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及社会心理因素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201人,最近6个月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9.0%(18/201)、4.5%(9/201)、3.5%(7/201)。和MSM朋友是否去过MSM活动公园、浏览过MSM网站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到过迪斯科/夜总会、参加家庭MSM聚会自杀计划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参加过MSM家庭聚会自杀未遂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性取向伤害了家庭、被家人训斥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性性取向被家人训斥、被怀疑精神有问题、因别人指点穿着打扮烦恼、失去住处的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检出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相关(P〈0.05),到过相应社会活动场所、经历相应社会歧视和有抑郁症状者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 MSM人群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应针对性开展自杀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中学校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51所学校,组织10758名学生集体匿名自填"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女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报告率(分别为17.7%,6.2%)高于男生(分别为11.6%,3.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未遂报告率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生1.8%,女生2.0%)。重点初中的自杀意念报告率最高(19.2%)。重组家庭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最高(32.3%)。结论自杀倾向受多方面因素(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等)的影响。需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对青少年加强教育,减少其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现状及个体行为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201人,最近6个月自杀意念报告率为9%,自杀计划报告率为4.5%,自杀未遂报告率为3.5%。自杀意念报告率在不同年龄、文化、职业等人口学特征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在不同年龄、文化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文化低自杀计划报告率较高;不同收入自杀计划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报告率与固定性伴(BF)、偶然性伴(419)、男男肛交性伴数、性病史、HIV检测和接受性病诊疗服务相关。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与BF、男男肛交数和性病诊疗服务相关(P0.05)。性伴数多、有性病史、接受过HIV检测和性病诊疗服务者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 MSM人群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与MSM个体行为特征有关,应针对性开展自杀行为预防干预,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自杀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阿勒泰地区20所学校的5 246名哈萨克族初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自杀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哈萨克族初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存在自杀意念的学生比例为12.75%,存在自杀计划占4.57%,存在自杀行动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72,P<0.01).哈萨克族女生自杀意念、计划和行动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291,37.695,5.836,P值均<0.05).初三年级学生存在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二和初一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18,P<0.01).单亲家庭学生自杀意念和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非单亲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自杀行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3个方面的报告率均均高于非留守学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行动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OR=1.454)、强迫(OR=0.638)、抑郁(OR=3.689)、心理不平衡(OR=1.615)、受惩罚(OR=1.057)、其他压力(OR=1.054)(P值均<0.05).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保障哈萨克族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兵团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所中学,对17541名不同类型学校中学生自杀行为、“自感孤独”、“失眠”等定性指标的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自杀意念报告率11.74%,自杀计划报告率7.22%,自杀未遂报告率2.55%。心理.情绪/障碍问题:重点学校高中生20.83%“自感孤独”位居其他学校首位。“学习压力”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普通高中32.42%、重点高中32.18%、重点初中28.02%、普通初中27.75%、职业高中15.36%;职业高中生失眠占12.75%、伤心绝望占20.62%,高于其他各类学校学生。结论重点中学是自杀计划的高危人群;重点初中和职业高中生自杀未遂报告率高于全国调查结果;“学习压力”是普通和重点学校高中生主要心理一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亚健康状况与自杀行为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城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和自杀行为发生情况,探讨亚健康状况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行为问卷和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对安徽省蚌埠市3784名城市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蚌埠市城市高中生自杀行为的亚健康状况因子.结果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2.70%,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30.5%和3.5%;有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亚健康状况的加重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维度和躯体活力不足维度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躯体抵抗力下降、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报告率均较高,亚健康和亚健康状况因子对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11所中学3 300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 239名中学生最近1年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总报告率为16.50%和3.80%;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生但自杀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单亲和再婚家庭孩子自杀风险比是正常家庭的2.32和4.27倍;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虽然在自杀意念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自杀行为中,父母均外出比父母均不外出自杀风险高1.74倍;具有精神病家族史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分别是无精神病家族史的2.99和4.87倍。结论自杀意念、父母均外出、父母离异、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精神病家族史等因素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5 11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童年期虐待经历和自杀行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杀行为及童年期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15.6%,8.6%和3.4%,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22,7.50,8.15,P值均<0.01).女生情感虐待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各种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相应不良经历者(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各种童年期不良经历均会增加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风险;且随着不良经历类型数目的增加,各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是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对有童年期不良经历青少年的干预,可作为中学生自杀行为防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和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蚌埠地区抽取在校大中学生7104名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过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28.4,近1年的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0.3。自杀未遂报告率为2.8。198名自杀未遂者中,自杀次数为1次的占67.2;最近一次发生在1年内的占50;自杀结局中有59.1的为放弃;17.1的学生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达50~74,9.6的青少年在当时自杀时的想死程度超过75。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习阶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躯体亚健康状况、心理亚健康状况、焦虑、抑郁状况以及述情障碍等9个因素;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习阶段、心理亚健康状况、焦虑、抑郁以及述情障碍等6个因素。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针对青少年自杀的原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自杀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12所初中的5158名学生,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初中生在调查前1a产生过自杀意念、企图自杀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23.5%,7.7%和2.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看色情书籍和音像、学习压力、离家出走意念、每天运动时间、课外补习时间、与祖辈一起生活、孤独感、节食减肥、饮酒次数10项因素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结论应高度重视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控制。针对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BI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分层整群从郑州市、平顶山市4所高校抽取1 49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7.6%,男生(9.2%)高于女生(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4,P<0.01).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47,P值均<0.01).冲动性人格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β直接=0.21,β间接=0.2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可以通过其冲动性人格影响自杀意念.对于冲动性较高的大学生可以从认知、行为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袁飞  俞晓红  于颖慧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76-1077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张家港市普通和重点初、高中以及职业高中16所共5012名初一~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总体报告率分别为15.3%,6.1%和2.1%,其中自杀意念报告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高中生报告率(18.6%)明显高于初中生(11.2%);普通高中和重点初中学生的各种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同阶段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经常感到孤独、因长相或身体缺陷而被嘲笑、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连续2周以上感到伤心绝望、过去1a曾和别人打架、网络成瘾及赌博等均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中学生自杀需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若干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并分析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自杀行为相关性.方法 方便抽取合肥市7所中学(2所普通中学,2所重点中学,该市所辖3个县选取的3所普通乡村中学),每个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对其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127份.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同时采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评价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心理特点.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筛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0%,自杀计划报告率为119%,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0%.学校生活满意度高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共同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甘肃省河西地区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学生自杀和指导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统一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武威市和张掖市3 8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过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学生比例为10.78%和3.62%;抑郁、孤独和失眠的报告率为18.71%、14.75%和10.44%,学习压力大的报告率为24.04%,被恶意取笑的报告率为45.55%,不同类型学校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恶意取笑、被威胁恐吓男女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甘肃省河西地区学生中自杀相关危险行为广泛存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互相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职业高中31所,共5 385名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因素包括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和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自杀的关系.结果 女生自杀意念(12.8%)、自杀计划(8.8%)及自杀行为报告率(4.8%)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多次自杀行为报告率男生(2.9%)高于女生(2.0%)(x2=4.02,P<0.05);年级越高的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报告率越低(x2值分别为21.18,9.25,11.75,P值均<0.05).单亲家庭、隔代家庭、重组家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学生(P值均<0.01).家庭人均月收入0~199元和≥5000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均较高,而人均月收入2000~2 999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的报告率均最低(分别为8.0%,5.7%,1.6%和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一、母亲文化程度高、学习成绩差、家庭人均月收入过高或过低、单亲、重组及隔代家庭、被经常故意伤害、参与打架、常感到孤独及失眠是自杀行为及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学习成绩、故意伤害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对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及时识别危险状况的发生,建立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其与心理-情绪障碍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中国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其与心理-情绪障碍的关联,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分析中学生人群(181 832名)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心理-情绪障碍的关联;心理-情绪指标为"经常/总是"出现孤独、学习压力、失眠和伤心绝望.结果 男、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6.7%和24.3%,自杀计划报告率为5.6%和7.7%,自杀行动报告率为2.9%和3.0%.以行为复合体形式组成4类自杀现象.男、女均有2/3在意念、计划缺失下行动,女生有意念计划但未行动率高是导致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非参数检验提示,自杀现象和"经常/总是"出现心理-情绪问题间存在密切关联.结论 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不容乐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心理-情绪障碍密切关联,学校卫生工作者可在青少年自杀预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中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制定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整群分层随机抽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120名大中学生早餐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大中学生基本不吃早餐占3.73%,很少吃早餐占21.57%,经常不吃早餐占74.63%,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基本不吃早餐行为顺位为普通高中(15.26%)>大专(6.57%)>职业高中(5.64%)>大学(4.29%)>重点高中(2.52%)>普通初中(0.88%)>重点初中(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住宿生天天吃早餐行为报告率为0.06%,住宿生为0.结论 兵团大中学生经常不吃早餐行为较为普遍.中学生家长、普通学校高中生及住宿生是早餐行为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9.
于格  谢一心  周静  王卫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79-1681,1684
全面了解大学生的自伤和自杀现状,为采取有效手段预防和干预可能的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发生率调查表、生命质量问卷、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12所高校的31 8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527人(1.7%)报告曾经有过自伤或自杀行为,女生的自伤报告率(1.92%)高于男生(1.34%)(x2=16.127,P<0.05);有自伤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生命质量低于无自伤经历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和冲动性高于无自伤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强迫症状、恐怖是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来源地为城市、抑郁、精神病性、行动冲动性和自杀意念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发生过自伤行为的大学生是一个较为脆弱的群体,在缺乏干预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自杀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0.
朱琦  夏庆华  喻彦  周鹏  余力  姜玉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37-1640
了解长宁区初中生自杀意念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降低青少年自杀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取随机抽取长宁区初中生1 011名,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匿名封闭式调查.结果 1 011名被调查者中,25.02%曾有过自杀意念,3.17%曾经很想自杀,1.78%曾经想过实施自杀.女生和男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27.02%和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9,P<0.01).不同年级、不同成绩水平初中生间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468,26.640,P值均<0.05),年级越高、成绩越差,越容易产生自杀意念.22项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有关(P值均<0.05),其中影响较显著的为厌学情绪和家庭施加学习压力(x2值分别为127.542,116.451,P值均<0.01).厌学和受到家庭学习压力的学生中44.34%,34.76%曾有自杀意念.42项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有关(P值均<0.05).性别、年龄、不喜欢上学、家庭施加学习压力、父母过分干涉、严厉惩罚是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43,1.310,2.406,1.302,1.501,1.653).结论 初中生产生自杀意念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应结合青少年不同的性别、心理、家庭情况等特征制定契合的干预方法,以降低自杀意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