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软骨皮瓣预制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软骨皮瓣预制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的可能性,为临床提供耳鼻缺损修复新的方法。方法:将大白鼠耳中心动静脉及耳软骨植入颈部皮下,预制软骨皮瓣。分别在术后二、四周,进行血管吻合游离软骨皮瓣移植,并检查软骨成活,血管网形成及皮瓣成活情况。结果:在软骨皮瓣预制后四周进行游离移植,组织瓣成活率较高。在植入血管束周围新软骨细胞形成较多。结论:软骨皮瓣在预制四周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预制薄轴型皮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预制薄轴型皮瓣的血运重建过程和原位岛关皮瓣移植的成活面积,为临床实验建立模型。方法 选用家猪24只,随机分为两组。通过手术将猪的后肢股血管束移位至浅筋膜层浅面。在术后不同时间,经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检查,透明标本和血管铸型等方法观察皮拉的血运重构过程。在预制皮瓣4周,观察原位移植预制的岛状皮瓣的成活情况及成活面积。结果 手术后2周时移位的股血管束,周围小血管分支明显增多。术后3 ̄4周时新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一种新型皮瓣——预制神经营养皮瓣,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40只体重在1.5kg左右的新西兰大白兔,首先制作预制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在大白兔股部外侧游离出一段3~4cm长的股外侧皮神经,把神经远端切断,将神经近端旋转160°转位种植到骨盆部,用8-0尼龙线将皮神经与皮瓣筋膜层缝合固定。模型建立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在模型建立3周后将皮瓣游离掀起,皮瓣蒂部保留转位的皮神经,皮瓣切取后再原位缝合。对照组在模型建立3周后游离皮瓣时,蒂部切断皮神经,游离皮瓣原位植皮。手术后观察两组皮肤的红白反应、温度、颜色、有无水泡和坏死面积。对皮肤成活面积和组织学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皮瓣内血管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实验兔中应用预制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可行的;在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成活中神经营养血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皮瓣可在神经营养血管独自营养下成活。将皮神经转位种植后,经过3周延迟,皮神经营养血管可营养周围皮肤。临床可根据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策略.方法:自2001年至2009年采用小腿部非主干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98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5例,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55例,桥式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18例,两种皮瓣同时移植7例.结果:9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隨访1~8年,皮瓣成活良好,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术中注意寻找并保护皮动脉皮支,合理确定切取范围,保留一定的深筋膜及避免皮瓣及蒂部张力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皮瓣各类延迟方法及其改进和皮瓣最佳断蒂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皮瓣延迟及适时断蒂仍然是临床上提高皮瓣成活率的重,要方法,但外科延迟术存在着手术周期长,有一定的创伤等缺点,非外科延迟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而皮瓣断蒂前的成活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结论皮瓣成活的预测及监测、皮瓣最佳断蒂时间的准确把握、皮瓣的药物延迟及药物促进皮瓣成活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通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16例,其中,甲组(吻合浅静脉组7例),乙组(未吻合浅静脉组)9例。结果:甲组皮瓣最大成活面积160cm^2,平均126cm^2,乙组皮瓣最大成活面积108cm^2,平均94cm^2。结论:面积较小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小于100cm^2)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不用吻合浅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如果缺损面积较大(大于100cm^2)则需采用进一步吻合小隐静脉与足背静脉的该皮瓣进行修复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已经成为组织创伤修复的一种常用方法,此法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游离皮瓣一次就可移植到受皮区,既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又提高了治疗效率,而皮瓣的成活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分不开的。我科自2003-2006年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3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灼彬  李桂英 《海南医学》2011,22(14):30-32
目的探讨延迟一期吻合血管腓骨或腓骨皮瓣治疗胫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26例采用吻合血管腓骨或腓骨皮瓣治疗的胫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其中GustiloⅢB型10例,ⅢC型16例,骨缺损长度5~11cm。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于伤后4~12d行吻合血管腓骨或腓骨皮瓣治疗,自体腓骨长度8~15cm。以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20例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0个月,平均28.3个月,观察组2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截肢及慢性骨髓炎发生。复查X线照片显示:术后3~6个月移植腓骨愈合,术后12~24个月[平均(18.9±5.2个月)]以后,移植腓骨胫骨化,功能恢复的良好。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96.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0%(P〈0.01);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迟一期吻合血管腓骨或腓骨皮瓣治疗胫骨严重开放性粉碎骨折,能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肢体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孔镜波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66-1168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方式对动脉化皮瓣成活影响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皮瓣成活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A组放大镜下血管吻合;B组显微镜下血管吻合;C组血管吻合器实施血管吻合。记录3组患者皮瓣长度、缺血再灌注时间、血管吻合时间、坏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皮瓣长度、皮瓣宽度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缺血再灌注所需时间、总血管吻合时间、动脉血管吻合时间及静脉血管吻合时间均显著少于A组及B组;C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为100.00%,显著高于A组77.27%、B组81.82%(P〈0.05);A组、B组上述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血管口径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从而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治疗前后可适当采用中医内服外敷方式促进机体恢复,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兔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断蒂时及断蒂后10d血流量的监测,分析血流量变化与皮瓣成活的关系。探求皮瓣断蒂指征。提出皮瓣成活的客观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兔为实验动物,行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形术。术后7d断蒂。断蒂前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测定皮瓣阻断实验前后皮瓣血流灌注量(Perfuseunit,PU)。并对皮瓣断蒂后10d的PU进行连续监测并与周围正常皮区PU值进行比较。10d后处死动物取皮瓣组织行病理检查。按坏死与否将皮瓣分为两组:成活组与坏死组。分析两组皮瓣血流量变化情况并得出结论。结果:成活组断蒂时阻断试验前后PU比值(阻断比值)明显高于坏死组,且成活组PU值在断蒂后1~10d均显著高于坏死组(P〈0.01);成活组与坏死组断蒂后10d周边皮区的P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活组断蒂后10d皮瓣与周围正常皮区PU比值(瓣周比值)为70.1±11.2。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断蒂后皮瓣血流灌注量随皮瓣断蒂时阻断实验前后PU比值增高而增高;皮瓣的最佳断蒂时机为:①皮瓣成形术后7d以上。②肉眼观察皮瓣存活。③LDF测量阻断比值大于44.6%。皮瓣成活的标准为:断蒂术后10d肉眼观察成活且皮瓣与周围正常皮区灌注量比值大于58.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大鱼际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大鱼际皮瓣进行修复,以桡动脉掌浅支及其构成的血管网为皮瓣供血源,以正中神经掌皮支重建皮瓣感觉。将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在显微镜下将游离皮瓣下方的桡动脉浅支与指端指固有动脉吻合、桡动脉浅支伴行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神经和指神经断端吻合,供皮区全厚皮片植皮,术后10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畸形。结果:18例患者游离皮瓣均成活,血运、质地和弹性良好,对掌及对指功能正常,指腹2点辨别觉为2~3 mm。结论:鱼际穿支游离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优点(接近生理解剖,恢复后皮瓣带有指纹感),是修复指腹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其血管表浅利于解剖、皮瓣穿支丰富,供区创伤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荟元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12):726-730
<正> 1 皮瓣成活的研究 1.1 通过皮瓣延迟等措施增加皮瓣成活。 Bradley在17只猪背部设计背阔肌肌皮搬,分组:在非延迟组中设①组为常规皮瓣;②③④组在肌深面分离成间隙,并在②组间隙内不放外来物;③组间隙内放入硅胶膜;④组放扩张器。再另设预先延迟组⑤⑥⑦组,本组先行延迟,并在⑤组肌下间隙内不置外来物;⑥组放硅胶膜;⑦组放入扩张器,预制期间注入盐水。各组均于4周后行皮瓣转移,结果:在肌肉深面放置阻隔物后,均可使皮瓣成活面积增加;如果皮瓣先行延迟再埋入扩张器其效果更佳。Maitz报道预制皮瓣加上扩张器的应用,可以增加皮瓣血液供应的范围和  相似文献   

13.
小腿皮瓣筋膜血管的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并定量研究小腿皮瓣筋膜的血管,探讨筋膜皮瓣成活机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3例成人标本进行了巨微解剖,组织透明,切片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小腿筋膜有4种动脉来源,而以肌间隔皮动脉为主。各种动脉在深筋膜的分支均显示浅支多而粗;深筋膜血管网也以浅血管网较密。深筋膜血管面积百分比值大于浅筋膜。结论:深筋膜血管特别是深筋膜浅血管网是小腿筋膜皮瓣的血供基础,筋膜蒂宜放在动脉链状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用硝酸甘油膜缩短带蒂皮瓣断蒂时间的实际应用可能性。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A组:腹部交叉带蒂皮瓣形成加外用硝酸甘油膜组。B组:单纯腹部交叉带蒂皮瓣形成组。两组分别在成形术后5d,10d,15d断蒂,按成活面积计算。3周杀死实验大鼠,对皮瓣区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计算对比分析各组的新生血管数。结果 5d,10d断蒂:AB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15d断蒂,AB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3周杀死实验大鼠,对比分析各组的新生血管数。结论 外用硝酸甘油膜可以缩短带蒂皮瓣断蒂时间,但它的应用并不增加局部的新生血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第一趾蹼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供区为第一趾蹼皮瓣,将皮瓣所携带的第一跖背动脉、大隐静及犀利腓深神经分别与受区桡动脉腕背支,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吻合。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0-3.5年随访,第一趾蹼游离皮瓣能满足保留虎口深度、展开度、良好感觉和美观外形的要求,临床效果较好。结论:第一趾蹼皮瓣与虎口皮肤组织结构伯厚薄及功用方面相似,是再造虎口的理想组织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总结小腿外侧皮瓣治疗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我院自2000年-2003年共对6例皮肤缺损、深部组织外露患者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其中足背皮肤缺损3例、外踝皮肤缺损1例、头皮恶型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1例、颞面部皮肤缺损1例;其中采用带腓动静脉蒂小腿外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背及外踝皮肤缺损3例,吻合短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头皮缺损1例、修复前足皮肤缺损1例,吻合长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颞面部皮肤缺损1例。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创口一期愈合。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应用bFGF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治疗深度烧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用bFGF对深度烧伤创面移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影响。方法 对16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超长比例)分别在术中、术后第24h第48h外用bFGF(东大生物工程公司)。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讨论外用bFGF后,能明显促进皮瓣下毛细血管数量的增加,且加强受区基底与皮瓣间血管断端的直接吻合,促进皮瓣成活,缩短皮瓣断蒂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及其皮瓣血供特点,探讨吻合或不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具新鲜尸体(16侧)下肢进行腓肠神经腓动脉营养血管美蓝灌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切取皮瓣约5cm×6cm~8cm×16cm。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21例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足跟软组织缺损、跟腱断裂的患者,其中16例不吻合小隐静脉,5例吻合小隐静脉。结果:21例中19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6例未吻合小隐静脉者中,2例部分坏死,3例创面感染病例皮瓣覆盖后,脓性渗出增加,经再次清创后治愈,11例成活。5例吻合小隐静脉者,皮瓣质地优良,皮瓣完全成活,足踝部外形与功能均改善。结论: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供区稳定可靠,变异少,不需要牺牲主要血管,且操作简便。皮瓣切取时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时,宜采用吻合小隐静脉的皮瓣修复,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支岛状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 :从 1998年 6月起应用带隐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支的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2 4例 ;切取皮瓣范围 5cm× 6cm~ 11cm× 12cm ,均带有吻合支且逆行移位。结果 :术后 2 4例均成活 ,其中 4例远端出现 2cm~ 4cm水疱 ,换药后愈合 ,随访 6~ 36个月 ,外观功能良好 ,6个月后感觉大部分恢复。结论 :逆行切取带隐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支的岛状筋膜皮瓣 ,安全可靠 ,灵活性大 ,比较适用于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静脉血营养静脉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20只成年兔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制成阻隔式皮瓣。站果:阻隔式静脉皮辩的成活率与原位缝合静脉皮瓣差异无显著性(P>0.05)。站论:受区与静脉皮瓣之间的侧支吻合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