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7,(3):324-328
生姜不仅是日常调味品,也是一种常用良药,是人们平时生活中应用较多的药食两用品,生姜内服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外用可缓解风湿性疾病。姜辣素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姜辣素种类繁多,药效作用明显。常见含量较高的有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和姜酮5种,其在生姜及炮制品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如姜酮在生姜炮制品中含量较高,而在生姜中极低;而6-姜酚在生姜中的含量最高,经过炮制后含量逐渐降低。因此,生姜及其炮制品中姜辣素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本文就生姜中5种姜辣素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生姜及其炮制品的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萍  彭咏波  李萍 《中南药学》2012,10(7):536-538
姜来源于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oficinaleRosc.)的新鲜或干燥根茎.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姜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6-姜烯酚(6-shogaol,6S)是生姜和干姜中主要成分6-姜酚脱水形成的烷基酚类化合物(见图1),具有治疗胃溃疡[1]、心血管疾病[2]、老年痴呆[3-4]、恢复骨髓损伤所致的运动功能[5-6]、抗肝病毒[7]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厚朴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厚朴炮制方法有十余种,但以姜制厚朴流传最广,沿用至今.《中国药典》2005版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均收载了姜制厚朴,没有收录其他炮制方法.笔者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炮制方法对厚朴中代表性化学成分厚朴酚的影响,考察姜制厚朴炮制工艺的合理性,探讨饮片质量标准,设计了不同炮制方法(蒸、煮、炒、烘法),姜的不同规格(生姜汁炒法与干姜汁炒法),姜的加入与否(生姜汁蒸法、清蒸法)8个炮制品,并进行厚朴酚、和厚朴酚定量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神农与生姜     
<正>古代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某次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碎。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的响,泄泻过后,身体便好了。神农本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起死回生。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生姜别名有姜根、鲜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为多年  相似文献   

5.
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等三大功效。因此,除做日常调料外,生姜在夏季可治疗不少病症。民间也有大最关于生姜益处的谚语,如“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晚吃萝卜早吃姜,郎中先生急得慌”,“家里备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健康”,等等。专家提醒,适屋喝姜汤不仅能预防“空调病”,而且对吹空调受凉引起的一些症状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1):115-117
目的:优选姜半夏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选择生姜用量、白矾用量、炮制时间3个因素,以姜半夏中有效成分总有机酸、炮制辅料生姜中6-姜醇的含量以及白矾残留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方法优选姜半夏炮制工艺,并与《中国药典》方法(生姜25 g,白矾12.5 g)比较及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选出姜半夏炮制工艺为每100 g净半夏加生姜25 g、白矾8 g,共炮制4 h;所得样品3次验证试验结果相似。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与药典法比较确定了炮制时间,减少了白矾用量,既使姜半夏有效组分保持较高的含量,同时又降低了白矾残留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半夏的应用情况的研究,了解半夏在隋唐时期的应用规律,为半夏在现代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从《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方剂中,筛选出235首含半夏的内服汤剂,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和SPSS软件对235首方剂中半夏的数据进行了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最常用的剂量单位是两和升,半夏的使用剂量范围为3.5~270 g,平均使用剂量为(56.8±34.11)g,使用频率最高的剂量集中在13.9~90g,最常用剂量为90 g。在30~60 g、60~90 g(含90 g)的范围内半夏所具有的功效最全面,与半夏配伍最多的药材是甘草、生姜、人参。结论:《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的半夏使用剂量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3~9g相差很多,无论是超小剂量还是超大剂量在两部著作中都有应用,用药剂量范围也要宽泛的多。建议将药典中半夏的使用剂量范围扩大到3~90 g。  相似文献   

8.
刘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82-2283
“药引”是祖国医学独特的用药方式。在临床 ,常见一些中医处方在末尾注有“生姜3片为引”的字样。这里的姜便是“药引”。药引者如入引路 ,引药入经也。可作药引的有茶叶、薄荷、竹叶、生姜、灯心草、藕节、芦根、葱白、大枣等 ,不胜枚举。药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药方的功效在辛温解表方中如桂枝汤药引加生姜、大枣 ,生姜可助桂枝以散表邪 ,大枣助白芍以和营卫 ;在辛凉解表方中加薄荷为引 ,能加强解表之功效 ;清暑剂方中加西瓜翠衣 ,或加荷叶为药引 ,便于清热解暑 ,养阴生津止渴 ;补益方药中如八珍汤加姜、枣为引 ,可以调合牌胃之…  相似文献   

9.
姜制法是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之一。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姜制药物有7种,包括竹茹、厚朴、黄连、草果、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说明了对姜制药物的方法是给予肯定的,整理研究这种制药的方法同样是有意义的。1.姜制法的起源和发展考查历代中医药文献,最早记载用姜汁制药的医药著作是南北朝时期南齐时代龚庆宣编著的《刘涓子鬼遗方》中叙述了对半夏的炮制,曰:“汤洗七遍,生姜浸一宿,浸熬,候干用。”简而言之,即是多次漂洗处理后,用姜汁浸炒。与其他各种炮制法比较,相对而言形成的时间较晚,已是公元500年左右的时候。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  相似文献   

10.
姜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我国栽培较广。姜亦是食品中的调料,有开胃口、增食欲、健脾胃的作用,近年来在临床上往往多被忽视或弃而不用。综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对姜的临床应用深有感悟,故提出拙见,供同道参考。现剖析如下:①《伤寒论》中用生姜的原文有引录、方剂34  相似文献   

11.
说到姜,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我们厨房中用作调味品的生姜。姜,是中药配方中经常使用的一味药,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一种调味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姜有生姜和干姜之分,长期以来,干姜、生姜入药存在混乱现象,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两姜不分。殊不知,两者并不能随意混用,尤其是对干姜更要慎重,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就生姜和干姜的加工方法、药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运用、食用方法以及如何贮藏等方面两者之间的区别做一详细的综述,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姜、干姜、炮姜对胃寒证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探讨温热药性本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0℃冰水灌胃+10℃泡浴+0.3 mol·L^(-1)冰氢氧化钠刺激)和生姜、干姜、炮姜3个给药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灌胃给予8.1 g·kg^(-1)生姜、干姜、炮姜),连续给药7 d。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GDH)等能量代谢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和干姜、炮姜给药组的Na^(+)-K^(+)-ATP酶含量分别为(0.36±0.06)、(0.29±0.02)、(0.35±0.03)和(0.38±0.09)U·mgprot-1,Ca^(2+)-Mg^(2+)-ATP酶含量分别为(1.07±0.32)、(0.41±0.24)、(0.94±0.27)和(0.87±0.15)U·mgprot-1,GDH含量分别为(5.12±0.80)、(3.07±0.92)、(4.37±1.12)和(4.56±1.38)U·mgprot-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姜、炮姜给药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常组、模型组和生姜、干姜、炮姜给药组的SDH含量分别为(59.69±5.12)、(15.59±7.95)、(24.02±6.74)、(34.08±13.81)和(51.44±11.42)U·mgprot-1,DβH含量分别为(61.96±2.87)、(36.47±1.18)、(45.75±3.07)、(48.38±3.07)和(57.83±1.44)pg·mL^(-1),ACTH含量为(23.51±2.07)、(68.48±5.06)、(61.19±2.54)、(44.51±5.42)和(39.88±5.42)ng·L^(-1),TSH分别为(12.69±1.02)、(5.40±0.40)、(6.90±1.10)、(7.84±1.10)和(11.21±0.51)mU·L^(-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生姜、干姜、炮姜给药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生姜、干姜、炮姜均可改善寒证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炮姜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温热效应最强,干姜次之,生姜较弱。  相似文献   

13.
正姜为佐餐的食品,也是常用药物,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姜经过不同加工炮制,可分为生姜、干姜、炮姜、煨姜、生姜皮、姜汁6种,一般习惯称为"姜六药"。姜六药同出一物,功效却有所不同。生姜有发汗解表的功效。生姜切碎加红糖适量煮汤热饮,既可以用于风寒感冒,又可以用于胃寒疼痛。生姜还有和胃止呕作用,可用于各种呕吐。近年来美日等国的医学家研究发现,生姜具有防氧化、抗衰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生姜提取物对CCl4损伤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生姜提取物给小鼠灌胃,6h后经口给予10%的CCl4染毒。观察不同组小鼠肝脏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高剂量姜液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低剂量姜液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中、低剂量的生姜提取物对CCl4造成的小鼠抗氧化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油的分子蒸馏纯化与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经超临界CO2萃取所得干姜油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姜油及分离纯化组分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结果姜油中的萜类和姜辣素类组分被成功分离。分离出的姜辣素类组分中姜烯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达到了86%以上。(6)-姜烯酚的含量达到了60%左右;分离出萜类成分中的(一)-姜烯和丁香烯的含量分别达到以了55%和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生姜对呕吐模型水貂止呕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德雪  杨志宏  李明  薛敏  岳旺 《中国药事》2006,20(10):601-604
研究生姜提取物对呕吐模型水貂的止呕作用。制备姜的水蒸汽蒸馏物、醇提物及压榨物(姜汁)。Ig(灌胃)姜提取物l0ml.kg-1,半小时后观察其在ip(腹腔注射)顺铂(7.5mg.kg-1),sc(皮下注射)阿朴吗啡1.6mg.kg-1,ig硫酸铜(40mg.kg-1)所致水貂呕吐模型的止呕作用;观察姜提取物对水貂运动呕吐模型(100r.min-1,1h)的影响。生姜汁及醇提物对顺铂、硫酸铜及运动病引起的呕吐有止呕作用。各提取物对阿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效。生姜对水貂呕吐模型具有止呕作用,该发现提示生姜可以作为廉价有效的癌症化疗及运动病止呕药,其机制可能与5-HT3受体及P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姜软膏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软膏是我院药剂科自制的单方制剂。自1987年开始用于治疗、预防输液后的静脉硬化有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1 制备方法处方:生姜(鲜)500g,羊毛脂适最,凡士林加至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一书作为祖国医学经典之作,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在伤寒论中,生姜一味药,无论在组方用药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生姜始载于《名医别录》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本为寻常之物,然仲景却有非常之用,而医者常似觉生姜为,可有可无之物,其实不然,仲景非常重视生姜的运用,在被后世誉为"医方之祖"的古代经典医学著作《伤寒论》中全书载方用生姜竟达37首之多,若运用得法能提高疗效。关键词:生姜的作用。在《伤寒论》方剂中,仲景就使用了生姜达37方之多,从中可以看出仲景对生姜应用的重视。生姜一味药在《伤寒论》方中的主要作用为:调和营卫,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宣散水气,宣通阳气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生姜抗晕动病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宣伟东  卞俊  刘娟  王朝武  袁兵 《中国药房》2009,(30):2362-2364
目的:分析生姜抗晕动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正己烷提取有效部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提取物中化学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提取物中抗晕活性成分6-姜酚的含量。结果:GC-MS法测定提取物中烯类占61.41%,姜酚类占21.60%,姜酮类占4.90%,醇类占2.74%,含量较高的为姜烯(23.596%)和6-姜酚(15.004%);HPLC法测定提取物中6-姜酚的含量为15.97%。结论:生姜抗晕动病有效部位中烯类和姜酚类成分含量较高。HPLC法可作为生姜抗晕动病有效部位6-姜酚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生姜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建新  李兰芳 《河北医药》1993,15(6):374-376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茎,是用途广泛的中药。近代对生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反应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其药理研究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