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病例:女,69,岁。因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伴两下肺感染于1990年10月26日入我院血液科。 实验室检查:Hb126g/L,血小板42×10~9/L,白细胞21.5×10~9/L,幼雅白细胞占70%。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M/E=15.9/1,粒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占45.0%。红细胞系统重度抑制。单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原单占12.0%,幼单占8.0%。ABO血型:O型。11月1日因准备输血,在做交叉  相似文献   

2.
报告13例Evans 综合征,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10~68岁。病程1周至7年。其中紫癜或紫斑11例,鼻衄8例,龈血4例,黑便5例,呕血1例,黄疸4例,畏寒或发热11例,肝脾肿大4例,肝肋下1~4cm,脾肋下3~7cm。Hb<2.5g/L4例,3~6g9例。红细胞0.9~2.28×10~(12)/L。白细胞3~57×10~9/L。血小板<50×10~9/L10例,>50×10~9/L3例。网织红细胞除2例<5%,余11例均>5%。11/13例均见有核红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12例,增生极度活跃1例。粒:红比例倒置9例。多为中晚幼红细胞增生。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7例作Ham’s试验阴性,12例作Coombs 试验阳性。7例做免疫球蛋白测定,1例IgA、IgM 明显高于正常。3例C_3测定1例低于正常。3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均低于正常。3例CIC 测定1例明显增高。本病有贫血、出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部分病例曾误诊为急性  相似文献   

3.
陆静芝  吕瑞升 《贵州医药》1989,13(5):291-29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造血系统疾病,国内报导不多。兹报导二例,并对本病作简要讨论。病例介绍例一,张××、女、7岁。因肉眼血尿及皮肤紫癜拟诊“紫癜性肾炎”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肿大,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皮肤见瘀斑。实验室检查:①血象:血色素100g/L、红血球3.5×10~(12)/L、白血球14.2×10~9/L、中性粒细胞60%、嗜酸粒细胞1%、淋巴细胞37%、单核细胞2%、血小板计数88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②骨髓象:骨髓粒、红、巨三系均增生活跃,以巨核细胞系增生活跃更明显,全片共见99个巨核细胞,其中原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5岁。主因头晕,乏力,心悸20天而于1995年11月24日入院。查:重度贫血貌,精神萎靡,呼吸急促,BP18/12kPa。P120次/分,R25次/分。血常规:Hb39g/L,RBC0.4×10~(12)/L,WBC9.5×10~9/L,BTC104×10~9/L。骨髓穿刺结果: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以晚期细胞为主,嗜酸细胞易见,红系受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早幼红<0.5,中幼红<1,晚幼红<0.5),巨核细胞5只,血小板成堆可见,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印象: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贫血病史。缘于3个月前因患尖锐湿疣在我院妇科诊治,当时给予氟脲嘧啶1000mg+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7天。停药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头晕、全身乏力,休息后能自行缓解,未引起注意,以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而就诊。在迫问病史中患者除用氟脲嘧啶外无用过其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6个月,第二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生后半个月发现面色较苍白且渐加重,于1991年1月8日住本科治疗。出生以来未用过氯霉素等药物,患儿家中无类似病人,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精神萎糜,营养较差,重度贫血外观,无黄疸及出血现象,颈短,后发际低,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血象检查示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02×10~(12)/L,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36%,淋巴细胞62%,单核细胞2%,网织红细胞0.3%,血小板102×10~9/L。骨髓细胞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极低,有核红细胞仅占0.5%(为原始红细胞所占),粒系增生活跃,粒红之比为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们就诊了1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16岁。全身乏力约4个月,贫血貌,时有牙龄出血,体温正常,肝脾、心肺未见异常,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48×10~9/L,网织红细胞3.8%,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及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呈油滴状,骨髓增生中度低下,粒系增生不良,粒:红  相似文献   

7.
例 1 女 ,3 8岁。主因贫血、月经量多 1年余 ,皮肤紫癜 2 0d收入院。查体 :贫血貌 ,双下肢及胸部散在针尖大小紫癜 ,右上肢内侧有一 3cm× 5cm大小瘀斑 ,指压不退色。心率 10 5次 min ,呼吸 2 5次 min ,腹软无压痛 ,肝未触及肿大 ,脾触及不满意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 :WBC 3 .9× 10 9 L ,RBC 3 .1× 10 1 2 L ,BPC 41× 10 9 L ,HGB 95g L ,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骨髓象分析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粒细胞系统各期均有 ,以中性粒细胞杆状、分叶为主 ;红细胞系统增生 ,以中、晚幼红细胞居多 ,该细胞体积小 ,胞质少且…  相似文献   

8.
葛露  袁骞 《淮海医药》1998,16(1):71-71
患者,女,20岁.1995年5月查体时,发现有血小板减少症.BPC:32×10~9/L,RBC、Hb、WBC计数分类均未见异常.1995年8月查体,无贫血貌,肝脾、淋巴结、NY肺均正常.RBC:3.48×10~(12)/L,Hb105g/LWBC:4.3×10~9/L,BPC:58×10~9/L.N0.52,L0.40,M0.06,E0.02.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糖0.02,早幼粒0.02,中幼粒0.04,晚幼粒0.085,杆状核0.075,分叶核0.295.中幼红0.08,晚幼红0.14,淋巴细胞0.23,单核细胞0.015.粒系: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比例增高,杆状核细胞比例减少.红、淋二系比例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散在少见.诊断印象:请结合临床观察.1996年1月、查体:胸骨压痛(?)、心肺(一)、肝可及、脾肋下4cm,淋巴结(一),双下肢散在出血点.血检:RBC:1.75×10~(12)/L,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由多种病因所致一组表现多样、转归不一的血液学异常综合症。我室遇到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MDS-RAS)1例,除红系有病态造血外,粒系亦有典型的Pelger中性粒细胞,且数目甚高,复习有关文献,做了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患者,男,55岁。主诉头晕、乏力3月余,无出血倾向,经当地抗贫血治疗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淋巴结(一),心肺(一),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Hb60g/L,RBC1.98×10~(12)/L,WBC6.8×10~9/L,N 0.61,L 0.39,BPC100×10~9/L;血片分类多见Pelger中性粒细胞(门诊当时未做计数)。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  相似文献   

10.
例1 男,60岁。因乏力、面黄2月,验血发现幼稚细胞于1988年11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38℃。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软,肝剑下1cm,脾不大。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4×10~9/L,中性0.26,淋巴0.24,幼稚细胞0.50。血小板34×10~9/L。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片示异常组织细胞明显增生,占0.615。确  相似文献   

11.
例1,男,9岁。因发热、面色苍白10天,腹痛、腿痛7天,干1977年9月3日入院。翌日突然鼻出血不止,便血约500ml。体检:体温38.4℃,皮肤苍白,可见少量大小不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一),腹软,肝肋下3cm,剑下2cm,脾可触及边缘。血像:血红蛋白73g/L,红细胞2.2×10~(12)/L,白细胞1.0×10~9/1。中性4%,淋巴93%,幼稚3%,血小板24×10~9/L骨髓像:原淋+幼淋巴细胞80%’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P方案(长春新碱、强的松)与VMP方案(即VP方案加6—MP)交替,同期服用中药(党参、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4岁,贵州籍,汉族。因乏力骨痛偶发热4个月于1992年7月27日入院。院外作PPD检查,54强阳性,经抗痨治疗未见好转,以贫血原因待诊住院,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检查:皮肤无出血点,淋巴结不大,心肺阴性;腹软,肝脾未扪及,神经系统检查无病理反射征。 实验室检查:Hb100g/L,WBC4.1×11~9/L,No.63,E0.05,M0.03,L0.29,未见幼稚细胞,血小板88×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为2.17:1,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占56.5×,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增高。红系增生活跃,占26%,以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无异常,淋巴系无异常改变。巨核系全片见24个(其中产板型11个,裸核3个,颗粒型8个,幼稚2个)血小板成簇可见。片上见到较多的海兰组织细胞,该细胞大多圆或椭圆状,约5~7个成热红细胞大小,核圆,染色质凝块状,胞浆中充满  相似文献   

13.
戈谢病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刘×,男,12岁,因头痛就诊。无长期发热、鼻衄史。查体:肝、脾肿大,肝肋下6cm,腹部左季肋部膨隆,双眼球结膜于鼻侧出现黄色斑块。体征:发育营养一般,贫血貌,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X线示,心肺(-)。实验室检查:Hb87g/L,RBC 2.8×1012/L,PLT 72×109/L,W BC 3.8×109/L。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红=0.95∶1,粒系增生活跃,杆状核、分叶核细胞比值减低,形态大致正常;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大致正常。髓片各部位可发现多个G aucher细胞,该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圆或不规则形;胞浆量丰富,染灰兰色或灰紫…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6岁,因晨起后左下肢肿痛一天于18年月28日入院。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1℃,血压14.7/。3kPa消瘦,颜面萎黄。胸腹无异常体征,左下肢肿胀压痛,散在出血点,皮温低于对侧。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75×10~(12)/L,血红蛋白140g/L,白细胞15.0×10~/L,分叶72%,淋巴25%,血小板100×10~/L。尿糖(+++),酮体(-),蛋白(-)。肝功能正常,总蛋白67g/L,血尿素氮6.8mmol/L,血糖12.8mmol/L。诊断:糖尿病并发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给予胰岛素治疗的同时,每日应用蝮蛇抗栓酶1.Ou静注10天,并每日用1.0u静点1天后左下肢症状体征消失。停用蝮蛇抗栓酶5天时,病人出现肤色指甲苍白。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8×10~/L,中性64%,淋巴36%,血小板155×10~/L,出凝血时间正常。尿镜检无红细胞,便潜血(-),血总胆红素6.8μmol/L。骨髓穿刺结果:骨髓增生活跃,粒红系增生,各阶段  相似文献   

15.
1995~1996年度新兵复检中,我们发现了急性白血病、胃血管瘤破裂、自发性血气胸和癫痫患者各1例,及时作了处理,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 男,19岁,1996-12入伍,1996-12-25新兵复检时被发现面色苍白。查体:体温37℃,血压13.3/9 kPa,重度贫血貌,颌下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8 g/L,白细胞计数220×10~9/L、幼稚细胞0.85,血小板计数50×10~9/L。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早幼粒细胞0.55,诊断为急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37岁,工人。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6个月。经外院骨穿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T),用Ara-C20mg/日连用4周,因停药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持续性升高,于1992年9月27日入院.重度贫血外貌,胸骨压痛(+),心肺(-),肝脾不大.Hb45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0.05,淋巴细胞0.1,幼稚细胞0.85,血小板3.8×10~9/L.骨髓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符合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M_2)。用 COAP 方案(长春新碱1.5mg/日×1,环磷酰胺200mg/日×5,Ara-C100mg/日×5,强地松30mg/日×5),1疗程后 WBC3.2×10~9/L,中性粒细胞0.1,患者右下腹饱满,轻度压痛,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1岁。病历号22825。因重度贫血,于1999-12-19收住我院儿科病房。查体:肝肋下0.5cm,脾、淋巴结未触及。全身无出血点,无黄染。入院诊断为贫血原因待查。周围血象:Hb 46g/L ,RBC1.11×1012/L,网织红细胞0.5%,PLT 80×109/L,WBC 4.4×109/L,中性粒细胞40%。骨髓象(左髂后上棘):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形态、比例基本正常。红系细胞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变化不大。全片见巨核细胞4个,血小板可见浆、网细胞比例略高。骨髓象诊断为:增生性贫血。临床进行抗贫血治疗7d,疗效不明显,进行了第二…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致骨髓抑制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3a。以“畏寒、发热、伴全身肌肉疼痛半月入院。半月前救火后,全身不适,当日下午高烧达40℃,在当地给予“PNSM”后,体温降后反复无规则骤升,入院血常规检查:Hb148g/L,RBC5.18×10~(12)/L、WBC1.5×10~9/L、BPC100×10~9/L。肥达氏反应(一),肌酸肌酶263W/L,谷草转氨酶369W/L,乳酸脱氢酶1947W/L,α-羧丁酸脱氢酶735W/L,IgG6.95g/L、IgA0.92g/L、IgM1.02g/L、IgD0.03g/L、L_30.64g/L、L_40.2g/L、CRP<10μg/L,骨髓象:粒系增生活跃,分叶核比值增高,中幼粒以下各阶段浆内颗粒增多增粗,成熟中性粒细胞大小不  相似文献   

19.
刘某女性56岁,因黄染乏力,食欲不振数月于1991年10月入院治疗。查体,一般状况尚可,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肋下3.0cm,脾大3.0cm。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0.775mmol/L,RBC1.8×10~(12)/L,WBC5.1×10~9/L,PLT0.05×10~(12)/L,S0.80,st0.05,L0.12,中幼粒0.02,中幼红0.01,晚幼红45/100w,网织红细胞0.34,尿常规,尿胆++,尿胆红质+,黄疸指数40单位,总胆红质5.0mg%,直接胆红质1.5mg,间接胆红质3.5mg%:Coomb′s试验:抗IgG阳性,抗C_3阳性,冷凝集试验1:4骨髓检查:提示溶血性贫血。用强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8岁。1989—04—01因腹泻口服痢特灵200mg,次日开始发热,以后每日体温38℃—39℃,4天时齿龈出血,皮肤大量出血点,黑便,呕血,皮肤出血点逐渐增多。双下肢大量瘀斑,右颊粘膜可见2cm×2cm血泡一个。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于1989—04—07入院。既往史;1988年—1889年配药治胃溃疡,曾服痢特灵,未用过氯、合霉素,未用过黄胺及解热止痛药,亦无放射线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10~9/L,中性18%,淋巴82%。血小板30.0×10~9/L,血红蛋白55g/L,网织细胞0.1%,红细胞1.86×10~(12)/L。骨髓检查:中性粒细胞6.0,晚幼粒细胞5.0,带形核2.0,多形核6.0,淋巴81.0%。骨髓增生呈Ⅱ级,粒系统增生,各期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