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再论阴精阳气——答王强先生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先生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的《“不是气”的阳气与“不是精”的阴精质疑》一文(简称王文)中,运用“逻辑法则”论证了我们定义的阴精、阳气“与中、西医理论皆相去甚远”。实际上,他的推理并不符合逻辑法则。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是指阳气鼓动、蒸化阴液外泄。汗液源于脏腑化生之阴液,阳气对阴液的温煦、鼓动和蒸化是汗液产生的动力。吴鞠通也在《温病条辨·论汗》中说:“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早在《内经》中,就对有关汗出辨证论述详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论阴精阳气与西医学理论的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现能体现中医特色的检测指标体系 ,是使中医理论与临床走向定量和实证的首要步骤。 1 999年 ,我们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发表论文 [1] ,将单位时间内流过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能量 (即能流 )定义为阳气 ,将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存储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定义为阴精 ,引起许多专家的质疑。事实上 ,这里的阴精既不是阴 ,也不是精 ,也不是内涵模糊的传统意义的阴精 ;这里的阳气既不是阳 ,也不是气 ,也不是内涵模糊的传统意义的阳气 ,而是定义的两个内涵明确的新概念 ,它们既具有传统意义下阴精阳气的基本特征 ,又与现代西医理论相容。1 阴精阳…  相似文献   

4.
命门作为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因其内涵多义而导致后世诸多的误解和纷争。本文从阴阳视角下考量,并立足于道家“负阴抱阳”思想,明确提出《难经》“右肾命门”说是对《黄帝内经》“目为命门”说思想内核的承袭,右肾与目虽部位功能有别,但都具有“负阴抱阳”而关乎生命本质的特点,即以阴精为基,以阳气为用,二者交融和合,从而演化出完整的生命活动。阴阳和合,互根互促,则生机不竭,所以,“负阴抱阳”之处即是生命产生之门径、生命彰显之窍道,故皆称之为命门。命门之真义充分反映了阴阳思维在中医学相关理论建构与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陈修园所述"久服地黄暴脱证"谈起,讨论了《内经》中阴阳、精气各自的含义及其性质,认为阴阳作为物质时可以理解为阴精和阳气,它们同属于元气,是元气的两种不同状态。其次,又据此论述了阴精和阳气在"四时五方"模式下的互相转化。最后,探讨了精气互化失常的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了"久服地黄暴脱证"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06,(11):12-13
(三)阴阳互损 当阴虚或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影响到相对的一方,从而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称为阴阳互损.《内经》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正因为阴阳有互根互生的关系,所以阳气虚弱就会累及阴精的化生不足,而阴精亏损也会累及阳气的化生不足,前者称为阳损及阴,后者称为阴损及阳,最终会发展为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7.
《黄帝素问直解》系清·高士宗注释《黄帝内经素问》的专著。高氏早年师从张志聪 ,后讲学浙江钱塘侣山堂 ,乃一代名医。《黄帝素问直解》充分展示了高氏的学术思想和医学成就。笔者现就此书所论的“生阳之气”之义 ,浅析如下。1 生阳之气为人身总体阳气虽说“阴阳者 ,有名而无形”,然于人身却各有实质内容 ,大凡脏腑、气血、营卫、经络……皆可以阴阳而蔽之 ,故“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但是人体之阳气 ,若天与日 ,故“凡通体之温者 ,阳气也 ;一生之活者 ,阳气也”[1 ] 。《黄帝素问直解·生气通天论》篇末又说 :“生阳之气本于阴精 ,互相…  相似文献   

8.
“阴精所奉其人寿”,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由于《素问》一书,文义艰深,历来号称难读,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象。早在金元时代李东垣就提出“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  相似文献   

9.
《内经》“阴阳之要”、“阴阳反作”的理论与临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析《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提示阴阳平调的关键是以阳气为主导。阐析《内经》“阴阳反作,病之逆从”,说明脾胃升降失常是阴阳反作的病理变化。文章联系临床实际,例举了阳不能密而致阴不能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临证验案各一例,进一步体现了《内经》理论研究与临证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虽在绝大多数条文中提到“伤寒”、“中风”和“温病”等疾病名称,但却不讲“伤寒”之为病、“中风之为病”以及“温病之为病”,也不讲“寒邪之为病”、“风邪之为病”以及“温邪之为病”而提的是“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之为病”和“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之为病”。三阳和三阴乃是指人体整体阴精阳气矛盾运动的六种生理状态,当它们“为病”时则转化为六种病理状态。这六种病理状态既不是外因也不是内因,而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伤寒论采取了“据证而辨”和“审证求因”的方法来诊治疾病,这是对《内经》辩证病因学思想的继承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发扬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正> 通常对“四肢为诸阳之本”的解释,我总觉似有牵强。考“本”字原意是指草木的根,如《国语·晋语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由此引申为根源、来源等意;而“末”原意指树梢,如《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后引申为末了、末尾等意,“本”“末”原意既明,而“四肢为诸阳之本”一语,却使人费解。究人身阳气之根本当在肾,正如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学基础》一书所云:“肾阳又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从临床实践来看,四肢厥冷多由脏腑阳虚或阳气被遏不能外达,四肢失其煦养所致。如肾阳虚衰的四逆汤证,脾阳虚的甘草干姜汤证,水饮停于中焦、阳气被阻、不达四末的茯苓甘草汤证,痰阻胸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小儿药证直诀》误治小儿内伤发热医案,结合古今医家相关阐述,认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已初步具有了“阴火”理论的内涵,对李杲“阴火”理论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且为后世治疗小儿气虚发热、伤食发热、肾阳不足发热等“阴火”所致内伤热病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李杲“阴火”的概念应为饮食、情志等病因内伤脏腑,或病人素来身体羸弱,中气不足,肾气不充,脏腑虚损,以致阳气升发、潜藏的升降运动失常,导致阳气不归其位、不循其道而致的内伤热病。  相似文献   

13.
<正>“肝开窍于目”是中医眼科发展史上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它强调目的生理病理由肝所主,目病从肝论治。但从根本上讲,其视瞻活动由肾所主宰,所谓“眼虽属五脏,而五脏之中肾最为贵”。本文就肾在“肝开窍于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探讨。1“肝开窍于目”的渊源和含义“肝开窍于目”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文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认为目是肝与外界相通的窍道。东方为阳气升腾之位,阳升而风生;目为人体阳气之会,所谓“清阳出上窍”,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14.
“卫出三焦”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其最早记载见于《内经》。《内经》对卫气的生成、性质、运行及其功能,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是卫气理论的基础。而“卫出三焦”之说,《内经》里则没有明确提出。但是,仔细推敲《内经》中有关论述卫气的文义,却已语寓其中。本文试以此为题,结合临床运用,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认为吴鞠通对于汗及汗法的认识是宗于《内经》,对于汗法的应用是继承于张仲景而又有所创新。汗法之所用,是宣通气机;汗法之所宜,是表证邪郁不散;汗法忌辛温独行。辨汗可识阳气阴精盛衰,汗法可调达气机、敷布精津,给邪出路,是扶正祛邪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289例新生儿出生时间昼夜节律的分析,发现阳气上升的下半夜、上午与阳气旺盛的中午新生儿出生数较多,而阳气衰落和最弱的下午、上半夜则较少。初步证实新生儿出生的昼夜节律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阳气运行学说相一致。符合《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的理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并结合西医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准确描述了阴阳之间的关系,而肿瘤的形成是机体阳气受损而阴聚成形,是“阳化气”不及导致的“阴成形”太过.其治疗当以“阳化气,阴成形”为指导原则,在临床上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强调脾胃重要作用在《内经》“人以谷气为本”;石藏用(字用之)“今人秉赋怯薄,按古方用药不能愈病;”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的启迪下,强调疾病形成由于内伤,言土系万物之母,升降运动的枢纽,“胃纳脾运”,为营养化生之源,上输心肺,下归肝肾,敷布四肢,充及肌肉。人赖天阳之气以生,此阳气须并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此阴气要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奉以寿,此阴精必源于脾胃;人赖营气之充以养,此营气则统于脾胃;脾胃不健,人体所需的阳气、阴气、阴精、营气等重要物质,就受到损害。对脾胃内伤之因,也作了解说,认为饮食不节,胃伤脾无所运,水谷精气不能输送全身;劳动过度,“喘息汗出,内外皆越”(《素问·举痛  相似文献   

19.
“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其思想肇始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则说:“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  相似文献   

20.
汪机的“营卫虚实论”与“参芪双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著名医家汪机,一生勤于著述,所著著作达14部之多。其创立的“营卫虚实论”和“参芪双补说”的学术思想,对纠正明季一派苦寒滋阴而导致损伤脾胃之气的时弊,以及“固本培元”流派的形成,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当时社会崇尚滋阴,过分使用苦寒之剂,从而损伤脾胃阳气,带来较多医源性疾患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内经》“营卫理论”以及李东垣的“脾胃论”和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同时代的医家思想也对其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