0月接受PCI的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其中分次完全血运重建185例(88.1%),一次完全血运重建25例(11.9%)对比分析两组PCI术中及术后1年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中、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巨大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再次血运重建等)、严重夹层、心律失常、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次完全血运重建组均低于一次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12月随访:再狭窄率、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次完全性血运重建组低于一次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血运重建行分次PCI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540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R组,247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R组,29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处数、严重程度、三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32.4±2.4)个月,IR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CR组(P〈0.05)。IR组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预测因子(P〈0.05),但未见对远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事件、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经皮血运重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完成PCI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连续病例。入选标准:年龄≥60岁;冠脉造影显示至少2支冠脉直径狭窄≥70%。共入选8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冠脉及其重要分支是否完全再血管化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53例,不完全血运重建组31例。按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和(或)冠脉球囊成形术(PTCA)。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2年[平均(24.2±0.5)个月]采用中文版简明36项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直接问卷调查。结果完全血运重建组在87处靶血管上113处靶病变行单纯PTCA 4处,置入120枚支架;不完全血运重建组在51处靶血管上59处靶病变行单纯PTCA 7处,罩入55枚支架。完全血运重建组的人均置入支架数明显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P<0.01)。完全血运重建组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8个维度积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CI术后2年行组内比较,除精神健康(P>0.05)外的各维度积分在两组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完全血运重建组上述8个维度除精神健康外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后可增加缺血心肌的血供,从而提高心功能及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生活质量。用SF-36考察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效度及信度。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高龄、病程长、多支病变,合并其它脏器功能异常,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应证中高危人群。作者收集34例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正常或部分ST—T变化、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多支病变的老年慢性闭塞病变病例,分别进行完全或非完全血运重建,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LVD)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CABG和PCI治疗的复杂冠脉病变合并左心功 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ABG 患者386 例,PCI 患者580 例,采用1∶1 配对方法,以 EuroSCORE危险因素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为配对标准,两组各纳入患者135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结果及术前术后左室形态 及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CI组慢性肺病及3个月内心梗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8.1% vs 0.7%,P=0.003; 64.4% vs 31.9%,P=0.000),而左主干病变比例显著低于CABG组(12.6% vs 23.7%,P=0.018),其它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 异。血运重建结果比较:CABG组处理的靶血管数目明显多于PCI组(2.90±0.81 vs 1.67±0.73,P=0.000),完全再血管化程度明 显高于PCI 组(94.8% vs 51.8%,P=0.000)。术后术前超声结果比较:CABG组与PCI 组LVEF差值无显著差异(P=0.171),而 CABG组LVEDD差值明显高于PCI组(P=0.000)。围术期不良事件方面,两组住院死亡率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于复杂冠脉病变合并LVD患者,CABG与PCI均为安全可行的血运重建方式。与PCI相比,CABG完全再血管化程度 更高,术后早期左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支或2支以上血管狭窄≥50%者72例,其中男66例,女6例。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16例,不完全血运重建组56例;比较两组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脏事件(死亡、再梗塞、心绞痛复发)及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69例手术成功,完全血运重建组手术成功率84.2%,人均植入支架2.25枚,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2.5%,包括死亡6.25%;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手术成功率98.2%,人均植入支架1.60枚,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2.5%,包括死亡3.57%。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月总的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再梗塞、心绞痛发作)发生率29.2%。不完全血运重建组6个月的心绞痛发生率高,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梗塞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两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不论实行完全血运重建或不完全血运重建均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但有较高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指导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20例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160例。即采用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行(PCI)治疗(FFR组)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行PCI治疗(CAG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PC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等的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PCI成功率、PC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FR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少于CAG组(P < 0.05);术后6个月,2组靶血管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FFR指导下行PCI治疗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影像特点。方法:将老年AMI患者,分为并发DM组和不并发DM组,回顾性分析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并跟踪随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并发DM组的原发性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高于不并发DM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多见,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并发DM组影像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远端病变,病变血管更多的TIMI1级血流;PCI的成功率与不并发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DM合并AMI者,行急诊PCI,安全有效。PCI后并发症少,但30天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ACS患者,分为老年组60例(年龄≥60岁)、青年组60例(年龄〈60岁),均接受PCI并获得完全血运重建,观察所有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近、远期并发症。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多见,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及〉30mm长病变多见;二组PCI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住院期间及院外随访半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S患者PCI临床疗效与年轻患者相当,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 cerebral events ,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 vs 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 1.10%,P<0.05)、心肌梗死(4.39% vs 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 vs 10.50%, 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支架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通过电话或门诊共随访到256例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病例。其中单支病变(甲组)104例,多支病变(乙组)152例,乙组又分完全重建组67例和不完全重建组85例,分别比较各组支架术后的长期结果。结果:甲、乙组平均随访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甲组比较,乙组心绞痛复发率明显增高(P<0.01),再住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增高,心功能改善率降低(均P<0.05);不完全重建组心脏事件增多(P<0.05),心绞痛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明显增多、心功能改善率明显减少(均P<0.01)。与完全重建组比较,不完全重建组心绞痛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增高,心功能改善率减少(均P<0.05)。结论: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术安全,但长期疗效和预后较单支病变差,而病变冠脉完全重建组长期疗效和预后与单支病变相似,显著优于不完全重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CT)或不完全血运重建治疗(IR),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绞痛发作、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以及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IR组6 ain步行试验[(384.5±97.5)m]、LVEF(0.50士0.08)、心绞痛发作次数[(4.1±2.3)次/周]较治疗前[分别为(362.1±98.0)m、0.47±0.08、(6.4±2.1)次/周]显著改善(P值均<0.01);CT组6 min步行试验[(326.9±94.6)m]、LVEF(0.43±0.07)较治疗前[(359.2±99.8)m、0.46±0.09]显著恶化(P值均<0.01),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7.0±2.9)次/周]与治疗后[(6.1±1.8)次/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12个月时,IR组6 min步行试验、LVEF的增幅分别为(0.08±0.03)%、(0.07±0.01)%,心绞痛发作次数降幅为(0.33±0.06)%;CT组6 min步行试验、LVEF值、心绞痛发作次数降幅分别为(0.08±0.02)%、(0.06±0.02)%、(0.05±0.05)%;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IR组再人院率为40.0%,显著低于CT组的60.4%(P<0.05).IR组的MACE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1:7%、3.3%,与CT组(分别为18.9%、3.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对于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将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1例高龄(年龄≥75岁)患者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观察两组近期(住院)及远期(随访1年)主要心脏事件。结果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复杂(B2/C型)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及重度狭窄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1或P〈0.05),两组间近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急诊CABG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以及心绞痛复发情况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采取部分血运重建的介入治疗策略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背景血流储备分数(FFR)研究发现,同药物治疗组比较,至少一支冠脉FFR≤0.80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再次进行血流重建的概率减少,然而异常FFR指导的PCI术费用以及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明确。方法采用EQ-5D健康量表评估患者基线和治疗30天后效价,同时假设以月为单位效益改善来推断一年线性下降曲线,进而预测生活质量调整后的生存时间。结果根据一年的累计费用计算增加的效价比率。初期异常FFR指导的PCI治疗组费用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59670元vs 23970元,P〈0.01),然而在治疗初期两组间费用差值在随访结束后显著降低(36880元vs.$15230元,P〈0.01),主要是由于药物治疗组再次血运重建费用增加。治疗一个月后,PCI组患者效益较药物治疗组显著改善(0.055 vs 0.003,P〈0.001)。结论 FFR异常的临界病变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治疗能改善临床效果,同时后继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组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59例NSTE-ACS患者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完全介入治疗组、冠脉搭桥手术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组(不完全介入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通过SF-36生活质量量表随访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1)经过2年的随访调查,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有111例。(2)在SF-36量表中的各个维度改善情况显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各个维度的改善率普遍偏低,且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在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5个维度中,完全介入治疗组改善率优于冠脉搭桥手术组(P〈0.05)。结论完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显著改善NSTE-ACS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完全介入治疗对躯体疼痛的改善率最高;冠状动脉搭桥对生理职能改善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药物治疗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区别,以及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从冠状动脉造 影患者中选取PCI的CHD患者160例(PCI组),药物治疗的CHD患者160例(药物治疗组)。采用健康调查表SF-36(Shortform- 36 Health Survey)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eatt 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简易智能精神 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当天收集患者的一 般资料。治疗后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3个月和6个月通知门诊复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09份。PCI组和药物治疗 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高(均P<0.05)。PCI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这4个维度的SF-36评分均比 药物治疗组高(均P<0.05)。术后6个月PCI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这2个维度的SAQ评分均比药物治疗组 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之间的认知功能差异亦无统计学意 义(P>0.05)。PCI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智能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关系(分别r=0.207,0.182,0.184, 0.176,均P<0.05),药物治疗组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无相关关系。结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 改善,但PCI组改善更明显。PCI和药物治疗均未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且两组间无差异。PCI组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呈 正相关关系,药物治疗组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长龙  邹剑杰 《西部医学》2007,19(5):808-8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olic Suyndrome,MS)的冠脉病变特征及对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34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CAD合并MS组及单纯CAD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的评分及多支病变、左主干(LM)病变、弥漫长病变、分叉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的比例和接受支架术比例、平均支架数、支架平均长度、靶血管内径及推荐冠脉搭桥术的比例。结果CAD病人MS患病率为34.5%,男女分别为33.3%、37.0%,MS组冠脉病变左回旋支(LCX)及右冠脉(RCA)平均评分、冠脉总评分、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RCA弥漫长病变比例、LCX及RCA分叉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纯CAD组,推荐血运重建及行搭桥术比例MS组显著高于单纯CAD组(70.0%vs 57.9%、16.7%vs 5.3%),LM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及行支架术的比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置入支架平均数及总长度MS组高于单纯CAD组,平均支架长度及靶血管平均内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D合并MS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复杂程度及对血运重建的需求显著增加,需要合理的血运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患者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XH  DU X  Kang JP  Lü Q  Zhang Q  Lü SZ  Chen F  Ma C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236-239
目的 了解我院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二级预防的现状.方法 入选药物洗脱支架对血运重建的影响研究(DESIRE)数据库中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接受血运重建的冠心病且资料完整的患者2048例,平均年龄(60.1±10.4)岁,男1580例.记录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服用阿司匹林(ASA)、B受体阻滞剂(BB)、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的情况.随访中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AMI、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发生情况.平均随访(587±127)d.结果 住院期间ASA、BB、他汀类药物和ACEI的使用率分别为1923例(93.9%)、1821例(88.9%)、1387例(67.7%)和1288例(62.9%).ASA、BB、他汀类药物3种药物合用者1206例(58.9%),4种药物合用者813例(39.7%).PCI组二级预防常用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高于CABG组(P<0.001).随访期间药物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住院期间(P<0.001),ASA、BB、他汀类药物及ACEI的使用率分别为1860例(90.8%)、1175例(57.4%)、881例(43.0%)和501例(24.5%),其中CABG组使用率显著低于PCI组(P<0.001).随访药物使用率有区域差异,北京地区患者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患者(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后,住院期间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使用率均较高.随访期间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特别是接受CABG治疗和北京以外地区患者,应加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