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上方角膜缘后直切口,进入前房后连续环形撕囊或截囊,水分离核后,晶状体圈匙摘出晶状体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周视力≥0.5者68眼(66.02%),术后1个月视力≥0.5者90眼(87.38%).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2.
梁莉 《医学信息》2008,21(5):702-704
目的 观察粘连性瞳孔白内障患者手术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66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采用切除瞳孔区纤维机化膜在瞳孔中央注入粘弹剂,用粘弹剂注射针头分离虹膜后粘连并注射适量粘弹剂,使瞳孔进一步扩大.对瞳孔缘发生机化条索者(即瞳孔闭锁)分离粘连后使用囊膜剪将粘连条索剪断,然后用撕囊镊沿瞳孔缘环形撕去瞳孔缘机化条索,再注入粘弹剂.若瞳孔仍不理想,用虹膜钩或晶状体定位钩牵拉扩张瞳孔,获得满意瞳孔后,进行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16眼同时联合行小粱切除术.结果 术后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炙反应,13眼有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用药后消退.术后1周64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2眼视力无变化;12眼术后高眼压,,经治疗后获得目标眼压;术后3月42眼有不同程度的后囊浑浊,视力低于0.3行激光后囊切除术;全部病人瞳孔居中,人工晶体位正.结论 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可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55眼)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病人术前、术后视力变化.结果 在术后3日、1周及1个月时病人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70.91%(39/55)、81.82% (45/55)、89.09% (49/55).6例病人视力低于0.5为视网膜病变者.术后未见巩膜隧道切口渗漏现象,外切口在1周内覆盖结膜上皮,无悬韧带断裂与后囊破裂,瞳孔均呈现出圆形或近圆形.结论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疗效确切、视力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微创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治疗白内障中的疗效及危险因素,找到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白内障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我院眼科治疗的102例(124眼)白内障患者,其中非超乳小切口手术70眼,超声乳化吸除术54眼.对比观察两种手术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疗效、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在远期均无显著差异,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起效时间方面有优势.结论 受手术条件和成本所限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更易于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60例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第1天裸视力≥0.5者为52%,术后第7天裸视力≥0.5者为75.5%,术后1个月裸视力≥0.5者为85.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50±0.52)D,术后1个月为(0.95±0.26)D,术后3个月为(0.55±0.20)D。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及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后对视神经纤维层、黄斑区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者患者临床总有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黄斑区、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2个月两组患者黄斑区厚度均明显增厚,对照组厚度大于观察组(P0.05);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厚度。对照组术后第1天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明显薄于观察组,术后1周恢复正常厚度;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疗效相当,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视神经纤维层、黄斑区厚度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劈核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实施小切口非超乳手法劈核手术210例和超声乳化手术161例,同期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共371例,比较术后视力、术后散光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周和3个月,患者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和散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在术后1周均消退。结论:小切口非超乳手法劈核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较超声乳化方法更易掌握。与超声乳化相比,远期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等特点,是当前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近年来白内障手术的一大进展,而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我院眼科在表面麻醉下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人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改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容易控制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少,散光程度轻,切口愈合快等优点,在广大基层医院得到推广和使用.我院在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对152例(共160眼)患者进行了非超乳小切口手术,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旋 《医学信息》2010,23(1):118-119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00例(396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并发症及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后囊破裂16眼(4.04%),均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晶状体移位发生。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56眼(14.14%),术后一周内药物治疗水肿消退。前房炎症反应26眼(6.57%),袁现为房水混浊、纤维素性渗出,药物治疗3-7天内消退,本组无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28例31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满意疗效。该切口避开了原有滤过区,不涉及前房角、不影响房水循环,且有便于操作、无虹膜脱出、前房出血及对虹膜刺激小。  相似文献   

12.
陈巧灵 《医学信息》2007,20(1):74-75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45例(55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5眼眼压均正常,滤过泡隆起,并发症:角膜水肿32眼、人工晶体前纤维性渗出膜4眼,经药物治疗4~9d后吸收。结论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高垒  蒋宝霖 《解剖与临床》2005,10(4):315-316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经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300例,植入单片式PMMA硬质人工晶体。结果:52%(156/300)术中无任何痛感;36%(108/300)有轻微痛感;9%(27/300)术中有痛感,加用奥布卡因点术眼;3%(9/300)术中疼痛,加用球后麻醉。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表面麻醉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为实验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5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76例白内障的临床资料,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明显,显著提高了病人的视力。最常见并发症虹膜损伤,后囊膜破裂,角膜内皮水肿,一过性眼增高和后发障。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操作的熟练和规范,对常见并发症原因及表现有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谢桂红  石艳红  吴连珍 《医学信息》2010,23(14):2467-2468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向内障手术方式已经被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所代替。这种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我院于2009年9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至今已完成147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向内障手术方式已经被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所代替.这种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我院于2009年9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至今已完成147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308例作为A组;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26例为B组;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68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术中前房稳定性、复发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第1天,C组视力恢复至0.5以上多占比例为78.8%,显著高于A组(64.3%)和B组(69.9%)(P〈0.05)。术后1周c组患者84.2%视力恢复至0.5以上,均显著高于A组或B组(P〈0.05)。C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脱出、后囊膜破裂、前房虹膜反应、后囊膜浑浊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或B组。术中前房稳定性相比,C组显著高于B组和A组(P〈0.05)。C组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减少,可保持术中前房稳定性,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黄立梅 《医学信息》2010,23(15):2884-28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表面麻醉[1]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对138例(168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裸视力0.4以上者157眼(93.45%);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2(90.48%);术后第一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6眼(93.48%)。结论透明角膜切口具有切口小、术程短、术后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在表面麻醉下安全操作,可门诊手术的优点[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12例(418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分别测裸眼视力,对低视力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低视力者112例(112眼)(26.8%),其原因主要为手术并发症,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低视力者人数逐渐减少,而且其原因主要为屈光不正和眼底病.结论:人工晶体计算误差造成的屈光不正、手术源性散光及眼底病变是造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经过术式的改进及术前、术后的治疗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