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心肌酶的变化。方法:对82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9.02%,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9.75%,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的变化,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疾病早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以及53例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病例收取时间在2016年10月2日到2018年10月10日,分析两组患儿在疾病早期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CKMB、LDH、a-HBDH、AST、CK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胃肠炎患儿(P 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与单纯胃肠炎患儿相比,更容易引起心肌损伤,应早期对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以便及时启用保护心肌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含量,并与同期轮状病毒性抗原阴性的78例肠炎患儿作对照,同时,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又分为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发现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组血清中AST、CK、CK-MB、HBDH比同期轮状病毒性抗原阴性的肠炎患儿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LDH活性无明显性差异,P>0.05。中度脱水组的RV肠炎患儿心肌酶较其他RV肠炎患儿显著增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检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探讨其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5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1年3月收治的5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心肌酶AST、LDH、CK、CKMB增高43例(79.6%),其中4种酶均增高14例,3种酶均增高24例,2种酶均增高20例,单项增高38例。结论:轮状病毒可引起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157例患儿通过临床观察、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及心肌肌钙蛋白I的测定进行分析。结果 34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引起心肌损害157例(45.91%);心肌损害患儿中,CK-MB增高125例(79.6%),HBDH增高135例(85.9%),心肌肌钙蛋白I增高110例(70%),心电图改变60例(38.2%)。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部分患儿可引起心肌损害,存在血清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I和心电图异常,应早期进行护心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轮状病毒(RV)肠炎时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RV抗原阳性肠炎80例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RV抗原阴性肠炎8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及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5项指标及其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 通在治疗RV肠炎时,加强心肌酶谱的检测,对病情监测及预防心肌损伤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血清心肌酶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61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161例拟诊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RV)阳性标本88例,阳性率54.6%,观察组(RV阳性)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损害56例,阳性率63.6%,对照组(RV阴性)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损害11例,阳性率15.1%,观察组心肌损害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肠炎具有相关性,对腹泻患儿粪便做轮状病毒抗原及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早期及时发现婴幼儿心肌损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性肠炎感染后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筛选198例轮状病毒件肠炎患儿与135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排除其他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心肌酶谱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心肌酶谱的活性变化.大使轮状病毒检测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阳性标准判断结果;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NAC-免疫抑制法测定.大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激酸激酶(CK)采用酶动力法测定,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机上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AST、LDH、CK-MB的活性变化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CK的活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的相互作用町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可引起心肌受损,造成潜伏或亚临床型心肌炎.  相似文献   

10.
冉建瑜 《吉林医学》2012,33(4):732-733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的85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的轮状病毒肠炎未发生心肌损害的85例小儿患者做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电解质、心电图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腹泻次数、腹泻的量大于对照组,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均有心电图异常表现,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可引起心肌损害,并与年龄、腹泻程度、高热及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应尽早给予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及时给予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空腹抽血查心肌酶谱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择同期住院RV抗原检测阴性的40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纽,做相同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RV抗原阳性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RV抗原阳性患儿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可引起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多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奠变化.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耍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莉平  资捷  朱永娟  吕琪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58-2258,2305
目的通过对感染轮状病毒的腹泻婴幼儿心肌酶谱的检测分析,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患儿,采用酶速率法检测其心肌酶(AST;LDH;CK—MB)。结果100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患儿心肌损害有31例,达31%。结论心肌酶是判断轮状病毒腹泻合并心肌损害的重要依据,它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心肌有无损害及心肌损害的程度,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87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测定 187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含量。结果 发现普通型菌痢组明显低于轮状病毒肠炎组 (P<0 .0 1)和中毒型痢疾组 (P<0 .0 1)。心电图和心肌酶同时变化的患儿与单纯心肌酶谱变化的患儿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可伴有心肌损害 ,心肌损伤的轻重与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关。心肌酶及心电图同时有改变者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测定心肌酶含量有助于临床判断心肌有无受损及损伤之轻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12-2011-03我院儿科住院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40例.入院后均采集新鲜大便做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做大便培养,同时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C反应蛋白.结果 40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肝功能异常、尿常规检查异常、心肌酶异常、电解质和C反应蛋白改变等.结论 出现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易并发肠道外脏器功能损害,及时检测并给予早期治疗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儿病毒性腹泻与心肌受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婴幼儿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选择卢龙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256例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和空腹血清,检测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和心肌酶活性,并检查心电图。结果轮状病毒和人类杯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患儿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病毒检测阴性的腹泻患儿(P〈0.05)。心肌酶水平增高患儿中部分心电图可有变化,极少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结论轮状病毒和人类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两种病毒对心肌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这种病理变化是否为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一种因素,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流行性腹泻不同病情程度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及其程度。方法 对 5 8例临床确诊为轮状肠炎者 ,进行了心肌酶学活性测定。结果  ( 1)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急性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患儿心肌酶 (AST、HBDH、CK、CK MB)测定值高于对照组测定值 (P <0 .0 1)。 ( 2 )合并脱水酸中毒症状愈严重心肌酶活性升高愈显著 ,同时心电图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 3 )随着病情好转心肌酶学各项指标也随之改善 ,心电图也恢复正常。结论 对小儿流行性腹泻患者行心肌酶测定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1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186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对照组)的心肌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P<0.05,P<0.01);合并中、重度脱水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AST、LDH、CK、CK-MB和HBDH活性明显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者(P<0.05,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梅玲  彭丰 《西部医学》2012,24(5):936-937,939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婴幼儿(对照组)的心肌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中、重度脱水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AST、LDH、CK、CK-MB和α-HBDT活性明显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者(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对婴幼儿心肌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者129例。选择同期130例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测定结果包括AST、LDH、CTn-I、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CK-MB/CK等均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其中观察组患儿出现心肌损伤56.6%,对照组为9.23%。观察组患儿中治疗有效病例102例,,治疗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心肌酶谱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每天腹泻次数超过10次,出现酸中毒以及脱水程度较严重的轮状病毒感染的婴幼儿应该注意观察患儿的心肌功能,若发现患儿的心肌酶谱指标出现异常,则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