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咳之名始于<内经>,<素问·咳论>曰:"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小柴胡汤方出<伤寒论>,主治少阳枢机不利证候,该方将表里同治、寒温并用、升清降浊、扶正祛邪诸法融为一体,可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诸症.今笔者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胆咳,收效颇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唐荣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81-138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是<内经>所提出的防治疾病的蕈要原则.这一词语除出现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外,还见于<素问·刺热>及<灵枢·逆顺>二篇中,至于与此相关的条文,则先后见于<内经>中二十余处.因此,"治未病"思想贯穿了<内经>的始末.对于"治未病",一般多认为是指未病防病,预防为先.  相似文献   

3.
膏药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中一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内经>中记载了一种猪脂膏之类的软膏,称之为"豕膏",用于涂治腋部小溃疡.  相似文献   

4.
"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黄庭内景经> 道家养生学著作<黄庭内景经>继承<太平经>和<老子河上公章句>五脏有神说,以论五脏六腑神的形式,详论五脏六腑功能,阐述了养生内修的基本理论.上述这五句话的意思是说,口腔是产生唾液的地方,吞咽唾液,能使病害不染身,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韩旭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455-456
活血化瘀疗法在临床上已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关于"瘀血"的记载虽然起于<内经>如:<灵枢·邪客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恶血"的最早记载,然而确切的"瘀血"概念始见于<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治第十六>.仲景不仅对瘀血产生的病因、病机以及证状作了系统的描述,而且创造了一系列活血化瘀的方剂,后代许多的活血化瘀方多系以<金匮>中沿袭而来.  相似文献   

6.
<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这样漫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正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空气前浓厚的时代.<内经>广泛吸收了周易、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心理学思想和当时的医学成就并以此为框架构建了这部医学巨著.本文试对<内经>的人性和气质说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咳嗽是门诊常见的主症之一,历代医家对于咳嗽的论述较多;如<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景岳全书·咳嗽>说:"咳症虽多,无非肺病".现代医家多从庞安常之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治疗咳嗽多注重从气论治.笔者从肺的生理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及病理上肺为贮毯痰之器的特点,临床从气从痰论治慢性咳嗽,取得良好的疗效.故而认为应该痰气并重论治咳嗽.  相似文献   

8.
瞿麦品种、药用部位及采收期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瞿麦的品种考证 瞿麦,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无形态记录,所用品种已无从考证.<证类本草>[1]引陶隐居云:"今出近道.一茎生细叶,花红紫赤可爱,合子、叶刈取之,子颇似麦,故名瞿麦."  相似文献   

9.
胃及十二指溃疡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相当于祖医学"胃脘痛"范畴.早在<内经>就有记载:"胃脘当心痛,上支两胁";"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噎".溃疡病出现的黑便或便血,则似<金匮要略>所记载的"远血".<景岳全书>认为"远血或在小肠,或在胃";<金匮要略>亦记载"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的"反胃"症状则酷似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  相似文献   

10.
"发黄"证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曰:"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瘅者,单阳而无阴也,太阴脾土为湿热所蒸,则虽见于外必发身黄,湿气胜则如薰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伤寒至于发黄、热势已极,且与蓄血大抵相类、小便不利为发黄,小便自利为蓄血也,设或寸口无脉,鼻出冷气,与夫形如烟薰,摇头直视,环口黧黑,举体发黄,是皆真脏气绝也.  相似文献   

11.
张玉兰 《黑龙江医药》2007,20(4):372-373
肾及尿路结石,祖国医学文献很早就有记载,<内经>将它归属于"淋"的项下.淋者有五:即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本病即属于"石淋"、"血淋"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及<金匮>两书所载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变化方数最多,约有二十六方左右.后世医家认为本方"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非仅治太阳经方面的病,其它杂病亦可用之.方中主药虽同,而主治症候并不相同,由此可见桂枝汤并不是一方仅治一种病,而是一方能治多种病.就此谈点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3.
说起针灸,可能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古代,"针"和"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的"灸"即指艾灸. 把艾叶制成艾绒、艾炷、艾条等点燃后,靠近人体不同的穴位,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刺激,并能使药力内透,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这就是艾灸.古代医书<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就是说灸法是除药物、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说起针灸,可能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古代,"针"和"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的"灸"即指艾灸. 把艾叶制成艾绒、艾炷、艾条等点燃后,靠近人体不同的穴位,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刺激,并能使药力内透,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这就是艾灸.古代医书<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就是说灸法是除药物、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店》2005,(6):104-104
作为妇科三宝之首的鹿胎自古就是皇家丽人、达官贵人独享的调经养血、护体养颜的上乘佳品.明代<本草纲目>中已有"鹿胎:调经养颜,解诸毒……"的记载,清朝<本草新编>中又有更细的论述"鹿胎,补精血,用于肾虚经亏,体弱无力,精血不足,妇女虚寒、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就不受孕等症".因此,鹿胎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女科之圣补.  相似文献   

16.
品格,从字面上理解即品行与风格.<美国大学词典>对品格的定义是:"使人与人之间有别之聚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与陈仁山<药物出产辨>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两部药材学著作,前者偏于药材的真伪鉴别,后者侧重产地优劣,皆是研究道地药材的重要参考文献.<增订伪药条辨>近年出版有整理本,而<药物出产辨>则仅见<中国本草全书>据民国十九年(1930)广州中医专门学校铅印本影印者.因为存在于大型丛书中,读者检索不便;原书影印,虽然存真,但字细行密,又无现代标点,阅读亦有一定困难.本刊特在"旧籍新刊"栏目中连载,以便读者之需.原书载药731种,今为节省篇幅,兹省略原书目录,每药前新编顺序号.间有模糊之字,若不能确定,以"□"代替.  相似文献   

18.
56[天生黄]产云南为上.乃阿磺矿穴内上升之气结而成之.因其轻浮之气能上升,其力更猛,故名天生磺.近日来者,日本为多.必入猪大肠内煲六点钟,取出晒干而后用之,使其燥烈之气略化.主治:味苦、咸,气臭毒.性燥热.功效远过石硫磺.<本草纲目拾遗>.  相似文献   

19.
傅山,字青主.山西太原阳曲西村人.明末清初医学家,对于中医学深有研究.立法严谨,选药精良,议论中肯,效用卓著.现将其学术思想特点归纳总结如下. 1推崇脏腑学说,尤其重视肝脾肾 傅氏重视肝脾肾,尤其在妇科方面他认为:①肾为任脉之本,肾与妇人经、带、胎、产、乳等息息相关.如在<傅青主医学·经水后期篇>及<傅青主医学·骨蒸夜热不孕>篇中说:"夫经本于肾,而其流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胞胎上系心包,下系于命门.系心包者通于心,心者阳也,系命门者通于肾,肾者阴也……况胞胎通于肾……."提出了肾阴的充足与否是来月经及养胎的物质条件,因而在治疗上强调精化血的重要性.其<傅青主医学·产后四肢浮肿论>中指出"补精以生血".<傅青主医学·妊娠口干咽痛篇>:"肾水足而胎安,肾水亏而胎动."在重视肾水同时也重视肾气的作用,如<傅青主医学·妊娠吐泻腹痛>:"夫脾胃之气虚,则胞胎无力,必有崩堕之虑,……然胞胎疼痛而究不至下坠者何也,全赖肾气固也."  相似文献   

20.
川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廷模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与临床>首刊之际,主编吩咐以著名川产道地药材川芎为题,作有关临床中药的短文一篇.勉为其难,成此<也议川芎,意在言外>,以窥管之见充数,两全从命与道贺之用. (1)川芎燥湿良药,可见"毒"与"能"之相对性古今药书介绍川芎时,均在其"使用注意"项内指出:"本品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此乃从不良反应立论,意在强调其偏性之"毒".此温燥之偏性,对于寒湿中阻之证,岂不正好是愈疾之"能",即成为"燥湿"之功效.李时珍对此深有体会,发挥于<本草纲目>川芎项下:"<左传>言麦麯、鞠穷(即川芎)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学习和应用中药时,掌握好这种相对性的思维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