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北美膀胱肿瘤新发患者达到70530例,同时有14680例死亡病例的致死病因与膀胱肿瘤有关。膀胱肿瘤已经是北美第四常见肿瘤,在恶性肿瘤导致死亡事件中排名第九,男性与女性膀胱肿瘤患者的比例为3:1[1]。  相似文献   

2.
出院指导是健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今天 ,出院指导在病人从接受护理到自我护理的角色转变过程中 ,为促进康复、维护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从 1997年对出院病人开展出院指导 ,现将我们对膀胱肿瘤术后病人开展出院指导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 ,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辅以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治疗原则是表浅性膀胱肿瘤尽可能保留膀胱 ,浸润性膀胱肿瘤则行全膀胱切除术。我科从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对膀胱肿瘤术后病人开展出院指导 ,临床资料如表 1。表 1 膀胱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3.
王敬利 《中外医疗》2014,33(2):146-146,148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4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护理效果。结果84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康复出院,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患者均未出现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后膀胱灌注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术后1周使用羟基喜树碱20mg加生理盐水20ml膀胱内灌注1-2年,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结果灌注后随访1-2年,85例患者有22例复发,复发率25.88%,无明显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冬凌草膀胱腔内热疗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冬凌草液和氟尿嘧啶进行膀胱腔内热疗。膀胱内温度控制在43~48℃,持续6h,每月1次,连续3次,之后改为3个月1次再作3次,1年后改为半年1次共2次。结果冬凌草液膀胱腔内热疗能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且副作用少。结论冬凌草预防膀胱肿瘤复发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是很好的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40例膀胱肿瘤患者实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结果40例膀胱肿瘤均1次切除,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约60min,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0.5~5年。肿瘤复发5例,3例行膀胱全切,2例再行TUVBT术,未再复发。1例异位复发者于术后1年死亡。结论掌握了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的适应证,注意术中操作,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表浅性膀胱肿瘤通常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方法治疗 ,辅以术后膀胱腔内化疗和免疫治疗 [1]。但位于膀胱前壁接近膀胱颈部的肿瘤 ,由于膀胱电切镜角度较小而观察不到肿瘤基底 ,不能通过TURBT切除 ;而近闭孔神经处浅表性肿瘤 ,由于刺激神经容易造成穿孔的危险。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 ,我们利用腹腔镜设备 ,采取经皮经尿道联合途径切除膀胱前壁近颈部的肿瘤和近闭孔神经处的浅表肿瘤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9例 ,男性 8例 ,女性 1例 ,患有多发或单发膀胱肿瘤 ,以血尿入院。其中初发 …  相似文献   

8.
苏江浩  刘军 《广西医学》2002,24(2):224-224
1995年 7月~ 1 999年 2月采用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后膀胱旷置加尿流改道 ,治疗反复复发的表浅性膀胱肿瘤共 7例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38~ 5 9岁 ,平均 5 1 .2岁。所有病例均有 1~ 4次保留膀胱的膀胱肿瘤手术史 ,平均 2 .2次。本次发病与上次手术间隔时间 4~ 1 8月 ,平均 1 0 .5月。病理报告均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 级 ,临床分期 T1 ~T2 期。本次住院均经膀胱镜、尿液细胞学检查及 CT、B超等检查证实膀胱肿瘤复发 ,以及复发肿瘤为浅表性、乳头状。临床检测初步排除有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07-109+封三
目的 对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台州市立医院病理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的12例患者,其中血尿患者1例,排尿困难患者1例,尿频、尿急患者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9例。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内占位表现。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颈口近前列腺处肿物。1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 11例患者完整剜除肿瘤,1例患者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行膀胱肿瘤电切的患者术后4年复发,余患者随访无复发。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可通过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外科手术通常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韦华敏 《右江医学》2012,40(2):257-258
<正>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84例,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84例,其中男76例,女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治疗膀胱壁不同位置浅表性膀胱肿瘤术中镜下解剖与电切镜操作手法配合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壁不同位置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45例,随访时间0.6年~7年。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27 min(15 min~40 min),膀胱穿孔3例(腹膜内1例,腹膜外2例),术后继发出血2例。术后膀胱留置导尿管3 d~7 d,术后定期使用丝裂霉素等药物膀胱内灌注化疗。术后随访0.6年~7年,14例复发,1例远处转移死亡,肿瘤复发后再次行TUR-BT。结论 TUR-BT治疗膀胱壁不同位置浅表性膀胱肿瘤术中,电切镜操作手法须与镜下解剖熟练配合,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TURBT)术后尿道复发肿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TURBT术后尿道复发肿瘤的临床资料。1例单纯后尿道肿瘤复发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6例合并膀胱肿瘤复发,5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尿道切除术,1例行TURBT术及尿道肿瘤电切术。结果:随访6个月8年,平均3年2个月。5例全尿道切除患者3例存活至今,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2例电切患者中1例无瘤生存,1例因膀胱肿瘤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尿道切除术。结论:TURBT术后复发尿道肿瘤与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及伴发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像学阴性膀胱偶发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5月8例偶发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资料。8例中男7例,女1例,均因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意外发现,术前B超及CT平扫阴性,患者行钬激光肿瘤切除术。结果 8例患者病理均为低度恶性潜能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1次,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检、泌尿系B超及尿脱落细胞,第二年起每年复查1次,随访6个月~5.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影像学阴性的膀胱偶发尿路上皮肿瘤罕有复发,预后极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岁,肿瘤单发30例,多发10例,病理分级G1~G2,分期T1-T2,肿瘤直径0.5-4cm。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无膀胱穿孔或术后继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术后均行吡柔比星1年短期膀胱灌注化疗。40例随访3-20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5%(2/40),2年7.5%(3/40),3年15%(6/40)。膀胱灌注副反应发生率为17.5%。结论: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评价CT对膀胱外肿瘤侵及膀胱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近3年手术治疗膀胱外肿瘤侵及膀胱5例,术前CT对4例结肠癌侵犯膀胱患者做出准确诊断,1例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做出疑似诊断。结果:5例分别为结肠癌及前列腺癌侵犯膀胱,CT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膀胱外肿瘤侵及膀胱的CT表现不同于膀胱原发肿瘤,CT检查对二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膀胱部分切除加前列腺摘除8例,膀胱部分切除加膀胱造瘘术1例,全膀胱切除1例。结果: 随访3个月~10年,2例复发,1例死于远处转移,1例死于其它原因,1例仅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前列腺窝、后尿道及切口肿瘤种植。结论: 同期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前列腺摘除或膀胱部分切除加膀胱造瘘术,可达到解除尿路梗阻、降低肿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3例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膀胱肿瘤患者全部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切除率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大出血、电切综合征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定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膀胱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4.34%。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膀胱肿瘤较好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手术在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11例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手术。结果 术后1l例随访1~3年。1年时死亡1例,1例多发膀胱肿瘤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发,第3次做灌注化疗;余9例2年内死亡4例,5例生存3年以上。1年存活率91%。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可延缓病情发展,为手术切除肿瘤提供宝贵的时机,两者结合,可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6年1月~1999年7月收治膀胱肿瘤患者47例,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临床诊断为TaT1膀胱肿瘤患者37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055-2056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膀胱肿瘤患者,均在TURBT后即行1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然后定期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并发腹膜外膀胱穿孔1例、术后出血2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轻度输尿管反流2例,无输尿管狭窄发生.术后随访2年~5年,肿瘤复发11例,复发率为26.19%,复发后肿瘤分期进展3例;复发患者予再次TURBT或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进行,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进一步降低肿瘤复发率,为临床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