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36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68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中有2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性别、肿瘤的大小、Dukes’分期、贫血、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以及合并肠梗阻等因素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年龄、吻合方法、肿瘤组织学分型及肿瘤下缘与肛缘的距离与吻合口瘘无明显关系(P>0.05)。包含三个及三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可达到75%。结论若患者为男性且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及肠梗阻中的两项,术前一时难以完全纠正时,应常规行回肠末端造口术。  相似文献   

2.
刘德忠 《现代保健》2014,(10):25-27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直肠癌保肛手术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与肛缘的距离、吻合方式、吻合器类型、病理类型等,统计分析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0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38%;吻合口漏患者与未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在术前合并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术前低蛋白、合并糖尿病,吻合方式、吻合器类型、术中是否方式肛管、病理类型、Dukes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7 cm、术后低蛋白血症、淋巴结转移及黏液腺癌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应注重预防此类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4年 2月共收治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 10 6例 ,其中右侧结肠 35例 ,横结肠 7例 ,左侧结肠 4 3例 ,直肠 2 1例 ;DukesB期 4 1例 ,C期 4 6例 ,D期 19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行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结果 共发生吻合口漏 8例 :左侧结肠 6例 ,直肠 2例 ,均为一期手术。对其中 4例行近端结肠造瘘 ,2例行Hartmann手术 ,2例经保守治愈。左侧结肠癌分期手术 17例均于术后 3个月左右关闭造瘘口。 4例横结肠造瘘中 1例行二期切除。直肠癌行结肠造瘘 11例中 8例行二期切除。全组死亡 2例 :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另 1例术后并发吻合口漏致中毒性休克。结论  (1)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特点是 :①左侧结肠梗阻多见 ;②晚期病例多见 ;③老年患者多见。 (2 )外科治疗的原则是解除梗阻 ,尽量切除肿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一期手术尤其是左侧结肠的适应证要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及总医院2012年-2017年收治的125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高危因素。结果 (1)1253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骨转移发生者106例(8.46%),其中多发骨转移者84例(79.25%);骨转移病灶常见部位有骨盆、胸椎、腰椎、肋骨、四肢骨;溶骨性骨性改变92例(86.79%),成骨性病变6例(5.66%),混合型骨破坏8例(7.55%);其中合并至少2处其他部位转移者81例(76.4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肿瘤分期、CEA水平、病理类型、合并其他部位转移、骨转移类型、骨转移后化疗与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晚(Ⅳ期)、合并≥2处转移部位、CEA水平升高异常和骨转移后无化疗等4个因素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临床分期晚(Ⅳ期)、合并≥2处转移部位、CEA水平升高异常和骨转移后无化疗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行胃、结直肠癌术后良、恶性肠梗阻病因分析。方法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胃、结直肠癌术后良、恶性肠梗阻病例68例,分为肿瘤组和良性组各34例,对他们原发病的手术间期、病理分期、分化类型及肠梗阻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术后死亡及术后存活时间比较。结果两组间在原发肿瘤手术间期、病理分期、分化类型及肠梗阻类型、存活时间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肿瘤手术间期、病理分期、分化类型及肠梗阻类型、存活时间等方面可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良、恶性肠梗阻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2010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普外一科就诊收治的200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高龄结直肠癌有130例(65.00%)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性疾病,有85例(42.50%)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较为多见的术后并发症有肺部及伤口感染等。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患者年龄≥75岁、术前合并有并发症、有低蛋白血症、贫血、手术时间≥210 min及术中有联合其他脏器切除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很多,主要有肺部及伤口感染等,应注意影响其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可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5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以确定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直肠癌手术患者共456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3例,切口感染率为10.5%;合并有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切口长度>15.0cm、手术方式为APR、有术区污染、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3h、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者及肿瘤分期较晚、伴有肠梗阻者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g/L、Ⅲ期/Ⅳ期癌症、术式为APR、手术出血>300ml是影响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外科医师应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等多方面考虑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7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3例,Cox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23.50%(43/18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行TME的21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6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瘘19例,其中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手术96例,发生吻合口瘘13例,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120例,发生吻合口瘘6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10d,平均7.3d.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性别、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不完全性肠梗阻无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下端距肛缘的距离、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吻合器吻合后手工加强缝合有关(P< 0.05或<0.01).16例行保守治疗后愈合,3例严重吻合口瘘患者及时行横结肠造瘘术后治愈.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行TME后吻合口瘘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吻合、充分有效地引流和扩肛是预防和降低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低位吻合等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对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治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选择合适时机行结肠造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28例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成功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28例,其中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11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癌8例,直肠中上段癌4例,全部患者全结肠灌洗后均行一期吻合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恢复好,均短期治愈出院,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可使患者免去分期手术、多次手术的痛苦及结肠造瘘给患者带来的生活不便,减少分期手术所造成的肿瘤医源性播散及手术时机延误,降低治疗费用;只要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28例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成功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28例,其中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11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癌8例,直肠中上段癌4例,全部患者全结肠灌洗后均行一期吻合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恢复好,均短期治愈出院,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可使患者免去分期手术、多次手术的痛苦及结肠造瘘给患者带来的生活不便,减少分期手术所造成的肿瘤医源性播散及手术时机延误,降低治疗费用;只要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9,(3):441-443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白蛋白对术前无低蛋白血症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直结肠癌限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围术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术前、术后7 d的营养状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低蛋白血症、吻合口瘘、肠梗阻和切口水肿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7 d,观察组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 <0. 05),而白蛋白、铁蛋白和转铁蛋白两组相比无差异(P> 0. 05)。结论无低蛋白血症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术期使用白蛋白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无改善,故不推荐对无低蛋白血症的结直肠癌患者常规使用人血白蛋白。  相似文献   

13.
范巍  倪烨  胡飞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10):37-38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结直肠癌外科治疗68例临床结果,提高治疗水平。方法2002年5月~2008年5月共收住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68例,行根治性切除56例,左半结肠切除吻合14例,右半结肠切除吻合16例。Dixon手术18例,Miles手术8例,横结肠造口术7例,乙状结肠造口术5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6例,4例肝部分切除,2例卵巢切除。结果术后66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4.6%、41.7%、25%。结论对可切除结、直肠癌应积极切除病灶,不强调根治术。术前、术后处理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40例结直肠癌合并结肠梗阻患者,有37例患者痊愈出院,有效率为(92.5%)有3例患者因临床治疗无效而死亡,病死率为7.5%,其中3例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因为中毒性休克、心肌梗死、肺部感染或者肾功能衰竭。结论结直肠癌合并结肠梗阻患者临床实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和吻合手术相对比较安全,并且在临床治疗时还应该患者病理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急诊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6年3月间120例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右半直肠癌并肠梗阻84例,左半结肠和直肠癌并肠梗阻36例,其中一期切除吻合80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62例,左半结肠直肠一期切除吻合18例),Hartmann手术12例,Dixon手术7例,回肠乙状结肠或回肠直肠捷径手术10例,肿瘤近端肠管造口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15%),为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肠瘘死亡1例,119例(99.1%)痊愈出院。结论:术中经阑尾残端行结肠灌注并一期切除吻合治疗结直肠瘘并发急性肠梗阻,是方便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并梗阻20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32例,直肠癌并梗阻4例,肿瘤近端肠管造瘘3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0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5例,Hartmann手术4例,Dixon手术2例,肿瘤近端肠管造瘘2例.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包括切口感染8例,腹腔感染3例等,死亡1例,55例痊愈出院.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手术,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直肠癌临床较常见,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进行有效的评估,利于手术顺利实施,本研究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前、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06-01-2018-06-01于鹤壁市中医院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80例结直肠癌患者CT检查肿瘤类型、病灶位置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CT检查T分期、N分期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进一步分析CT检查对结直肠癌分期的效果。结果 CT检查肿瘤类型、病灶位置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均为100.00%;CT检查对结直肠癌T分期的灵敏度为78.43%,特异度为55.17%,准确率为70.00%,阳性预测值为75.47%,阴性预测值为59.26%;CT检查对结直肠癌N分期的灵敏度为56.67%,特异度为78.00%,准确率为70.00%,阳性预测值为60.71%,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TNM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良好,在术前、术后评估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黄展禄 《医疗装备》2022,(22):90-93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形成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漳州市第二医院进行直肠癌LAR(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57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1年内随访统计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将出现吻合口漏患者57例纳入吻合口漏组,未发生吻合口漏519例患者纳入无吻合口漏组。对吻合口漏组、无吻合口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明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形成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NM(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保留LCA(左结肠动脉)与否、术后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实施情况的分布均与吻合口漏相关(P<0.05)。患者性别、BMI(体质量指数)、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生活习惯、高脂血症、术前实验室指标、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神经受侵、肿瘤与肛缘距离、手术出血量、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分布与吻合口漏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未保留LCA、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分别是直肠癌L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对其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妇科收治的342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2例患者中47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3.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多发肌瘤、Ⅱ型肌瘤、手术时间≥35min、切口≥4cm、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多发肌瘤、Ⅱ型肌瘤、手术时间≥35min、切口≥4cm、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均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防治,以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并就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肿瘤分期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00株,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4.0%、18.0%、12.0%、9.0%、9.0%,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脂肪液化、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切口裂开,分别占24.0%、21.0%、12.0%、9.0%,体质量指数、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肥胖、糖尿病以及Dukes分期均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对此类患者应作出正确评估及相关预防性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