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营养、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单纯鼻胃管喂养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均用瑞士雀巢公司提供的雀巢早产儿配方奶,记录喂养2周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的变化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自行吮母乳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8±1.8)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10.1±1.3)天,显著缩短(P<0.01);达自行吮母乳时间(8.1±0.9)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9.5±1.3)天,显著缩短(P<0.01);喂养2周后两组的体重、身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残留、呕吐、腹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增长、有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将主要针对早产儿应用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对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4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见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比较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6人,发生率为16.21;对照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18人,发生率为48.64%,两组喂养不耐受指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早产儿开奶时间、开奶量、恢复正常体重时间、两周体重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及发育指标,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情况,开展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早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效率和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12月出生后48h内清远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早产儿纳入常规组,将2019年8月-2021年5月出生后48h内进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60例早产儿纳入联合组,常规组早产儿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进行干预,联合组早产儿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口腔内外按摩刺激进行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经干预后,经口喂养效果,留置胃管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长等指标差异。结果 联合组早产儿喂养过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后第1~5d与干预前相比,喂养效率明显提升(P<0.05),且联合组早产儿喂养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口腔内外按摩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提升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期早产儿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及非营养性吸吮处理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早期早产儿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非盲法对其进行分组(50例/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经口胃管喂养,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施行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比较两组的喂养情况,以及禁食时间、经口胃管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日与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共46例早期早产儿喂养表现良好,良好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31例,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禁食时间、经口胃管营养时间、平均住院日及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等指标的对比上,干预组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早产儿施行吞咽功能训练及非营养性吸吮,能够使早期早产儿加快建立起吞咽吸吮反射,改善经口喂养状况,并可促进其康复出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吞咽功能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为NICU早产儿喂养的改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流失后最终干预组65例,对照组69例,干预组每天接受1次吞咽功能训练,直至其停止管饲喂养。对照组接受NICU常规护理,包括间歇喂养、体位支持等。 记录两组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并在这两个时间点观察喂养效率,记录每天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结果 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和体重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两组比较,干预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临床作用。【方法】将52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配方乳经鼻胃管喂养以及静脉营养方案,且均采用相同的蓝光照射以及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黄疸治疗.而NNS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SYNCHRON CX5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生后第3、7、14d的血清胆红素值,并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黄疽持续时间、胎粪排尽时间、胃残留奶量、每日大便次数以及大便量。【结果】NNS组早产儿生后第3、7、14d的血清腮红素值均明显降低,黄疸持续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均明显缩短,胃残留奶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平均每口大便次数以及大便量较对照组则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对于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NEC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20 min后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并使用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及生长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开奶时间、2周后平均日增长体重、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营养及生长具有较大的有益作用,能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250~2150g)分为自吮奶组和胃管喂养组,后者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为单纯胃管喂养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所有早产儿均采用同一种配方奶粉喂养,记录喂养2周后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记录奶量、热能、鼻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自吮奶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单纯胃管喂养组显著缩短(P<0.05);1周后自吮奶组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单纯胃管喂养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2周龄时身长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鼻胃管留置时间缩短了5天。结论:若早产儿消化道能适应胃肠道营养,应尽早给予奶瓶喂养;对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者,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出院后早产儿体格发育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早产儿合理喂养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早产儿91例,出生体重均在1 500 g以上。按喂养方式分为5组:1组为早产儿配方,2组为足月儿配方;3组为早产儿配方+母乳;4组为母乳;5组为足月儿配方+母乳。在矫正月龄4~6个月时测量身长、体重,计算身长、体重的Z值,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微量元素等指标。 【结果】 4组身长Z值为负值,体重Z值亦低于其他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体重和身长的Z值均为正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血清尿素氮低于其余各组(P<0.05),2组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3、4、5组(P<0.05),和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1组和5组的白蛋白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7),但均明显高于3组和4组(P<0.05)。其余各血清学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纯母乳喂养儿体格发育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其他喂养方式低,提示单纯母乳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需要;2)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血清尿素氮偏高,其机制和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84例不能耐受全肠道营养的符合条件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组均在生后12~24 h内给予小儿专用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治疗,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和微量喂养。干预组氨基酸从2.0 g/(kg·d)开始,增至3.0 g/(kg·d)。对照组则从0.5 g/(kg·d)开始,以0.5 g/(kg·d)递增,增至3.0 g/(kg·d)。监测两组患儿入院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恢复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情况、平均肠道外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出院体重、相关生化、血气分析指标、肝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6.4±1.4)d,短于对照组的(9.9±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恢复出生体重后每日体重增长为(28.7±2.5)g,高于对照组的(17.4±2.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平均肠外营养时间为(7.4±1.2)d,短于对照组的(9.7±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出院体重(2 053.0±244.1)g,高于对照组的(1 951.1±216.1)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复测血清中前白蛋白、血尿素氮,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6、7.345,P均<0.01);而第7天复测BE、HCO-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93、1.760,P均>0.05),第4天两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634、1.656,P均>0.05),第7天两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476、1.748,P均>0.05)。 【结论】 早期足量应用小儿专用氨基酸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生儿抚触、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均给予保暖、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疗程3~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日静脉泵入,疗程3~5 d。【结果】 两组患儿在疗程、呕吐情况、胃残余量、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治疗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相当,临床可提倡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减少药物对早产儿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的措施,并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发生情况,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到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第1次排黄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喂养出现腹胀、胃残留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时给予新型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氏小儿推拿手法结合辨证经穴刺激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胎便排泄延迟的作用. 方法 选择早产低体质量儿60例,按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早产儿护理,推拿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单氏小儿推拿手法进行经穴刺激.比较两组早产儿的首次排胎粪时间、每日排便次数、胎便转黄时间等. 结果 推拿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黄疸持续天数、接受光疗天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4.95±2.20)h、(51.63±6.12)h、(3.02±0.88)次、(5.20±2.73)d、(2.56±1.35)d、13.33%、(12.20±0.40)d,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0.46±3.06)h、(59.37±8.66)h,(2.06±0.75)次、(9.06±4.55)d、(3.84±2.29)d、36.67%、(15.10±0.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皮黄疸指数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早期单氏小儿推拿干预,可以促进患儿胎便排出和辅助退黄,并且可以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和早期发展的影响。 【方法】 来自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满月体检胎龄小于37周且体重<2 500 g的婴儿,根据家长自愿原则分成干预(84例)和对照(75例)两组。干预组婴儿进行视、听刺激、按摩及运动干预训练、喂养指导。分别在满3、6、9、12个月时两组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早期发展水平测试。 【结果】 在满3、6、9、12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分别增长0.60、0.69、0.74 kg和0.73 kg(P<0.05),身高分别增长0.7、0.9、1.2 cm和1.5 cm(P<0.05),MDI提高值分别为3.51、4.05、5.21、6.78(P<0.05),PDI提高值分别为2.29、3.85、4.16、6.36(P<0.05)。 【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可以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体格发育、智力和运动指数的发展,从而降低其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四磨汤、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方法】 选择本院有围生期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68例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2),羊水有胎粪污染者,两组均予洗胃,洗胃后禁食6 h才开奶,对照组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治疗组予四磨汤、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每天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量、进食的奶量、大便次数、腹胀消失的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等。 【结果】 实验组呕吐次数减少、呕吐及腹胀消失时间提前、达50 kCal/(kg·d)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均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四磨汤、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喂养不耐受,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喂养的耐受性,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研究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早产低体质量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两组常规性的早产儿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非营养性吮吸、喂养以后俯卧位以及腹部抚摸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并将其进行流程重组。结果观察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2.7±6.4),与对照组的(16.3±8.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流程重组可以有效促进早产低体质量儿胃肠道功能成熟,缩短喂养时鼻胃管留置时间,加快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按摩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4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单纯经鼻胃管喂养,实验组(24例)在经鼻胃管喂养的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加腹部抚触,两组均给予同一种早产儿特殊配方乳喂养。观察记录两组胃内残留发生率、鼻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速度、睡眠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鼻胃管留置时间较短,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短,胎粪完全排尽时间短,胃内残留奶量少,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体重增长速度快,睡眠时间相对延长。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吸吮伴腹部抚触的方法,能有效促进胃排空,对其胃肠功能发育及体重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与喂养量的相关性。【方法】 将42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有喂养不耐受)22例与对照组(无喂养不耐受)20例。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24 h内及7日龄后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测定,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一周后临床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入院时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当日每公斤体重奶量较对照组显著减低,治疗7 d后两组血清胃泌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或<0.01),而在住院期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峰值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一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的喂养并发症。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与检测当日每公斤体重奶量的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589,P<0.01)。【结论】 早产儿血清GAS水平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关系密切,微量喂养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作用研究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0例健康但需要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童分为营养性吸吮20例,非营养性吸吮20例.营养性吸吮组采用单纯鼻胃管营养治疗,非营养性吸吮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孔橡皮奶头吸吮,并记录相关喂养情况.结果 营养性吸吮组达全量肠内营养率较非营养性喂养组高(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反流次数较非营养性吸吮组多(P<0.05).结论 鼻胃管营养治疗期间加用无孔橡皮奶头吸吮这种喂养方式较为简单、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食管的反流次数以及促进胃肠动力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