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方法分别于第1周和第12月检测184例AMI患者(溶栓组78例,非溶栓组106例)的VLP。结果溶栓组和非溶栓组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7.95%和33.96%(P<0.05),第12月分别为7.69%和17.92%(P<0.05)。溶栓组中冠状动脉再通组52例,未再通组26例,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1.54%和30.77%(P<0.05),第12月分别为1.92%和19.23%(P<0.05)。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静脉溶栓能降低AMI的VLP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梗死前心绞痛对心室晚电位及Ptfv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邓刚  邱建 《广东医学》1999,20(12):927-92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 前心绞痛(PA) 对初次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VLP) 及心电图V1 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的影响。方法 将172 名AMI患者分为PA组(AMI前24 h 内发作两次或以上心绞痛者) 及无PA组,比较两组间并发症;于AMI后23±5 d 检测VLP及测量Ptfv1,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PA组心衰、严重心律失常( 室速及室颤) 及心源性病死率低( P< 0-005 及P< 0-05);PA 组Ptfv1 阳性率低( P<0-05);两组间VL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结论 有PA者,Ptfv1 阳性率低,提示心功能较好;虽然有PA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但VLP阳性率与无PA者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间接EUSA法测定9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E特异性IgM(CVB。-IM牡)。结果阳性30例,总阳性率31.3%:19例健康儿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4,20,P<0.05)病程<2月者阳性率为42.4%(28/66例).病程2~6月者阳性率为7.7(1/13例),病程>6月者阳性率为5.9%(1/17例).后两组与病程<2月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分别为4,9.6.61,P均<(0.05)。提示CVB-IM测定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1990年5月~1995年2月将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尿激酶(UK)组(32例)和进口UK组(14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溶栓后国产UK组与进口UK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1%(17/32)和57.1%(8/14),病死率分别为9.4%(3/32)和7.1%(1/1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发生率分别为71.9%(23/32)和71.4%(10/1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国产UK与进口UK两组溶栓疗效相似(相关系数r=0.9124),溶栓治疗AMI国产UK可替代同类进口药品。  相似文献   

5.
柯萨奇β组病毒感染性心肌炎血清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法检测23例病毒性心肌炎和66例健康人血清CBVI-6型多价和单价抗体。结果心肌炎组柯萨奇β组病毒(CBV)多介抗体阳性率52.2%(12/23),健康人组为25.5%(17/66),两者差异显著(P〈0.05);83.3%(10/12)CBV感染性心肌患者的单价抗体水平〉1:12800,以该效价作为阳性判断值,则CBV2,CBV3和CBV5单价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2/10,5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cd)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收集72例AMI测定住院首次及溶栓后2h、第2、3、4、7、15d的12导联心电图QTcd,用尿激酶(UK)溶栓,按冠状再通和未通分组比较。结果:冠脉未通组QTcd溶栓前后无差异(P〉0.05);再通组于溶栓后2hQTcd减少直至前3d,但无意义(P〉0.05),于第4、7d明显减少(P〈0.01),第7  相似文献   

7.
应用间接ELISA法测定9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B特异性IgM(CVB-IgM)结果阳性30例,总阳性率31.3%19例健康儿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5.3%,两比较差异有显意义(X^2=4.20,P〈0.05),病程〈2月阳性率为42.4%(28/66)例,病程2~6月阳性率7.7(1/13例)病程〉6月阳性率为5.9%(1/17例)后两组与病程〈2月组比较差异均显(X^2分别为4  相似文献   

8.
将急性心肌梗塞(AMI)蝮蛇抗栓酶静脉治疗组(VAE组)51例与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治疗组(UK组)38例相比较,冠脉再通率分别为39.22%(2Z/51)与60.53%(23/38)(P<0.01);5周病死率分别为9.80%(5/51)与7.89%(3/38)(P<0.01);出血率分别为13.72%(7/51)与13.16%(5/38)(P>0.05);QRS记分分别为3.12±0.42与2.79±0.39(0.05>P>0.01);CK峰值分别为248.73±31.22U与219.68±23.16U(0.05>P>0.01)。显然,UK组疗效明显优于VAE组。推荐UK的适宜用量为150万U30分钟内静脉滴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室晚电位(LP)与梗塞部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以及LP对心肌梗塞(MI)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和猝死的预测作用。方法:用晚电位记录仪对168例MI患者进行检测和随访分析。结果:本组MI患者中LP的阳性检出率为27%,多壁MI组LP阳性率明显高于前(间)壁MI组(P<005),VT/VF和猝死患者的L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VT/VF患者(P<001),MI伴心功能不全者LP阳性率明显高于有MI但心功能Ⅰ级者(P<001)。结论:LP与MI范围的大小、心脏的功能状态以及VT/VF或猝死有密切关系,但陈旧性MI发生猝死可能与LP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0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经静脉尿激酶溶栓患者的QT离散度(QTd)进行了动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AMI后QDd呈动态演变。再通组(n=74)与未通组(n=32)在溶栓前及AMI后12hQTd无差别。成功的溶栓治疗促进QTd的恢复,AMI后24h时再通组的QTd明显短于未通组(54±22ms时68±25ms,P<0.05),该差别在观察期间持续存在;②未通组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及室颤)的发生率高于再通组(40.6%对18.9%P<0.05),且分布的时间长;③AMI后不同时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QTd呈明显正相关(r=0.92,P<0.01)。上述结果提示,在AMI溶栓失败的病例,应根据QTd的演变,适当延长心电监护时间,使患者安全渡过相对较长的心电不稳定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和/或激素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36例ITP患儿随机分为,激素组17例,IVIG组12例,IVIG加激素组7例。结果 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4%、83.3%、85.7%,无明显差异(P〉0.05),血小板提升速度IVIG组与IVIG加激 组快,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与激素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IG提升血小  相似文献   

12.
择期24例ASAⅠ~Ⅱ级胸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13例,静吸组11例),于麻醉后5min、15min、30min、60min测定PR、SV、CO、SI、CI、VPE、MAP、TPR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静脉组PR前30min稳定,60min增快(P<0.01),MAP下降4%(p>0.05),SV、CO、SI、CI、VPE进行性下降(p<0.01);静吸组PR前30min增快7%(P>0.05),60min时正常,MAP稳定,其他指标前30min呈下降趋势(P<0.05),60min恢复正常。两组TPR增高幅度近似(67.2%~70.1%)。  相似文献   

13.
总结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期间死亡并行尸体解剖检查63例,就其尸解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助于减少AMI的并发症,生存率。按年龄分为3组,结果表明,从AMI发病到死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心肌梗塞多见于下壁,占64%(P〈0.05)。多部位梗塞发生率高,占64%。再次酷暑塞、心力衰竭、严重心率失常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P〈0.05,P〈0.01)。溶栓治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SK组1429%,rSK组1333%(P>005)。梗塞血管再通组病死率为303%,明显低于未通组的25%(P<001)。轻度出血并发症:SK组120%,rSK组125%,无颅内出血。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SK组120%,rSK组83%(P>005)。结论:SK和rSK用于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肯定,副作用小。rSK价格较低,更适于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25例AMI采用尿激酶静滴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56%,显著高于对照组(21.9%,P〈0.01),出血率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8%及病死率9.5%,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及静脉溶栓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的监测指标,观察了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及静脉溶栓治疗对QTD影响。选择发病12h内AMI患者AMI患者36例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分别测定QTD,对AMI患者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比较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经及再通经溶栓前后QTD变化。结果:AMI组溶栓前与UAP组QTD比较,P〈0.001。静脉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QTD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对37例AMI行静脉溶栓治疗,96例AMI行常规治疗,依临床指标判定冠脉再通,其中溶栓治疗20例溶栓再通,常规治疗9例自发再通。再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前移,上升率显著增快,峰值期持续时间缩短,根据其活性-时间变化曲线计算心肌梗塞量,溶栓再通分别为28.7±13.1CK-g,27.8±12.5CK-MB-g,自发再通27.1±10.8CK-g,26.0±11.2CK-MB-g,溶栓未通分别为41.8±19.9CK-g,40.5±19.0CK-MB-g,再通心肌梗塞量明显小于未通者(P<0.05)。提示AMI时冠脉再通可有效地缩小心肌梗塞范围。  相似文献   

18.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选择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各55例)。对照组只用尿激酶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用尿激酶前30分钟或同时应用参麦注射液50ml,每天1次。连用5天,以探讨AMI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再通分别为36例(65.5%)和31例(56.4%),治疗组住院期间病例率、严重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发生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同时,  相似文献   

19.
观察23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应用倍他乐克治疗10 ̄12周后,血压、心率明显下降(P〈0.01及0.05),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下降(P〈0.05),E/A比值明显升高(P〈0.01)。提示倍他乐克既可降压又可使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逆转,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的监测指标,观察了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及静脉溶栓治疗对QTD影响。选择发病12h内AMI患者36例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分别测量QTD,对AMI患者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比较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及再通组溶栓前后QTD变化。结果:AMI组溶栓前与UAP组QTD比较,P<0.001。静脉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QTD比较,P<0.01,再通组溶栓前后QTD比较,P<0.01。结论:①QTD增加可作为AMI早期诊断参考指标之一;②溶栓后QTD下降可作为溶栓成功的间接指征之一;③QTD下降说明心室肌复极化不均一性改善,其可能是溶栓疗法降低AMI死亡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