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一例祖孙四代的长QT综合征(LQTS)家系进行临床心电学研究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揭示该家系成员基因型与基因表型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其特殊的电生理特征进行临床治疗。方法:对先证者及该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资料的搜集整理,尤其对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应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全部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根据其遗传学分型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该家系26人中达到临床诊断标准者6例,可疑诊断1例。其共同的心电图特征为:QTc≥0.46S,T波宽大双峰,U波明显,先证者多次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在室速发生前心电图QTc新时期明显延长。基因检测结果表明7名成员HERG基因的10号外显子均出现一个新的单碱基的转换突变(CGA2587TGA),该无义突变导致快速激活延迟整流性钾通道(IKr)缺失了296个氨基酸。对患者予以β受体阻滞剂及补钾治疗,患者室速的发生得以控制。结论:本研究发现了LQTS一个新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验证了LQT2患者的心电图特点:QTc延长,T波宽大双峰,明显的U波在LQT2家系中并不常见,推测该家系中致病基因携带者心电图U波的出现可能同IKr蛋白C末端的缺失有关。QT延长综合征分子遗传学与电生理学研究还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指出未来LQTS治疗的新医学模式--“基因特异性治疗”这一必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在多年围绕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家系开展系统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家系耳聋的致病机制,以期发现新的听神经病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方法:对3例耳聋患者和1例配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初步筛选出与家系耳聋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采用PCR-Sanger测序法,检测上述候选基因变异是否与家系表型共分离。最后,以50例与研究家系无关的听力正常人为对照,检测候选致病突变在正常群体中的突变频率和SNPs遗传多态性。结果: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得到41个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用PCR-Sanger测序法对核心家系的9名成员和2名家系外听力正常人进行验证,仅发现1个基因突变(ALOX15B 7942797 C>T)与家系耳聋表型共分离。选取50例家系外正常对照的DNA样本对ALOX15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有2例听力正常人也检测到该基因的同一变异,提示该变异为SNPs遗传多态性。结论:对核心家系成员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和Sanger测序法验证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位点,排除了该家系耳聋由基因编码区突变及Indels致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例儿童结节性硬化症(TSC)散发病例TSC1和TSC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相结合的方式对两例TSC家系先证者外周血DNA行TSC相关基因(TSC1、TSC2)检测,确定基因突变位点,并针对突变位点设计扩增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行二代测序验证。结果 家系1先证者存在TSC2基因(chr16),c.1228(外显子12)_c.1229(外显子12)insG(p.L410RfsX11)杂合突变,该突变为新发移码突变;家系2先证者存在TSC2基因(chr16),c.4925G>A(外显子38)(p.G1642D)杂合突变,该突变为新发错义突变。结论 检测出2例TSC患者均出现TSC相关基因新发突变,但这2个新发突变与疾病的关系还需经突变蛋白功能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的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JLNS)(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伴先天性耳聋亚型)一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以期发现中国人特有的基因突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直接测序法对JLNS一家系进行KCNE1检测。结果:先证者及7位家系成员的KCNE1基因的第112位外显子发现一错义突变:A→G,致丝氨酸密码子(AGT)变成甘氨酸密码子(GGT)。结论:JLNS可由KCNE1基因的突变引起,KCNE1基因第112位A→G错义突变是首次发现的中国JLNS的突变基因及位点。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致病基因新突变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的ATP2C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该家系患者ATP2C1基因内含子3的末端235-2碱基发生了1个腺嘌呤(A)→鸟嘌呤(G)的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家系中健康对照个体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剪接位点突变可影响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物,是ATP2C1基因新的特异性突变。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20,(2):201-204
目的:探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先天性上睑下垂家系中致病基因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获取致病基因突变位点,通过Sanger测序对高度可疑的位点进行测序验证。通过Sanger法对家系成员及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得先证者上睑下垂相关转录基因FOXL2基因发生c.578A>G错义突变,导致密码子由AAG突变为AGG,第193位的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发现该家系所有患者均携带FOXL2基因c.578A>G错义突变,但家系中表型正常者及100例正常对照者的FOXL2基因c.578均为野生型,未发现突变。结论:该家系致病基因为FOXL2基因发生c.578A>G错义突变,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用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对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忠伟  冯秀丽 《农垦医学》2011,33(3):197-200
目的:研究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主要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突变位点。方法:对3个HCM家系成员的MYH7基因3~23外显子及附近上下游序列采用DHPLC及直接测序分析。结果:P、L、Y三个家系的先证者具有MYH7基因错义突变,测序结果显示:发现三个家系患者MYH7基因均有一定的突变。P家系21号患者MYH7基因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外显子3存在密码子Thr63第三位密码子c〉t转换及19号内含子第90位的a〉g的转换。L家系发现外显子3存在Thr63第三位密码子c〉t转换,并且,第14外显子有单碱基突变,造成Thr 441M et,在中国人中是首次发现。Y家系其他成员测序结果发现携带有第8外显子最后一位碱基存在t〉c突变。结论:MYH7基因在HCM家系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不同突变基因型以及基因突变携带个体在临床表型上有所差异。采取基因突变检测和分析,有利于对HCM家族成员的诊断、患病风险预测及疾病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β地中海贫血一个特殊基因突变的家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一个国人罕见的重型地中海贫血基凶突变[CD41/42(-TCTT)·-90(C→T)]及其父母进行基因分析。方法:采用PCR/ASO探针杂交法检测中国人常见17种β-地贫基因突变,β-珠蛋白基因全长DNA克隆测序技术分析其突变基闲型。结果:发现先证者父亲携带中国人常见基因突变CD41/42(-TCTT),母亲则为中国少见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90(C→T),而先证者则为密码子CD41/42(-TCTT)缺失突变复合-90(C→T)转录子突变。结论:-90(C→T)在我国目前仅发现1例家系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系APC基因外显子1-15(E1~E15)基因突变情况,探讨FAP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抽取2个FAP家系成员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PCR-SSCP法检测APC基因E1~E15,对可疑条带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PCR-SSCP电泳显示,DNA条带未发现明显异常.经测序分析,证实无突变.结论:上述2个家系均未发现APC基因E1~E15突变,APC基因可能不应该作为FAP的惟一诊断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ankyrin-B基因突变在日本人群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中的发病率以及ankym-B基因突变与QT间期延长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对相互之间无血缘关系的日本人群已确诊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78例(男28例,女50例)进行了研究。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之后,从其白细胞中提取纯化基因组DNA并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随即对扩增的DNA行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而后将突变或异常的SSCP产物分离后,采用自动荧光测序仪检测DNA序列。最后再用150例正常健康人的DNA作为对照,对上述经测序确认的误义点突变进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以进一步证实误义点突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我们在一例确诊的O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的ankym-B基因的4603碱基位点上发现了从T到A的突变(T4603A)。出现于基因的第40号外显子上的该误义点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第1535位点上的色氨酸残基被精氨酸残基所取代(W1535R)。而该氨基酸序列正位于ankym-B基因高度保守的调节区域。结论新发现的位于ankym-B基因调节区域的误义点突变可能是导致4型O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原因之一,而该突变似乎并不是导致日本人群4型O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遗传性长QT综合征KCNQ1和KCNH2基因新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心脏病.特征性表现为心电图上QTc延长及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导致的晕厥和猝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明确遗传性LQTS是由于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包括编码钠离子通道的基因SCN5A和编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KCNQ1, KCNH2, KCNE1, KCNE2,和 KCNJ2.目前,中国人LQTS基因突变的报道较少,本研究目的是找到中国LQTS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分析,对来自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1个遗传性LQTS家系筛查了最常见的2个LQTS致病基因KCNQ1 和 KCNH2.结果:发现了2个KCNQ1 新突变:S5跨膜片段的S277L 和孔区的G306V ;3个KCNH2 新突变:跨膜片段S1的L413P、跨膜片段S5的L559H和发生于跨膜片段S3的L520V.KCNH2 L413P 和L559H突变患者的ECG T波为双峰;KCNQ1 S277L和G306V 突变患者的ECG T 波高尖.结论:本研究发现的突变点丰富了LQTS离子通道突变的基因库资料.本研究的中国LQTS患者的突变率KCNQ1 (6.5%) 和KCNH2 (10%)低于北美和欧洲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包括JLNS和RWS)和Brugada综合征(BS)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对4个LQTS家系进行KCNQ 1、KCNH2和KCNE1基因检测,对3个BS家系进行SCN5A基因检测.结果在1个LQTS家系中发现1个KCNQ1基因上错义突变940(G→A)(G314S),在Jervell-Longe-Nielsen综合征(JLNS)家系的先证者及其姐姐KCNQ1基因的第15外显子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G643S,还发现1个突变:KCNQ1基因外显子2a的第227位核苷酸C被T代替,其编码的苏氨酸被异亮氨酸所代替.在1个BS家系中发现1个SCN5A基因上的突变N1774S.其余的LQTS家系及BS家系在以上已知基因中均未发现突变.结论发现和JLNS有关的1个SNPs和1个新突变,并发现1个与欧美人群相同的Romano-Ward综合征相关突变,在BS家系中发现1个新的错义突变,丰富了LQTS及BS离子通道突变的基因库资料.  相似文献   

14.
人类HERG相关基因(humanether—a—go—go—relatedgene)编码的钾离子通道,是人类心肌重要的电压依赖性、快激活、延迟整流型钾离子通道,在心肌动作电位复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菲利特(dofetilide)、E-4031、和MK-499等药物能抑制延迟整流型钾电流,从而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QT间期的延长。有实验研究显示微摩尔浓度的布比卡因即可阻断HERG通道,延长QT间期。而某些HERG通道激动剂具有增加该通道电流缩短QT间期的作用。本文从HERG通道的结构和功能、HERG激动剂作用机理、HERG通道与长QT综合征、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Liu W  Hu D  Li C  Li P  Li Y  Li Z  Li L  Qin X  Dong W  Qi Y  Chen S  Wang Q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9):1333-1335
Objective To determine mutations of two common potassium channel subunit genes KCNQ1, KCNH2 causing long QT syndrome (LQTS) in the Chinese.Methods Thirty-one Chinese LQTS pedigree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mutations in the two LQTS genes, KCNQ1 and KCNH2, by sequencing.Results Two novel KCNQ1 mutations, S277L in the S5 domain and G306V in the channel pore, and two novel KCNH2 mutations, L413P in the transmembrane domain S1 and L559H in the transmembrane domain S5 were identified. The triggering factors for cardiac events developed in these mutation carriers included physical exercise and excitation. Mutation L413P in KCNH2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notched T wave on ECGs. Mutation L559H in KCNH2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typical bifid T wave on ECGs. Mutation S277L in KCNQ1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amplitude T wave and G306V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amplitude T wave. Two likely polymorphisms, IVS11 +18C >T in KCNQ1 and L520V in KCNH2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two LQTS patients.Conclusions The mut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ong QTsyndrome ,LQTS)的关系 ,以探讨LQTS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在一个LQTS(JervellLange -Nielsen综合征型 )大家系中 ,采用PCR -直接测序技术 ,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KCNQ1基因存在两种突变 ,其中一个位于外显子区域 ,但为同义突变 ,另外一个位于内含子区域 ;KCNH2基因也存在两种突变 ,均位于内含子区域。这四种单核苷酸有多态性 ,与现有报道不同。结论 在该LQTS家系中 ,KCNQ1和KCNH2基因存在四种突变 ,但均为非致病突变 ,提示KCNQ1和KCNH2基因以外的基因可能才是LQTS致病基因。KCNQ1基因和KCNH2基因存在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DRD)患发病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GCH-I)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来自3个家庭的5例临床确诊的DRD患及其亲属共12名成员,经静脉采血2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扩增GCH-I基因,反应产物用自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结果:在A家系,先证母亲为正常个休,基因测序显示无基因突变,其中3例患病个体DNA测序发现第2个外显子142号碱基由鸟嘌呤转换为腺嘌呤(G→A),导致半胱氨酸被为酪氨酸;估计其突变基因来自自己故父系一方。在B有系,先证第1个外显子 71号碱基由胸腺嘧啶为胞嘧啶(T-C),导致亮氨酸被替换为脯氨酸;而其父母及弟均为正常个体。丙家庭无GCH-I基因突变。结论:GCH-1基因突变只是部分DRD患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FⅡ基因3’-UTG20210A变异在中国人的分布频率及在脑血栓病人中是否具有突变“优势‘,试图证明该突变点是否与动脉血栓形成相关。方法:通过小规模的”群体-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调查了49例首次发作缺血性脑卒中虱及46例无血栓病史健康对照者的FⅡ G20210A变异。结果 :病人及健康对照均为FⅡ G20210G纯合子,未发现任何FⅡG20210A变异者。  相似文献   

19.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6例FAP患者运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APC基因,对可疑突变者进行测序.结果: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共发现3个可疑突变片段,经DNA测序证实3个片段均存在突变.其中,15号外显子2例,14号内含子1例.结论:国人FAP患者相同基因型APC基因突变可有不同表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