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蓟 《中国实用医药》2014,(24):260-261
目的:探讨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手术室于2012年10月成立系统追踪管理小组,以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9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本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9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结果①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利于手术室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积极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各类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输液流程包括患者领药、自行保存、护士配药、注射、换药、治疗效果观察等过程,如出现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环节[1],其质量管理可以反映一个科室甚至整个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以往的护理工作忽视"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问题,多以管理者为导向,难以发现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衔接的疏失及风险[2]。作为医院管理过程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质量跟踪法于2006年由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个案追踪法在妇产科优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不同时间段某院妇产科各8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质控方法,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个案追踪法,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质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追踪法在妇产科优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个案追踪检查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了解和评价医院职能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流程、质量与安全标准落实情况,为本院护理质量整体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的质控方法结构式检查模式(对照组)和引进的个案追踪检查法(实验组),同时间段对本院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评估两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比较分析,应用个案追踪检查方法的实验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应用传统质控方法检查的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个案追踪检查法评估护理质量水平,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追踪法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4月~2018年5月在本院肾病科、肝胆外科、肿瘤科、神经科、消化内科、感染科、妇产科和内分泌科任职的80例临床护理人员组成追踪管理小组,其中2016年4月~2017年4月2207例患者未接受追踪管理,而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的2149例患者接受追踪管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的护理不良事件,探寻问题诱发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对策,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护理不良事件,对比针对性对策落实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落实追踪法之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相对比追踪法之前有明显提升,护理差错发生率也明显低于追踪法落实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落实追踪管理法可以有效强化护理安全性,减少出现不良护理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追踪法在肿瘤科护理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系统追踪法,对肿瘤患者所接受的诊疗护理服务进行追踪检查,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满意度等。通过填写护理质量控制表及追踪护理并发症等表格,从中分析原因(包括态度、能力、沟通、系统等)。结果:运用追踪法分析和评价,找到原因,通过整改大大降低了肿瘤科质控问题发生的次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下降,基础护理、护理文书、药品管理、消毒隔离等方面的问题,较去年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达标,护患关系和谐。结论:追踪管理法对护理质控及护理安全防范起到了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是肿瘤科护理安全管理改进的有效手段,是提升护理品质,和谐护患关系的良好举措。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189-191
目的追踪法在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效果评价。方法根据我院2016年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的结果,于2017年建立追踪检查组,对比2016年、2017年护理质量指标(高危药物外渗、压疮、使用药物错误)。结果应用追踪法后,高危药物外渗、压疮以及使用药物错误发生率均低于上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法在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2月引入追踪方法学前外科病区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12年3~12月引入追踪方法学后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本院外科病区临床整体护理质量进行管理与评价。结果观察组各管理型评价指标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执行型评价指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对规范执业行为,强化护理质控意识,强调细节管理及提升护理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就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内容患者在医院中,除接受医师的治疗外,即进行相应的护理,护理对患者来说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护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  相似文献   

12.
我院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就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内容患者在医院中,除接受医师的治疗外,即进行相应的护理,护理对患者来说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追踪法引入医院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法根据环节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素结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设计药品管理追踪方案;通过系统追踪法发现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严格落实持续改进。结果促进医院药品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了药师工作效率和药学服务质量。结论系统追踪法的运用,能减少药品管理环节风险因素,提高药品质量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门诊的护理质量管理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在门诊护理工作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思路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本文就精细化管理思路对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的启示、具体运用和应用成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浅谈激励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就是通过某些刺激 ,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 ,从而推动和激发人向着既是组织需要 ,又是个人需要的目标奋进的心理诱导方法。做为科护士长应使现有的人力、物资、设备得到最优运转。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充分体会到 ,正确应用激励法 ,可以从心理上激励、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加强护士长管理的职能作用。1 用关怀激励法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护理工作是一项群体性、连续性、技术性较强 ,脑体力相结合的工作 ,护士班次多 ,倒班快 ,夜班频繁辛苦。护士多是女同志 ,婚育后既要承担辛劳的工作 ,又要负担繁重的家务 ,…  相似文献   

16.
护理质量改进在晨会提问训练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医药世界》2009,(8):466-467
由于临床护士忙于事务,晨会提问往往流于形式,实际收效不佳。我科自2008-01起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应用于晨会提问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实际训练效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2011年将细化管理应用于科室安全管理中以来,在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上,善于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细节问题,通过及时改进工作流程,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吴玲玲  朱慧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95-239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质量的期望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性,给护理工作是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苦难[1].儿科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专科特点,对患儿的安全护理已成为了护理管理人员的重点工作[2].因此,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了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敖惠懿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511-2513
目的探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对该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该科所有护士,根据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职称、工作年限及学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将护士分为五级四层管理,五级即N0、N1、N2、N3、N4,四层即A层护士、B层护士、C层护士、D层护士。比较2012年7~12月与2013年1~6月实行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6个月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实行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护士可实现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调动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罗珍利  何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767-3768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该科推行“护士长—,责任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成员一后勤护士”责任制层级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按新老护士搭配分成两组,病房的床位分为两种。每组任命1名责任组长,上白班制,带领本组护士负责本组治疗、护理、健康宣教及文书的书写。结果实施层次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服务指标中的各满意度、护理安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次管理模式优化护理管理效果,即可提高护士满意度又可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了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地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