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和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的ER、PR、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结果 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到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16.23、16.23;7.10、5.01,均P<0.05),而ER、PR表达相反,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76、9.69;16.23、10.40,均P<0.05).p53随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Ki-67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 ER、PR、p53和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130Cas蛋白和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评价乳腺癌的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原发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腺瘤,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30Cas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相比较,乳腺癌组织中p130Cas和c-erbB-2的表达显著增高(P均〈0.01)。p130Cas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瘤细胞的ER,PR表达情况和组织学分级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及病理学分期无关。c-erbB-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PR表达和病理学分期无关,而与ER表达、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130Cas和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130Cas和c-erbB-2与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转化、分化程度有关,c-erbB-2还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检测p130Cas和c-erbB-2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7%、81.4%和96.7%、66.7%、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及E-cadherin mRNA在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Snail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不同组织学分级E-cad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56,P=0.00)。结论Snail mRNA过表达与E-cadherin mRNA低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发生,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而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预后、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中PTEN、p16、p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TEN、p16、p27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PTEN、p16、p273种肿瘤抑制基因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例的分期、肿瘤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PTEN蛋白、p16蛋白及p27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95%、20%和100%。PTEN、p27的表达下降与宫颈癌的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16在宫颈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但过表达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PTEN蛋白、p27蛋白在宫颈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宫颈癌组织中p16蛋白表现为过表达,是宫颈癌的一类早发事件。在宫颈癌组织中PTEN蛋白与p27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5.
陈金石  李隆玉  李凌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282-428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感染及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宫颈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8例宫颈腺癌组织中HPV16/18 DNA及p1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48例宫颈腺癌中HPV16/18感染阳性34例,HPV16/18感染率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组织学类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强阳性表达34例,宫颈腺癌在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阳性患者中p16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94.12%与HPV16/18感染阴性患者中p16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1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16/18的感染与宫颈腺癌的进展无关,p16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腺癌病程进展中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有相关.p16蛋白强阳性表达可以作为宫颈腺癌筛查HPV16/18感染的一种免疫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20例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本组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2.50%(75/120).p5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大体分型、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均无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预后有关,p53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00 1).结论p53基因可能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E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E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胞周期素E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28/42).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E的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细胞周期素E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细胞周期素E与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组织p16蛋白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6蛋白、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5 3例乳腺癌标本中p16蛋白及VEGF的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  5 3例乳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5 4 7%,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绝经状况、ER、PR的表达无关 (P >0 0 5 ) ,而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 5年生存率相关 (P <0 0 5 ) ;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 79 2 5 %,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绝经状况、ER、PR的表达、TNM分期及 5年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p16可作为临床上判定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PAR-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PAR-γ和MMP-9表达,并对两者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97例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PPAR-γ表达较低,阳性率为57.7%,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Her-2表达无关。乳腺癌中高度表达的MMP-9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均有关。乳腺癌中PPAR-γ与MMP-9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乳腺癌中PPAR-γ与MMP-9表达有关,PPAR-γ在乳腺癌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4例,行VEGFR2、IGF-1R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分析VEGFR2、IGF-1R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VEGFR2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VEGFR2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学分级(72.09%VS 50.98%)、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癌栓形成、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1R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有无脉管癌栓形成、肿瘤部位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IGF-1R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GF-1R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R2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癌栓形成、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能为中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ZH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H2蛋白在40例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63例乳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及31例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从乳腺增生-乳腺癌不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EZH2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强,分别为22.58%、52.38%、75.00%。EZH2与患者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关系(p〈0.01)。结论 EZH2蛋白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尤其是在乳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显著提高,提示EZH2的过表达与乳腺癌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组织、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Livin、PDCD5、CCIO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患者乳腺癌及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Livin、PI)CD5、CCIO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1)L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而CCIO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2)上述三因子表达在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HER-2的分组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Livin的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CCIO蛋白的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3)Livin与CCIO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Livin与PDCD5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ivin上调及CCIO蛋白下调可能协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PDCD5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组织中VEGF水平;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1)VEGF表达阳性率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逐渐增高,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92.86%(26/28),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81.82%(18/22);2)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癌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恶性乳腺癌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乳腺癌组与恶性乳腺癌组比较,其VEGF的浓度较恶性乳腺癌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进展有关;VEGF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VEGF含量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双色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并评价其检测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乳腺癌的常见易感基因Her-2,用不同的荧光素进行标记,建立FISH法,并对我院160例乳腺癌石蜡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FISH法检测结果稳定,在160例乳腺癌组织中FISH检出62例阳性,阳性率为38.8%(62/160),且随着肿瘤越大,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病理级别越高,阳性检出率也越高;FISH检测阳性率在肿瘤大小组(pT0和pT1pT4)、病理级别组(G1和G2pT4)、病理级别组(G1和G2G x)和区域淋巴结组(pN0和pN1G x)和区域淋巴结组(pN0和pN133pNx)之间不存在差异,各组间p值均大于0.05,但在组织类型组间(导管型和小叶型)却存在显著性差异(2=14.6,<0.01)。结论 FISH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阳性率,只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的数目以及病理级别无关,且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快速且稳定,宜在临床工作中开展。  相似文献   

15.
杜维  贺修胜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189-1192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组织芯片(包括48例胃癌和对应正常胃组织及24例癌旁组织)中β-catenin和GSK-3β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和GSK-3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35.4%;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χ2=65.455,P〈0.05);与p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癌侵犯神经有关(χ2=4.713,8.242,13.662,11.658,4.550,P〈0.05或P〈0.01);GSK-3β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χ2=26.968,P〈0.05),并与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3.868,9.665,9.872,P〈0.05或P〈0.01);β-catenin与GSK-3β表达则呈负相关(r=-0.493,P=0.001)。结论β—eatenin和GSK-3β在胃癌的进展、分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李晨曦  黄娟  王梅  鄢春雨  周琳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179-1182
目的研究BTB/P0Z蛋白家族成员Kaiso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120例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组织及39例乳腺增生组织中Kaiso的表达情况与亚细胞定位,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在120例乳腺癌组织中Kaiso呈明显的核表达,核阳性率为65.00%(78/120),而在39例对照组乳腺增生组织中呈零或极微弱的表达。Kaiso蛋白核表达与乳腺癌组织TNM分期(P=0.000)和淋巴结转移(P=0.001)呈正相关;而与乳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aiso在乳腺癌中主要为核表达,且Kaiso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恶性表型及转移呈正相关,提示Kaiso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ema4D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中Sema4D和HER-2的表达,并检测肿瘤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tic vessel density,ML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ema4D和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2%(79/110)和33.64%(37/1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Sema4D阳性表达率和MLVD值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Sema4D和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状态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PR表达状态无关(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ema4D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0.535,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ema4D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74.19%)高于低表达组(53.1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a4D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的阳性率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BVaG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小RNA1,从60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筛选出EB病毒相关性胃癌组织标本,对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BHRF1、VEGF-C、LYVE-1和CD3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在600例胃癌标本中EBVaGC的阳性率为5.0%,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在30例EBVaGC标本中LMP1呈低表达,与性别、分期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BHRF1、VEGF-C高表达,均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P<0.05);EBVaGC中MVD与性别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TNM分期显著有关(P<0.05);MLVD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BHRF1的表达与MVD无显著关系,而与MLVD有明显差异(P<0.05)。VEGF-C阳性表达的19例EBVaGC组织中,MVD和MLVD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无关。EBVaGC中LMP1的表达率低,BHRF1的表达率高,可能与EBVaGC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可能参与EBVaGC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其高表达间接促进肿瘤细胞沿新生的淋巴管迁徙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TOR、p-mTO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及Western印迹方法研究90例乳腺组织中mTOR、p-mTOR的表达,其中乳腺癌组织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特殊乳腺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14例,浸润性导管癌21例);乳腺良性病变40例。结果 mTOR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4.00%(32/50),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128,P>0.05),但与乳腺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显著(χ2=7.758,P<0.05);p-mTOR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2.00%(36/50),与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055、3.927,均P<0.05)。此外,mTOR、p-mTOR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4.271、6.913,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关(χ2值分别为0.298、0.613、0.539、0.094,0.010、0.105、2.797、0.206,均P>0.05)。结论 mTOR、p-mTOR在乳腺癌中表达增加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及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集45例乳腺癌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乳腺癌及4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L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L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L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ivin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和75.56%,明显高于正常组织(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ivin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临床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L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过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