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文虹  陈书裕  余伟强 《海南医学》2010,21(24):110-110,107
目的通过120例肝细胞癌患者凝血项目中的Fg与PT、APTT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肝脏疾病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Futura血凝分析仪测定,对Fg检测结果和PT、APT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计算各组(-x±s),采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Fg下降而PT、APTT延长,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细胞癌患者的Fg和PT、APTT呈一定相关性,Fg和PT、APTT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的病情判断与预后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观察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凝血指标对急性颅脑外伤预后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系统测定119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6h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FFr)、D-二聚体(D—Dimer)、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FBG(纤维蛋白酶原)、TT(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结果PT、APTT、INR、FBG及D—Dimer异常在各型急性颅脑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重度损伤组INR、D—D明显高于其他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PT、AFFT、INR、DD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T、FBG、PLT则未显示出差异(P〉0.05);PT、APTT及D—Dimer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其中PT、APTT、INR、D—Dimer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术后管腔内血栓形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凝血功能正常的深静脉穿刺置管重症肺炎患者19例,术前抽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置管〉48h人组,拔管后肉眼判断管腔内是否有血栓形成,有则送病理检验,同时抽血查CRP、D—Dimer、PLT、PT、APTT。统计分析深静脉置管前后的检验结果,分析深静脉置管前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19例发生深静脉导管内混合血栓。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前后CRP、D.Dimer、PT和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PTT置管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RP、D.Dimer和PLT可作为监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导管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史5年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无血管并发症组31例(男18,女13),血糖控制不佳、有血管并发症组44例(男27,女17);相应年龄健康对照人群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同组内女性患者Fg水平高于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组PT、APTT较对照组缩短,且有并发症组PT、APTT低于无并发症组;上述参数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功能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是导致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血管病变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采集2管静脉血,一管抽取2 m L用枸橼酸抗凝做凝血四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一管抽取5 m L促凝血做CRP、BNP检测。比较2组PT、APTT、FIB、CRP、BNP水平,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ACI患者PT、APTT、FIB、CRP、BNP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PT、APTT、FIB、CRP、BNP单项及联合检测在AC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PT、APTT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PR、BNP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PT、ATPP长于中度组、重度组,FIB、CPR、BNP低于中度组、重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T、APTT、FIB、CRP、BNP及联合检测诊断...  相似文献   

6.
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与正常孕妇凝血功能间的区别。方法:用凝固法在COAG-A-MATE XM半自动凝血仪上检测38例妊高征患者和24例正常孕妇的PT,APTT,Fg。结果:妊高征患者的PT,APTT均低于对照组,妊高征患者的Fg高于时照组,两者有差异。结论:妊高征患者的高凝状态远大于正常孕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危重症患者95例,测定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关系.并将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死亡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阳性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PT、INR、APTT、TT、D二聚体阳性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情越重,凝血功能越差,血小板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以及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测定56饲肝硬化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以及血小板(PKT)。③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APT、FT、TT、Fg以及PL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④结论肝硬化患者APTT、PT、TT延长,Fg、PUF值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检查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对2008-2010年间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查分析.结果 各科室间凝血四项的异常率高低明显不一.消化、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PT、APTT等明显延长.结论 PT、APTT、TT、FIB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内凝血机制变化,可为临床科室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住院80例老年舒张性心功不全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78例同期住院治疗非心功不全患者及抗心功不全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血浆BNP的水平,比较各组血浆BNP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明显高于非心衰患者,并且BNP水平随着舒张功能不全分级(Ⅰ~Ⅳ级)升高而梯次升高(P〈0.05),抗心衰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浆BNP可以用于诊断老年舒张功能不全,而且可以反映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及判断其疗效,可以将BNP作为心功能不全患者诊断及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11.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损伤前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指标 ,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类危害生命的疾病寻找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 60例心绞痛、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患者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vWF、P 选择素 (GMP 1 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D D二聚体 (D Dimer)、血栓前体蛋白 (TpP)、同型半胱氨酸 (tHcy)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g)。 结果 vWF、GMP 1 40、t PA、PAI、TAT、TpP、tHcy均显著高于对组照 (P <0 0 0 1 )。TpP、tHcy异常升高的患者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各检测指标之间也有差异 ,TpP和tHcy两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PT、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vWF、t PA、PAI、GMP 1 40、TAT、PAP、D Dimer、Fg、TpP、tHcy均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指标。TpP、tHcy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高于其他项 ,在判断血栓前状态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联合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在小儿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症组(n=52)及重症组(n=58),比较两组患儿的CRP、SAA水平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在反复高热、发热持续时间、合并呼吸困难、合并肺腺病毒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CRP、SAA表达水平高于轻症组患儿(P<0.05)。重症组的PT、APTT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B型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住院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验组)及150例心脏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外周血BNP及CRP的浓度,比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心力衰竭组BNP、CRP浓度变化,同时在给予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复查BNP及CRP的浓度,对比前后BNP及CRP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BNP、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经治疗后2个月BNP、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存在心脏结构的重塑和非特异炎性反应,外周血BNP、CRP浓度显著升高,而经治疗后此两项指标显著降低。BNP、CRP浓度的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学敏  张润玲 《医学争鸣》2005,26(18):1691-169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患者及20 例正常人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t-Hcy含量.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分析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① 60例患者血浆中vWF,GMP-140, t-PA, PAI, TAT, TpP, t-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TpP, Hcy异常升高患者通过跟踪随访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AMI)、脑梗死. ② TpP, t-Hcy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③ PT, 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vWF, t-PA, PAI, GMP-140, TAT, PAP, D-Dimer, Fg, TpP, t-Hcy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 t-Hcy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其他各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小兵 《当代医学》2011,17(35):24-26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PIH)的关系.方法 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10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测定其入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照.通过头颅CT表现,确定颅脑损伤患者是否发生PIH,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PIH的关系.结果 颅脑损伤者PT、APTT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Fg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伤情加重,颅脑损伤者PT、APTT及DD水平依次增加,而PLT、Fg依次下降(P<0.01);与非PIH者相比,PIH者PT、DD明显升高,Fg明显下降(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其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早期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测PI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87例AL患进行常规DLC过筛实验即凝血象(APTT,PT,TT,Fbg)及D-二聚体(D-Dimer),FDP,3P的检测,结果:AL患DIC组与非DIC组PT,APTT比较差异有显性(PT P<0.05,APTT P<0.01),AL各亚型之间因病例减少,无法做统计学处理,但AML-M3亚型实验室检测有明显的异常,这与临床相吻合,此外HAL和CML患(均为慢粒急变)的各项指标(除Abg)较其它亚型均也表现出明显的异常,D-Dimer在DIC中的异常率为96.06%,说明 在判别DIC及非DIC中有明显意义,是早期诊断DIC的特异性指标。结论:临床可依据对DIC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早对DIC作出诊断并予以预防 和治疗,达到降低DIC所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1项化验指标在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患者的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清白蛋白(ALB)等11项化验指标。对其检测值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感染方面,CRP的阳性率最高,N#与WBC相近。其余化验指标依次在营养、呼吸衰竭及凝血方面表现出从高到低的阳性率。其中,ALB在营养方面的敏感性更高;呼吸衰竭方面以单纯换气功能障碍为主;凝血功能的异常无明显特征性。结论:11项化验指标能够从多方面对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其中CRP、HGB、ALB和PO2可能与证候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肺炎合并SIRS患儿分为单纯SIRS组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单纯SIRS组和MODS组AT-Ⅲ活性明显降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组APTT和门延长,Fg和Plt减少,与单纯SIRS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肺炎合并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凝血四项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欢妹 《广州医药》2008,39(4):39-40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用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和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P)、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凝血四项指标PT、APT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F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T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凝血四项PT、APTT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F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常存在高凝状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高凝状态更为显著,通过监测凝血四项水平有助于干预和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