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冰冻薄层连续断层标本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8 18年荷兰人Riemer率先用冰冻法制作人体断层标本以来 ,冰冻断层技术为断层解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 。随着切割技术的进步 ,大体断层标本的厚度已由最初的厘米级进入了毫米级 ,为断层解剖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目前 ,冰冻断层标本的锯切工具多为细木工带锯机 ,其连续锯切的断层厚度多在 8mm以上[2~ 5] 。特别是对硬度较大的骨质标本锯切时很难控制其连续切割的厚度和精度 ,如头部。临床影像医学的进步需相应厚度的薄层断层标本加以配合。生物塑化断层技术可制作约 1mm厚的断层[6] ,但其制作费用高、周期长 ,且目前国…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断层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人体断层标本的制作,以供教学、临床和科研应用。但是,往往缺少尸体在锯切前的处理步骤,或处理不当,致使锯切后的断层标本出现左、右侧切面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和厚薄不均现象,从而影响了标本的质量。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工业上是一种新型的管道保温材料。将它用于断层标本制作技术中,是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塑化(Plastmation)研究所Dr.GunthervonHagens于80年代首先使用。本文作者在海德堡大学塑化研究所学习期间.参加了该项技术工作。使…  相似文献   

3.
<正>断层塑化技术在断层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塑化切片技术,将标本塑化后,再用钻石线锯切制成最薄可达20μm的断层标本;②薄片塑化技术,适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髋关节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成年男性右髋部标本5例(新鲜3,常规固定2).先以解剖骨性标志画线.1例先作髋部冠状位MR1扫描.所有标本冻硬后.切制髋部冠状断层标本.结果:观察每一断层标小髓关节的主要结构、殴骨头韧带,髂股韧带和其周围组织的形态.位置、毗邻的特征及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伴;测量结果如下:股骨头垂直径41.2mm,冠状径42.9mm.髋臼冠状径52.7mm.髋臼深度29.6mm.股骨头及髋臼节软骨厚各为3.3mm与2.5mm,股骨头韧带长25.1mm,厚2.6mm.髂股韧带厚7.7mm。结论:髋关节的冠状断层解剖各结构形态、位置及变化规律.为临床骨科、影像学及髋关节镜技术诊断与治疗髋关节疾患,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Ⅲ—Ⅴ对脑神经生物塑化薄片断层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1例薄层切片,同时采用FLASH-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3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以MPR技术完整显示动眼神经的三叉神经的脑池段全程。结果:塑化薄片断层、标本和活体MR扫描,脑神经行程、解剖形态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滑车神经仅在塑化切片上显示。结论:生物塑化薄层切片能够对脑神经进行准确显示,是脑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的横及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①观测15例干性胫、腓及距骨的关节面。②成年男尸右足标本7例,先依骨性标志画线,新鲜2例画线后,各行轴位CT、MRI扫描及冠状位MRI扫描后冻硬,再切制横断层4例,冠状断层3例。结果:①距骨上关节面前、后宽为30.2、23.5mm;距骨内、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30.8、14.9mm与27.5、23.7mm;外踝关节面前缘至距骨颈后缘间距为9.3mm。胫骨内踝与腓骨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21.8、14.7mm和16.9、21.6mm。②观察了每一断层内关节及周围结构的形态、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并匹配相应CT及MRI。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宽32.9mm,距骨上、胫骨下关节面软骨厚1.7mm与1.8mm,胫距关节、内踝处及腓距关节腔径值分别为2.4、2.8、1.4mm,骨间韧带长1.8mm。结论:踝关节的断层解剖,为影像学诊断及关节镜技术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Hagens[1]发明的一项组织保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和艺术等相关领域。生物塑化过程是将生物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用多聚物替代的过程。根据所用的多聚物不同,分为硅橡胶、多聚化乳胶、聚酯共聚体和环氧树脂4种技术[2]。P45断层塑化技术属于生物塑化中的聚酯树脂技术,由隋鸿锦教授[3]于2003年发明。运用该技术制作的塑化断层标本具有干燥、无毒、不变形、便于手持观察等特点,还实现了透明化,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矢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膝关节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矢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成年男尸右膝部标本5例(新鲜3,福尔马林固定2),按解剖骨性标志画线,其中1例标本先行矢状位MRI扫描,所有标本冻硬后,切制矢状断层解剖标本,每例切5个断层,皆观察其内侧面。结果 观察了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交叉韧带、半月板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并匹配同一断层之MRI。测量股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厚为2.3mm和2.4mm,胫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厚为2.5mm和2.6mm,髌骨关节软骨厚为5.3mm,前交叉韧带长36.1mm,前、后交叉韧带中部矢状径为6.32mm和6.51mm,内、外侧半月板矢状径为42.4mm和33.2mm,内侧半月板前、后部厚度为5.1mm和5.8mm,外侧半月板为6.5mm和7.1mm。结论 膝关节的矢状断层解剖各结构形态、位置及变化规律,对骨科及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踝、距下关节病变及损伤的诊断、修复和重建提供矢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用成年男尸右足标本5例,置冰柜冻硬后,每例切制4个踝及后足部矢状断层标本。结果:胫距关节矢状径最长为31.9mm,距骨滑车与胫骨关节软骨厚各为2.5mm与2.4mm,胫距关节间隙为2.6mm,内侧韧带厚为3.1mm;前、后距下关节软骨厚分别为1.5mm、1.2mm与1.7mm、1.4mm,关节间隙为0.8mm与1.4mm,后距下关节矢状径最长为18.9mm,距跟骨间韧带长8.6mm,矢状径为2.6mm。结论:本文结果为临床踝、距下关节疾患的诊治及关节镜技术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冰冻连续断层标本的定标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断层切割技术的发展。人体断层标本的切割厚度已由最初的厘米级进入了毫米级,已可利用冰冻薄层连续锯切的断层标本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对标本内解剖结构进行空间参数的测量。但各断层的外形是不规则的,按常规冰冻锯切方法不易设置定标点,难以将连续的断层标本重新对位和配准,从而影响重建和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的矢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给髋关节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矢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成年男尸右下肢髋部标本5侧,先作髋关节矢状位MR扫描,冰冻后每侧标本切制成6个矢状断层标本。结果:观察每一断层标本内髋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韧带、滑膜皱襞及坐骨神经等结构的形态特征,位置关系及其在连续断层上的变化规律,并配有MR扫描影像。测量如下:股骨头最大矢状及垂直径分别为47.3mm与45.9mm,股骨头顶部关节软骨最厚为2.9mm,髋臼最大矢状径为49.1mm,股骨头韧带宽为4.5mm,髋臼横韧带厚度为2.3mm,坐骨神经最厚为2.9mm。结论:髋关节的矢状断层解剖各结构的形态、位置关系及变化规律,为医学影像学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成人大脑中央后沟及缘上回在冠状断面上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给MRI冠状图像精确定位大脑内微小占位性病变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男性头部标本30例和活体健康成年男性6例,以经AC-PC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获得4mm层厚的颅脑连续冠状断层MRI图像。将扫描后的头部标本,开颅取脑,重要脑回涂以不同颜色,切制成与MRI扫描一致的脑连续冠状断层标本。把标本与相应MRI图像对照观察、统计,以确定中央后沟和缘上回在冠状MRI图像上的定位。结果:⑴在中央后沟首次出现的断面上,锥体束大多消失,其出现率左侧13%、右侧37%;背侧后脑半数仍然存在,其出现率左侧43%、右侧53%。⑵扣带沟缘支出现以后,中央后沟渐移至大脑半球上缘,顶内沟出现。⑶外侧沟由“Y”形变为“-”形时,缘上回完整显现,左侧77%、右侧83%。结论:⑴多数中央后沟首次出现在锥体束消失而背侧丘脑仍然存在的断面上;在切及侧脑室后角末端的断面上,中央后沟消失。⑵缘上回的辨认以外侧沟由“Y”形变为“-”形作为标志。  相似文献   

13.
心包窦及其相邻结构横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明心包窦、心包隐窝横断层解剖学特征,为CT、MRI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按CT、MRI扫描要求,冰冻、锯切30具经防腐固定的男性成年躯干,制成连续横断层标本。对每一断层下断面进行拍照,结合标本和照片对断层面的结构进行追踪观察、记录、分析处理。结果:对心包横窦及其隐窝的断层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阐明其在CT、MRI中的应用意义;横窦体位于主动脉窦口稍上方,向右经右心耳和右心室壁之间通入固有心包腔,向左经左心耳与右心室壁之间通入固有心包腔,主动脉上隐窝在此平面开口于窦体;80%的主动脉上隐窝位于主动脉弓头臂干起始处,主动脉弓、胸腺、上腔静脉之间;上腔静脉后隐窝,出现率为20%;主动脉下隐窝位于主动脉无冠状动脉窦(右后窦)、左冠状动脉窦(左后窦)和左心房之间,出现率为100%。结论:掌握心包窦、心包隐窝及其相邻结构的横断层解剖学特征对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3 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 ,以MPR技术完整显示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全程。结果 :塑化薄片断层、标本和活体MR扫描 ,脑神经行程、解剖形态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Dorello管和展神经海绵窦段在塑化切片上显示良好 ,MRI仅能部分显示。结论 :生物塑化薄层切片能够对脑神经及相关结构进行准确显示 ,是脑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耳颞部矢状塑化薄片与HRCT图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耳颞部重要结构在矢状断面上的形态规律及影像学表现,为该区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取6例成人耳颞部组织块,应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成层厚1.2mm的矢状位连续薄层断面标本,并与对应的HR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 塑化薄层断面与HRCT图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矢状断面可良好显示颞骨结构及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面神经鼓室段及垂直段、前庭导水管等结构显示尤佳。结论 耳颞部矢状面扫描是补充横、冠状面扫描缺陷的一个重要扫描方法。结合塑化薄片、HRCT进行对照研究,可深入了解耳颞部矢状断面的解剖结构,为耳颞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手术提供翔实准确的断层形态资料。  相似文献   

16.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哈根斯教授于1978年发明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生物类标本的塑化保存。目前.生物塑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解剖学教学领域。尽管生物塑化技术对标本的保存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塑化标本保存效果的评价多见于标本的大体水平,而对塑化后标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研究较少。因此,探究生物塑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对CT部分容积分析(PVA)法、体视学法定量测定侧脑室容量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3例尸体颅脑CT扫描,层厚分别为2、5、10mm,用CTPVA法、体视学法定量测定侧脑室容量,后者边长测格大小分别为2、5、10mm,然后对尸体侧脑室铸型测定侧脑室容量,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TPVA法不同层厚之间、体视学法不同层厚、测格之间与铸型侧脑室容量方差分析P值均大于0.05。结论:不同参数对侧脑室容量的CTPVA法、体视学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际测量时,可据要求对参数进行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8.
人体冠状断层标本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要求的逐步提高和数字化可视人体科研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体断层塑化标本制作的需求[1-3],利用电动带锯机制作了去除上肢的人体连续冠状断层标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把这一制作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侧颅底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 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位置关系,测量侧颅底主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茎突、颈动脉管水平段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以及咽旁间隙内的结构,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中观察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和寻找血管、神经等的骨性标志.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茎突至翼突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5.98±2.71)mm和(46.14±2.57) mm、(45.96±2.72)mm和(46.12±2.52)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指导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脊柱胸腰段冠状、矢状和横断面解剖学特点,探索薄层断层切片在观测各髓节及脊神经根走行过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40具成人脊柱胸腰段标本经改良火棉胶包埋法处理,制作16具冠状、8具矢状和16具横位的0.25mm厚连续切片,观察脊神经根走行于侧椎管和椎间管不同区段的解剖关系和椎间孔韧带分布特征,并直接测量相关结构参数。结果:观测了脊柱胸腰段A、B、C、D经4区横断层面、经椎间管内口矢状层面、经两侧椎弓根中心冠状层面的形态和相关参数。结论:三种方位断层切片可较好显示诸多结构位置关系,对脊髓或脊神经源性疾病诊疗和正确辨认手术视野所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