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寻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营养与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及远期神经运动发育的关系,为以后临床工作中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在本院NICU住院的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新生儿86例,以出院时体重分为宫外生长迟缓(EUGR)、非EUGR组,出院后定期在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随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进行GMs质量评估,头颅MRI检查,发育商(DQ)评估。观察不同组别出院后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及运动、神经发育情况。结果 EUGR组纠正胎龄6、12月身长、头围均明显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6月时EUGR组体重明显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12月时EUGR组体重与非EUG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GR组GMs质量评估,头颅MRI检查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育商<85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UGR组的平均发育商明显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组出院后体格、智能发育均明显低于非EUGR组。结论 需重视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营养管理,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同时需注重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管理,关注出院后生长发育情况,加强营养指导,使EUGR出现明显的追赶性生长态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出院后早产儿体格发育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早产儿合理喂养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早产儿91例,出生体重均在1 500 g以上。按喂养方式分为5组:1组为早产儿配方,2组为足月儿配方;3组为早产儿配方+母乳;4组为母乳;5组为足月儿配方+母乳。在矫正月龄4~6个月时测量身长、体重,计算身长、体重的Z值,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微量元素等指标。 【结果】 4组身长Z值为负值,体重Z值亦低于其他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体重和身长的Z值均为正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血清尿素氮低于其余各组(P<0.05),2组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3、4、5组(P<0.05),和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1组和5组的白蛋白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7),但均明显高于3组和4组(P<0.05)。其余各血清学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纯母乳喂养儿体格发育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其他喂养方式低,提示单纯母乳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需要;2)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血清尿素氮偏高,其机制和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结合亲子园活动对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探索通过社区和家庭促进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的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矿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232例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3个干预组[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组(Ⅰ组)、亲子园活动组(Ⅱ组)、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结合亲子园活动组(Ⅲ组)]和1个对照组[基础保健组(Ⅳ组)],追踪随访至纠正12月龄,分别于纠正3、6、12月龄时进行体格和智能发育评估和比较。结果 纠正12月龄时,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Ⅳ组、Ⅲ组与Ⅳ组、Ⅲ组与Ⅱ组体重、身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Ⅳ组体重、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6、12月龄时,Ⅰ组与Ⅳ组除社交行为能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能区及发育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Ⅳ组智能发育各能区及发育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智能发育各能区及发育商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结合亲子园活动对早产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措施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08年12月-2010年06月就诊的25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25例)和未干预组(128例),并设立正常儿对照组( 105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 结果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后遗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模式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出生体重对婴儿早期体格及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为巨大儿的早期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在本院产科出生的巨大儿及足月适于胎龄儿进行定期跟踪检查,了解两组婴儿体格及运动发育特征,并于1岁时运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对两组婴儿进行发育测评。 【结果】 巨大儿1岁以内的体重、身高、头围均高于同龄的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两组之间1岁以内重要运动指标出现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巨大儿的运动发育指数均值较足月适于胎龄儿的高(P<0.05)。 【结论】 出生正常的巨大儿在1岁以内的体格发育显著超前于足月适于胎龄儿;较重的体重负荷对其1岁以内重要运动指标的出现以及1岁时的智能及运动发育未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内发育迟缓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5-2017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出生并在儿童保健科建立专案管理的符合入组条件的449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小于胎龄(SGA)儿91例,适于胎龄(AGA)儿358例;同期随机抽取300名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对三组儿童进行体格发育监测及个体化喂养指导,随访至纠正12月龄,分析SGA组与AGA组后期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以及三组儿童生长速率之间是否存在不同。 结果 1)早产儿生后不同月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月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χ2SGA=24.242,46.761,9.891,P<0.05;χ2AGA=17.536,45.763,13.829,P<0.05);2)相同月龄SGA组与AGA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纠正6个月以内SGA组、AGA组、足月儿组三组之间生长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呈追赶性生长,SGA早产儿的追赶趋势最强,但有20%的SGA早产儿在1岁时仍存在体格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和早期发展的影响。 【方法】 来自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满月体检胎龄小于37周且体重<2 500 g的婴儿,根据家长自愿原则分成干预(84例)和对照(75例)两组。干预组婴儿进行视、听刺激、按摩及运动干预训练、喂养指导。分别在满3、6、9、12个月时两组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早期发展水平测试。 【结果】 在满3、6、9、12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分别增长0.60、0.69、0.74 kg和0.73 kg(P<0.05),身高分别增长0.7、0.9、1.2 cm和1.5 cm(P<0.05),MDI提高值分别为3.51、4.05、5.21、6.78(P<0.05),PDI提高值分别为2.29、3.85、4.16、6.36(P<0.05)。 【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可以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体格发育、智力和运动指数的发展,从而降低其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0~3岁儿童超声骨密度现状,为儿童骨强度不足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813名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3岁儿童,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左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骨强度不足。 【结果】 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童( 49.46%) 高于男童( 34.47%),不同性别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P<0.01),而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2 d(50.91%)、3月龄(62.50%)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月龄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36,P<0.01);不同地区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5),而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883,P>0.05);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2,P<0.01),以身高评价为上和中上,体重评价为上和中上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而不同体重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 【结论】 儿童骨强度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12月龄以下儿童骨强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整合性团体干预模式对小于胎龄儿(SGA)体格发育及骨密度的影响,为提高SGA早期干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高危儿门诊SGA患儿67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33例给予整合性团体干预,非干预组34例只进行常规高危儿管理,随机选择同期体检的早产适于胎龄儿20例做对照,于纠正12月SGA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早产适于胎龄儿组进行体重、身长、头围及骨密度检测。结果 纠正12月SGA干预组、非干预组、早产适于胎龄儿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组体重、身长、头围>SGA干预组>SGA非干预组,SGA非干预组骨密度>早产适于胎龄儿组>SGA干预组。结论 整合性团体干预模式能促进SGA体格发育,尤其是体重追赶较快,在追赶过程中,SGA骨密度不足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查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胃管喂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8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生后即给予鼻胃管喂养,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常规喂养组,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的情况下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天数、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天数、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并发症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居首位,常规喂养组发生率为44.1%,干预组发生率为1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喂养中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晚期早产儿1周岁时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满周岁207名晚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组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组:1)进行身长、体重、头胸围的测量,并与上海市平均值进行比较;2)对晚期早产儿进行丹佛发育筛查(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并与正常足月儿进行比较。【结果】1)除正常体重早产男婴组体重、胸围,女婴体重、头围与上海市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体格发育指标与上海市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出生体重组和低出生体重组晚期早产儿周岁时男婴的体重、女婴的体重、身长、胸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晚期早产儿DDST测试结果与正常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1周岁时的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均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晚期早产儿的随访管理以期达到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铅对儿童视力、立体视及视觉诱发电位有无影响,为防治其对儿童视功能发育的损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4~10岁的儿童172例,检测血清铅浓度,按正常和超过正常分为正常血铅组和高血铅组。并分别比较两组间矫正视力、立体视锐度及视觉诱发电位的差异。 【结果】 高血铅组矫正视力异常人数与血铅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P100潜伏期及矫正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100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铅对儿童视力、立体视及视觉诱发电位都有不利影响,需重视防治铅污染及其导致的儿童视功能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宝安区2005-2010年城区集体儿童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及常见病患病率变化趋势,针对性预防,促进儿童身心发育,降低常见病患病率。 【方法】 对2005-2010年宝安城区46所托幼机构60 817人次的历年健康体检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2005-2010年宝安城区在园儿童男/女比呈先降后升趋势,2005年男/女比最高为1.035,2008年男/女比最低为1.010;男女身高及体重达标率和合格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贫血、龋齿、营养不良患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肥胖患病率呈先降后升趋势(P<0.05),视力异常及男、女童心理行为异常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 【结论】 宝安城区在园儿童体格发育良好,预防和干预肥胖、视力异常、心理行为异常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系统管理对母亲妊娠糖尿病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98例母亲妊娠糖尿病婴儿组进行系统管理,早期干预,与110例儿保体检正常婴儿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体格发育、智能发育和运动发育间的差异,并进行随诊。结果 母亲妊娠糖尿病婴儿在体格发育、智能发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发育6、12月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1.753,P均<0.05)。对母亲妊娠糖尿病婴儿组进行干预治疗后,18月龄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亲妊娠糖尿病在孕期严格控制血糖,婴儿出生后进行系统管理、早期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母亲妊娠糖尿病对婴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运动疗法对胎儿生长受限儿(FGR)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为促进儿童保健管理和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FGR将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并设12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运动干预为主,配合药物治疗、物理电治疗、音乐疗法,定期体检及智能发育测试。结果 1)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干预组经过干预治疗后遗症明显少于未干预组。3)干预组患儿在2岁时可达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干预可促使FGR的智能发育,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母亲ɑ1,2岩藻糖基转移酶(type α1,2 fucosyltransferase,FUT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对母乳喂养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及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对新生儿及母亲进入课题,产后2周收集母亲唾液用于提取DNA行SNP检测。每周记录小儿喂养及疾病情况至12个月,于小儿4、13、26、52周时行体格测量。【结果】 本组小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与文献相比明显降低;AT基因型母亲与AA、TT型母亲相比,小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更快,13、26周及52周体重,26周及52周身高,52周头围Z分均较高(P<0.05),且中重度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低(P<0.05);母亲SNP基因型不同的小儿在12月龄内湿疹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亲均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小儿湿疹发病率高于双亲无过敏史者(P<0.05)。【结论】 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小儿12月龄内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病;AT基因型母亲的母乳更利于小儿早期生长;家族遗传风险会影响小儿湿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儿保更新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将同期出生的46名正常新生儿和46名高危儿随机分为新模式组和对照组,新模式组的正常儿和高危儿除常规模式儿保外,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对照组只做常规模式儿保。各组均在3、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的测评。 【结果】 1)3月、6月和1岁时,高危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逐步提高,到1岁时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已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生后3月时,正常新模式组的DQ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6月和1岁,正常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将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纳入常规儿保中的更新模式,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利于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方部分地区儿童骨密度现状,探讨儿童骨密度与年龄、性别及季节的关系。 【方法】 对2008-2009年度本科5 971名正常儿童骨密度检测值与年龄、性别、季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北方儿童骨密度值呈正态分布,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不同年龄段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青春期前儿童骨密度值与性别无关(P>0.05);而青春期女童骨密度较男童高(P<0.000 1)。学龄组(6~12岁)儿童骨密度值Z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5),其余组四季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婴儿组秋季偏低,与冬季差异显著;学龄前组夏季偏低,与冬季差异显著(P均<0.05)。 【结论】 北方地区儿童骨密度值随年龄而增加并受性别影响。青春期儿童应注重钙制品及维生素D的补充。儿童在夏秋季也应根据户外接受日照情况等因素适量添加维生素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