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肾移植患者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25例肾移植术后伴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在发病即刻、对症治疗后48h进行血浆BNP测定,并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其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BNP测定值将患者分为2组:Ⅰ组患者19例BNP>400pg/ml;Ⅱ组患者6例BNP≤400pg/ml,对两组治疗前后的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发病即刻BNP明显高于警戒水平(1893.21±350.34pg/ml),超声心动图提示LVEF低下(42.38%±6.74%),其中12例为容量超负荷引起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而无其他合并症,7例为移植肾功能不全合并重症感染诱发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Ⅰ 组患者经强心、利尿或透析等抗心力衰竭治疗48h后,复查血浆BNP明显降低(305.35±45.21pg/ml),LVEF升高(55.36%±6.26%),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Ⅱ 组患者在发病即刻血浆BNP为78.52±23.26pg/ml,明显低于Ⅰ组水平,其LVEF(59.72%±4.92%)明显高于I组水平(42.38%±6.74%).6例患者中有5例为移植肾功能正常但合并重症肺部感染,1例在接受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时,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导致的呼吸困难.Ⅱ 组经对症治疗48h后复查血浆BNP和LVEF均无明显变化(分别为67.44±31.05pg/ml和62.31%±10.08%).结论 快速血浆BNP检测是判断血容量的敏感指标,有助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容量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Tei指数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 (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 ,LVEF)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对心功能的影响 ,同时对两种指标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PCI的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术前及术后检测左心室Tei指数及常规超声心动图LVEF。结果 :PCI后Tei指数LVEF均有改善 ,Tei指数较LVEF敏感性更高 ,两者相关性良好。结论 :Tei指数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后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观察肺静脉内径变化在诊断左心功能不全时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229例左心功能不全时肺静脉显示率及内径变化规律并与X线胸片右上肺静脉的显示率及肺血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肺静脉显示率超声心动图显著高于X线胸片.左心功能Ⅲ-Ⅳ级时肺静脉内径明显增宽≥1.25cm.结论左心功能轻中度减退不引起肺静脉内径变化,当肺静脉内径≥1.25cm可作为超声诊断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指标.超声心动图观察肺静脉诊断左心功能不全优于胸片.  相似文献   

4.
吕文学  刘莉  曾传彪 《武警医学》2009,20(10):917-919
 目的 探讨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两组均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再加用小剂量螺内酯和卡维地洛治疗,随访10个月,评估心功能分级变化,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结果 (1)两组治疗后均有效,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显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 VS 73.5%,P<0.05),(2)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各项指标变化显著.结论 CHF患者长期使用小剂量螺内酯和卡维地洛有益于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评价左心功能不全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并行PCI的24 627例冠心病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左心功能不全组(LVEF<50%)2 182例和左心功能正常组(LVEF≥50%)22 445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和PCI术后30 d及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评估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对PCI术后30 d及12个月的MACCE事件发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30 d,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PCI的MACCE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心功能正常组(2.4%比0.5%,P<0.01);术后12个月,左心功能不全组也高于左心功能正常组(6.6%比2.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值<50%为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左心功能不全是PCI术后30 d及12个月发生MACCE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郭晋爱  孙波  胡文莉  周勇  傅涛 《人民军医》2008,51(6):372-373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伴心功能Ⅲ~Ⅳ级60例,分为观察组(氯沙坦加卡托普利组)和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各30例,比较两组6个月内血压、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血压无显著差异(P〉0.05),左心功能及左室结构差异显著(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在改善左室功能和结构方面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心肌存活状况及治疗策略进行评价。方法7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5±10)%]患者,均行99Tcm-MIBISPECT、18F-FDG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预测存活心肌。灌注缺损、代谢填充(灌注-代谢不匹配)为心肌存活;灌注、代谢均缺损(灌注-代谢匹配)为心肌无存活;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壁运动、LVEF、左室舒张末径(LVDd)及收缩末径(LVDs)。血运重建术或内科保守治疗后3-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评价左室壁运动改善情况及LVEF、LVDd及LVDs的变化。结果41例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术,29例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心肌代谢显像判定为存活心肌节段≥20%的46例患者中,31例接受血运重建术(A1组)、15例内科保守治疗(A2组);存活心肌节段<20%的24例患者中,10例接受血运重建术(B1组),14例内科保守治疗(B2组)。4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无差异。血运重建术后,A1组LVEF由(37.19±9.52)%增至(46.10±7.62)%(P<0.05),LVDd由(57.62±5.89)mm降至(52.38±4.42)mm(P<0.01),LVDs从(44.4±9.53)mm降至(38.35±8.02)mm(P<0.05),存活心肌节段运动情况记分由(10.67±8.14)分改善为(6.77±6.32)分(P<0.05);上述指标在A2、B1、B2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99Tcm-MIBISPECT、18F-FDGPET显像对心肌存活的评价有助于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急诊PCI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和保守组,各54例患者.两组患者急诊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在此基础上介入组患者实施PCI治疗,保守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联合口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 介入组患者的心衰、心绞痛、再次梗死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保守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介入组患者心脏功能分级情况,及LVEDD、LVEF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在治疗前与保守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与保守组相比,介入组患者心脏功能分级情况,及LVEDD、LVEF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的改善程度均具有显著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对患者近期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并预测二尖瓣修复术(mitral valve repair,MVR)疗效。材料和方法:2004-03~2006-06对120例MVR手术的患者行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6.1&#177;5,4个月)。重点比较手术前、后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程度、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并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对疗效进行预测。结果:术后MR程度及左房室大小均较术前显著减小。术前LVEF〈60%的患者术后LVEF明显改善。MR复发者7例(5.8%),LVDd无明显缩小者13例(10.8%),术后LVEF无明显改善者18例(15%)。术前LVEF〈60%、LVDs≥45mm、存在心梗是术后左室功能无改善的危险因素;而存在心梗也是术后LVDd无明显缩小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二尖瓣关闭不全作出精确诊断,对预测MVR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为对照标准,探讨双源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及其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1月~6月冠心病患者58例,其中合并II型糖尿病患者29例。全部病例于3天内行心脏双源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左心功能各参数。结果: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0.702~0.8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所测冠心病合并II型糖尿病组左心功能指标EDV、ESV值均较非糖尿病组测值高,EF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评价左心功能相关性好,双源CT是一种评价左心功能准确可行的方法,一次冠状动脉造影所获得的数据,不但可评价左心功能,还可评价冠脉狭窄情况,无需额外增加对比剂和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2例确诊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RBBB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从发病至到达我院行直接PCI时间〈12h,术后血流只达到TIMI2级,且完全性RBBB仍存在,予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0mL加Lipo-PGE120μg静脉缓慢推注2次/d,共3d;对照组予硝酸甘油用5%葡萄糖稀释(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50~100μg/min持续静脉缓慢滴注3d。两组患者均予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及彩色多普勒二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住院期间LVDd、LVEF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年,治疗组患者的LVDd明显降低,LVEF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内治疗组中完全性RBBB消失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后存在无复流现象,经应用Lipo-PGE1可改善心肌微循环,挽救更多濒死心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从而达改善心泵功能,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PCI治疗的83例ACS病人为观察对象,病人于PCI治疗前,治疗后7 d、30 d、90 d、180 d进行超声检查评价病人的左心功能,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率、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室间隔厚度,3D-STE检测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R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同期在院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正常人60例为对照。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及LSD-t法,比较病人心脏功能在各个时间节点与正常人的不同。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率、左房前后径、左室前后径数据在PCI治疗前,治疗后7 d、30 d、90 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均P0.05);接受PCI治疗后,心率、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均逐渐降低,至PCI治疗后90 d下降至最低点(P0.05),接近并达到对照组水平。随着时间节点向后延伸(PCI治疗前、治疗后7 d、30 d、90 d、180 d),LVGLS、LVGCS、LVGRS、LVEF逐渐升高,LVEDV、LVESV逐渐降低(均P0.05),在PCI治疗后180 d时达到随访的高点;同对照组人群比较,不同时间节点LVGLS、LVGCS、LVGRS、LVE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V、LVESV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病人的左心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接受PCI治疗后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正常人水平。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无创地用于评价ACS病人PCI术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非同步性运动及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应用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获得心尖四腔切面组织速度图,获取左心室6个壁共12个节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Tp)、达峰速度(Vp),并计算Tp、Vp的标准差(Tp-SD、Vp-SD)及12个节段中任意2个节段Tp、Vp的最大差值( Tp-maxD、Vp-maxD).同时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结果 冠心病组LVEDV、LVESV较正常对照组增加,LVEF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Tp、Tp-SD、Tp-maxD均明显延迟,Vp、Vp-SD、Vp-maxD均明显降低(P<0.001);Tp与LVEF呈负相关(r=-0.559,P<0.001);Vp与LVEF呈正相关(r=0.801,P< 0.001).结论 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可用于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Tp、Tp-SD、Tp-maxD、Vp、Vp-SD、Vp-maxD 可作为定量评价左室收缩运动同步性的有效指标,且左室运动同步性异常加重左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显像 (TTI)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室室壁运动和左室功能变化。方法 :冠心病组 35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在组织位移曲线图状态下测定左室各节段及二尖瓣收缩期最大位移。左室射血分数 (LVEF)采用心尖四腔观单平面改良Simpon方法。冠心病组每位受检者上述测量均于术前、术后 1周、术后 3个月分别进行一次。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运动异常节段心肌位移值明显减小 (P <0 .0 1) ,冠心病组左室射血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P <0 .0 5 ) ,收缩期 6个位置二尖瓣环运动位移平均值呈有意义的减少 (P <0 .0 5 )。与术前相比 ,术后 1周运动异常节段位移值以及LVEF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术后 3个月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线性相关分析表明二尖瓣环位移值与LVEF的相关性较好 (r =0 .83,P <0 .0 1)。结论 :TTI技术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后局部血运改善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132例,术中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依据术中SpO2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SpO2<90%,n=64)和对照组(SpO2≥90%,n=68)。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术后四周两组间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6个月时的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对照组多[(1.9±0.9)vs(1.2±0.8),P<0.05)],前降支为梗死相关血管的比例多于对照组(62.6% vs 41.2%,P<0.05);术后4周观察组的LVESV、LVEDV较对照组高,LVEF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个月时的6 MWT距离较对照组短,且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是评价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一种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的价値。方法:尿毒症组(n=45)和健康对照组(n=38)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尿毒症组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29,LVEF≥50%)和心功能减退组(n=16,LVEF<50%),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出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退组室间隔、左室后壁明显增厚,左房内径增大(P<0.01);心肌应变比较,心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肌整体LS、CS均明显减低(P<0.01),心功能减退组较心功能正常组应变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超声二维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能够早期准确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其中纵向、径向应变较LVEF更早的发现心肌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PCI术后患者N-proBNP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84例,按ACS治疗分为6组:PCI且UA组;非PCI且UA组;PCI且N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PCI且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依次测量入院时、入院后24 h、7 d的N-proBNP水平.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血浆N-proBNP水平高于UA组.无论是否行PCI术,患者入院后24 h的N-proBNP显著增高;7 d时N-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行PCI者入院后24 h和7 d的N-proBNP水平与同时期未行PCI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0 d内发生猝死、有症状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第7 d N-proBNP水平,与未发生心脏相应事件的患者的N-proBNP水平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N-proBN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CS类型相关,PCI介入治疗可以使血浆中N-proBNP水平下降,N-proBNP可作为判断AC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袁红梅  温宁笑  徐劲松 《武警医学》2014,(6):582-584,587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在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左室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NSTE.ACS入院且符合条件入组的患者10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早期(24—48h)介入治疗组(49例)和延迟(≥48h)介入治疗组(52例)。比较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冠脉病变情况、治疗经过及结果,术前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n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来评价不同的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生活质量、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LVDd、LVEF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0d早期介入治疗组与延迟介入治疗组LVDd[(50.83±5.02)vs(52.15±4.79)]、LVEF[(60.98±7.06)vs(57.24±7.08)]相比,早期介入治疗组明显优于延迟介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迟介入治疗相比,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急性NSTE-ACS的左室功能恢复,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免疫法检测7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浓度,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院1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观察发病3月内是否发生心衰、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血管死亡等心血管事件,比较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别。分析两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cTnI及入院第七天血浆NT-proBNP和LVEF、LVEDD的相关性。结果 45例患者未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均与cTnI呈正相关,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浓度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是反映左心室功能不良的更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程度并预测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