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观察胃尔宁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虚气滞证的疗效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采用单官法设对照组,对照药为维酶素片,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均为8周,并在服药前后均作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以上为73.4%,总有效率为97.5%,肠上皮化生消失率为34. 5%,不典型增生消失率为30. 6%,与对照组比较 P<0. 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动物试验应用Wistar大鼠作CAG模型试验及长期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10g/kg)组有轻度兴奋反应,中(5g/kg)、低(1g/kg)剂量组无毒副反应。动物CAG模型试验表明,胃尔宁片除有显著的消炎、强壮、健脾作用外,还有促进萎缩腺体再生和修复之功效。对狗胃肠电活动影响,主要起抑制效应,有解痉止痛作用。提示:胃尔宁片对CAG脾虎气滞证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促进萎缩腺体再生和修复,并能使部分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消失或好转,这对防止CAG恶性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萎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萎胃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选择经胃镜加病理检查确诊的CAG患者200例进行分组对照治疗,其中萎胃散治疗组135例,胃复春对照组65例。同时对大鼠CAG模型,分别进行萎胃散治疗与氯化钠溶液灌胃,观察比较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结果:CAG萎胃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04%,胃复春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1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也有改善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研究表明,胃萎散治疗组的CAG病变数量明显减少,病理检查可见腺体恢复正常。结论:胃萎散治疗CAG有明显的效果,对胃癌前病变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胃痞消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痞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致癌化学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配合饥饱失常、耗气泻下法建立CAG脾虚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胃痞消预防组、高、中、低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胃痞消防治CAG的作用机制与其通过降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及两者并见出现率,逆转已发生的萎缩,从而阻止其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癌前病变患者胃酸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浙江省永康医院消化内科16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其中80例予胃复春片治疗为对照组,另80例予胃复春片联合苦参碱治疗为研究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胃液检测、病理积分、胃镜检查等结果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胃液pH值、游离酸、胆汁酸、胃蛋白酶值均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pH值、游离酸、胃蛋白酶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萎缩、肠上皮化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镜下能观察到的溃疡、充血水肿、糜烂、糜烂、出血斑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8%vs 86.2%,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CAG癌前病变可有效逆转癌前病变,提高疗效,恢复胃酸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营养与生长激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胃癌前病变,特别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据文献报告CAG的癌变率在2%~8%左右。近年来激素、营养对CAG的影响正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生长激素(GH)与CAG的胃粘膜营养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共收集273例FD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其分为湿热壅滞证、脾虚气滞证、肝胃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每证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予相应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模拟剂治疗。[结果]基线资料单项症状比较得出:餐后饱胀症状以湿热壅滞证积分最高(P<0.05),上腹痛症状以肝胃郁热组积分最高(P<0.05)。各证型分组疗效比较得出:脾虚气滞证治疗组14d、28d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3.3%∶41.9%、80.0%∶41.9%);其他各证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虚气滞证、湿热壅滞证、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中治疗组与对照组28d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安全性评价各证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湿热壅滞证、脾虚气滞证、肝胃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胃康复对脾虚证胃粘膜癌前病变上皮细胞核及线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胃康复冲剂对胃粘膜上皮细胞核、线粒体Zn、Cu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胃康复冲剂治疗61例脾虚证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患者,治疗前后均作胃镜检查,取胃窦部粘膜测定细胞核与线粒体的微量元素及细胞核DNA含量。结果:4组脾虚证和4组IM亚型,在治疗前胃粘膜上皮细胞核Zn、Cu和DN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而线粒体Zn、Cu水平则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0.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为病理特征,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病变。近些年,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我国CAG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约占总体受检人群的20%。伴随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和轻度不典型增生的CAG患者约有5%的癌变率,而伴随不完全肠化生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约有10%的癌变率[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CAG为胃癌前病变(PLGC),一般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化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的影响,探讨健脾和胃化瘀中药对CAG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阻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00例CAG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其中治疗组50例,用健脾和胃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用叶酸片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GH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H水平都明显升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H水平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和胃化瘀法治疗CAG有明显的效果,对胃癌前病变也有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CAG患者血清GH的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目前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临床以灶性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或消失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1]。1992年,Correa[2]提出了被广泛接受的肠型胃癌发病的“Correa级联模式”,并认为CAG是胃癌发病的重要环节;其并发肠上皮化生和重度异型增生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25%和6%[3],阻断或逆转CAG的发生、发展对胃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胃舒胶囊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院痛患者共540例,治愈率分别为84.5%、63.1%、44.7%和83.0%;对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脾胃虚寒、胃阴亏虚和瘀血阻络各型胃院痛的治愈率分别为75.7%、71.3%、72.3%、67.9%和59.6%。结果提示胃舒胶囊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4 9例中重度CAG的胃镜下诊断及表现与病理学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病理诊断中重度CAG33例 ,轻度CAG1 0例 ,正常 6例。肠上皮化生 (IM) 2 7例 ,异型增生 30例。中重度CAG的胃镜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肉眼符合率为 6 7 35 %。其中 2 0例患者胃镜下美蓝染色后 ,诊断符合率为80 %。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 ,胃黏膜的各种表现对CAG的阳性预测值均达到 80 %以上 ,多种表现同时存在对CAG阳性预测值可达 90 %以上 ,其阳性率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各种胃镜下表现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在 95 %以上。黏膜变薄等表现对IM及异型增生的阳性预测值均较低在 70 %以下 ,灵敏度及特异度在 30 %以下。黏膜粗糙不平对IM及异型增生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 92 85 %和83 33% ,特异度也均在 70 %左右。结论 中重度CAG的胃镜下诊断符合率较低 ,但是通过对胃镜下表现的认识以及染色技术的应用 ,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中P53和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黏膜上皮中P53及C-erbB-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9例(腺体囊性扩张61例,大肠型化生73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各120、91和84例)和早期胃癌57例中P53和C-erbB-2的表达,分析P53和C-erbB-2表达及其与CAG胃黏膜病变类型的关系.结果:正常胃黏膜,囊性扩张腺体,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大肠型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P53和C-erbB-2表达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前三组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黏膜与中度不典型增生、大肠型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P53和C-erbB-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和C-efbB-2表达呈正相关(r=0.867,P<0.05).年龄<40岁和≥40岁组间、性别组间P53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93,P<0.01;x2=8.799, P<0.01).C-erbB-2的表达在上述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6,P<0.01),而在性别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P53和C-erbB-2的表达,有助于监测CAG癌前病变的进展及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4.
胃镜下慢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胃镜下慢性胃炎(CG)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76例门诊CG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辨证分型记录,均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黏膜活检作出病理诊断。[结果]CG患者性别与辨证分型无关;患者年龄与辨证分型相关(P<0.05),年长者多见脾胃虚弱型;患者Hp感染与辨证分型无关;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与辨证分型有关(P<0.05),坐标图显示CAG、ATP表现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在坐标右上象限,IM表现胃阴不足型在坐标左上象限,CSG表现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均在坐标左下象限。[结论]CG的微观变化与中医辨证结合使其诊断更臻完善,拓展了中西医结合诊治CG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胃灵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胃灵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病变(GPL)、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GPL、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血瘀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胃灵颗粒治疗,对照组48例予胃复春治疗,12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胃镜和病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抗幽门螺杆菌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灵颗粒对GPL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组方中药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钙离子(Ca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药物刺激的方法复制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动物模型并分组用药物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中ROS、Ca2+表达的变化。[结果]无论是预防组还是治疗组,模型对照大鼠胃黏膜细胞中的ROS、Ca2+明显减少,中药、西药的干预均可以使ROS、Ca2+的表达增加,与模型对照大鼠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化瘀中药要好于其他药物。[结论]各组方中药均可以通过增加胃组织中ROS、Ca2+的表达达到对胃癌前病变的组方作用,健脾化瘀中药的作用要明显好于健脾益气方、活血化瘀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安神宁心胶囊对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安神宁心胶囊治疗,每次4丸~6丸,每日3次,温水送服。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睡前服用。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4周末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法(PSQI)和中医临床证候自评量表评分法对睡眠质量、中医临床证候及总体疗效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在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口干、头晕、便秘、唾液增多等不良反应。结论安神宁心胶囊能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其情志状态和生活质量,安全无副反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8.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的初步研究——宏观症征部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的初步研究,探讨其宏观症征改变。方法:首先完善脾气虚证模型的诊断标准,改进造模方法,观察改进后的模型的宏观症征(症状,大便,舌象,体重,体温,体长,食量,游泳时间)对诊断标准的符合程度。同时建立目前5种有代表性的脾(阳)气虚证模型,比较改进后的模型与这5种模型的宏观症征对诊断标准的符合程度。动物采用大鼠。结果:初步规范组的宏观症征与脾气虚证诊断标准基本符合。符合度明显高于5种脾(阳)气虚证模型。结论:初步达到规范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4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大肠湿热型、脾虚挟湿型、肝郁脾虚型和气滞血淤型.分别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RCIA)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CIC)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UC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较正常对照组下降,血清中补体C3较正常对照组低,而CIC较正常对照组高,大肠湿热者RCIA低于脾虚挟湿者、肝部脾虚者和正常对照组,脾虚挟湿者C3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UC发病与红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