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晚期产后大出血为妇产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也为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 2 4小时后至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或异常阴道出血。据报道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 2 8% [1] ,本院曾统计 31 8万例中 ,晚期产后出血 6 6例 ,其发生率为 0 2 1% ,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  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残留和 (或 )胎膜残留、宫腔感染、胎盘附着面的复旧不良及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不愈合导致晚期产后大出血 ,同时产道损伤也是导致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之一[2 ] 。在本院统计的晚期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 2 4h以后发生晚期出血作特殊检查 ,首先应保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大出血停止 ,通过必要的检查 ,了解出血原因 ,有利于临床处理 ,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1 超声检查1.1 腹部超声检查 (TAS) :腹部超声检查适用于不同分娩方式和不同原因引起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经阴道分娩的产妇 ,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胎盘残留和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或感染出血。近年由于剖宫产率增加 ,子宫切口感染、坏死出血、切口裂开出血等有所增加 ,也偶有剖宫产后胎盘残留引起的出血 ,以及前置胎盘附着部复旧不全或感…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及影响因素,阐明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性,提出目前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根本有效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9201例产妇,对其中222例产后出血(剖宫产102例、阴道分娩12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我院近3年产后出血率2.41%,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率4.18%,平均出血量(1055.2±794)ml,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1.77%,平均出血量(701.5±38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均是宫缩乏力(75.49%;61.67%),胎盘因素上升为第二原因(20.59%;24.17%),两组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3)产后出血中剖宫产手术指征以产程延长/停滞最常见,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但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量最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出血量大,应降低剖宫产率。(2)即使有指征剖宫产,应重视其高危因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髂内动脉结扎在晚期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晚期产后出血为妇产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是指分娩24小时后至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或异常阴道出血^[1]。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病人生命,文献报道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28^%[2]。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残留和(或)胎膜残留、宫腔感染、子宫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良及剖宫产后切口愈合不良大出血,同时产道损伤也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目前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所致的晚期产后出血也愈来愈引人瞩目。据报道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裂开出血的发生率为1.26%^[3]。对于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除必要的抗炎、止血、抗休克治疗外,临床有如下几种紧急处理方法:①清宫术;②髂内动脉结扎术;③子宫切除术;④经皮髂动脉造影栓塞术。上述治疗方法中,髂内动脉结扎术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手术,是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之一,在有手术条件的医院均可使用,是妇产科工程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急救手术。本文将对该方法做一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后晚期出血是指产后 2 4h后至产褥期内发生大量腹腔与阴道出血。以产后 2~ 4周期间发病者多 ,子宫出血持续或间断 ,也可表现一次急骤大量出血 ,结果造成重度贫血 ,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而需切除子宫。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医院剖宫产率在 30 %~ 5 0 %之间 ,因此剖宫产术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其中术后晚期出血的问题也不罕见[1] 。据国内文献报道剖宫产后晚期出血 ,有随剖宫产率的上升而逐渐上升的趋势 ,北京、上海大医院的统计发生率由 0 .17%上升到 0 .4%左右[2 ] 。武汉同济医院报道 ,分娩31.8万例产妇中 ,发生产后晚期出血 6 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2009年24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者占多数(78.3%),部分病例在6周以上(36.9%)。,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其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感染,溃疡。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血管性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为 5 %~10 %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占我国产妇死亡人数的 4 9.9%。产妇在胎儿娩出后 2 4小时内失血量达5 0 0ml为产后出血 ,产后 2 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子宫大量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 ,阴道、宫颈裂伤及胎盘滞留 ,其次为生殖道血肿 ,子宫破裂或子宫内翻 ,胎盘植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残留 ,其次为宫腔感染 ,子宫复旧不良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或缝合过密等因素 ,出血量超过 10 0 0ml或合并休克即可诊断为重度产后出血。重度产后出血是产…  相似文献   

8.
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和早期产后出血不同,晚期产后出血量没法确切估计,阴道流血可以从恶露增多到大量的产后出血不等,以致于诊断比较主观。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各种各样,常见的病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及子宫复旧不全、生殖道下段的损伤、胎盘异常、子宫异常、剖宫产切口裂开或手术损伤、绒癌、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和抗凝剂的使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妇晚期产后出血的死亡率也随之下降。现在,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降低和预  相似文献   

9.
晚期产后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产后出血或称继发性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至6周的异常出血,而产后6周以后的出血则包含分娩原因以外的月经、流产等。晚期产后出血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有的不经诊断、治疗即可自然止血,但也有少数出血较多,甚至可以达到休克程度,不得不切除子宫,因此对产褥出血需详加诊断与治疗。一、发生率文献报道各异,大致为0.3~0.7%。Wolfe和Pedowitz报道发生率为1∶250~300次分娩;Lester报道经阴道分娩的为1∶147次分娩;Gorodovsky报道为1∶235次分娩;Dewhurst报道为1%。二、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 (一)产科因素:Thorsteinsson和Kempers就晚期产后出血的产科因素作了详细调查,结  相似文献   

10.
从产后出血早期表现中识别羊水栓塞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儿娩出后羊水栓塞发病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产后出血。本文通过作者成功抢救 3例羊水栓塞患者的体会 ,对照产后出血的临床症状 ,结合产妇外周血涂片 ,提出了羊水栓塞识别要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 1997年至 1999年分娩总数 12 19例 ,并发产后出血者 5 0例占 4 1%。其中胎盘因素 (胎盘粘连、残留、前置及巨大胎盘 ) 2 8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7例 ,宫缩乏力 5例 ,剖宫产子宫切口裂伤 2例 ,宫颈裂伤、阴道壁血肿各 2例 ,不全子宫破裂 1例 ,羊水栓塞 3例。将上述 5 0例设为观察组。以 1999年 8月至 1999年 10月分娩的无产后出血者 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发生率亦增多 ,后者发生胎盘植入的报道也随之多见。现对我院近几年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史和前置胎盘对胎盘植入发病的影响。一、临床资料1993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 2 3381例 ,其中 2 5例在剖宫产时诊断胎盘植入同时行子宫切除术 ,其中 15例病理报告为胎盘植入 ,发生率为 0 .0 6 4% (15 /2 3381) ;15例胎盘植入患者平均年龄 2 7.8岁 (2 3~ 40岁 )。孕周<37周 5例 ,~ 40周 7例 ,~ 41 6 周 3例 ;母婴主要并发症为早产、围产儿死亡及产后出血。新生儿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13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率为3.45%(135/3917);宫缩乏力(55.56%)和胎盘因素(37.78%)是主要的产后出血原因;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与分娩年龄、孕次(≥3次)、产次、分娩孕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妊娠、新生儿体重有关(P0.01;P0.05)。结论: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系统保健,筛查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以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置胎盘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头位低置胎盘产妇650例。按是否试产将患者分为试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按分娩前最后一次超声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将患者分为低置胎盘1组(下缘距内口≥0mm但20mm)、低置胎盘2组(下缘距内口≥20mm但40mm)和低置胎盘3组(下缘距内口≥40mm但70mm)。分析患者的阴道试产成功率、试产失败原因、产后出血量及分娩期并发症。结果:(1)试产组的试产总成功率为82.64%,低置胎盘1、2、3组的阴道试产成功率分别为62.5%、82.61%和84.65%,其中因产前出血而改行剖宫产的风险分别为31.25%、8.7%和1.49%;(2)低置胎盘1组患者中阴道试产和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590.94±382.79)ml vs(465.68±367.83)ml];低置胎盘2组和3组中阴道试产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267.17±104.47)ml vs(388.10±205.61)ml,P0.0001]及[(293.00±263.731)ml vs(348.59±98.68)ml,P0.0001]。结论: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20mm不应作为孕妇选择性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4.
分娩后子宫的复旧是在生理机制的控制下,使重1000g的妊娠子宫,通过子宫肌细胞的自溶变化而逐渐萎缩,在几周内恢复正常大小(40~60g)。产后子宫复旧的过程中,如加杂了某些影响子宫复旧的因素,如蜕膜剥离不全,胎盘部分残留,子宫内膜炎,子宫位置不正影响血液循环,子宫肌瘤以及产后休息不足等,都是子宫复旧不全的病因。剖宫产分娩者,则由于手术的干扰,增加了出血、感染的机会。如子宫切口部位选择不当,缝合技术不良及缝线等异物的残留,更增加了子宫复旧不全的因素。因此,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为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52例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分为两组: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17例为观察组,未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35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观察组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发生率: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分娩35 049人次,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15%(52/35 049),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为0.05%(17/35 049),其中胎盘早剥产妇中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为33%(17/52).(2)一般情况及分娩方式、分娩孕周: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而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及剖宫产分娩为14及21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早产发生率为88%(15/17),而对照组为49%(1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发病危险因素:观察组产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及发病持续时间分别为71%(12/17)及6.4 h,对照组分别为20%(7/35)及4.2 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特征:观察组产妇血性羊水、胎儿窘迫、宫腔积血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2%(14/17)、65%(11/17)、35%(6/17)及59%(10/17),对照组分别为26%(9/35)、29%(10/35)、6%(2/35)及11%(4/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产妇在主诉腹痛、阴道流血及腹肌张力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胎盘附着部位、剥离面积比较:观察组胎盘附着部位在子宫的前、后壁5例(5/17),宫底宫角12例(12/17);对照组胎盘附着部位在子宫的前、后壁24例(24/35),宫底宫角11例(11/35),两组胎盘附着宫底宫角部位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胎盘剥离面积均超过1/3,其中有9例患者剥离面积≥2/3;而对照组胎盘剥离面积≤1/3者27例,剥离面积在1/3~2/3者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母儿并发症及预后比较:观察组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3例、DIC3例、子宫切除1例、死胎3例、新生儿窒息8例及新生儿死亡1例,而对照组除新生儿窒息5例及死胎2例外,其余指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子痫前期、发病持续时间长和胎盘附着宫角宫底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患者的母儿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2002年4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者占多数(78.3%),部分病例(36.9%)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其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感染、溃疡。对病因的诊断、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宫腔填塞纱条制止产后出血 ,是一古老的方法 ,对其应用价值目前尚有争议 [1 ]。我院自 1993年应用宫腔填塞纱条术控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严重出血 ,取得极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情况 :1993年 1月~ 1998年 12月我院共收治孕 35周以上前置胎盘患者 2 6例 ,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 6例 ,部分性前置胎盘 7例 ,边缘性 13例。 2 3例行剖宫产术 ,术中发生胎盘剥离面出血不止 8例 ,平均失血量 15 6 0 ml(10 0 0~3 0 0 0 ml,包括产前失血 ) ,平均输血量76 0 m l(4 0 0~ 12 0 0 ml,包括术前输血 )。其中 5例为中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地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机。方法选取中国大陆地区14个省份37家医院(包括20家三级医院及17家二级医院)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并住院分娩的2516例单胎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根据不同的分娩孕周分为Ⅰ组(≤27+6周),Ⅱ组(28~31+6周),Ⅲ组(32~33+6周),Ⅳ组(34~36+6周),Ⅴ组(≥37周)。结果 (1)分娩方式:总体剖宫产率84.9%,阴道分娩率15.1%。不同分娩孕周(Ⅰ、Ⅱ、Ⅲ、Ⅳ、Ⅴ组间)的阴道分娩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vs.30.0%、28.7%vs.71.3%、11.1%vs.88.9%、6.6%vs.93.4%、14.7%vs.84.9%,P0.05)。(2)不同分娩方式及孕周对孕产妇的影响: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vs.5.6%、0.5%vs.0.2%,P均0.05)。不同分娩孕周(Ⅰ、Ⅱ、Ⅲ、Ⅳ、Ⅴ组间)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vs.3.7%vs.4.3%vs.6.2%vs.6.2%,P0.05),Ⅱ组、Ⅲ组、Ⅳ组、Ⅴ组中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vs.4.7%、3.2%vs.4.4%、6.5%vs.6.2%、7.9%vs.5.8%,P均0.05)。(3)不同分娩方式及孕周对新生儿的影响:剖宫产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3.8%vs.36.8%,P0.05),而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vs.9.5%、0.5%vs.0.2%;P均0.05)。各组中不同分娩方式的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vs.1 0.5%、9.7%vs.16.1%、8.7%vs.8.9%、7.9%vs.8.2%,P均0.05),Ⅱ及Ⅲ组中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48.7%vs.15.6%、27.0%vs.6.5%,P均0.05),Ⅱ组、Ⅲ及Ⅳ组及Ⅴ组中剖宫产组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14.7%vs.75.3%、6.5%vs.51.6%、2.3%vs.28.3%、0.8%vs.5.6%,P均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大多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不能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的发生率,剖宫产组的围产儿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1995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 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 (P <0 0 1) ,两组第 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第 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 <0 0 5 )。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前置胎盘附着位置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6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附着于子宫前壁的前置胎盘33例(前壁组),附着于子宫后壁的前置胎盘29例(后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前置胎盘类型、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前壁组与后壁组患者的产前出血率分别为45.5%和17.2%(χ2=4.554,P=0.033),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9.7%和13.8%(χ2=17.348,P<0.001),胎盘粘连发生率分别为48.5%和20.7%(χ2=4.151,P=0.042),胎盘植入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0.3%(χ2=4.028,P=0.045),子宫切除率分别为27.3%及0.0%(χ2=8.434,P=0.00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分别为27.3%和0.0%(χ2=8.434,P=0.004),早产发生率分别为63.6%和27.6%(χ2=4.464,P=0.035)。 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中,胎盘附着于前壁者导致产前出血、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子宫切除、DIC及早产的风险显著增高,分娩前应明确胎盘附着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