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西安市0~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及特征,为开展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西安市五家市级医院3 098例儿童意外伤害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西安市0~6岁儿童发生意外伤害常见类型及顺位依次为跌倒/坠落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烧/ 灼/ 烫伤、误服中毒、捂热;2)从年龄分布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西安市儿童意外伤害的比率也增加;3)从性别分布可以看出,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西安市儿童意外伤害其性别发生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各不相同。捂热综合征仅见于婴儿期的儿童,而气管异物多见于是幼儿期的儿童,其余的伤害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递增的表现;5)从意外伤害的地域看,除跌倒/坠落伤外,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农村均高于城市。 结论 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生命的严重威胁因素,全社会应参与及加强安全立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预防及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及中国分省数据,采用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指标,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数为73 766人、死亡率为29.46/10万、DALY率为2 449.36/10万。男童伤害疾病负担各项指标均高于女童。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伤害疾病负担逐渐降低。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和DALY率前5位地区均依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和DALY率前三位伤害类型均为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暴露于机械性力量。与1990年相比,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男童下降程度略低于女童,各年龄组也有不同程度下降,除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和重庆市以外,其余各地区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近年来中国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有较明显改善,但伤害仍是中国0~14岁儿童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之一。4岁以下男童的伤害疾病负担仍较严重,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是1~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0~14岁儿童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3~6岁流动儿童进行伤害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学龄前流动儿童伤害发生率为34.97%,一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发生率为9.30%,男女比例为1.14∶1。跌落是伤害主要原因,家庭是发生伤害的重要场所,发生伤害时多数儿童在娱乐活动或行走,父母在身边看护。流动儿童伤害受儿童班级、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结论流动儿童意外伤害发生较普遍,应针对流动儿童伤害特点尽早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父母的安全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强对家庭环境的干预,防止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社区监测了解儿童伤害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城市2个街道和农村3个乡镇,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幼儿园监测0~6岁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 2007-2008年平均每年监测0~6岁儿童8 085人,2年中,0~6岁儿童伤害发生率从2.09%下降至1.75%。儿童主要伤害原因为跌伤(49.51%)、钝器伤(12.30%)、动物伤害(10.36%)、烧烫伤(10.03%)和道路交通伤害(8.09%);城市儿童以跌伤、钝器伤为主,农村儿童以跌伤、动物伤害和道路交通伤害为主。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32.04%)、幼儿园(22.98%)、院子/楼梯/楼道(14.24%)、道路(13.59%)和休闲活动场所(11.33%);主要伤害部位为头部(50.81%)、上肢(28.80%)和下肢(14.24%);以无意伤害、轻度伤害为主。 【结论】 社区伤害监测为儿童伤害预防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数据收集途径。跌伤、钝器伤是城市儿童防范的重点,犬咬伤和自行车辐条伤是农村儿童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现状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评估由此造成的经济负担。方法 采用PPS的抽样方法从北京市18个区县抽取28000户居民进行入户凋查,调查表采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儿童安全联盟共同开发的问卷。结果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病率为2.25%,高于成人伤害发病率1.56%,6~9岁组的儿童伤害发病率最高为2.83%;男童伤害发病率为3.04%,高于女童的1.37%;7例儿童死亡中有3例是由于伤害造成的(2例交通事故、1例溺水)。伤害类型中以跌落、动物咬伤和交通事故为前三位;学龄前儿童以跌落、动物咬伤和烧烫伤/机械工具伤最为常见;在6~11岁组以动物咬伤、跌落和交通事故最为常见;而在12~17岁组以跌落、扭伤和交通事故高发。平均每例儿童伤害需花费医疗费1617.57元;2003年大约有3500名儿童因为父母伤害残疾或死亡而成为“伤害孤儿”。结论 伤害是北京市儿童的第一位死因;6~9岁是伤害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交通事故是北京市儿童伤害严重程度最高的伤害类型。伤害不仅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其家长的健康而最终影响儿童。  相似文献   

6.
7.
深圳市社区0~6岁儿童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0~6岁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深圳市6大区的12个社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3750名0~6岁儿童2001年的伤害状况。结果深圳社区0~6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的年发生率为3.25%,男女比例为1.44:1;伤害类型前3位依次为意外跌落(60.70%),烧烫伤(18.00%),动物咬伤(9.00%);伤害医疗费用支出人均984.25元;有8.20%的儿童住院治疗。结论伤害严重影响着深圳社区0.6岁儿童的健康,应及早开展伤害的干预控制,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1992~1996年0~4岁儿童意外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控制, 意外事故所致的伤亡对儿童的健康与生存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由于意外死亡属可预防死因, 为把握其特点及变化规律, 寻求干预措施, 现将北京市1992~1996年意外死亡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儿童意外伤害是儿童死亡的首要死因 ,也是儿童伤残的主要危险因素[1] ,因此 ,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分析 1999~ 2 0 0 0年武进市 0~ 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和原因 ,以探讨武进市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分布特征,探讨伤害发生原因,为预防与控制意外伤害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通过广州市儿童意外伤害监测网络,调查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儿童意外伤害主要集中在1~5岁组,以3~4岁组所占比例居多,男童多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原因为跌伤,其他依次为烧烫伤、道路交通伤、动物伤。溺水和道路交通伤是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结论】防止儿童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发生,是伤害干预的首要任务。跌伤、烧烫伤是伤害控制的主要危险因素,动物伤是广州市伤害控制一个新的课题。控制儿童意外伤害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和家庭配合,采取综合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和杭州2城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改善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提供及利用.方法 在杭州市下城区和北京市朝阳区、大兴区选取流动人口居住比例高的社区对所有符合条件的5岁以下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集杭州市1 205份、北京市1823份5岁以下流动儿童监护人有效问卷.在杭州市和北京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建档率分别为69.0%和53.0%,过去1年内健康体检次数达标率分别为46.4%和29.2%.杭州市流动儿童2周内腹泻和咳嗽的患病分别为16.5%和34.2%,北京市流动儿童分别为13.3%和30.4%.结论 杭州市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状况略好于北京市,但2个城市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状况均明显低于当地城市户籍儿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以同班级、同性别和年龄相差不超过两岁为原则,对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发生非故意伤害的的332例儿童进行1:1的匹配。调查以问卷为基础,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3.0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看护人在儿童考试前施加压力、看护人的性格为外向型和中间型、看护人的文化程度为文盲和小学、儿童的神经症行为是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儿童发生非故意伤害的危险因素。其调整后的比值比(odd ratio,OR)和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2.086(95%CI:1.263~3.444)、2.074(95%CI:1.275~3.372)、1.796(95%CI:1.158~2.784)、1.867(95%CI:1.280~2.722)、2.458(95%CI:1.169~5.168)、1.466(95%CI:1.012~2.124)。 结论  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儿童非故意伤害与其看护人以及儿童自身的危险行为有关,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非故意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创伤特点与防治途径的调查分析. [方法] 收集552例0~6岁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急诊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0~6岁组儿童口腔颌面创伤占急诊人数的17.3%,男女之比为1.5 :1,其中~2岁组,~3岁组比例较高(P<0.05).各类损伤中的软组织挫裂伤最常见,其中唇齿联合外伤绝大多数,致伤原因分析以跌伤为主. [结论]①低幼龄儿童颌面损伤多发于~2、~3岁组龄;②唇齿联合外伤为儿童颌面创伤主要类型;③清创与整形并重是儿童创伤处理的基本原则;④预防儿童颌面外伤比治疗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4个贫困地区(0~6岁儿童贫血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贫血的干预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2006—2009年,连续4年对云南省4个贫困地区0~6岁儿童进行营养健康状况监测,体格测量,血红蛋白检测。结果4171名0~6岁儿童贫血率为6.7%~10.4%。弥渡县贫血率为15.7%~19.9%,在4个地区中最高。女童贫血率为6.8%~7.9%,男童贫血率为6.7%~13.3%。研究发现儿童性别、年龄、看护人类型和监测地区为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在云南省贫困地区,应该加强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合理膳食的认知,改善儿童膳食结构,补充铁含量高的食物,可有效降低贫血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衙门口村社区流动儿童伤害现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流动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2 564名流动儿童年龄2~16岁,伤害总发生率为38.1%;976名有过伤害的儿童在2015年6月前共发生1 490人次伤害。3~6岁是伤害高发年龄段;跌落伤、摔伤、碰撞伤是伤害的首要类型(31.1%),其次是烧烫伤(20.7%)、动物咬伤(19.5%);儿童伤害后就医率为82.4%;父母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儿童伤害发生率最高(χ父亲组2=19.01,P<0.001;χ母亲组2=20.28,P<0.001)。结论 流动儿童面临更大的伤害威胁,应提高儿童看护人,主要是母亲的文化程度、安全意识,为流动儿童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为有效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化市2012年1-12月发生的488例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结果 儿童意外伤害的顺位为跌伤、动物伤害、烧烫伤、锐器伤、道路交通伤和异物伤, 意外伤害的性别及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男童发生动物伤害的比例高于女童(P<0.01), 而女童烧烫伤的比例高于男童(P<0.05);3~7岁儿童道路交通伤发生的比例高于0~2岁儿童(P<0.01), 而异物伤低于0~2岁儿童(P<0.01)。在幼儿园由老师看护的儿童, 中重度意外伤害发生的比例较高。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动物伤害的发生率较高, 高年龄儿童易发生道路交通伤, 低年龄儿童易发生异物伤, 托幼园所是意外伤害预防的重点, 应根据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吉林省吉林市0~14岁儿童哮喘的流行现状、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地区儿童哮喘防治和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 2010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吉林市四个行政区抽取调查对象7 650名,首先对调查对象填写初筛表,再对确诊对象进行详细调查。 结果 吉林市0~14岁儿童哮喘累积患病率为2.94%,近1年现患率为1.70%。0~6岁哮喘的患病人数占总患病数的60%,其中1岁和3岁是两个患病年龄的高峰,上呼吸道感染、湿疹、过敏性鼻炎以及遗传因素等与儿童哮喘发病有关。 结论 2010年吉林市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于2000年全国儿童哮喘平均水平,多种因素可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病危险,4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托幼儿童是哮喘高风险人群,应重视过敏体质高危儿呼吸道疾病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