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聊城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30例(30眼)PDR合并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标准的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在高清的全视网膜镜及氙光照明系统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及其积血后以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灯下双手剥膜等技术将PDR膜分割分层剥除,切开或切除僵硬及挛缩的视网膜,对严重的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均采用了经典的分割及分层处理,14眼行部分视网膜切开或切除;2眼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均填充了硅油。术后24眼(80.00%)视力改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顶灯双手剥膜技术治疗合并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Wei WB  Yang Q  Mo J  Zhou D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17-19
目的探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有广泛纤维血管膜增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为病例对照试验。回顾性选择27例(28只眼)有广泛纤维血管膜增生的PDR Ⅵ期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双手进行眼内操作,如膜分离与切除,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充填。选择同期有广泛纤维血管膜增生的PDR Ⅵ期患者30例(30只眼)作为对照组,由同一术者完成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手术。结果试验组28只眼均顺利完成膜分离与切除,1只眼出现2个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随访7~54个月,术后视网膜均复位,多数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照组2只眼有部分膜残留,3只眼出现4个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随访12个月视网膜均复位,3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四切口玻璃体手术采用双手操作眼内剥膜,可明显提高手术效率,减少组织损伤,是治疗有广泛纤维血管膜增生的严重PDR的较好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7—19)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有不同并发症的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进行玻璃体手术的结果。方法将患有Ⅰ、Ⅱ型糖尿病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14只眼分为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 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9.4%和66.7%,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1.6%和51.6%,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31.6%,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62.5%。首要的术中 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71-174)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行雷珠单抗注射的效果观察。方法:回归性分析。12例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眼)接受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同时给予硅油、惰性气体或者平衡液的玻璃体腔填充。在手术结束的同时给予雷珠单抗的玻璃体腔注射。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75 mo。这12眼中分别包括玻璃体积血(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眼);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12眼中,8眼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2眼行惰性气体填充,2眼行平衡液填充。所有的患者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10/10(100%)。1眼术后出现前房积血。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眼无明显变化,1眼较术前下降。 OCT检查显示8眼术后未见黄斑水肿。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雷珠单抗注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概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对18例(22眼)PDR患者行常规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分别联合晶状体摘出或超声乳化、剥膜、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填充、巩膜环扎等附加术式。结果 随访4—22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16眼(72.7%),脱盲率59.1%,脱残率9.1%,解剖复位率86.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但已引起黄斑变形的患眼其术后视力改善好于已累及黄斑的。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仍是治疗PDR的有效手段,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威胁到黄斑或导致黄斑变形时早期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双手剥膜是处理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式之一,既往已有四切口的助手辅助照明双手剥膜、吊顶灯辅助下的双手剥膜等多种处理方式来进行双手剥膜的报道[1].非接触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BIOM)是新型非接触式广角观察系统[2],具有观察角度大、立体感强的特点,而且在轻度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能够清晰获得眼底像,使玻璃体手术过程中的观察更为全面,能够全面评估纤维血管增生膜的粘连范围和牵拉状况,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减少医源性损伤[3].  相似文献   

7.
Shen LJ  Liu L  Wang ZY  Qu J  Wang QM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7):600-605
目的探讨应用免光导玻璃体手术和传统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殖的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对18例(22只眼)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殖预计手术操作较复杂的PDR患者,采用免光导玻璃体手术联合剥膜、视网膜复位、光凝等附加术式,术中双手操作;再由同一术者在相近时间段,采用传统玻璃体手术治疗20例(22只眼)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殖的PDR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两种方式的玻璃体手术过程均顺利。但免光导玻璃体手术中,有晶状体眼在气液交换时眼底无法窥入,需回归到传统玻璃体手术的眼内照明方式。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视网膜均能完全复位,术后视力改善率分别为86.4%和77.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均较少,其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光导玻璃体手术中平均剥膜时间比传统玻璃体手术时间短,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的玻璃体手术对严重PDR均有较好的疗效。免光导玻璃体手术剥膜的安全性较高,尤其在剥膜、电凝止血及周边部操作等方面,免光导玻璃体手术采用双手操作方式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析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严重玻璃体出血、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共81只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结果。83.9%的患眼手术后视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PDR的严重程度对手术后视力有一定的影响,V期患者手术后出血率较高。虹膜红变的发生率与PDR的严重程度无关,但晶体切割眼的虹膜红变发生率高于有晶体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和出血不吸收均可导致虹膜红变的发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16-218)  相似文献   

9.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常见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PDR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松解玻璃体及增生膜对视网膜的牵引,使视网膜复位[2,3].对于无视网膜裂孔的TRD患者,手术后眼内填充硅油、气体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4-8].因此,针对无视网膜裂孔的TRD是否必须使用硅油和惰性气体等眼内填充物仍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探索.为此,我们对一组未合并手术前或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PDR并发TRD患者进行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手术后仅保留手术中灌注液而未行眼内填充,以观察不用硅油或气体填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眼部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玻璃体切除术(PPV)是治疗严重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PDR患者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异常增高,使得玻璃体腔内和视网膜表面存在大量的新生血管,极易渗漏、出血,术中常常出现活动性出血而降低手术野的清晰度,降低操作精准度进而影响手术进程.在较严重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气/液交换可导致血小板的残留,术后再次出现机化膜的概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另外,新生血管可引起术后前房出血、再次玻璃体积血以及视网膜表面出血等,炎症、积血造成的术后高眼压,机化膜再次牵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也将随之而来,严重影响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和远期预后.随着近几年抗VEGF药物的广泛临床应用,研究发现PPV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抑制新生血管的活动性,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发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抗VEGF辅助PPV治疗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临床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纤维血管膜中整合素链接激酶(ILK)表达及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取出的24例PDR患者的视网膜前纤维血管膜,其中12例患者手术前1周玻璃体腔单次注射bevae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病因,观察再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302例PDR患者315只患眼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32只眼再出血并再次治疗后随访3~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的临床资料。 结果 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0%,再出血发生时间为手术后1~210 d,平均时间为51 d。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中,28%为巩膜切口纤维血管向内生长,19%为视盘表面残存新生血管膜或血管残端处理不当,22%为视网膜激光光凝不足,9%为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膜剥除不彻底,6%为视网膜静脉阻塞,16%为外力作用。通过冷凝巩膜切口处纤维血管、剥离视盘和视网膜表面残存新生血管膜并电凝视盘表面血管残端、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 包扎双眼等治疗,再出血眼视力提高者占91%,视力下降者占9%。再次手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再次出血、虹膜后粘连、晶状体混浊加重、角膜上皮愈合延迟等。 结论 PDR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巩膜切口纤维血管向内生长、视盘表面和(或)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膜剥除不彻底、血管残端处理不当、视网膜激光光凝不足和外力作用。处理好巩膜切口、彻底剥离视盘和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膜、电凝血管残端以及足够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是预防和治疗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方法。(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238-24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无光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882例PDR患者1000只患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随访观察资料,以暗室中一只眼完全遮盖,另一只眼不能辨别距眼前30 cm的烛光光亮为无光感的标准判断无光感眼的眼数,比较有无光感眼的临床资料,并使用χ2检验对导致无光感眼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1000只PDR患眼中,手术后22只眼视力为无光感,占2.2%;有光感眼978只,占97.8%。与有光感组患者比较,无光感眼患者病变严重,其中36.4%手术前即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50.0%为牵拉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5.5%为手术中需要联合晶状体切除,63.6%手术结束时需要硅油填充。手术后14只眼为NVG, 5只眼视网膜未复位(手术前均为PDRⅥ期),3只眼视神经萎缩伴视网膜血管闭锁。这些情况的发生比例与有光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P<0.001)。但有无光感者性别、糖尿病类型及PDR分期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136,P=0.681,P=0.955)。 结论 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无光感发生率较低,导致手术后无光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手术后NVG、视神经萎缩伴视网膜血管闭锁、视网膜未复位;而患者性别、糖尿病类型,尤其是PDR分期在有无光感患眼中没有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244-247)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伴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的疗效。方法复习连续的37例RVO患者经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的38只眼临床资料。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19例20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18例18只眼。结果手术中确认27只眼有新生血管膜,23只眼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34只眼视力改善,占89.5%,其中22只眼有0.1以上的视力。4只眼视力未变。CRVO组病史较长,手术后视力改善较少。结论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能改善多数伴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RVO眼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广泛纤维血管膜的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 对27例28只眼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殖的PDRⅥ期患者采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双手进行眼内操作,如膜分离与切除,电凝止血,同时进行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充填.结果 28只眼均顺利进行膜分离与切除,仅6只眼出现医原性视网膜裂孔.经7个月至4年半随访,手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视力除1只眼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四切口玻璃体手术采用双手操作进行眼内剥膜和止血安全简便有效,是治疗伴有广泛纤维血管膜的严重PDR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阶段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例(16只眼)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变进展程度进行分期,总结不同病变阶段的眼底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按眼底病变程度进行分期,其中早期者5例,出血渗出期者6例,视网膜脱离期者3例,晚期者2例。早期患者眼底仅见瘤体,无相关并发症。出血渗出期患者可见瘤体或瘤体周围渗出和出血。视网膜脱离期患者眼底表现为渗出性脱离或增生牵拉视网膜脱离。晚期患者眼底检查见:大量致密纤维膜增生,严重者存在整个视网膜表面,可见牵拉性视网膜裂孔、脱离,瘤体游离。结论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患者早期可不发生相关并发症,若病变进展可能发生出血渗出,严重者玻璃体视网膜增生严重,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裂孔、脱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对严重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严重PDR患者23例(23只眼),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3只眼)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10只眼)于玻璃体切除术5 d前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入术。入选患者眼底情况: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行B型超声检查,提示玻璃体积血,机化膜形成,和(或)合并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没有玻璃体积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间接眼底检查有增殖形成和(或)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发生严重出血的病例数,有无视网膜撕裂的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两个月视力的提高程度及两个月后玻璃体腔再增生、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31.92±8.79)min,术中剥膜发生明显出血者7例,视网膜撕裂者6例,术后发生高眼压者6例,前房炎症平均消退时间(5.00±1.35) d,术后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术后玻璃体腔再出血者3例。 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5.30±7.27)min,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中见眼内新生血管明显萎缩,剥膜时均无严重出血,视网膜撕裂者1例,术后发生高眼压者2例,前房炎症平均消退时间(3.60±0.69)d,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个月无患者发生玻璃体腔再出血;术后2个月患者随访中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1.288, P =0.21)。结论严重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可减少术中剥膜的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减少,术中行视网膜光凝容易,术后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减少术后玻璃体腔增生再出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间、手术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42例(42只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常规行巩膜环扎后,再行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首先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割断玻璃体内前后方向牵拉视网膜的纤维条索,切断视网膜前纤维桥带成小岛。最后争取彻底剥离视网膜前膜并切净。术中对32只眼行二级管眼内激光光凝。结果 42只眼经过3—10个月随访(平均11.3个月),有24只眼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得到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14只眼视力保持不变;4只眼视力下降;6只眼(14.3%)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11.9%)发生再出血;1只眼(2.3%)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 正确把握糖尿病患者PDR玻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才能降低糖尿病眼病的致盲率。同时玻璃体切割术中行眼内光凝是治疗PDR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中首位致盲性眼病.近年来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治疗PDR取得一定成效,其可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减轻黄斑水肿,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甚至使PDR患者避免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20.
Li XX  Jiang YR  Yin H  Zhao MW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7):439-442
目的研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纤维血管膜患者行膜分割和膜清除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2000年行玻璃体手术的276例(296只眼)PDR患者的连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选择术后随访时间超过4个月者,硅油填充眼必须是在取出硅油后超过3个月者。所有患者的视网膜上均有纤维血管膜,201只眼合并不同程度的玻璃体积血,101只眼合并不同程度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在玻璃体手术中,110只眼采用膜分割方法,186只眼采用膜清除方法。比较“膜分割”与“膜清除”两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玻璃体积血及术后视力>0.1的发生率。并对膜分割和膜清除组中采用同一种填充物眼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变分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膜分割组患者视网膜裂孔发生率(35.5%)低于膜清除组(54.3%),而术后视网膜再出血率和术后视力的改善率在两种手术方法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膜分割组患者术中形成视网膜裂孔的风险小,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稍低于膜清除组;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建议初学者行PDR玻璃体手术时应从膜分割起步。(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39-4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