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颌面致伤瞬间内压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瑞典创伤模型方法建立动物模型,用重1.03g,射速800-850m/s和1350-1400m/s的钢珠致伤犬和离体犬头,造成重型颌面伤,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变化,通过致伤射速和致伤点距颅脑的距离与脑内压力变化的关系研究颌面部高速投射伤伴发颅脑损伤的机理。实验结果证实,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瞬时空腔效应用、冲击波效应造成的脑内压力变化是伴发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文中还对相关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瞬时空腔效应及血管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速钢珠弹致伤实验动物,用高速脉冲X线机拍摄颌面部致伤瞬间的组织变化,证实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同样存在瞬时空腔效应,但空腔直径仪为钢珠直径的10余倍,空腔内的血管发生明显的震荡损伤。这一结果为颌面部火器伤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新疆地区656例儿童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地区2012年1月~2020年12月各地医院住院治疗的0~18岁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对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创伤部位,病因、创伤季度、全身合并伤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9.8±5.8)岁,男468例,女...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356例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好发人群、受伤原因、骨折部位及合并症等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356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比例为3.75∶1;21~40岁组为高发年龄段(58.5%);交通事故为最常见受伤原因(52.5%);下颌骨骨折发生率最高(68.5%),其次是颧骨颧弓骨折(15.8%);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合并伤。结论:交通事故伤呈上升趋势,颅脑损伤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应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5.
颌面部骨折内固定的新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口腔颌面创伤学组已成立六年。在这六年中.国内外关于颌骨骨折内固定的研究非常活跃,特别是理念有了一些变化,提出了新的概念,与之伴随的是内固定材料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方面的很多重大更新,这些在提高骨折治疗效果、简化操作、减轻创伤、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对颌面骨折内固定的最新理念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牙弓两侧肌肉压力不仅与肌肉的运动状态有关,还与头位,体位,呼吸方式以及吞咽方式有关。牙弓两侧协调的肌肉压力能塑造出比较理想的牙弓形态并长期维持牙弓的稳定,一旦这种平衡失调就会导致错He的形成以及颌面畸形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牙弓两侧肌肉压力不仅与肌肉的运动状态有关,还与头位、体位、呼吸方式以及吞咽方式有关。牙弓两侧协调的肌肉压力能塑造出比较理想的牙弓形态并长期维持牙弓的稳定,一旦这种平衡失调就会导致措(牙合)的形成以及颌面畸形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颌面部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分析颌面部损伤的病因、好发人群及伤情特点。结果表明交通事故伤为首要致病因素,男性青壮年发病率高,年龄分组符合正态曲线,颌面各类损伤中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提出佩带安全带、严禁酒后驾车及强制戴头盔法等能减少和减轻交通事故伤的发生和损伤程度,尤其对头面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4种常用创伤评分评估颌面部骨折的效果,筛选出适合评价颌面部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1009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类型包括单纯上颌骨骨折46例,单纯下颌骨骨折536例,单纯颧骨颧弓骨折233例,复合型骨折194例.术前均采用新损伤严重度评...  相似文献   

10.
240例颌面部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颌面部骨折的致伤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 2 40名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对伤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事故发生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男性居多 ,主要年龄段为2 1-3 0岁 ,多于周六及节假日发生 ,交通事故为致伤的主要原因 ,与其他致伤原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结论 :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 ,且以男性居多 ,多发生于 2 1-3 0岁 ,主要发病时间为周末  相似文献   

11.
颌面创伤严重度评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群体伤和多发伤为特点的创伤日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对创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伤情评估,是现场急救、院前伤员安全分拣、转运和院内专科救治及术后重症监护的重要前提.近40年来,国际上陆续有许多评分方法问世,对创伤的救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颌面部创伤由于死亡率低,其评分的重点,应为损伤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如对咀嚼功能、人体形貌的破坏及其伴随的社会心理障碍.对这种以创伤预后和生存质量为主的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目前还缺乏准确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38例颌面部火器伤临床分析,螺旋扩弓器治疗上颌骨矢状骨折临床分析,髁突矢状骨折的特征和治疗,33例口腔颌面部损伤伴休克的急救处理,煤矿医院口腔颌面创伤885例临床分析,对位不良颌骨骨折患者11例咬合重建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用高速投射物致伤犬颌面部,建立重型颌面伤动物模型。于伤前、伤后不同时间测定脑脑挫伤脊液中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变化,用光、电镜观察脑组织损伤病理特点.实验发现动物伤后发生颅底出血、脑挫伤等损伤改变,脑脊液中CK—BB值明显升高,说明颌面部重型火器伤后存在颅脑损伤,CK—BB的测定有助于对颌面部火器伤患者整体伤情及预后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钛镍牵引器重建犬下颌骨节段缺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利用钛镍合金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特性,实现牵引器完全内置和自动牵引成骨重建节段性下颌骨缺失。方法 实验动物为成年杂种犬,手术造成一侧下颌骨体部1~3cm节段性缺失,应用Bi-focal牵引成骨技术,安置自行设计制作的内置式钛镍合金牵引器,术后3个月处死实验犬,取下颌骨观察骨再生情况。结果 钛镍牵引器组织相容性良好,能自动完成牵引骨形成,初步修复下颌骨的节段性缺失。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证实再生骨骨化良好。结论 内置式自加载钛镍合金牵引器的应用有望形成一种简便实用的牵引成骨技术,在解决下颌骨功能重建问题上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080676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96例治疗体会/蒋勇联…∥口腔医学.-2007,27(5).-277~278  相似文献   

17.
关注颅颌面交通事故伤——加强宏观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地总结了近10余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与防治现状,简要介绍了颌面部交通伤的伤情特点及流行病学状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在颌面交通伤救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开展对交通伤的预测和预防研究,努力提高救治水平,将是我们今后15-20年所面临的重大社会责任。作者建议,今后一段时间内,颌面创伤的学术发展应重视创伤严重度评分的研究和应用,争取进行全国性颌面交通伤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开展颌面部撞击损伤机制和创伤预测模型的研究,以促进颌面部交通伤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创伤弹道的病理形态学及代谢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初速1300m/s,重0.7g的钢珠致22只狗颌面软组织损伤。观察和测定伤后不同时间伤道组织的病理形态及ATP含量的变化。结果证明皮肤及口腔粘膜的挫伤区仅为0.1-0.2cm,肌层的挫伤区为0.5-0.8cm。早期清创损伤组织的代谢功能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创伤院内评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拟建立统一的具有专科特性的颌面部创伤严重度评分标准 ,为进一步对伤度分级提供基础。方法 在AIS 90的基础上 ,增加临床高发的颌面创伤诊断条目 ,将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颜面畸形 3个主要病症列入评分指标 ,规定伤度参数 ,得出颌面创伤严重度评分 (MTS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纯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颧弓、上下颌骨或颧骨复合骨折以及软组织伤各组之间平均评分差异有显著性。MTSS为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本口腔颌面创伤严重度评分公式可以预测其治疗时医疗资源的消耗 ,对反映口腔颌面创伤的程度具有可信性、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1693名颌面创伤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1986-1995年10年间1693名颌面创伤住院患者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颌面创伤患者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16%,并呈逐年递增趋势;男女比例为6:1,20-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占47%,居地首位,颌面损伤以多发性骨折为主,人均骨折部位数为1.7个,在颌面骨骼中,下颌骨骨折最常见,其次是颧骨和上颌骨,颅脑伤是颌面骨折最常见的合并伤,面中部较面下部骨折更易造成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