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内经》饮食五味学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五味(这里指一切饮食物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保证,人体必须从饮食五味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但反过来说,饮食五味的不当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饮食五味与人体的关系,对于防病和治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不少学者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问题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祖国医学对饮食五味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的关系有着较为丰  相似文献   

2.
“饮”,指饮用水、酒之类的饮料;“食”,指食用谷、肉、菓、菜之类的食品。统而言之,叫做饮食。祖国医学中有时以“谷”,“水谷”,“五味”等称代它。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活动的要素。人体的气血精神津液基本均来自于水谷精微,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依赖于饮食调养。因此,古人有“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之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饮食对人体固然重要,但饮食不当,也可以导致疾病发生。为防止饮食致病,做到“饮食有  相似文献   

3.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保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灵枢·五味篇》中指出:“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说明人以食为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五味与健康     
日常饮食中的五味,即酸味、甜味、苦味、辣味和咸味,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对这五味,若能调配得当,会有利于人体健康,延年益寿;若调配不当,则对人体有害,不利于健康。因此,合理调配日常饮食中的五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胡凤媛 《国医论坛》2007,22(1):17-17
1 饮食五味对人体作用的双重性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说明饮食五味对人体具有"养"和"伤"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饮食五味化生精微,人养五脏,滋养机体,可养正;另一方面,饮食五味失调,非但无益于机体,反而偏助脏气,损伤五脏,使阴阳失衡,可导致疾病发生,久之亦可招致早衰.  相似文献   

6.
一、饮食五味,生命之本《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说明饮食五味乃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气血阴阳化生之源。《内经》认为,饮食五味与五脏功能攸切相关,谷、肉、果、菜虽食之入胃,然其五味又各归所喜、各有所入,以养五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  相似文献   

7.
田露  于越 《天津中医药》2006,23(6):483-485
中医历来重视饮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饮食不仅是人体水谷精微的来源,同时又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因素。饮食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健康和疾病预后。就食养、食复的概念、理论基础、《内经》对饮食的五味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不能离开的生生之本,否则人体气血精气无生化之源而无法维持.但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又具有两面性,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即饮食五味既可化生精气,充养脏腑,又可损伤脏腑,导致疾病.老年人因年事已高,各脏器功能呈下降趋势,许多人又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总药量几如饭量,因此,饮食调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1 饮食不当,病之由也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化生阳气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饮食不节或偏嗜,又可使人体脏腑经络受到伤害而产生疾病,甚至死亡。《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这说明,阴精之所化生来源于饮食五味,而五味偏嗜又可损伤五脏阴精,犹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相似文献   

10.
论饮食五味对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五味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在人类繁衍的历史进程中有着独特的重要角色.对饮食五味滋养补益之功,特别是其作用特点和利弊,以及对人体体质的影响等,进行深人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饮食五味与体质关系的客观认识,有利于对影响体质因素的分析和养生与疾病的防治,对于中医体质的研究亦有启发和借鉴作用.本文就<黄帝内经>的有关论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酸苦甘辛咸是饮食水谷的5种滋味,《内经》称之为五味,对人体脏腑具有补益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1饮食五味之过用精气神乃男子之“三宝”,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饮食则是化生精气神之源泉。《灵抠·营卫生会》篇回:“人受气于谷”。《灵枢·五味》篇目:“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精生于谷”,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皆输水谷之充养生化。“人之所受气者,谷也”,“饮食入胃,阳气上行”。(《脾胃论》卷上),水谷化精生气益神,正如《素问·六节胜象论》曰:“五味人D,藏于肠胃,味有所流,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相生。”因而饮食有节,脾胃肠道消化吸收节奏规律,一张一弛,有劳有逸,利于人体…  相似文献   

13.
"五味所禁"是《黄帝内经》里的重要饮食原则,皮肤作为人体的肌肤屏障,皮肤的病变是内在的反映,饮食偏嗜会对脏腑造成相应的病变;同时饮食不节也会引起内在病变,从而导致皮肤方面的病变。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辛、咸、苦、甘、酸五味,皮肤病患者的饮食禁忌要与食物的性味密切结合;同时,皮肤病患者饮食禁忌并不是绝对的禁止,《黄帝内经》中"无令多食"则是其具体体现,传统典籍中对饮食的禁忌也有待进一步考证,"谨和五味",禁忌有度,才可以"长有天命"。  相似文献   

14.
汗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其物质基础与津血相同,皆来自饮食水谷五味,《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阴谓之汗。”由此可知,汗液是人体内阳气蒸化阴液而成。生理性出汗是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保障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冬寒为适应自然气候变化,以保持人体阳气,毛窍...  相似文献   

15.
服药饮食禁忌亦需辨病辨证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30031)方照兰,罗萍中医学在治病防病中服用某种药物或方剂时,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提出不同的服药禁忌,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偏胜,达到治病和健身的目的。笔者以为,恰当的眼药禁忌是必要的,但不加辨病,不知辨证...  相似文献   

16.
气味医学,是现代医学近年所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认为欢愉的气味对人体有益,厌恶的气味对人体有害,气味的厚薄对人体影内的程度也不同。在中医学中,既往虽没有“气味医学”之名称,但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实早已有其丰富的“气味医学”理论,如《素问·生气通无论》的“阴之所在,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味归形,形归气”等,兹就此探讨如下。1气味生理学人以饮食为本,在生理情况下,饮食人胃后,其五味各归其所喜人的脏腑,以养其脏。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医学和源于古印度的瑜伽,虽然起源地不同,但是均讲究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印度传统瑜伽将食物分为悦性食物、变性食物、惰性食物,我们试图用中医饮食所讲究的四气五味来探讨瑜伽饮食的特色,从而阐述饮食与健康的相关性。通过此次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瑜伽所倡导的多食悦性食物,其针对的人体多为平和体质。  相似文献   

18.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之基本,《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以水毅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汉书·郦食其传》曰:“民以食为天”;《养生略要》亦云:“五味养精神,强魂魄”,可见饮食於健康主重要。  相似文献   

19.
“味”是指饮食或中药的本身所固有的气味,五味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味不仅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着基本的营养物质,而且在疾病时则起到充养正气、祛除邪气和康复疾病的重要作用.因为所谓疾病就是人体的气血阴阳发生了偏颇,并导致其生理功能或生命活动出现障碍,机体内在的稳态被打破,出现了病理性的改变和征象,而食物或药物正是利用其气味来“补偏救弊”,调整阴阳以恢复机体的稳态,利用食物或药物的气味进行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保健及益寿延年是中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饮食以节、谨和五味"的饮食养生原则,成为后世中医饮食养生的圭臬。李时珍《本草纲目》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深入系统地论述了饮食五味与五脏的损益关系,使人们对每一种食物的气味功效了如指掌,以此克服饮食嗜欲,减少饮食的盲目性。文章从三方面论述李时珍对《黄帝内经》"谨和五味"饮食养生方法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