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伤肺,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燥症。而秋季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2.
饮食防秋燥     
徐标 《食品与健康》2006,(10):36-37
秋风萧瑟,干燥是秋季的主要特点。因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秋燥易与温热结合而侵袭人体,多见温燥病症;晚秋已有临近冬初之寒气,秋燥易与寒邪结合而侵犯人体,多见凉燥病症。秋燥会导致咽燥、鼻燥、燥咳、皮肤燥痒及肠燥便秘之类疾患,或诱发哮喘、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秋季预防“秋燥  相似文献   

3.
杜昌宏 《现代养生》2003,(10):30-31
秋季的膳补食疗怎么进行?首先要搞清楚秋季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因时、因证施食。 不少人认为,秋季气候特点主要是“燥”,“秋高气爽、风高物燥”嘛!其实,一个“燥”字不能完全概括秋季的气候特点。秋季,指我国农历七、八、九三个月,包  相似文献   

4.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阴,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症状.而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5.
<正>秋风凉爽,舒适宜人,但同时秋季天气干燥。中医有"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之说,就是指秋天的干燥气候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和肺液,多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如若稍不注意,人体就会被秋燥侵袭,伤肺伤阴,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秋季防燥润肺是关键。食粥是秋季养生的最佳选择,能和胃健脾、养阴清燥,同时还能帮助消化、预防感冒等。防燥润肺粥制作简单,味道可口,功效颇佳,现简  相似文献   

6.
于欣然 《长寿》2010,(8):47-47
从气候特点而言,秋季之风性属燥;从人体脏腑而言,秋季肺旺肝弱,脾胃易受其影响。秋季为收藏季节,人体也宜收敛。故秋季药物保健法应以清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  相似文献   

7.
秋季来临,燥邪当令,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初秋,夏日的余热未尽,或久晴无雨,燥邪易与温热之邪结合,侵袭人体,故表现为温燥;中秋之后,天气渐凉,秋风肃杀,秋燥易与寒邪结合,故多为凉燥。秋季五脏应肺,肺主皮毛,故燥邪最易伤肺和肌表,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若燥热传入阳明,则又常成肠燥便秘之证。  相似文献   

8.
妈妈厨房     
《家庭育儿》2013,(11):44-45
秋季,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没那么炎热了,却又变得干燥,常会引起咽干、鼻燥、声嘶、干咳、皮肤干燥。所以秋季不宜过予进补,适合平补。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健康大有好处。汤水、粥是秋季最好的润肺去燥佳品。  相似文献   

9.
程海英 《大众医学》2014,(11):38-38
“燥”是秋季的主气,此时因气候干燥,人体失于水分的滋润.燥邪侵袭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等。针对秋季的气候特点,除了顺应季节的变化,在饮食上也要有相对应的食物搭配。根据中医五行学说的理论,秋季五行属金.五色属白,五气属燥,五脏属肺。而白色入肺.所以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应按《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原则,多吃滋阴润燥的饮食,其中白色食物首当其冲。以下推荐几款适合秋季食用的白色食物及食疗方,供各位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园丁 《药物与人》2008,(9):10-13
秋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田野,红黄绿相间的果园,漫山的红叶,碧绿的河水映照在蓝天白云之下,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进入秋季以后,天气逐渐凉爽干燥,一方面使人有“秋高气爽”的舒适感觉,一方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燥为秋季之主气”,从传统养生的角度讲,秋季养生的重点是保养肺脏和注意防护“燥邪”对人体的侵害。  相似文献   

11.
八月份先后经历立秋、处暑两个节气,而秋季燥气当令,燥邪容易耗损人体的津液,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燥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因  相似文献   

12.
李晓 《家庭健康》2012,(9):32-32
立秋和处署是秋季两个重要节气。立秋一过,天气开始凉爽;过了处暑,就预示着天气由夏天闷热潮湿变为凉爽干燥。中医学认为,“秋季主燥”,人体也容易表现为“干燥”,此时就应该开始预防“燥病”了。  相似文献   

13.
《健康博览》2011,(10):10-10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不少人会向中医咨询养生问题。有专关家建议,秋季养生以养肺为先。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中医养生素有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由于秋天空气干燥,雨水较少,加之夏季津液耗损,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相似文献   

14.
秋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田野,红黄绿相间的果国,漫山的红叶,碧绿的河水映照在蓝天白云之下,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入秋之后,天气逐渐凉爽干燥,一方面使人有"秋高气爽"的舒适感觉,一方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燥为秋季之生气",所以秋季养生的重点是保养肺脏和注意防护"燥邪"对人体的侵害。  相似文献   

15.
养阴清肺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燥,有燥气和燥邪之分。中医认为秋季是燥气当令,而燥气过盛则成燥邪。燥邪为“六淫”之一,可致人体疾病,临床表现有目赤、口鼻干燥、唇焦(多属脾胃实热,或见于秋燥、热病伤津的内燥证)、干咳、胁痛等。其偏热者为温燥,偏寒者为凉燥。治疗燥的原则是养阴润燥。  相似文献   

16.
邬纹 《家庭健康》2012,(9):29-29
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常有“秋老虎”出现。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出现皮肤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而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佳品。  相似文献   

17.
保津 秋季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干燥,特别是中秋以后,雨水渐少,而风偏多,燥邪容易为患。燥邪伤人津液,易出现唇干、口舌干燥、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毛发脱落、皮肤干燥皲裂、大便秘结等不适症状。所以,秋季养生应重视保护人体津液,适时补充机体水分。饮食宜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甘蔗、百合、藕、胡萝卜、西红柿、梨、香蕉等滋阴、润肺、防燥的食物。  相似文献   

18.
孙清廉 《祝您健康》2014,(10):11-11
保津秋季最大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特别是中秋以后,雨水渐少,而风偏多,燥邪容易为患。燥邪伤人津液,易出现唇干、口舌干燥、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毛发脱落、皮肤干燥皲裂、大便秘结等症状。所以,秋季养生应重视保护人体津液,适时补充机体水分。特别是饮食,宜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甘蔗、粥类、百合、藕、胡萝卜、番茄、梨、香蕉等滋阴、润肺、防燥的食品。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故燥邪为患、常易耗伤人体阴液,表现为口干、鼻干、唇干、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皮肤干燥裂等,故而《饮膳正要》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当以养阴益肺、生津润燥为治,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猪肺...  相似文献   

20.
曾闻 《健康生活》2014,(8):40-40
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对人体则易伤津耗液,劫损肺阴,出现口鼻、咽喉、皮肤干燥等症。可见,秋季饮食调理当以滋阴润燥为主《饮膳正要》中有“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之论,即多食柔润之品,如芝麻、蜂蜜、梨、甘蔗、乳品、汤类等,少食辛辣温燥之物,如辣椒、大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