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活化在炎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时存在复杂的白细胞与内皮、血小板与内皮、白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反应,血小板及其活化产物广泛参与了炎症反应,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ion,PLA)是由活化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在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聚集形成的,是敏感的血栓标志物,在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型糖尿病(2 diabetes mellitus,2DM)患者常以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等病变为特点,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并发症为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而这些血管内皮受损、血凝状态改变及炎症反应可能与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功能异常相关.因此,研究血小板活化状态和PLA的形成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即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损伤时,有一系列粘附分子参与调节炎性反应和脑微循环功能的改变。白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在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粘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白细胞粘附、迁移以及血小板聚集,产生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因此,研究粘附分子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对脑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黏附分子在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主要由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在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显著表达,他们介导了白细胞紧密黏附至血管内皮,进而迁移至内皮下空隙,加重了内皮损伤,参与缺血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对心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彬  任乃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06-5906,5917
他汀类药有多项性效应,除具有显著降血脂疗效外,对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一定的防止或保护作用,减少或消除炎症反应。心肌梗死后的炎症与增加心肌梗死复发的危险相关,他汀类药可降低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引起冠脉事件复发的危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明显改善血脂正常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他汀类药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可以通过抑制内皮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巨噬细胞沉积,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P-选择素可作为评价血小板活性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显示,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降脂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有非调脂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干扰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上市晚,  相似文献   

7.
研究显示,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降脂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有非调脂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干扰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1].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损伤时,有一系列粘附分子参与调节炎性反应和脑微循环功能的改变。白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在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粘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白细胞粘附、迁移以及血小板聚集,产生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因此,研究粘附分子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对脑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20例进行研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IFN-γ)、内皮素及其受体、瘦素及其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后患者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0.05),而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TNF-α、IFN-γ、内皮素及其受体、瘦素及其受体、MMP2和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显著,可能与其调控血清炎症反应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有多项性效应,除具有显著降血脂疗效外,对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一定的防止或保护作用,减少或消除炎症反应。心肌梗死后的炎症与增加心肌梗死复发的危险相关,他汀类药可降低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引起冠脉事件复发的危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明显改善血脂正常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他汀类药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可以通过抑制内皮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巨噬细胞沉积,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P-选择素可作为评价血小板活性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20-420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送氧。白细胞包括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是抵制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重要防线。嗜酸性粒细胞与限制、改变炎症反应后果有关。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组织胺及肝素。淋巴细胞经胸腺作用后称T细胞,未经胸腺作用的为B细胞,2种淋巴细胞分别参与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血小板与止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黏附分子在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主要由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在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显著表达,他们介导了白细胞紧密黏附至血管内皮,进而迁移至内皮下空隙,加重了内皮损伤,参与缺血脑组织的炎性反应,加重脑组织损伤。我们检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sICAM-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个炎症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多个炎症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标(BASDAI)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活动期组与静止期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并与BAS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活动期组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IgA异常率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活动期患者C反应蛋白和IgA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对所有患者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C反应蛋白和IgA与BASDAI相关,C反应蛋白与IgA相关。其他指标与BASDAI不相关。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多个炎症指标如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与IgA均出现改变。C反应蛋白和IgA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在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表达百分率变化,及其对血管内皮损伤判定价值。方法另置于一般资料前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产检正常孕妇6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百分率。比较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表达百分率变化对血管内皮损伤临床诊断意义。结果在PMA、PNA、UAER、hs-CRP表达百分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PNA、UAER、hs-CRP与妊娠期高血压病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表达百分率变化可明确反映出血管内皮发生损伤,需要及时有效展开治疗,此检查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是小的无核血细胞,是重要的止血物质,近年研究发现血小板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脓毒症期间,多种因素刺激血小板活化,特别是脂多糖,其通过刺激血小板分泌来促进血小板活化并增强血小板聚集。活化后的血小板表达多种受体,其中P-选择素在炎症反应中起着始动作用,而GPⅡb/Ⅲa活化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聚集的共同途径和必需环节,两者在脓毒症凝血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化后的血小板与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催化过度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失调,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状态和微循环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另外活化的血小板脱落血小板产物,即血小板衍生膜微粒,其增强了炎症和凝血。本文综述了目前血小板及其表面受体配体在脓毒症凝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陈文彬 《新医学》2001,32(3):138-139
1 引 言 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首先引起炎症效应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被激活,并释放许多前炎症反应细胞因子PIC,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磷脂酶A2、白细胞介素IL及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这些PIC又激活了中性粒细胞(PMN),使其聚集于肺循环中,并附着在肺毛细血管内皮表面,促使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并与PMN相互作用,通过产生和释放各种介质,如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包括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类 物质,与蛋…  相似文献   

17.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与病情活动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狄亚珍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535-1536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是儿童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征,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也是造成小儿致残和失明的首要原因。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WBC)已被认为与本病活动性有一定的关系,近年研究发现血小板也参与了人体内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本研究对JRA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比容(P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模拟潜水过程中血管内皮系统与血液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经历阶段减压动物于加压前、减压后采血,检测ET-1、vWF、APTT、FIB、D-dimer;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等,于出舱后取肺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动物干24h内未出现减压病症状,但血浆内已有ET-1升高,vWF降低,APTT缩短,FIB减少,D-dimer减少,FⅧ活性增高,肺组织与血管内皮细胞可见轻度损伤和血小板栓子。结论实验兔经历模拟潜水过程后,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纤溶活性受抑、白细胞总数升高和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合并冠心痛患者心脏变时功能改变及其与血清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合并冠心痛组、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组、对照组,所有对象实施运动平板试验,肺功能、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同时行对照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合并冠心病组心脏变时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病组比较,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均显著增加,心脏变时指数及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心脏变时指数与白细胞总数、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脏变时功能明显降低,同时存在低程度的全身系统炎症,系统性炎症反应强度与心脏变时功能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参与凝血,形成血栓修复伤口。近些年来不少研究显示血小板不仅在凝血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还参与了炎症反应,并有证据显示血小板可能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包括对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调节作用。血小板表面可以表达粘附和免疫受体,释放多种炎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它们促进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募集。另外血小板似乎具有直接的抗微生物功能,识别某些细菌、病毒后释放抗病原体蛋白,并直接吞噬它们。在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炎症性疾病当中均可发现血小板依赖的淋巴细胞粘附增多,以及血小板来源生物活性物质增多等现象。在此我们对血小板通过其表达的受体、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在免疫反应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在某些炎症性疾病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