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患者女性,19岁。三年前下腹正中发现一蚕豆样大小肿块,行肿块切除木。术后二年原手术部位又出现肿块,增大迅速局部有触痛。入院时查腹壁包块20×18×12厘米,质硬,活动度差。包块有3×2厘米破溃创面,糜烂出血。第二次手术方式为肿瘤及腹壁扩大切除术,用右侧阔筋膜张肌岛状肌瓣修复腹壁缺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观察二个月腹壁坚固,无疝发生并已恢复正常体力劳动。肿瘤组织病理诊断:纤维肉瘤。手术方法:肿瘤及腹壁扩大切除:沿肿瘤边缘2厘米切开皮肤,上至脐下5厘米,下至耻骨上方,两侧达双侧腹直肌外缘,将肿瘤及腹壁组织整块切除。因肿瘤基底部未侵及腹膜故将腹膜保留,遗留腹壁缺损面积达24×15厘米。肌瓣的游离:从右侧髂前上棘下2厘米的股外侧部,至股骨外髁平面,以美兰标记阔筋膜张肌走行方向,沿此线切开皮肤,显露阔筋  相似文献   

2.
在剖腹阑尾切除术中 ,对于切口的选择 ,多选用麦氏切口、右下腹直肌分离切口或右下腹直肌外缘切口。对于诊断明确者 ,上述切口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但对于误诊为“阑尾炎”的其他疾病 ,如 :妇产科急腹症、升结肠肿瘤等 ,麦氏切口、横纹切口 ,则不能满足手术需要 ,因其不能很好延长切口。我们综合上述切口的优缺点 ,对阑尾手术切口作了改进。方法为 :选择脐到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作一纵形切口 ,长 3~ 4cm ,此处大致为腹直肌外缘切口。切开皮肤、浅筋膜 ,向内侧可显露腹直肌前鞘 ,向外可显露外斜肌腱膜。使用拉钩 ,将切口略拉向右下方 ,到达麦氏点位置 ,顺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 ,余下步骤同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应用此种切口 ,行 2 5例阑尾切除术 ,2例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当发现存在妇产科急腹症时 ,若切口不易延长 ,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 ,则关闭腹膜和腹外斜肌腱膜 ,按原切口作腹直肌分离切口 ,且适当延长切口 ,使手术视野显露充分 ,而避免两个切口 ,不影响腹部美观 ,2例右侧卵巢囊肿切除应用了此方法 ,效果满意。随访 2 1例病人 ,时间 3个月至 1年 ,未发现伤口异常。此切口优点 :①适应证较麦氏切口、横纹切口...  相似文献   

3.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铺无菌单,在左(或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点作一垂直于此线的切口,长5~6cm,切开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及筋膜,将腹膜向内上方推开,即可显露精索内静脉1~3条附贴于腹膜外,将其游离3cm并双重结扎切断,缝合切口,术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美容的观点探讨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壁戳孔的最佳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3 91例的三组不同腹壁戳孔 (三个切口分别为 10、10、5mm)手术的优缺点。第 1组在脐与左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 3处内侧 2cm和腹正中线耻骨上 4cm处 ;第 2组脐与左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 3和麦氏点头侧 4cm处 ;第 3组耻骨结节左、右侧各 1cm处 ,分析位置选择的优缺点。结果 除手术时间不同外 (P <0 .0 5 ) ,平均住院天数、切口感染率、中转开腹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 ,应在保证手术安全的情况下 ,尽可能采用双耻骨上戳孔 ,以获得最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5.
33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0岁,平均40.5岁。粪石性阑尾炎24例,单纯性阑尾炎26例,化脓性阑尾炎3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此切口选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即腹直肌外侧缘凹陷处斜切口。半月线切口具有不分离肌层,出血少,损伤小,便于切口延长等优点,但营养不良或阑尾位于非表浅者不适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0岁.1991年4月发现左乳房上方长一肿物,约2×2×2cm,在地方医院行肿块切除术,术后未作特殊治疗.1991年10月左胸壁原切口处,又长一肿物约3×3×3cm,手术切除肿块,病理报告右胸壁转移性癌.术后未作特殊治疗,术后一个月原切口处,又长一肿物,逐渐增大,有下坠感.于1992年5月19日入院.体检:右胸锁乳突肌后缘深部可触及一肿大淋巴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1岁。4月前,在轻度外伤后出现右大腿前内侧疼痛和麻木。开始时症状较轻,但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曾用针灸等方法治疗无效,而于1989年9月4日拟诊为右髂窝部软组织肉瘤而收治。体检时,右髂窝部可扪及约6×3×2 cm 的肿块,质地中等,有明显压痛,不活动,右大腿前内侧痛觉减低,  相似文献   

8.
例1 女,50岁。腹痛、腹泻6个月,低热,腹部肿块1个月。入院前曾以“结肠炎”“肠结核”治疗4个月。查体:消瘦,贫血貌。腹稍隆,偶见肠型。右脐旁扪及3cm×4cm肿块。钡灌肠报告升结肠癌。剖腹探查见盲肠、升结肠处有4cm×5cm肿块,部分回肠粘连浸润,区域淋巴结肿大。作右半结肠切除(包括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0岁,干部。因腹痛1~+年,B 超发现右下腹包块1天而入院。右下腹麦氏点扪及7×4cm 条状包块,不活动,表面光滑,质中等硬,重压包块稍感疼痛。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或回盲部肿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右下腹直肌切口入腹,发现回盲部一囊性包块,其根部与盲肠相连,囊肿与盲肠内侧回肠远端粘连,分离粘连及系膜于根部完整切除,关闭残口,包埋加固,逐层关腹。切除之包块为阑尾囊性病变,5×2.5cm,中间被隔为大小不等之两个囊腔,内为胶冻样液,标本送地区医院病检为“阑尾粘液囊肿”。住院10天,痊愈出院。阑尾粘液囊肿临床较为少见。其发生原因主要是阑尾炎性病变后造成阑尾腔近端狭窄或闭塞,远端粘液腺继续分泌粘液所致。本例为全阑尾分隔型,闭塞部位在阑尾远端1/3及根  相似文献   

10.
阑尾切除术以往多采用右下腹“麦氏切口”。我科自1978年以来对43例阑尾炎采用改良切口“右下腹斜横切口”,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改良切口部位:患者取平卧位,髂前上棘至脐作连线,过连线外1/4处作连线的垂线,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男,28岁。因右大腿外侧无诱因出现肿物5个月而入院。5月前无意发现右大腿中部较健侧增粗,无外伤史,时有隐痛,无跛行。近3个月来,发现右大腿外侧中部有一界线不清,无压痛肿物约5×8cm大小,无不适。在我院门诊行诊断性穿刺,穿刺液为血性不凝液体200ml,曾加压包扎,但2周后复发,较前增大,拍片示:左股骨骨质未见异常,左股骨中上部软组织肿胀。入院行手术,查:右大腿中部外侧是10×10cm大小,基底固定,边界不清,质韧,波动感(±),无触痛肿物,表面皮肤无静脉怒张,邻近关节活动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谢玲  朱圣明 《河北医药》2015,(4):637-638
患者男,16岁,因"发现左腹股沟包块九月余,间断发热7个月"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左腹股沟区可见巨大肿块,大小约20 cm×24 cm,上界至脐水平,下界至左大腿上段水平,外侧至髂前上棘,内侧达脐中线,质硬,有压痛。右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边界尚清,活动尚可,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肝脾检查无明显异常。左下肢活动受限,左脚踝部凹陷性水肿。入院检查:血液分析:WBC 4.8 g/L,RBC0.83 T/L,HGB 26 g/L,PLT 201 g/L。肝肾功、电解质无明显异常,胆红素代谢及凝血功能轻度异常。血球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4岁。主诉左大腿及臀部复发性肿块2年。1979年5月发现左大腿中段有一肿块,酸胀,轻度跛行,于1980年4月在当地乡医院切除。病理报告:左大腿硬纤维瘤。术后18个月发现原切口处组织变硬,切口上方有-14×12cm 肿块。于1983年7月在上海行肿块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基底位于坐骨直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5年起将腹壁纵切口改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即采取腹部横直切口、钝性分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腹壁横切口128例,年龄21~35岁,初产妇102例,经产妇26例;腹部纵切口对照组48例,年龄23~38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8例。两组产妇年龄无明显差异,均有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妊娠高血病等剖宫产指征,两组手术原因构成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1·2手术方法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手术野的皮肤,铺巾,在切口部位做一横切口,长约12~15cm;横行切开皮…  相似文献   

15.
1 病案摘要 男,20y。在一次进行5000m越野跑步训练时,由于路面不平整,当跑至4000m时,感右大腿轻微疼痛,4600m时疼痛不能忍受,步行时明显跛行,随即支撑不住,听到“咔嚓”声后摔倒,急诊入院。诊查:右大腿下段向外成角畸形、肿胀,压痛明显,有异常活动,骨磨擦音阳性。X线片示:右股骨下段骨折。入院后持续硬脊膜外麻醉下,取右股前外侧切口,显露骨折端,见骨折远端向后外方移位,骨折端重叠约3cm,骨折端骨质正常,复位后用8孔钢板固定。50d后X线片示骨折端有骨痂形成。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13岁。因右大腿下端肿物5~+月入院。5~+月前右股骨下端因砸伤横折,经当地医院行“弓”形针内固定术,术后即发现右大腿下端内侧有一鸡蛋大肿物,界限不清,无症状,肿物逐渐增大,在外院两次针吸活检未见肿瘤。入院前该肿物增至儿头大小。查体:体温36℃,脉搏84,血压100/60,表浅淋巴腺未触及。心、肺(-),肝、脾未触及。右大腿  相似文献   

17.
例 1:女性 ,5 8岁。因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1个月。取左锁骨上明显肿大淋巴结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 2 cm处约 4 cm斜切口 ,分离淋巴结时轻度粘连 ,把淋巴结牵出 ,稍做剥离后钳夹周围组织剪开 ,置橡皮片引流条 ,缝合伤口。次日病人再次就诊 ,颈前及前胸明显肿胀 ,伤口处溢出乳白色液体 ,淋漓不断。送检报告 :苏丹 染色有脂肪滴。临床诊断 :颈部胸导管损伤、乳糜瘘。经住院治疗 2周后痊愈。例 2 :男性 ,39岁 ,淋巴瘤病人。因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过度肿大 ,并右下肢水肿行右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取右腹股沟韧带中段下 2 cm,与之平行切口约 5 cm,…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46岁。因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2月入院。2月前患者不慎从三轮车上摔下,即感右髋部疼痛,前屈、后伸活动时更为明显,并渐加重,无发热及注射史。临床检查;右髋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内收、外展尚可,右髂前下棘处压痛明显,X线片示:右髂前下棘处有-2cm×2cm密度增高阴影。诊断:①右髋关节退休性变。②右髋关节软组织内机化,收住院。入院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均未见异常,CT检查示:右髋关节上方有-1.3cm×1.6cm密度增高阴影,CT值为453Ha,周边光滑锐利,密度均匀,似与右髋臼相连,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层次清晰,CT印象:右髋关节软组织内骨化影:①右髋关节撕脱性骨折。②右髋关节血肿机化。在500mAX光机透视下摄4张不同角度摄片观察:右髋关节前外侧软组织大小,周边完整,密度均匀,关节间隙无特殊征象,X线意见:①右髋关节退行性变。②右髋关节软组织内钙化。于1994年10月1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髋关节钙化灶探查术,取  相似文献   

19.
魏云志  周云祥 《河北医药》2002,24(11):885-885
20 0 0年以来 ,我科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 3 6例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6例均为直肠癌行Miles手术 ,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45~ 66岁。1 2 手术方法 在原切口左侧 ,相当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的中外 1/3交界处做一直径约 2 .5~ 3cm的圆形切口 ,将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切除 ,或十字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以确保穿出肠管不受压迫 ,顺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不切开腹膜层 ,伤口大小应能伸入两指。自腹横肌和腹膜之间 ,向左侧腹壁及后腹壁方向钝性分离 ,…  相似文献   

20.
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指由于髂前上棘处附着肌过度牵拉而导致髂前上棘的帽状骨折。本病多为运动伤,多见于青少年,持续性剧烈运动或突然发力均可导致,也可因外界暴力引起。按移位方向分为两种类型:常见的是缝匠肌引起的撕脱骨折,面积小,向前方移位;而某些运动,如打棒球时产生的扭转运动,可以使阔筋膜张肌附着大面积撕脱向后外方移位。该疾病借助于X线、CT不难诊断,可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随着患者对解剖复位及康复时间方面的要求,手术治疗明显增多。但部分医生对手术固定方式认识不深刻,甚至存在误区。本文就手术固定方式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