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掌握本市病残儿的疾病种类、病因,并对病残儿医学鉴定后允许再生育的情况进行随访。方法: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以及《广东省病残儿医学鉴定参考标准》,对江门市2002~2009年经市级病残儿医学鉴定审批的1285例病残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遗传性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遗传性疾病,其中神经系统疾病为非遗传性疾病中高发病种,染色体病为遗传性疾病中高发病种。63%家庭再生育了子女,有5例为病残儿。结论: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对减少病残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明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三明市12个县(市、区)报送病残儿医学鉴定且已鉴定为病残儿的资料。结果:共调查824人,其中男性674人(81.8%),女性150人(18.2%),病残儿平均年龄7.33岁。病残儿鉴定中男女比例与城乡分类呈一定相关性(r=0.233)。在致残疾病中,神经系统疾病占比最大,2012年达45.26%;非遗传性疾病占比远高于遗传性疾病。从疾病发展的趋势来看,后天性眼、耳疾病有减少趋势(χ2=12.828,P0.001),其他疾病发展趋势无统计学意义;遗传性疾病有增加趋势(χ2=4.024,P=0.045),非遗传性疾病有减少趋势。从单病种来看,精神发育迟滞(含儿童孤独症)占比最高(11.88%),排名前5的疾病还包括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先天性心脏病。结论:神经系统疾病是本市病残儿最常见的疾病,应加强孕前检查及教育工作,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杨浦区、浦东新区、奉贤区1998~2006年第一孩鉴定为病残儿并已审批同意生育第二孩的429例家庭进行研究。结果:本次调查病残儿共涉及72个病种,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占50.8%;明确诊断为遗传性疾病的9种;先天及围产期致残占37.8%;先天性非遗传性和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合计占45.0%;在已生育的241例二孩中,病残再发生率为2.1%(5例);有50.0%的第一胎遗传性疾病病残儿家庭因接受优生指导而避免了二胎病残儿的出生。结论:神经系统疾病仍是本市病残儿的第一大疾病;遗传性疾病有所减少;先天因素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但不明原因的残疾已居首位。患有出生缺陷性疾病是申请病残儿鉴定的主要原因;二孩病残再发生率不高。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5572例病残儿出生缺陷病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经鉴定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因素所致的病残儿出生缺陷种类,为降低再生育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出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减少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重庆市40个区县申请病残儿鉴定的儿童经过初筛鉴定后送市级鉴定机构的5 572例病残儿,现场体检、辅助检查、鉴定医生对疾病作出鉴定结论并进行归类。结果:鉴定5 572例,诊断为出生缺陷疾病1 096例,占19.67%。其中遗传性因素35种714例(65.15%),多基因遗传病15种493例(69.05%);单基因遗传病17种165例(23.11%);染色体病3种56例(7.84%),非遗传性疾病382例,占34.85%,以心血管疾病为主。结论:出生缺陷涉及病种多,病因复杂,应根据地区各种原因引起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寻找针对性宣传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鉴定的病残儿所患遗传和非遗传疾病种类情况,减少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降低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现场体检、辅助检查;集体对疾病进行鉴定确诊。结果:共鉴定2905例,符合可考虑再生育1905例,其中遗传性疾病40种781例,占41.00%,含多基因遗传病531例(67.99%),单基因遗传病226例(28.94%)和染色体病24例(3.07%)。单基因遗传病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79例,占34.96%,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95例,占42.04%,X连锁显性遗传病为24例,占10.61%;X连锁隐性遗传病为28例,占12.39%。非遗传性疾病57种1124例,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占59.00%。结论:涉及病种较多,为预防遗传性疾病患儿出生和非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应加强优生优育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原因,为优生优育制定有效措施。方法:根据国家计生委《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由柳州市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对本地区内(四区六县)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上报的病残儿材料进行审查确定。结果:上报的225例残疾儿中,非遗传性疾病162例,占72.00%,其中以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最多,有119例,占非遗传性疾病的73.46%。遗传性疾病63例,占28.00%,其中以多基因遗传的先天性心脏病最多,有22例,占遗传性疾病的34.92%。结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独生子女的生命质量,必须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病毒感染,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强调产前、孕前的诊断,及时处理,开展有效的监护和治疗,注意婴幼儿禁用药物以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1708例病残儿鉴定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广州市病残儿疾病种类、构成顺位,为降低再生育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出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减少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5~2009年1 708例申请鉴定的病残儿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结果 1 708例病残儿疾病类型分属17个系统,遗传性疾病46种,433例,占病残儿鉴定总数25.4...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病残儿医学鉴定结果的分析,了解导致病残儿的疾病种类、病因,以预防和减少病残儿的发生。方法:对2008-2012年经黄山市专家委员会鉴定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的311例病残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311例病残儿中,遗传性疾病99例,以多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较高。非遗传性疾病212例,位列前5位的非遗传性疾病为:精神发育迟滞、脑组织损伤(脑性瘫痪、大脑发育不全、不良、脑萎缩、脑积水)、癫痫、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含颅内肿瘤)。结论:为提高人口素质,预防和减少病残儿的发生,必须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建立健全出生缺陷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1244例病残儿医学鉴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昆明市病残儿疾病种类、构成顺位、发病原因,为有效降低病残儿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昆,明市2003年4月~2008年12月病残儿医学鉴定结果。结果:1244例病残儿疾病类型分属11个系统,其中神经?五官、运动、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居前5位,占83.92%。病残儿病种构成顺位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智力低下、眼科疾病、脑性瘫痪和癫痫,占40.76%。遗传性疾病48种,661例,占病残儿鉴定总数53.14%。非遗传性疾病43种,583例,占病残儿鉴定总数46.86%。结论:为有效防止或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应把好婚前、孕前、产前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对人口素质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州市仓山区2006—2015年开展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进行10年跟踪并分析。结果仓山区10年共鉴定病残儿287例,年患病数呈增长趋势;患儿2~14岁,男性(66.6%)多于女性(33.4%);农村(60.3%)多于城镇(39.7%);其中遗传性疾病99例(34.5%)、非遗传性疾病188例(65.5%);可能致病因素:45.7%为围产期因素、15.4%为孕期因素、27.1%为新生儿因素;经鉴定共52个病种,前3位为脑瘫(18.1%)、孤独症(13.6%)和先天性心脏病(11.1%);神经系统患病占多数,共170例(59.2%),后两位为五官(11.9%)和心血管(11.2%)系统。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强化产前检查,增强医护人员责任感,提高产科质量,是减少病残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2003~2006年病残儿资料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探索河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各地市上报省人口计生委、经市级专家委员会鉴定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的病残儿资料进行编码,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结果:全省病残儿人数共15897人,其中,63.26%为农业户口;男孩占66.04%;非遗传病种占73.43%,遗传病种占26.55%。非遗传疾病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占比重最大,其中脑性瘫痪和大脑发育不全占62.92%;遗传性疾病中,多基因疾病占比重最大,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占39.01%。结论:农村病残儿占比重较大,男性多于女性,脑性瘫痪和大脑发育不全是非遗传性疾病的主要病种,多基因遗传病中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其次为脊柱裂和先天性唇腭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不同发育障碍儿童家庭的依恋特点。 【方法】 采用一般家庭情况问卷及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分别对69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18例Asperger综合征患儿(Asperger综合征组)、5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精神发育迟滞组)及69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的父亲和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发育障碍儿童家庭的父亲和母亲的依恋特点。 【结果】 组间父亲依恋回避、母亲依恋焦虑和母亲回避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父亲依恋焦虑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2,P<0.01)。两两比较发现,父亲依恋焦虑维度评分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Asperger综合征组(P<0.05~0.01);正常对照组与Asperger综合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发育障碍患儿家庭中,母亲依恋特征与正常儿童的母亲相同,但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父亲依恋焦虑维度增高,可能会影响其抚育患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病残儿医学鉴定情况,为预防和减少遗传性或非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宣州区2004~2009年5年间经市级病残儿鉴定为病残儿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共确诊病残儿117例。在随访的116例病残儿中,先天因素病残占74.14%,经指导已再生育的病残儿家庭占60.34%,均未发现明显疾病。结论先天因素是病残儿发生的主要因素。加强病残儿医学鉴定和对再生育夫妇提供优生指导和跟踪随访服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听力障碍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上海市7岁以下儿童听力障碍现患情况及原因探索。方法 用测听仪器检测受调查儿童。结果 听儿障碍的现患率为3.43%。市区以中、轻度为多,效县以重度以上为主(P〈0.05)。〈3岁以重度以上为多,≥3岁以轻度为主(P〈0.05)。致小儿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曾用过耳毒性药物和婴幼儿期曾患疾病史(包括头颅外伤、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渗出性中耳炎)。结论 要进一步健全全市听力筛查网络,提高检测水平、尤其是效县。儿童应禁用中毒性药物;对有既往疾病史的高危儿童,要重点进行听力检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引导式教育结合针刺治疗对学龄前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探讨对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将60例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指导家庭训练的同时进行引导式教育结合针刺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感觉统合、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家庭训练。家庭指导参照《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及《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给予指导方案,尽可能保持两组家庭训练的一致性。所有患儿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均进行智能测定。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干预后治疗组IQ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IQ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引导式教育结合针刺治疗对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的智能发育以及智力水平的提高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推拿结合Vojta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 【方法】 将8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推拿、针灸、等传统医学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观察组46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加用现康复Vojta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3个月。再运用Vojta姿势反射7项姿势检查对治疗前后进行测评。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95.7%,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推拿结合Vojta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瘫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膳食现况,寻找影响营养状况的原因,为进行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膳食状况进行测量和调查。 【结果】 安徽省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率为81.7%,超重率为1.8%,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与性别(OR=0.865,P=0.038)、年级和吃早餐的频率(OR=1.727,P=0.001)有关,超重与性别(OR=2.359,P=0.002)、父母未外出务工(OR=1.478,P=0.048)和年级有关。 【结论】 在安徽省贫困地区学龄儿童中营养不良情况非常普遍,应当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帮助学龄儿童获取营养基础知识、树立与合理营养有关的正确态度、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全国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我国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和家庭喂养状况的流行率。【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调查儿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以及儿童抚养人的喂养行为问题。【结果】 34.7%的儿童有饮食行为问题,其中19.0%强烈偏爱某种食物;32.6%的家长允许儿童随意选择食物,6.3%的家长通过强迫或惩罚使儿童多进食。【结论】 我国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流行水平较高,应推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饮食行为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2011年慈溪市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病原学特征,了解本地区HFMD流行趋势。 【方法】 收集监测哨点医院上送的临床诊断为HFMD病例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eal-time)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人肠道病毒(H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特异性核酸。 【结果】 289例标本中检出总肠道病毒阳性病例260例(89.97%),其中EV71占总阳性率的58.46%,CVA16占总阳性率的22.31%,肠道其他型19.23%;病例年龄集中在1~5岁;男女性阳性比例为1.49∶1;住院病例EV71阳性率为68.97%。 【结论】 EV71和CVA16为本地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EV71是引起重症和住院病例的优势毒株型,在局部区域内CVA16型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