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ATP酶染组化技术,结合光镜动态观察了豚鼠角膜碱烧伤中郎格罕细胞(LC)的变化。发现碱烧伤后第4天角膜LC开始增加(中央部42.2±2个/mm~2,周边部120.8±8个/mm~2),11 d达高峰(中央部143.5±4个/mm~2,周边部219.5±11个/mm~2),2周后开始下降(中央部53.5±15个/mm~2,周边部133.7±12个/mm~2)。提示LC是一类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可移动的细胞群。并讨论了LC在角膜碱烧伤发病机制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伟  凌士奇  刘祖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25-3427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微囊袋植入微粒体诱导新生血管模型的制作技巧和特点。方法:9只SD大鼠手术显微镜下做角膜基质微囊袋并植入含有VEGF的缓释微粒体。术后1 d、3 d、5 d、7 d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结果:术后1 d大鼠角膜缘血管网充血扩张,无新生血管生长;3 d可见毛刷状新生血管自角膜缘伸入角膜,面积为(2.23±0.59)mm~2;5 d新生血管垂直于角膜缘向微粒体方向束状延伸,面积为(6.81±1.35)mm~2;7 d新生血管继续向前生长,部分新生血管顶端互相吻合成袢状,面积为(8.92±1.79)mm~2。所有术眼均未见前房积血、角膜溃疡、微粒体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大鼠角膜微囊袋植入微粒体诱导的新生血管生长稳定、无并发症、适用于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豚鼠实验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中眼角、结膜郎格罕细胞(LC)改变及糖皮质激素(GCS)对其影响的动态观察发现:接种HSV-1后4d,角膜缘及中央部LC数大量增加,6~8d达高峰,11 d开始下降。而GCS组的LC数始终低于相应天数的等渗盐水组。实验结果表明:HSV-1接种可使角膜LC数增多而GCS可抑制LC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探究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和观察组(实施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术后7 d、14 d、28 d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1.12±0.16),(1.53±0.24),(1.67±0.25)、(0.89±0.21),(1.23±0.25),(1.55±0.28)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0.87±0.24),(1.06±0.19),(1.24±0.26),(0.55±0.17),(0.96±0.21),(1.1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术后7 d、14 d、28 d的平均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0.63±0.28)(,0.59±0.24)(,0.07±0.27)(,1.58±0.21)(,1.23±0.25)(,1.55±0.28)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27±0.39)(,1.16±0.42)(,1.24±0.37)(,2.55±0.17)(,2.36±0.21)(,2.1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时间、上皮恢复时间<7 d(26.67%),7~14 d(63.33%),15~28 d(10.00%)、<7 d(36.67%),7~14 d(60.00%),15~28 d(3.33%)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7 d(10.00%),7~14 d(50.00%),15~28 d(40.00%)、<7 d(16.67%),7~14 d(53.33%),15~28 d(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所产生的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更加显著、良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降低术后散光度,加快恢复时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青蒿琥酯对豚鼠表皮郎格罕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青蒿琥酯对表皮郎格罕细胞LC的影响.在给雌性豚鼠腹腔注射青蒿琥酯24mg/d×6d后,取各豚鼠右后肢皮肤计算LC密度.结果显示青蒿琥酯组LC数为452±12个/mm~2,对照组为781±16个/mm~2,P<0.001.作者对青蒿琥酯降低LC密度,从而抑制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20只C57BL/6小鼠皮下(1.25×106/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接种后第5 d 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 和紫杉醇10 mg/kg,连用10 d.第18 d 处死动物.取癌组织切片,Feulgen染色,利用图像分析仪测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结果:治疗组癌细胞的核面积[(18.373±4.833) μm2]、核周长[(16.522±2.518) μm]、核平均直径[(2.401±0.288) μm]、积分光密度(3.096±0.771)、DNA倍体(0.563±0.114)均小于对照组(P<0.01),核形状因子(1.186±0.081)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紫杉醇对Lewis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来源人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儿和成人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消化培养法对胎儿和成人角膜缘上皮组织分别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记录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并计算其克隆形成率(colony-form-ing efficiency,CFE)。对胎儿和成人角膜缘组织及培养细胞采用一系列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原代细胞的表面状况。结果胎儿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时生长旺盛,8~10 d达到生长高峰,CFE为(26.18±4.75)%,传代时保持高增殖速率;成人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时生长不及胎儿细胞旺盛,6~8d达到生长高峰,CFE为(15.45±3.88)%,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其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两种细胞原代培养时CFE值差异有显著性(t=6.78,P<0.001)。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见培养前胎儿角膜缘组织基底层有多量AE5阴性、AE1和PCNA阳性细胞,并见较多HLA-DR阳性细胞;胎儿原代培养细胞绝大部分AE5和HLA-DR染色阴性,AE1和PCNA阳性;传代培养至第3代时AE5阴性细胞仍占大部分;成人角膜缘组织及培养细胞染色结果则见上述干细胞特征细胞数量比例较低,而HLA-DR染色结果相似。扫描电镜观察胎儿原代细胞以球形或短圆柱形为主,表面多突起和微绒毛,成人原代细胞形态相似,但直径较大。结论采用消化培养法可成功培养出具有高增殖力等干细胞特性的胎儿角膜缘干细胞,其抗原性较培养前明显降低,且其生物学特性显著优于成人角膜缘干细胞,是一种新的优越的角膜缘干细胞来源,将在临床眼表重建中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紫杉醇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 2 0只C57BL/6小鼠皮下(1.2 5× 10 6/鼠 )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接种后第 5d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 .2ml和紫杉醇 10mg/kg ,连用10d。第 18d处死动物。取癌组织切片 ,Feulgen染色 ,利用图像分析仪测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和DNA含量。结果 :治疗组癌细胞的核面积〔(18.373± 4.833) μm2 〕、核周长〔(16 .5 2 2± 2 .5 18) μm〕、核平均直径〔(2 .40 1± 0 .2 88) μm〕、积分光密度 (3.0 96± 0 .771)、DNA倍体 (0 .5 6 3± 0 .114)均小于对照组 (P <0 .0 1) ,核形状因子 (1.186± 0 .0 81)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紫杉醇对Lewis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早期硬化情况。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其足背动脉血管弹性指标: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2组足背动脉血管弹性改变。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足背动脉β、Ep、PWVβ均增高,分别为14.55±4.90和11.18±4.24、(199.08±69.68)kPa和(139.18±53.32)kPa、(8.49±1.58)m/s和(7.12±1.3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值降低,分别为(0.08±0.05)mm~2/kPa和(0.10±0.04)mm~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快速、无创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早期硬化。  相似文献   

10.
厄贝沙坦抑制兔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ang JH  Huang YL  Zhao M  Cao F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4):2395-2398
目的观察国产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抑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RS)的作用,探讨 RS 可能的机理。方法将4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7、14、28 d 组并各设对照组(每组8只),以球囊损伤左颈总动脉,建立再狭窄模型。术后7、14、28 d 不同时点取材。实验组术前3 d 喂饲厄贝沙坦(35 mg/kg)至处死。病理 HE 染色观察动脉壁内、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核因子-κB(NF-κB)、核增殖抗原(PCNA)核易位阳性细胞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κB抑制蛋白(I-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RNA 表达。结果厄贝沙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 d 时明显抑制内膜的增生(0.34 mm~2±0.15 mm~2 vs 1.05 mm~2±0.38 mm~2,P<0.05),28 d 时管腔面积明显较大(4.25 mm~2±0.29 mm~2 vs 2.56 mm~2±1.02 mm~2,P<0.05)。术后7 d 时厄贝沙坦明显抑制 NF-κB p65核易位(P<0.05)和 PCNA 的表达(P<0.05)。术后7 d 时厄贝沙坦实验组 I-κB mRNA 含量明显较低(7.2拷贝/μl±0.9拷贝/μl vs 15.6拷贝/μl±0.7拷贝/μl,P<0.05),厄贝沙坦实验组在各时相点均明显抑制 MCP-1 mRNA 的表达(P<0.05)。结论厄贝沙坦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而调控 MCP-1、PCNA 的表达,有效抑制再狭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位置与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9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45只眼),透明角膜切口的外口位置位于角膜缘前界,B组33例(49只眼),透明角膜切口的外口位置位于角膜缘后界。2组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3d常规检查,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及切口局部角膜水肿情况。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并重点记录患者的不适症状,前瞻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结果A组33只眼有刺痛及异物感,B组28只眼有刺痛及异物感;A组31只眼切口局部角膜水肿,比B组明显。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角膜切口的位置靠后,患者眼部刺激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行体外分离和培养兔角膜缘干细胞,使之成为一种上皮组织,以便进行角膜移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兔角膜缘干细胞:角膜缘组织块作为外植体,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上培养;获得的复合角膜上皮组织移植于兔眼,观察并记录兔角膜组织生长情况,待角膜组织生长良好后做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兔角膜缘组织应用组织块法在脱细胞角膜基质上生长9~10 d后达到80%汇合状态,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良好,增殖能力较高,将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作异体板层角膜移植于兔眼后,4~5 d角膜上皮光滑,20~21 d角膜变为透明,荧光素染色只见缝线处少许着色,期间未见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术后30 d HE染色显示角膜组织与宿主角膜组织结合良好,上皮细胞可见4~5层结构,可见角膜缘干细胞多呈卵圆形;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培养的细胞P63、CK3单克隆抗体呈阳性表达。结论以组织块法生长的以脱细胞角膜基质为载体的组织工程化兔角膜可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兔眼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对角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分布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正常眼球及HSV-1(KOS株)感染后第2,7,14,28d的感染眼球行石蜡包埋,并应用抗MMP-2的多克隆抗体免疫染色角膜切片。结果:感染后第2d,MMP-2的表达比未感染眼增加且表达主要位于浅表基质层及上皮下的炎性细胞中。感染后第7d,MMP-2的表达较第2d减弱。而感染后第14及28d可见角膜基质中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尤其是溃疡处可见MMP-2的表达再次显著增加。结论:由角膜细胞及浸润的炎性细胞分泌产生的MMP-2对HSV-1感染所致上皮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缘上皮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复发性翼状胬肉6例(6眼),睑球粘连3例(3眼),陈旧性碱烧伤3例(4眼),角膜缘外伤2例(2眼),角巩膜大面积皮样囊肿1例(1眼),采用甘油保存的人羊膜联合自体或异体角膜缘移植进行治疗.结果复发性翼状胬肉6例(6眼),术后随访4月~2年,上皮愈合稳定,角膜光滑透明,无1例复发.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陈旧性碱烧伤3例(4眼),分别随访3、8、12个月,眼表面保持安静,角膜中央无血管生长,周边部有少许的新生血管;1例手术失败,出现广泛的角膜血管生长,基质溶解.1例角巩膜大面积皮样囊肿,术后角膜半透明,外观正常.视力除1例失败外,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从术前光感~0.05提高至0.02~0 8不等.结论保存的人羊膜无抗原性,具有抗炎和抑制新生血管及纤维化、阻止结膜源组织再侵入的作用.用角膜缘上皮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眼表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供体干细胞数量的变化与角膜上皮化的关系,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西兰兔30只,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两组,建立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动物模型,分别进行自体和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1周、1月、3月空气栓塞各处死5只,取包括角膜缘的角膜标本,免疫组织化学p63蛋白抗体检测供体干细胞的存活数量和增殖分化状况,比较两组的移植效果.结果自体移植术后1周,供体干细胞仍然局限于受体角膜缘;1个月后,上皮细胞覆盖角膜全层,但是层次非常少;3个月后,干细胞的储备数量基本上恢复到正常水平,角膜完全上皮化.异体移植1周,干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减少;1个月后,角膜缘干细胞储备数量明显减少;3个月后,角膜缘已经检测不到干细胞.结论干细胞的储备数量和增殖分化状况直接影响到角膜上皮化的结局;有效的干细胞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效果提供依据,p63蛋白抗体可以作为一个检测角膜缘干细胞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以兔去上皮浅层角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 ,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对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进行体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待细胞形成单层后,传代种植于去上皮浅层角膜载体上。每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电镜观察培育细胞的超微结构并采用HE染色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anti-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生长于去上皮浅层角膜载体上的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原代培养时,48小时后可见组织块边缘有细胞生长游出,10天左右,细胞汇合成单层。传代种植于载体上,细胞24小时贴壁伸展,第5天可见部分区域细胞逐渐融合成片,11天左右细胞形成良好单层。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类似角膜上皮细胞;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间有桥粒连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部分细胞PCNA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结论 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适合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并能成功地在去上皮角膜浅层载体上培养出类似生理状态下的角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兔眼翼状胬肉模型。方法:切除颞上象限LSCs+1.25%盐酸点眼刺激以建立兔眼翼状胬肉模型,每周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结膜充血、新生组织生长情况。于第14周末取LSCs缺损的角膜缘标本(实验组)及同眼对侧角膜缘标本(对照组),共8个标本,行HE染色分析。结果:兔眼翼状胬肉模型未造成功,观察14周未见角膜缘新生组织,仅2眼穹窿结膜处少许增生。HE染色示:实验组角膜缘处上皮不平整、细胞大量增生,基底层组织疏松,有炎细胞;而对照组角膜缘结构几乎完整。结论:翼状胬肉模型失败有两种解释:首先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复杂,仅切除角膜缘+慢性盐酸刺激可能不足以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其次切除角膜缘+慢性盐酸刺激可以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而本实验所得结果为假阴性。翼状胬肉动物模型尚不成熟,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深低温长期保存角膜穿透性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深低温保存 1~ 60月的健康人尸角膜为真菌性角膜炎 10例、10眼和病毒性角膜炎 4例、4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 :随诊 1~ 19月 ,13例角膜植片透明 ( 92 .85% ) ,1例半透明 ,无 1例原发病复发 ,视力均有提高。结论 :深低温长期保存的角膜是治疗急性致盲性角膜病的重要储备材料 ,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眼球表面疾患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用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及化学伤后角膜表面血管翳性混浊效果。方法 对6例(9眼)翼状胬肉,2例(2眼)化学烧伤病人进行角膜缘上皮移植。结果 翼状胬肉患者视力均提高,6例角膜完全透明,角膜缘结构正常,化学患者角膜表面光滑透明,视力提高。结论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球表面疾病疗效确切,是再造角膜表面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