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和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良性肿瘤、40例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EOC)中E-cad与β-cat的表达。结果E-cad、β-cat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正常表达,在良性卵巢肿瘤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0.0%,10.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异常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72.5%、100%,卵巢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及良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着卵巢癌的病理分级增加,异常表达逐渐提高,在G1-G2,G3(P<0.05),在I期~Ⅱ、Ⅲ、Ⅳ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节转移组(P<0.05)。结论E-cad与β-cat的异常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卵巢癌的临床生物特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皮型钙粘附蛋白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E-cad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行为有密切关系。在此就E-cad的结构与功能,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上皮型钙粘附蛋白是一种跨膜糖蛋白 ,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E -cad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行为有密切关系。在此就E -cad的结构与功能、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钙粘附素 (E CD)表达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2例鼻咽癌活检病理标本的E CD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112例鼻咽癌中E CD阳性表达 2 9例、弱阳性表达3 3例、阴性表达 5 0例 ,而 2 0例正常鼻咽粘膜E CD阳性表达 18例、弱阳性表达 2例 (P <0 0 1)。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 5 / 8,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 2 4/ 95 ,未分化细胞癌均为阴性表达 (P <0 0 2 5 )。结论 鼻咽癌细胞E CD表达改变与鼻咽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失去E CD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 ,细胞间的粘附能力减低或丧失 ,是鼻咽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组织中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BLBC患者的癌组织切除标本(BLBC组),同时取BLBC患者距离癌灶边缘5 cm的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非BLBC患者的癌组织切除标本记为NBLBC组。检测并对比各组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分析BLBC患者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E-钙黏蛋白与波形蛋白在BLB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关系。结果 BLBC组和NBLBC组的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LBC组明显低于NBL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BLBC组和NBLBC组的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BLBC组明显高于NBL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TNM分期为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而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E-钙黏蛋白与波形蛋白在BLB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 557,P0. 05)。结论 E-钙黏蛋白在BLBC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而波形蛋白的阳性表达则明显升高,二者均与BLBC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癌症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可考虑将二者作为新型监测靶点,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钙黏素和β-连环素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正常早孕绒毛和5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石蜡包埋组织中E-钙黏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E-钙黏素和β-连环素在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和非恶变葡萄胎(P0.05);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表达量低于恶变葡萄胎(P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E-钙黏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β-连环素的表达与WHO预后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E-钙黏素和β-连环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滋养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事件,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恶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E-钙黏素和β-连环素可作为葡萄胎恶变预测以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FoxM1和Cep55蛋白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BLBC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例非BLBC组织中FoxM1和Cep55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BLBC、非BLBC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3%(51/66)、60.0%(42/70)和13.6%(9/66),Cep5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49/66)、57.1%(40/70)和16.7%(11/66),BLBC和非BLBC组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BLBC组织明显高于非BLBC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BC组织中FoxM1和Cep55蛋白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LBC组织中FoxM1蛋白与Cep55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59,P<0.05).结论 FoxM1和Cep55蛋白可能参与了BLBC的发生、发展,并且FoxM1和Cep55蛋白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手术切除胃癌原发病灶的患者58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癌旁胃粘膜组织正常的胃癌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6000法,比较上皮钙粘素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上皮钙粘素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69%,低于在对照组中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粘素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均没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上皮钙粘素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上皮钙粘素在观察组中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也密切相关。结论上皮钙粘素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端粒酶活性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卵巢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对8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采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法(ISLT法)检测端粒酶活性,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p53蛋白.结果 1.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92.3%,42.8%,0,0.囊腺癌组端粒酶阳性率与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强度与囊腺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2.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52.38%,26.66%,0.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程度随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升高(γ=0.91,P<0.01).3.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14.28%,0,0.卵巢囊腺癌与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囊腺癌端粒酶活性程度与p53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γ=0.12,P>0.05).结论 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端粒酶激活有关,bcl-2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卵巢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导致卵巢囊腺癌发生,而p53基因突变似对端粒酶的激活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与β-连接素(β-ca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CC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 40例HCC中E-cad及β-cat的阳性率分别为67.5%、87.58%,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00%、80%。E-cad的异常表达率与HCC的分化、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0.05);β-cat的异常表达率只与HCC的分化密切相关(P〈0.05)。结论 E-cad表达与HCC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E-cad及β-cat的共同表达可为较组织学人级更佳的临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20和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浸润性导管癌32例,浸润性小叶癌16例及混合性癌12例。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20连环蛋白、E-钙黏蛋白和P63抑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120连环蛋白在32例浸润性导管癌中胞膜阳性率为100.0%;在16例浸润性小叶癌中胞浆阳性率为100.0%。E-钙黏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胞膜阳性率为84.3%(27/32),而在小叶癌中无阳性表达(P<0.01)。P63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1例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在小叶癌中3例阳性其余为阴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20和E-钙黏蛋白联合应用将12例混合性癌分为浸润性导管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结论:P120和E-钙黏蛋白联合应用可区分浸润性导管癌和小叶癌,而P63则不能用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钙依赖粘附素(E-cadherin)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检测不同乳腺组织中E-eadherin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乳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其在纤维腺瘤,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非常显著(53.7%vs 100%,P=0.005)。E-cadherin表达下调与乳癌TNM分期、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0,P=0.014,P=0.000)。浸润性导管癌中E-cadherin表达下调缺失与癌块大小有关(≥3 cm vs<3 cm,P=0.04)。结论由E-eadherin介导的细胞间粘附作用在乳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cadherin表达降低与乳癌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组织p16蛋白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6蛋白、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5 3例乳腺癌标本中p16蛋白及VEGF的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  5 3例乳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5 4 7%,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绝经状况、ER、PR的表达无关 (P >0 0 5 ) ,而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 5年生存率相关 (P <0 0 5 ) ;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 79 2 5 %,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绝经状况、ER、PR的表达、TNM分期及 5年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p16可作为临床上判定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彭和平  关浩  肖和龙  章乐虹  黄仲初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0):1297-1299,1436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p5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在乳腺癌及乳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相关性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10例乳腺癌及其癌旁乳腺组织中p5 3 ,VEGF表达水平 ,比较MVD的大小。结果 VEGF ,p5 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0 % ( 99/ 110 ) ,42 7% ( 4 7/ 110 ) ;癌旁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 3 5 5 % ( 3 9/ 110 ) ,4 5 % ( 5 / 110 ) ,两者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均值为 ( 16 4± 12 3 ) ,癌旁乳腺组织则为 ( 7 3± 6 8) ,两者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MVD值在p5 3、VEGF阳性表达的组织中明显高于p5 3、VEGF阴性表达的组织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P <0 0 5 )。结论 联合检测p5 3、VEGF和MVD的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组织中VEGF水平;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1)VEGF表达阳性率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逐渐增高,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92.86%(26/28),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81.82%(18/22);2)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癌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恶性乳腺癌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乳腺癌组与恶性乳腺癌组比较,其VEGF的浓度较恶性乳腺癌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进展有关;VEGF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VEGF含量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ail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检测18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和28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Kail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Kail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Kail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P〈0.01)。结论Kail的低表达可能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中MDR1/P-gp与CerbB-2、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与CerbB-2、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6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gp与CerbB-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51.1%、38.7%。P-gp蛋白阳性组CerbB-2过表达率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7.66%、2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gp蛋白阳性组p53过表达率也高于P-gp蛋白阴性组,过表达率分别为28.57%、15.60%,差异有显著性(P<0.05)。P-gp表达与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病理类型以及E、P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CerbB-2、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乳腺癌中存在MDR1/P-gp与CerbB-2、P53基因共表达,与多药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p27KIP1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27KIP1和Ki-67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乳腺癌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p27KIP1的高表达率为41.1%(23/56),低表达率为58.9%(33/56),Ki-67的高表达率为66.1%(37/56),低表达率为33.9%(19/56),p27KIP1蛋白与Ki-67的表达间存在着负性相关(P<0.05). 结论 p27KIP1、Ki-67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直接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片中簇状钙化的影像特征,评估簇状钙化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片发现以簇状钙化为主要征象的97例乳腺病例,就其钙化密度、数量、大小、形态及与肿块的关系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片内簇状钙化的特征。结果:①97例乳腺分型显示,Ⅲ型索带导管型和Ⅳ中间混合型占86.6%,且乳腺癌居多。②乳腺癌94例,其中非浸润性有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共39例,占41.5%;浸润性有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硬癌、单纯癌、粘液癌和髓样癌共55例,占58.5%。乳腺良性病变3例,其中2例乳头状瘤病合并中度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③94例乳腺癌所见簇状钙化的形态特征主要呈杆状、细砂状、针尖状和混合钙化,钙化数目>20枚/cm2;在合并肿块的77例中肿块内外均有簇状钙化灶的34例,无合并肿块20例,占20.4%.结论:成簇钙化是1种中性分布形态,良、恶性均可,根据乳腺钼靶X线片内的钙化特征可作为临床评价其良、恶性的较可靠依据。成簇微小钙化在临床诊断乳腺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肺癌化疗前后p5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肺癌细胞凋亡、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实验组 14例肺癌病人化疗前后标本和对照组术前未作化疗肺癌标本 2 8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蛋白表达 ,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并作化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化疗前后p5 3阳性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化疗后凋亡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化疗可诱发肺癌细胞凋亡 ,但对p5 3蛋白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