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峻涛 《中外医疗》2013,(27):24-25
目的探讨胆囊管结石的术前诊断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和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腹腔镜手术处理的18例胆囊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我们用挤推法、胆囊管切开法处理胆囊管结石,用钛夹和丝线闭合胆囊管残端。结果在185例LC中发现胆囊管结石18例(9.73%);其中术前B超诊断1例、LC后立即在手术室中B超诊断2例、术中确诊15例;遗留胆总管残石1例,中转开腹2例;随访2个月~2年,无胆管损伤、胆瘘等并发症。结论胆囊管结石术前、术中易漏诊;手术结束前B超有助于及时发现胆囊管残石;术者在LC中必须仔细检查胆囊管,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是诊断和处理胆囊管结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残余病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46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原因、类型、处理及效果。结果 首次手术均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问最短1个月,最长6年。胆囊管残留过长7例,残端小胆囊10例,胆总管残留结石29例,其中胆总管扩张伴感染者13例。46例均行再次手术。切除过长胆囊管或小胆囊17例,其中胆囊管或小胆囊内残余结石儿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9例。治愈44例,死亡2例(为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休克)。结论 胆囊切除术应以提高手术质量着手。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术中仔细探查、规范切除胆囊;术后出现症状时,仔细全面检查,一旦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去除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采用右上腹肋缘下5-6cm长切口开腹,经胆囊管残端放入胆道镜取石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76例.结果76例中70例(92.1%)胆总管结石被清除,阴性探查2例(2.6%).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1.3%).胆囊管残端撕裂伤1例(1.3%).漏胆2例(2.6%).结论小切口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囊颈管结石胆囊管残端瘘的处理体会,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术中采用经腹腔镜结扎加缝合处理胆囊管残端、明胶海绵填塞加生物蛋白胶喷洒,腹腔留置引流管并严密观察等方法处理。结果22例患者无残端胆囊管瘘,1例(4.35%)出现胆瘘,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瘘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者要高度重视,术中采取措施防范,一旦发生须严密观察,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1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纲  胡涛 《当代医师》1996,1(1):10-11
本文报告我院自1992年至1995年共进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70例,其中135例(20.2%)为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了作127例,胆囊造瘘1例,中转剖腹7例。1例并发十二指肠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脱夹胆汁漏,2例术后胆囊床渗血致失血性休克,3例胆总残留结石为均再次手术,余均经过良好,文中讨论了手术适应证,时机及手术方法,重点讨论了胆囊管的处理方法,讨论了胆总管残残余结石的预防,认为只要技术  相似文献   

6.
杨顺 《中外医疗》2011,30(34):61-61
目的 研究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再次手术病例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造成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并通过我院具体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具体探析。结果 胆总管结石31例(31%);肝内胆管结石48例(48%);胆囊造痿术10例(10%);胆道良性狭窄4例(4%);胆漏7例(7%)。再次手术方式: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术43例;胆总管切开术+胆肠吻合术27例;胆总管切开术+左外叶切除术+胆肠吻合术20例;胆囊切除术6例;胆囊管结扎+腹腔引流术4例。经过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治疗后,无残石、症状完全消失82例(82%),术后残石并发反复胆管炎16例(16%)。死亡2例(2%)。结论 探寻病因,对症治疗,消除残石,解决梗阻现象,通畅引流、术后谨防炎症是肝胆管结石再手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共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6例,其中胆管损伤2例(发生率为0,4%),术中发现并转开腹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胆囊管残端瘘1例(发生率0.2%),于术后第2天转开腹手术,考虑为并发胆总管结石胆管内压增高致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所致;胆囊动脉出血手术视野显露不清转开腹止血1例(发生率为0.2%)。总结分析本院近1年半开腹胆囊切除术12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管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选择性 60例单纯胆囊结石术中经胆囊管造影发现胆管残留结石和胆管病变。结果 :临床可疑胆管结石而无探查指征的胆囊结石、胆管残留结石阳性率为10 .5 3 % ,有相对探查指征的阳性率为 2 7.2 7%。结论 :选择性术中经胆囊管造影可了解胆道解剖情况 ,指导合理的手术方案 ,降低胆道残留结石发生率 ,早期发现胆管及胰腺肿瘤病变 ,减少或避免胆总管阴性探查率 ,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杂性胆囊腹腔镜切除术中胆囊颈横断简化操作的作用及其残端不同处理方案的应用体会?方法:2008~2010年通过胆囊颈横断法完成35例腹腔镜复杂性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包括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伴化脓性胆囊炎?萎缩性胆囊?“冰冻样”Calot三角?胆囊颈管极短?Mirizzi综合征Ⅰ型?同时合并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残端通过逆行游离后结扎或缝扎30例,5例胆囊管闭塞病例残端开放,行胆囊管免结扎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结果:全组均未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暂时性胆漏4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颈部横断这一操作能明显简化手术,对减少手术中转率及减少胆总管损伤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对1180例LC手术所发生的12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2例中胆总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瘘3例,胆囊动脉出血转开腹止血术2例,胆囊管残留结石4例,经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严格的术前检查和规范、熟练地手术操作可大大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严密观察、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恰当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术前确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在行腹腔镜切除胆囊后,利用胆道镜通过胆囊管完成胆总管的探查取石。结果①27例直接置入胆道镜者,21例取石后闭合胆囊管残端,6例放置胆囊管导管;26例取净结石,1例残留结石,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28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置入胆道镜者,取净结石26例,推入十二指肠2例。胆管切口出血中转开腹1例。应用胆囊管导管预防胆漏20例,术后7~24 d拔管出院。随访1个月~2年无异常。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既可避免开腹手术及胆道切开的创伤,又可避免十二指肠镜的二次有创治疗,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是目前较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志刚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3):252-252,255
我院自 1 999- 2 0 0 1年共行术中胆道造影 1 2 0例 ,结合临床 ,对术中胆道造影的指征及其应用价值加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999- 2 0 0 1年行术中胆道造影 1 2 0例 ,其中因胆囊颈结石嵌顿并胆囊积液行急诊手术 ,有术中造影指征者 8例 ,择期手术造影 1 1 2例。 1 2 0例中经胆囊管残端造影 96例 ,经“T”管造影 2 0例 ,经胆道穿刺造影 4例。2 结果1 2 0例中有阳性发现者 34例 ( 2 8% ) ,其中经胆囊管残端造影有阳性发现者 2 6例 ( 76% ) ,经“T”管造影有阳性发现者 6例 ( 1 8% ) ,经肝管、胆总管穿刺造影有阳性发现者 2例 ( 6% )。医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4例胆道手术患者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分为甲组(258例):胆囊切除经胆囊管插管造影246例,胆总管穿剌造影12例;乙组12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手行术中T管造影。结果:甲组中具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者183例,造影阳性者2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16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胆总管下端狭窄1例,假阳性2例;另75例无明确胆总管探查指征,胆道造影,阳性1例。乙组胆道结石104例,其中5例肝内胆管结石因病情不允许作进一步处理,明确有结石残留;其余99例取石后且认为结石已取尽,再行T管造影仍有结石残留25例;126例中假阴性3例,假阳性1例。结论:胆道手术术中胆道造影可即时发现胆管残石,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胆囊残端是胆囊手术时胆囊管留得过长形成的,和此有关的疾病我们统称为胆囊残端疾病,表现多样且和某些疾病不易鉴别。我们分析了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等证实的32例胆囊残端疾病,并对胆囊残端疾病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共收集了本院1998年3月至2006年3月32例胆囊残端疾病,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9岁~72岁,平均年龄43岁,术前均做过超声检查,诊断明确,临床诊断:16例为慢性胆囊炎并结石,8例为胆结石,4例胆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另有4例为胆结石、胆总管结石、胆囊积液。1.2仪器和方法使用ALOKA-630、TOSHBA-340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各为3.5MHz和3.7MHz,嘱患者按腹部超声检查常规准备,术前禁食,手术前1天晚餐进食清淡饮食。患者取仰卧位、右侧卧位及右前斜位,采用肋间斜切、肋缘下斜切、剑突下横切等多手法、多切面方法探查,以清楚显示胆$道系统及胆囊窝、胆囊床等处。图5残端图炎4并胆胆囊泥残淤端积结、胆石总管扩张2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胆囊手术史,并因术后上腹部不适及疼痛就诊,其中小胆囊4例,胆囊残端炎9例,胆囊残端结石8例,胆囊残端炎合并结石6例,胆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处理技巧。方法: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拟行LC病例,术前评估手术的可行性,术中仔细解剖胆囊三角,术中胆道造影,胆囊管用钛夹夹闭或缝扎闭合,腹腔引流。结果:205例中,2例术后第2天出现胆汁漏,其中1例给予负压引流,1例腹腔镜探查胆囊管残端缝合,205例治愈出院。结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处理中,术前检查和评估手术可行性,仔细解剖胆囊三角,重视术中胆道造影,可减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我院自 1994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5 12例以来发生并发症 9例予以分析讨论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并提出一些预防性建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例并发症中 ,男 2例 ,女 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76 % ;其中胆总管损伤 1例 (0 .2 % ) ;胆囊管残端漏 1例 (0 .2 % ) ;不明原因胆漏 3例 (0 .5 9% ) ;胆总管残留结石 2例 (0 .39 % ) ;心衰、肺水肿、肾功能不全 1例 (0 .2 % ) ;术后心源性休克猝死 1例 (0 .2 % )。1.2 结果本组胆总管损伤 1例经剖腹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 ,并于术后 3个月行胆管空肠Roux y吻合治愈。胆囊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有效方法和适应证。方法选择疑有胆总管结石及有探查指征的61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时将胆囊管残端稍为留长,以便于提取牵拉。选用OLYMPUS—P20型胆道镜沿胆囊管轻柔插入,如胆囊管尚不够粗,可先予扩张。胆道镜发现结石后,以取石网篮套取拉出。如结石较大难以通过胆囊管者则常规切开胆总管取石。镜检及取石结束后经胆囊管注入庆大霉素8-16万单位后予胆囊管结扎。结果29例在胆总管下端发现结石,其中24例在胆道镜下予取石网套取除,5例因结石较大常规切开胆总管取除,32例未发现结石。6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发生。B超随访或术后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是一项较为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使部分患者减少创伤,缩短治疗周期,但其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继发性小结石同时伴胆囊管增粗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术中胆道造影在单纯胆囊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单纯胆囊结石术中行胆道造影者86例的资料。结果:86例术中胆道造影有阳性发现者21例:其中胆道结石11例,胆囊管残留结石1例,肝右管汇入胆囊管1例,胆囊管并行4例,Mirizzi综合征2例,胆总管狭窄2例。准确率为96.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只要操作方法正确,不仅有利于残留结石的发现,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还可以判断胆道解剖异常,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和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7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133例(5.2%),发生各种并发症52例(2%),其中胆道损伤5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导致胆漏1例,胆囊动脉出血4例,胆囊床渗血致二次手术2例,胃肠道损伤2例,胆总管结石残留5例,右肝下包裹性积液17例,腹腔脓肿4例,切口感染5例,腹部少量皮下气肿5例,术中术后死亡各1例(0.08%)。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最佳术式。严格的培训,细心的规范化的手术操作,熟练掌握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手术技巧及方法,对中转开腹的正确判断,可以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在肝胆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年来102例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联合使用了纤维胆道镜和术中B超协助诊断和治疗的肝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2例在术中胆道镜和术中B超协助下78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18例行肝部分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6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合并胆囊切除术89例。术中纠正术前胆管结石诊断的假阳性12例,假阴性16例,发现左肝胆管癌7例,Mirizzi综合征5例。术后2周复查11例有残余结石,残石率为10.8%(11/102)。93例获得随访3个月至2年,随访率91.7%,优良率达92.5%。结论术中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对提高肝胆结石的术中再诊断,减少结石的误诊或漏诊,降低肝胆结石手术残留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可在手术中帮助术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