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用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u-PA)单抗(MoAb),以抗配体抗体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了35例胃癌和19例结肠癌组织中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受体(u-PAR)。结果表明,胃和结肠癌组织中u-PA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和36.84%,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浸润型肿瘤组织的u-PM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膨胀型(P<0.05),且u-PAR阳性表达多见于癌组织中散在的肿瘤细胞表面,成团或巢状生长的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则较少。同时检测同一组织标本癌基因蛋白C-erbB-2,经图像分析u-PAR和C-erbB-2表达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8028,P<0.05)。提示u-PAR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浸润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焦炉工染色体畸变和血清p53蛋白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性肺癌早期监测指标染色体畸变及血清p53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长期接触多环芳烃混合物(PAHs)的23名焦炉工为研究对象,另选12名非暴露者为对照,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查,对有畸变者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ELISA)测定血清p53蛋白水平。结果:焦炉工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畸变类型为单体型,以裂隙为主;焦炉工血清p53水平均值高于对照,但差异无显著性,其中5例血清p53水平高于对照组x+2S,判为阳性;两指标间无相关关系。结论:染色体畸变及血清p53水平可从不同途径反映PAHs对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两者的联合应用是提高肿瘤预报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用MG7-Ag和AgNOr法对30例胃癌、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0例正常胃粘膜研究。发现胃癌MG7-Ag强阳性高于CAG(P〈0.005);中、重度CAG或伴IM者高度或局限胃窦CAG(P〈0.05)。以细胞核内AgNOR计数明显增多(〉9.26)或大小不等,呈团块状分布为阳性指标,则胃癌检出率高于CAG(P〈0.005),中、重度CAG高于轻度(P〈0.05)。MG7-Ag和AgNO  相似文献   

4.
BALB/c小鼠接受3.44GyX线全身照射后,血浆总胆固醇(Tch)及脾、脑和睾丸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脾淋巴细胞电泳率(SL-EPM)和末梢血红细胞电泳率(RBC-EPM)则显著降低,P<0.05,血浆甘油三酯(TG)浓度无变化。给予红景天甙(Salidroside)动物,X线照射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提示红景天甙有防护X线对脂质和细胞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74例正常人及69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者载脂蛋白(apo)AⅠ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sLengthPolymorphism,RFLP)进行了研究。检测的apoAⅠ基因位点有:MspⅠ(内含子3C-G突变)、XmnⅠ(5′非编码区)及PstⅠ(3′非编码区G-C突变)。结果表明,HTG组及对照组均以M1、X1及P1等位基因为主,大多数为M1M1、X1X1及P1P1纯和子基因型;少见的M2及X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欧洲白种人(0.293vs0.111,P<0.006及0.286vs0.130,P<0.004),而P2等位基因频率则未见差异(0.071vs0.046,P>0.05)。与对照组比较,除少见的M2等位基因频率HTG组有增加趋势外(0.353vs0.293,P>0.05),其余则未见差异。在所研究的对象中,具有M2M2基因型者血清apoCⅢ水平及TG/HDL-C比值较M1M2及M1M1基因型者明显升高(P<0.03及P<0.04),血清TG、TC、apoCⅡ及apoE水平有增加趋势。具有P1P2及P2P2基因型者,血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辐射增敏剂AK2123和辐射防护剂WR2721对肝癌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影响.方法:用脉冲交变电泳法(PFGE)和 ̄3H-TdR掺入法,测定上述两药物对受照人肝癌细胞DNA双链断裂(dsb)与修复及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在0~80Gy剂量范围内,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肝癌细胞DNA残留率逐渐降低(100%~57.0%),DNAdsb量亦逐渐增多,照前给AK2123或WR2721,均能显著地降低DNA残留率,使DNAdsb量增多,加重DNA损伤(P<0.05);20Gy受照细胞保温0~120min,在60min时DNAdsb开始被修复(P<0.05),而AK2123组为120min(P<0.05),WR2721在30min后有修复的趋势;AK2123在62.5~500μg/ml内其参入率显著升高(P<0.05),呈促进DNA合成作用,WR2721则随药物浓度增加其参入率降低(P<0.05),抑制DNA合成.结论:AK2123和WR2721显著加重受照肝癌细胞的辐射损伤,促进DNAdsb量增加,抑制其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7.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8.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技术(APAAP),对18只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大鼠发病时,MRCOX34阳性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W3/25阳性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P<0.05);MRCOX8阳性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后二者之比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为CD+4T淋巴细胞所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用免疫放射法检测34例大肠癌患者血清MG-Ags水平,并与32例大肠良性疾病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大肠癌组血清MG-Ag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血清MG-Ags水平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关系密切,A期低于B、C、D期(P<0.01),高分化癌低于中低分化癌(P<0.01);MG-Ags水平与大肠癌病变环绕肠管的程度及肝转移与否均相关,环绕程度>1/2者高于≤1/2者(P<0.01);有肝转移者血清MG-Ags水平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此对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及估计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环抱素A(CsA)对阿霉素(ADM)作用于人体胃低分化粘液腺癌细胞系(MGC)的增效作用,并与戊脉安(VP)的增效作用进行了比较。发现:①低浓度CsA能增强ADM对MGC细胞系毒性(P<0.01),且其浓度与细胞抑制率明显相关(r=0.9986,P<0.01);②CsA的增效作用与VP相似(P>0.05),当CsA与VP及ADM合用时,对MGC的抑制达到相加的效果(P<0.01)。  相似文献   

11.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标本。结果138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无着丝粒断片为主,其微核阳性检出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是评价慢性小剂量受射线照人员远期医学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常规染色体分析研究青蒿素对p53功能突变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的放射敏感作用。方法通过MTT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对细胞毒性的影响,常规染色体制片,计数细胞分类项中双着丝粒体(dic)和着丝粒环(r)数量,将经过青蒿素作用的乳腺癌细胞染色体畸变率(dic+r)同单纯照射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蒿素对实验细胞MDA-MB-435毒性较小,200μmol/L浓度时作用24h细胞存活率〉95%,48h细胞存活率〉80%。参考存活曲线确定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实验的药物浓度为200μmol/L,作用时间为24h。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可以得到药物作用及未经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比较两组曲线,青蒿素作用组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细胞(P〉0.05)。结论青蒿素能增加辐射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检查了接触三硝基甲苯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频度。结果表明:1.接触三硝基甲苯的工人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织(p相似文献   

14.
朱少平  刘新菊  王桂华  申良方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257-258,266
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与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未曾化疗、放疗的头颈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和照射后4、10、28、48和68Gy采集PBL进行微核率PBL染色体畸变和HPRT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PBL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率和PBLHPKT基因突变率在照射后均显著增加,并随剂量累积而增加;PBL染色体畸变率在照射10Gy后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断片为主,并出现了双着丝粒体、环状染色体和微小体等畸变类型。结论 局部放射治疗对患者造成了明显的遗传损害,且与放射剂量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低叶酸培养条件对胃癌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患者与癌基因同位的脆性位点表达明显增高(P<0.01),8个脆性位点的表达与胃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有6个脆性位点与癌断裂点、癌基因在同一染色体带上,提示胃癌患者的脆性位点表达有特征性,脆性位点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癌实体瘤染色体畸变情况,外周血中与实体瘤染色体畸变区带一致或相邻的脆性位点、癌断裂点表达频率有显各增高。我们认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1q21、1q44两个位点的畸变对于胃癌普查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医用X线工作与健康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变化,发现放射组染色体中畸变率,异常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工作年限组杂色体畸变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作者研究了45例老年人和29例青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FUDR和咖啡因诱导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及脆性位点的表达。结果:①老年组染色体畸变率为2475%,青年组为422%,两者差异显著(P<001);②老年组脆性位点表达率为4593%,青年组为2302%,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③染色体断裂点与脆性位点符合率老年组为7998%,青年组为92%,说明脆性位点与染色体畸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瞳孔自然散大状态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分布以及屈光度、年龄等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VISX公司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LASIK术前的140例(280眼)进行检查,在暗室内瞳孔自然散大6mm时的高阶像差RMS值(均方根)及Zernike系数,根据年龄、屈光度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在暗室瞳孔自然散大的状态下,总高阶像差RMS均值为(0.251±0.089)μm,从三阶像差到六阶像差RMS值呈递减趋势,三阶彗差、三级散光及四阶球差的RMS值最为显著。高阶像差随近视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总高阶像差RMS值(RMSh)、三阶到六阶各阶的RMS值、三阶彗差的RMS值、三级散光RMS值、四阶球差RMS值与近视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三阶彗差与三级散光RMS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高阶像差的个体差异较大,其中RMS值从三阶到六阶呈递减趋势,以三阶彗差、三级散光、四阶球差的RMS值最显著,高阶像差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三阶彗差、三级散光RMS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宁夏地区1344例因不良孕产史而行咨询者,取其外周血,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正常1303人,占96.95%;核型异常41人,占3.05%。结论:不良孕产与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细胞遗传因素。在不良孕产史夫妇中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明确病因、生育指导以及提高我国人口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近远期、正常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像差的变 化。方法 选取1995 年1 月—2008 年12 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准分子激光中心行Lasik 手术的113 例患者作 为远期组,另选取2016 年4 月—2016 年5 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做视力检查的正常近视眼患者63 例作为对照 组,对照组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 后的患者作为近期组。测量各组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像差,对比术后近远 期及未手术者前后表面和全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 远期组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总高 阶像差大于正常组和近期组(P <0.05),远期组角膜后表面彗差、三叶草及总高阶像差大于正常组和近期组 (P <0.05)。结论 Lasik 术后角膜前表面及全角膜像差较正常角膜高,并且术后远期角膜像差高于术后早期。 术后像差的增加与角膜瓣的制作、基质床的切削、激光参数及术后伤口愈合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