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手按摩推压技术在洗胃操作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按摩推压方法对预防和减少洗胃液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口服中毒冼胃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洗胃机常规洗胃。试验组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及结束时,对其腹部施以手按摩推压,以助胃残留液的排除。结果2组患者胃内反流液导致误吸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洗胃操作辅以手按摩推压技术能有效预防洗胃导致的误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的效果,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110例口服中毒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比较两组洗胃质量。结果在洗胃时间和洗胃液总量、洗出液顺畅、误吸、术后1h内呕吐、胃黏膜损伤情况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可更有效地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误吸及术后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饱胃急症手术18例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饱胃急症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18例饱胃急症手术患者,采用粗胃管抽吸胃内容物,术前应用甲氧氯普胺、H2受体阻滞剂,全麻诱导期不给予面罩正压通气同时行环状软骨压迫等综合措施,预防反流、误吸.结果 18例全麻患者在麻醉期间均无反流、误吸发生.结论该综合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全麻期间反流、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ICU患者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的发生率,分析发生误吸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及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误吸发生,减轻误吸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收集年龄、性别、体位、意识状态、胃潴留量、鼻饲管口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等数据,采集咽喉部分泌物及气管分泌物,进行胃蛋白酶检测。结果观察235例次患者,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为48.1%,误吸发生率为38.3%。经单因素分析得出不同胃管直径型号、气管插管/气管切型号、鼻饲液泵入速度、胃潴留量、Glasgow评分、气囊压力及是否使用镇静剂患者误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为Glasgow评分、鼻饲液泵入速度、胃潴留量和气囊压力。结论根据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发生原因,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胃潴留量,检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气囊压力,采取合理的鼻饲液泵入速度,以降低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率。  相似文献   

5.
预防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液反流及误吸的集束化护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液反流及误吸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收入ICU的132例机械通气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预防鼻饲液反流及误吸,即为实验组。对2009年1~12月收入ICU的117例机械通气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鼻饲液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反流及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总结48例脑血管病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预防鼻饲液反流和误吸的集束化护理,选择管径相对较细的胃管,增加置管长度,保证胃管位置正确并妥善固定,鼻饲中和鼻饲后给予合适的体位,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鼻饲前检测胃残余量,合理安排鼻饲时间能有效预防鼻饲液的反流和误吸。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预防误吸型胃管在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常规留置预防误吸型胃管,观察反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反流误吸,有效率100%。结论预防误吸型胃管能有效预防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反流误吸,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预防误吸型胃管在急诊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急诊颅脑手术患者,常规留置预防误吸型胃管,观察反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全组有效观察病例无一例发生反流误吸,有效率100%。结论预防误吸型胃管能有效预防急诊颅脑手术患者发生反流误吸,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病人鼻饲发生反流及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76例昏迷鼻饲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鼻饲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的相关因素。结果 76例鼻饲病人中发生明显反流8例,可疑反流6例,其中误吸4例中1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反流及误吸的发生与病人体位、胃管插入深度及粗细、鼻饲方式、腹胀、胃潴留及吸痰刺激等有关。结论神经外科昏迷病人鼻饲过程中反流、误吸的发生率高,可导致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增加病人死亡率及致残率,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经胃内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引起的误吸。方法对该院所做的EUS引导下经胃内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EUS引导胃内穿刺放置内支架引流成功16例,穿刺引流操作成功率为100.0%。囊肿完全吸收16例,治愈率100.0%。穿刺后囊液反流导致误吸2例,发生率为12.5%。3例患者通过内镜拔出引流支架,另外13例患者支架自行脱落排出。结论头高脚低位、精细操作及食管套管可以防止EUS穿刺后胰腺假性囊肿囊液误吸入气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次性口垫在急诊洗胃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56例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8例。对照组使用开口器,试验组使用一次性口垫洗胃。比较两组患者在置胃管及洗胃过程中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牙齿损伤黏膜出血、胃管盘曲口腔、胃管滑出、胃管受压等不适症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洗胃中使用一次性口垫,能缩短洗胃时间,减少相关不适症状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进的洗胃管路固定装置在急诊科中毒患者洗胃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改进的洗胃管路固定装置包括螺旋母滑栓、面颊固定带、防误吸侧口、唇齿保护层和咬口器主体.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沈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中毒洗胃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胃管置管长度对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例咽下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传统的置管长度和鼻尖-耳垂-脐与剑突中点置管长度进行洗胃,并观察洗胃效果。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残留洗胃液量、洗胃后再次呕吐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采用鼻尖-耳垂-脐与剑突中点置管长度洗胃效果更佳,新生儿更耐受。  相似文献   

14.
有机磷农药中毒经鼻洗胃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洗胃管插入深度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效果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按传统法胃管插入深度,实验组胃管插入深度为眉心一脐,观察两组洗胃效果。结果实验组洗胃总时间、洗胃的并发症、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及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延长洗胃管插入深度能够使洗胃畅通,缩短洗胃时间、减少并发症、尽快达到阿托品化、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全自动洗胃机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的胃管插入长度,即插入胃管45~55 cm;观察组(30例),采取在传统胃管长度基础上延长插入10~15 cm,即胃管插入长度为55~70cm,观察两组的洗胃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洗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洗出的液体中出现血性液体、腹痛、胃内容物自口鼻涌出等,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的长度,可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洗胃彻底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液对胃吸收有机磷农药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寻求新的洗胃液体。方法:①给大白鼠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液灌胃,观察各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液对大白鼠胃粘膜病理学改变;②敌敌畏经给狗染毒,然后分为模型对照组(不有)、实验组(去甲肾上腺素液洗胃)和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洗胃);染毒后每30分钟监测动物血胆碱酯酶、血压、心率直至4小时结束。结果:①0.03%去甲肾上腺素灌胃给大白鼠,胃粘膜无损伤性改变;②实验组犬胆酯酶下降程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均<0.01)。结论①0.0085-0.016%去去甲肾上腺素洗胃安全;②用去甲肾上腺素体洗胃能减少洗胃时胃内毒物的继续吸收量,其中以0.008%去甲肾上腺素液洗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口服中毒患者洗胃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以寻求有效降低洗胃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确保洗胃效果及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1~10月急诊口服中毒洗胃患者154例为对照组,2013年1~10月急诊口服中毒洗胃患者15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洗胃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按QCC活动步骤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洗胃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洗胃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低压吸引器应用于小儿洗胃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低压吸引器进行小儿洗胃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误服毒物小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低压吸引器进行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方法。结果 洗胃时间、洗胃过程、洗胃液入出量、残留液量、胃粘膜损伤程度及小儿合作程度均存在显性差异,P<0.01。结论 低压吸引器洗胃法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温生理盐水洗胃在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胃潴留需要行洗胃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将生理盐水加热至35 ~ 38℃经胃管洗胃,对照组采用常温下生理盐水直接进行洗胃,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心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情况及心率改变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适当加温的生理盐水进行洗胃治疗能有效减少恶心、呕吐、心率改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诊洗胃时牙垫+胶布组合固定法和气管导管固定器固定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本院自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洗胃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人。其中对照组采用牙垫+胶布组合固定法固定胃管,观察组采用气管导管固定器固定法固定胃管。比较两组采用不同胃管固定方法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洗胃需配合人数以及洗胃时间差异。结果 口腔内相关损伤和胃管移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误吸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2.00%),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洗胃需配合人数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洗胃时间上,对照组用时多于观察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采用的气管导管固定器固定胃管法能显著降低洗胃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洗胃需配合人数,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