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地震陇南灾区伤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甘肃陇南伤情情况,进一步讨论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灾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甘肃陇南地震受灾人口进行抽样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致伤原因、救治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此次地震伤抽样调查中共有1652例,死亡16例,四肢骨折患者750例,占45.4%,精神、神经方面40例,占2.4%。通过有组织的及时救助伤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加强地震伤的预防与救治,从而有效地减少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方法:对汶川地震后2周转来长海医院的34例地震伤员伤情进行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分类、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受伤现场伤员急救、分类与转送,对合并软组织损伤的骨折伤员选择性应用外固定支架、积极修复软组织损伤,辅以积极的心理评估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地震伤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救治经验,为地震伤员的救治提供了初步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后送老年伤员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后我院收治的14例老年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救治方法。结果:经过4—8周的处理,14例老年伤员均获得有效治疗。所有伤员预后良好,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肺栓塞、褥疮、脑卒中等并发症,出院时合并的内科疾患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况良好,营养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对老年伤员的伤情与全身状态评估,小组方式的治疗护理与康复,积极营养支持,根据伤情积极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心理干预,是提高老年地震伤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地震伤后送老年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6日至28日汶川地震后收治的15名60岁以上老年伤员的具体伤情、救治过程和结果,并总结经验.结果 除1例87岁高龄伤员人院后4d因误吸死亡外,其余14名伤员获得成功救治,未发生伤情加重或死亡,且心理状况良好,均表现出对伤痛康复充满信心,现在生命体征平稳,身体状况及伤情较转入前明显改善.结论 地震伤后老年伤员的伤情复杂,常伴有严重的复合伤及内科并发症.多科室通力协作,全面、系统评估老年伤员全身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必要的心理干预和人文护理,是降低老年伤员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损害控制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平时和地震时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6例和汶川地震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4例,评估两组伤员的病情特点、损害控制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平时组26例全部存活,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需继续治疗。地震组24例全部存活,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的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顺利康复之中。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组和地震组严重多发伤,两者救治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均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评分在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进行伤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创伤评分对大批量地震伤员进行伤情评估,并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分类安置,开展救治。结果对地震伤员采用创伤评分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估,保证了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救护质量。同时也可以作为伤情变化的再评估的工具。结论创伤评分对地震伤员进行伤情评估优化了救治流程,为有效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后续的急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创伤评分在地震伤员伤情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平 《护理学杂志》2008,23(18):12-13
目的 探讨创伤评分在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进行伤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应用创伤评分对大批量地震伤员进行伤情评估,并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分类安置,开展救治.结果 对地震伤员采用创伤评分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估,保证了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地震伤员的救护质量.同时也可以作为伤情变化的再评估的工具.结论 创伤评分对地震伤员进行伤情评估优化了救治流程,为有效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后续的急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震级的地震对地震医学救援中三甲医院所收治伤员伤情的差异,为地震医学救援决策的制定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住院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比较两次地震伤员的性别、年龄、来院时间、受伤机制、伤情分类和治疗转归。结果共纳入汶川地震伤员1856例,其中男974例、女882例,年龄(45.8±22.7)岁;芦山地震伤员316例,其中男174例、女142例,年龄(43.0±23.1)岁。两次地震伤员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汶川地震伤员来院的高峰明显后移,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汶川地震中,重物砸伤和掩埋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芦山地震,伤情也明显较重,住院死亡率明显较高;与汶川地震伤员相比,芦山地震伤员中胸外、颅脑外伤的患者比例明显较高,四肢外伤的比例有所下降。结论(1)地震时地质物理破坏程度将会对地震伤员的受伤机制产生明显影响,高震级的地震,重物砸伤和掩埋伤的患者比例将会明显增高,相应的,高处坠落伤和跌伤的患者比例会下降,导致患者病情更重,死亡率更高。(2)地震时地质物理破坏程度将会明显影响到地震伤员的后送,越高震级的地震后,伤员来院的高峰会越往后推迟,甚至无明显的高峰出现,但病员流的时间会明显延长,对医院工作的影响较持久。相应的,在伤员后送影响不大的较低震级地震中,伤员来院的高峰会明显提前,病员流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对医院日常工作的影响持续较短。(3)伤员后送的障碍将会影响到患者的及时处理,从而影响到胸外、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最后影响到到院伤员胸外和颅脑外伤的构成比例。与震级较高的地震相比,在较低震级的地震后,应更加加强胸外科、神经外科的救治力量,以保证对此类伤员的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9.
地震致骨折的伤情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宇  孙涛  王鹏建  向建华  张茂昌  李永 《中国骨伤》2008,21(10):742-743
目的:分析地震致骨折伤员的伤情,总结救治经验,探讨战时前线医疗救治模式.方法:在对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灾害的骨折伤员现场救治中,采集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伤情,观察手术伤员的临床疗效.验证军地医疗机构联合救治模式的合理性.结果:①收治住院骨折伤员236例,四肢骨折占81.3%,多发骨折占11.4%,开放性骨折占10.6%.②手术伤员55例,术后功能明显改善者达65.5%,无术后感染及截肢病例.③辅以心理疏导,患者均能配合临床治疗,术后短期内功能恢复程度与平时骨折伤员无明显差异.结论:①本次地震危害大,伤员量大、病情较重,以四肢骨折为主,救治过程中应重视全身情况.②医疗队与当地医院合作,进行联合救治,应该视为一种全新的卫勤实践与理念,具有一定优越性.③心理疏导为伤员术后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地震后,伤员救治环境与场所与平时有很大差异,余震不断、停水、停电、人员复杂、卫生条件差是其主要特点.野战手术车拥有齐全的抢救、治疗及检验等各种必要的设备,这对伤情的判断与救治都非常有利.地震伤员以骨科伤员为主,占70%,至震后4-5d,伤者往往伴有极度营养不良、心理恐惧、电解质紊乱,伤口创面严重污染,气性坏疽的发生率较高,还有许多患者出现挤压综合征,直接影响救治效果.在伤员救治方面,在认真排查与分析伤情后,进行生命支持和对症治疗;针对严重毁损、感染无法控制的肢体紧急进行截肢处理;而对部分肢体虽已感染,但肢体远端尚存有一定功能和血运的伤员,可以进一步治疗,保留肢体;对于地震伤员的救治,外固定架固定术是一项非常便利有效的方法,早期救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汶川、玉树、芦山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经验,为应急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后送的406例伤员进行损伤分类,成立以骨科为主的医疗小组,请专家会诊手术,优先处理急、危重伤员,制定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救治的伤员均未死亡,汶川地震中10例(11肢)行截肢术,3例截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汶川、玉树、芦山地震因地震强度、地域差异及发生时间的不同导致伤情不同,但治疗策略相同,根据伤员自身特点制定其具体治疗方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四川汶川地震伤情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康斌  唐诗添  杨衡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2):731-732
目的研究四川汶川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我院收治患者进行登记,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统计、分析其损伤的外部因素、疾病分类及构成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主要损伤外部原因为被物体击中和被物体挤压。疾病构成前5位为:胫腓骨骨折158例(13.37%),骨盆骨折122例(10.32%),脊柱骨折120例(10.15%),股骨骨折109例(9.22%),前臂骨折/脱位106例(8.97%)。结论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CRAMS评分法在808例伤员伤情判定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CRAMS评分法判断创伤伤员的严重程度及估计其预后,方法:对808例创伤患进行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创伤分值≥7分637例,占78.84%,分值≤6分171例,占21.16%,提示创伤分值与伤情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后脊柱骨折伤员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分析整理本科94例地震脊柱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受伤机制、合并伤情况及救治措施.[结果]在所有脊柱骨折伤员中,男性伤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伤员,21~60岁年龄段为脊柱骨折高发年龄段.同时,脊柱骨折的合并伤有54例,占57.4%.脊柱骨折分型显示屈曲压缩性骨折及爆裂型骨折共89例,占94.7%.[结论]地震伤脊柱骨折的伤员数量较大,送达时间集中,损伤严重,合并伤多,因而,科学组织,合理分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批伤员的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玉树地震所致骨折伤员的伤情特点,为合理调配、使用医疗资源,更好实施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0年4月14至21日收治的582例玉树地震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性别、年龄、民族构成,伤情分布,以及骨折特点(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结果 582例骨折伤员中男性占48.3% (281/582),女性占51.7% (301/582).不同年龄段所占比率大小依次为成人(81.6%,475/582)、老年(12.4%、72/582)、儿童(5.8%,34/582)、婴儿(0.1%,7/582).骨折伤员中85.1% (495/582)为藏族、汉族其次(12.0%,70/582).最常见的是下肢骨折(26.3%,153/582),其次是骨盆、髋臼骨折(21.6%,126/582),最少见的是手外伤(5.0%,29/582).骨盆、髋臼骨折伤员中女性例数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其他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的男女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玉树地震骨折伤员中成年人占绝对多数,男女比率相当;骨折特点与伤员的年龄和性别无关系;地区特殊的房屋结构决定了开放骨折和合并挤压综合征的伤员比率相对低.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中,成都军区总医院在最初48h内收治的1414名伤员中,明确腹部脏器伤共31例,只占2.3%。较其他地震报道的发生率为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白天发生的地震,伤员弯腰逃生的姿势对腹部有保护作用;②严重的腹部伤多已在现场死亡,有机会能送人医院的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科收治的地震伤员致伤原因及伤情特点,探讨地震后伤员救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骨科收治的120例四川雅安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逃生坠落伤31例,地震坠落伤23例,逃生跌伤13例,建筑物压砸伤37例,逃生压砸伤16例。软组织损伤8例,复合伤21例(28处),骨折112例(135处),脊柱骨折44处,四肢骨折91处。结论逃生坠落伤多见于青年男性,因其缺乏正确的逃生方法而主动从高处跳下造成损伤;建筑物压砸伤是最严重的损伤,多为开放性骨折和多发伤,易危及生命;逃生跌伤多见于老年女性,容易造成髋部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在地震伤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1例地震伤致骨盆骨折伤员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并进行总结回顾,伤员一期行抗休克治疗及骨折临时固定,二期采用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结果 经过损害控制的分期处理,稳定伤员的生命体征,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创伤控制应用于地震伤骨盆骨折伤员的救治了提高了伤员的生存率,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比较汶川与玉树地震中收治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治疗策略,总结救治经验,为改进应急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在两次地震中收治伤员的临床资料,分析伤情及救治特点并比较.结果 两次地震后伤员在伤情特点上存在明显差异,医疗策略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差异.结论 在两次地震后送伤员医疗救治中能根据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和实施方法,疗效满意.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建立完善的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20.
1998年3月26日,我们救治一批某单位接送上下班职工交通车,坠落桥下5.3米而致车上41位乘员全部受伤的车祸伤伤员。这起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来势猛、伤情重、时间集中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救治大批伤员的情况比较少见,我们将院前急救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车内伤员全部受伤41例,男性17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56岁,最小4岁,平均35岁。伤型分类:[1]开放伤32例,闭合伤9例。其中有7人因抛出车外,均造成开放伤,且伤情偏重;有8人是在睡觉时受伤,造成头颅伤。受伤部位:头面部伤36例,上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