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g)Bβ1689T/G、I6I/D、345C/T和Hinf IA/C多态性位点对Fg浓度和分子聚合活性等功能表达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开滦集团职工1 021人,均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尿酸等生化指标;分别应用PCR-RFLP和基因测序技术确定四位点的基因型;采用微机辅助血浆Fg功能自动监测系统测定血浆Fg浓度和Fg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g分子聚合功能参数。结果:Fg浓度、FMPV、Amax及FMPV/Amax在Bβ1689、I6、345、Hinf I各基因型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MPV/Amax指标在两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高血压病的人群中BβHinf I的AA组FMPV/Amax高于CC+AC组(P<0.05),在无脑梗死的人群中Bβ1689的GG+TG组的FMPV/Amax高于TT组(P<0.05)。结论:Bβ1689位点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参与和影响调解Fg分子聚合活性表达的作用;BβHinf IA/C发生变异时可以使血浆Fg分子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纤维蛋白原(Fg)Bβ链基因FgB-β1420G/A、-993C/T及BsmAIG/C位点多态性及其单体型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等功能表达的影响以及与脑梗死疾病的关系,选取首次新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08例,及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113例,测定了全部样本的血浆Fg浓度、纤维蛋白单体最大聚合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值(Amax)、FMPV/Amax,及相关生化指标,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AS-PCR)检测各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显示,两组间三个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CI组FMPV和A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ACI组中-993C/T位点CT+TT组Fg浓度、FMPV、Amax高于CC组(P<0.05)。在三个位点构成的H2、H3、H6及H7四种主要单体型中,H2、H7在ACI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中FMPV和Amax是发生ACI的重要危险因素,-993变异基因型在特定条件下可使血浆Fg功能表达增强,而成为ACI的高危因素;同时,H2、H7单体型携带者可以在特定因素作用下导致不同类型的血浆Fg功能表达异常,而引发AC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白介素(IL)等细胞因子与纤维蛋白原(Fg)Bβ链-1420G/A、-993C/T、1689T/G、BsmAIG/C、I6I/D、345C/T、HinfIA/C 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关系及其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系列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864人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生化及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IL-8、IL-10,同时测定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g分子聚合功能指标,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联反应(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及直接基因测序分析检测上述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FgBβHinfI为AC+CC型人群TNF-α水平高于AA人群(P<0.05),其他细胞因子在各位点野生基因型与变异基因型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FMPV/Amax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依次筛选出年龄、HDL、UA、hsCRP、口服阿司匹林,标准回归系数(β)为-0.089、-0.094、-0.098、0.091、-0.081(P<0.05);以IL-6为因变量则筛选出IL-8、性别、糖尿病史、TNF-α及HinfI基因型,β分别为0.277、-0.136、0.134、0.125、-0.088(P<0.05);以TNF-α为因变量,则筛选出IL-10、IL-6、BsmAI、UA、1689位点,β分别为0.157、0.127、0.202、0.089、-0.130(P<0.05)。结论:白介素、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与FgBβ链基因多态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它们可以通过影响FgBβ链某些位点的白介素反应元件而具有潜在的调节人类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表达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Bβ-455G/A、-854G/A基因多态性和Fg浓度、分子活性等功能表达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60例首发急性CI患者、114例陈旧CI患者及162例正常对照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测定血浆Fg浓度、Fg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参数及血糖等5项生化指标.结果:Bβ-455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β-854等位基因A在急性CI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其变异型分布频率高于正常组(P<0.05);FMPV在急性CI组和陈旧CI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FMPV/Amax、Fg浓度在陈旧CI组高于正常组(P<0.01, P<0.05);三组中Fg浓度、FMPV、Amax及FMPV/Amax与Bβ-455基因型无相关性;陈旧CI中Bβ-854变异型组Fg浓度、FMPV及Amax明显高于野生型组(P<0.01);以Fg浓度、FMPV、Amax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均筛选出Bβ-854基因型.结论:FgBβ-455基因多态性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聚合活性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Bβ-85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调控血浆Fg浓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单体总体聚合功能的表达,但对血浆Fg分子聚合活性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且Bβ-854变异型人群可能是脑梗死疾病的遗传易感人群,有脑梗死病史患者的血浆Fg浓度和分子聚合功能增高程度可能比急性期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1420G/A、-993C/T、BsmAIG/C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等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开滦集团职工1248人,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生化指标及Fg浓度、Fg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等指标,并检测基因型。结果 Fg浓度、FMPV、Amax、FMPV/Ama在3位点的野生型与变异型组间无差异(P>0.05);男性组FMPV/Amax低于女性组(P<0.05);高UA组中-1420的GA+AA基因型、-993的CT+TT基因型、Bs-mAI的G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均高于正常组(P<0.01);在无高血压病史人群中-1420 GA+AA组的FMPV/Amax高于GG组(P<0.05)。结论 -1420和-993位点与BsmAI位点之间具有特殊的链锁不平衡关系,这3个SNPs对于血浆Fg浓度和分子功能表达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它们可通过引发血UA等特定因子的变化,而影响血浆Fg分子功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l-1G/A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分子聚合活性等功能表达指标和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2年7月-2003年6月在开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其中脑动脉主干支梗死组(MCI)54例、脑动脉穿通支梗死组(PCI)106例,选取同期在开滦医院健康查体且结果均正常的志愿者16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样本的血浆Fg浓度、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吸光度(Amax)及其比值(FMPV/Amax)等反映Fg分子聚合功能参数和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血液生化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FgBβ链六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MCI组Fg浓度、FMPV、FMPV/Amax及PCI组TG、VLDL、FMPV均高于对照组(P0.05);FgBβ-854 A和Bcl-1 A等位基因在三组间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且MCI和PCI组的GA、AA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CI组FgBβ-249T携带者人群Fg、FMPV低于CC型(P0.05);PCI组-148T携带者人群FMPV/Amax高于CC型(P0.05);对照组Bcl-1A携带者人群Fg浓度高于GG型(P0.05),而PCI组此人群则FMPV高于GG型(P0.05)。结论:FgBβ链5’端启动子区-249多态性位点可影响血浆FMPV功能的表达,-148位点是调控血浆Fg分子聚合功能表达的重要部位;3’端Bcl-1是血浆Fg浓度的重要基因调控位点,其变异基因型人群是MCI的遗传易感人群;血浆Fg浓度、FMPV/Amax和FMPV同时异常是MCI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仅FMPV和TG异常则易发PCI。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多种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l-1G/A六个具有代表性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系列指标的影响,探讨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与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1 391人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生化及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IL-8、IL-10,同时测定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g分子聚合功能指标,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六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FgBβ-854位点各基因型人群间IL-6、FM-PV/Amax及Fg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cl-1各基因型人群间IL-8有差异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IL-6和IL-8为因变量时筛选出Bβ-854、-249、Bcl-1、Fg浓度(P<0.05);以IL-10和TNFα-为因变量时则筛选出Bβ448、Bcl-1、FM-PV/Amax(P<0.05);以FMPV/Amax为因变量,依次筛选出Bβ448AA、Bβ-854GA、Fg浓度、IL-10、TNFα-(P<0.05)。结论:血浆Fg浓度和分子聚合功能的基因调控和表达与多种因素和多部位基因位点可能有关,其中血浆Fg浓度与IL-6、IL-8等因子和FgBβ-854、-249及Bcl-1等基因位点可能有关,而Fg分子聚合活性则与TNFα-、IL-10等细胞因子和FgBβ448、Bcl-1等基因位点可能相关联,同时血浆Fg浓度与其分子聚合活性的表达可能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体重超重和肥胖与纤维蛋白原(Fg) Bβ链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浆Fg功能表达的关系,探讨其发生脑梗死等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939人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依体重指数将其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三组,受检者均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生化及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FMPV/Amax等反映Fg分子聚合功能的指标,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进行FgBβ链七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三组间七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组Bβ-993位点突变基因型人群Fg浓度、FMPV、Amax均高于野生基因型人群,βI6和345位点突变基因型人群Amax也高于野生基因型(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病、脑梗死发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以体重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依次筛选出高血压病、年龄、脑梗死病史(P<0.01),结论 在正常体重和超重状态下FgBβ上述7位点基因多态性不影响血浆Fg浓度和功能的表达,而肥胖状态可使FgBβI6、-993和345变异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Fg浓度和综合性纤维蛋白聚合功能明显升高,成为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重要病因,提示体重超重与肥胖状态发生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和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血压对多态性纤维蛋白原Bβ链基因功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血压对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g)Bβ链-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 l-1G/A基因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1 391人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受检者清晨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吸光度(Am ax)、FMPV/Am ax等反映Fg聚合功能的指标,然后立即测定血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Fg Bβ链6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高血压状态组(HG)与正常血压组(NG)组间6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及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HG与NG的Fg浓度、FMPV/Am ax无显著差异(P0.05),但HG的FMPV、Am ax低于NG(P0.05),HG和NG的Bβ-854位点变异基因型组Fg浓度、FMPV、Am ax、FMPV/Am ax均高于野生型(P0.05),且NG的Bc l-1位点变异基因型的Fg浓度、FMPV高于野生型(P0.05),但HG的Bβ-854和Bc l-1变异基因型组的Fg、FMPV、Am ax均低于NG(P0.05)。结论:Fg Bβ-854基因位点是调控Fg功能表达的重要部位,Bc l-1的变异基因型可使血浆Fg浓度和FMPV升高;高血压状态可以明显抑制这种调控作用,并损伤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成二聚体的过程,从而导致特殊类型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纤维蛋白原β基因-148C/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β基因启动子区-148C/T多态性、血浆Fg水平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51例脑梗死患者和101名健康对照进行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应用凝血酶原时间衍生法检测血浆Fg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CC基因型者血浆Fg水平明显增高(P〈0.01);按性别分组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按年龄段分组后,病例组各组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CC基因型者血浆Fg水平增高(P〈0.05)。中年梗死组较中年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β-148C/T基因多态性影响血浆Fg水平,T等位基因可能独立或通过与其它血栓危险因素或环境因素协同作用增高血浆Fg水平,成为脑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β-Fg)基因启动子区单体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用比浊法测定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个体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法分析β- Fg基因启动子区的-1420G/A、-993C/T、-854G/A、-455G/A、-249C/T、-148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基因型,用EH 程序分析核苷酸多态性的连锁不平衡关系及单体型,用x2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的差异,用MatInspeetor程序预测序列中的顺式作用元件。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455(GA AA)、-148(CT TT)基因型携带者急性期的血浆Fg水平比-455(GG)、-148(CC)基因型携带者高(P<0.05);脑卒中组与对照组之间的-993C/T、-455G/ A、-148C/T 3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由-1420G、-993C、-854G、-455G、-249C、-148C构成的单体型H1在对照组中的频率高于病例组(P<0.05),由-1420A、-993T、-854G、-455A、-249T、-148T构成的单体型H14在病例组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 <0.01);野生型序列存在6个不同于突变型的顺式作用元件,突变型序列出现9个不同于野生型的顺式作用元件。结论海南汉族人群中β-Fg-455G/A、-148C/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浆Fg升高相关,单体型H14可能是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单体型H1可能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保护性因素,单体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顺式作用元件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l-1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血浆Fg含量和聚合功能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1391人,依体重指数将其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组,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生化、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ibrin monomer polymerized velocity,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g聚合功能的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进行Bβ链6个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 Fg Bβ6个位点中仅Bcl-1A等位基因和变异基因型在超重组的频率分布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3组均为Fg Bβ-854变异基因型人群Fg浓度、FMPV、FMPV/Amax显著高于野生型(P<0.01),超重组Bβ-455变异基因型人群FMPV/Amax以及Bβ-249变异基因型人群FMPV分别高于野生型(P<0.05).结论 Fg BβBcl-1A等位基因及其变异基因型人群是易发体重超重的高危人群,Bβ-455和-249的变异基因型可通过调控血浆Fg聚合功能的表达而成为发生超重的累效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湖南汉族人群FGA-128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中国湖南汉族194例脑梗死患者和114名与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进行FGA-128C/G基因多态分析,并经基因测序证实.结果 在中国湖南汉族人群中,FGA-128C/G存在CC、CG基因型,未发现GG基因型;两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水平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血浆Fg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Fg水平与FGA-128C/G基因型无关(P>0.05),而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79,-0.534).结论 中国湖南汉族人群存在FGA-128C/G基因多态性;FGA-128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血浆Fg水平增高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不是湖南汉族人群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年龄和性别是湖南汉族人血浆Fg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纤维蛋白原及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Vg)浓度、分子聚合功能及FgBβ—148、448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类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测定血浆Fg浓度及其分子聚合功能参数。结果 FgBβ-148变异基因型人群脑动脉主干支梗塞组血浆Fg浓度高于脑动脉穿通支梗塞组及对照组;448变异基因人群脑动脉主干支梗塞组Fg浓度、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最大吸光度、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高于对照组,Fg浓度高于脑动脉穿通支梗塞组。结论 FgBβ-148、448基因型发生变异后可通过影响Fg浓度而使此人群发生脑动脉主干支梗塞组的危险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海南汉族健康人群αTaqⅠ和βBclⅠ、HinfⅠA/C、448G/A、βBsmA ⅠG/C、+1689T/G、-148C/T、-249C/T、-455G/A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比浊法测定238名健康个体的血浆Fg浓度,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及测序法分析多态性基因型,并用协方差分析比较9个位点的基因型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结果 海南汉族人群αTaqⅠ、βBclⅠ、HinfⅠA/C、C448、βBsmAⅠG/C、+1689T/G、-148C/T、-249C/T、-455G/A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45、0.239、0.134、0.235、0.273、0.241、0.265、0.441、0.254,9个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在总人群中,-455GA和AA基因型、-148CT和TT基因型、αTaqⅠT1T1基因型组的血浆Fg水平比野生型组高(P值均〈0.01);在男性人群中,-455GA和AA基因型、-148CT和TT基因型、αTaqⅠT1T1、αTaqⅠT1T2基因型组的血浆Fg水平比野生型组高(P值均〈0.01)。在女性人群中,携带稀有位点A^-455、T^-148、αTaⅠT1的基因型组与野生型组之间的血浆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9个多态性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A^-455、T^-148、αTaqⅠT1位点与血浆Fg水平增高关联,β-Fg-455G/A、-148C/T及α-TaqⅠ多态性与男性血浆Fg水平关联。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浙江省汉族儿童MBL基因启动子-221位点和外显子I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单体型与血浆MBL水平的关系。血浆MBL浓度的检测采用ELISA法,MBL基因SNP分析采用序列分析法,基因单体型分析采用SHEsis软件,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11.0版。结果105例汉族儿童中MBL基因启动子区-221位点X/Y和Y/Y基因型分别占19%和81%,该位点变异频率为0.095;外显子I基因型A/A、A/B和B/B分别占69.5%、27.6%和2.9%,B型变异频率为0.167。基因单体型有YA、YB、XA三种,其中以YA最多见,频率为0.741,其次是YB,频率为0.164。血浆MBL浓度范围为3~6 025 ng/ml,中位数为1057 ng/ml,外显子A/A型的MBL浓度显著高于A/B型,后者又显著高于B/B型;而启动子Y/Y型的MBL浓度比X/Y型高。本研究中汉族儿童MBL基因外显子I区+230位点的变异频率为0.167,外显子I区+230位点变异可导致血浆MBL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广西人群中网状蛋白4(RTN4)基因rs2588519 T/C及rs7582359 A/G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种族间这两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方法运用多重单碱基延伸技术和DNA测序方法检测323例广西健康体检者的RTN4基因rs2588519 T/C及rs7582359 A/G位点基因型,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并对比HapMap(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公布的欧洲人、日本人、非洲人和北京人的多态性数据。结果在广西人群中,RTN4基因rs2588519 T/C位点存在CC(53.0%)、TC(38.7%)、TT(8.3%) 3种基因型;rs7582359 A/G位点存在AA(7.4%)、AG(37.5%)、GG(55.1%) 3种基因型,这两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588519 T/C位点基因型与非洲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等位基因则与欧洲人、日本人和非洲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582359 A/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欧洲人、非洲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N4基因rs2588519 T/C及rs7582359 A/G位点多态性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FN-γ和 IL-4 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血浆IFN-γ、IL-4和IgE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00例哮喘儿童和122例对照儿童IFN-γ基因-179G/T、 IL-4 基因-33C/T和-589C/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IFN-γ基因+874A/T位点基因型;毛细管电泳法检测IFN-γ基因CA重复序列基因型;ELISA法测定血浆IFN-γ、IL-4和IgE。结果: 100例哮喘儿童和122例对照儿童IFN-γ基因-179位点均为GG纯合子,未检测到突变基因型。IFN-γ基因+874A/T位点和CA重复序列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874位点多态性与血浆IFN-γ水平相关,AA基因型IFN-γ含量低于AT基因型(P<0.05)。 IL-4 基因-33C/T和-589C/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33和-589位点TT基因型外周血IL-4和总IgE浓度均高于CT基因型,只有-33位点与血浆IL-4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IFN-γ基因+874A/T和CA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哮喘无相关性,+874A/T位点多态性与IFN-γ水平相关。 IL-4 基因-33TT和-589TT基因型可能为儿童哮喘的易感基因型,-33位点多态性与IL-4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广西人群S100B基因rs1051169 G/C和rs9984765 T/C位点遗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比较其与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技术(SBE-PCR)和DNA测序法对398例广西体检者的S100B基因rs1051169 G/C和rs9984765 T/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学分析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 Map)数据库公布的Hap Map-具有北欧和西欧血统的犹他州人群(CEU)、Hap Map-非洲尼日利亚伊巴丹的约鲁巴人(YRI)、Hap Map-日本东京人群(JPT)和Hap Map-中国北京汉族人群(HCB) 4个人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广西人群S100B基因rs1051169 G/C位点存在GG、CG和CC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41. 2%、44. 7%和14. 1%,G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3. 6%和36. 4%。rs9984765 T/C位点存在TT、CT和CC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47. 7%、44. 5%和7. 8%,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 0%和30. 0%。rs1051169 G/C和rs9984765 T/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rs1051169 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Hap Map-CEU、Hap Map-YRI和Hap Map-J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与Hap Map-HCB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rs9984765 T/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Hap Map-YRI、Hap Map-JPT和Hap Map-HC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Hap Map-C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广西人群S100B基因rs1051169 G/C和rs9984765 T/C位点存在多态性,且其多态性与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比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老素-1基因启动子区-48C/T位点的多态性与迟发性AD(LOAD)的相关性.方法用常规方法从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出包含-48C/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片段,利用PCR-RFLP技术对-48C/T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χ2检验分析-48C/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以33例AD病例和32例对照样品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了长度为344bp的包含-48C/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片段.基因分型结果表明,33例散发型AD的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和53%,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和6%.而32例正常对照的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和52%,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7%和3%.χ2检验结果显示,病例-对照样品间C和T等位基因频率及C/C、C/T和T/T基因型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443和0.318,P>0.05).结论在我们研究的群体中,早老素-1基因启动子区-48C/T位点的多态性与LOAD无显著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