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的眼部感染在临床较为少见,由于常见症状为眼部干、痒、涩,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等,极易被误诊或漏诊,现将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女,54岁.因间断自双眼中取出"白色丝状分泌物"3年余,于2010年9月1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既往体健;3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结膜充血,轻微发痒,洗脸后可从双眼内眦部取出数条白色丝状物,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慢性结膜炎,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0,眼睑无明显肿胀,睑、球结膜轻度充血,结膜囊可见到白色丝状物,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光(-),虹膜棕色,纹理清楚,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膜囊取出物检查怀疑为眼部寄生虫,但因虫体破坏未能确定虫体性质.次日,滴1%丁卡因滴眼液后,从患者右眼结膜囊取出虫体10条,左眼取出7条.取出物再次送检,证实为结膜吸吮线虫;最终诊断为双眼结膜吸吮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7.5个月,诉左眼内发现白色线虫2d,于2010年9月就诊于我院.1个月前发现患儿经常擦揉左眼,2d前母亲在哺乳时发现左眼有小白虫在角膜上蠕动,欲白行取出未成功,遂来医院就诊.检查:双眼结膜未见充血,角膜及结膜表面未见线虫,翻开上下眼睑,于结膜囊处也未见线虫,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局部点0.5%丙美卡因麻醉药物2 min后,发现左眼有白色线虫游出,用蘸有生理盐水棉签先后连续取出白色线虫.虫体长度在6~18 mm,宽0.3~0.8 mm,呈乳白色、半透明,为两头尖线状虫.右眼未发现线虫,该白色线虫经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诊断:左眼结膜吸吮线虫病.左眼给予托百士眼药水3次/d点滴,于 26 d后左眼又取出1条吸吮线虫.观察3个月左眼未再发现虫体出现.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男,12岁.主因右眼红,异物感伴分泌物3d来院.眼部检查:视力双眼1.0,右眼结膜中度充血,结膜囊有少量分泌物,右下穹窿结膜内可见两条白色线状虫体活动.诊断:右眼结膜线虫病.丁卡因表面麻醉后,以眼科镊夹出,见两虫体分别长约2cm及1.5cm.取出后给予妥布霉素眼药水点右眼.虫体标本请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患者一周后复查,症状消失,眼部未发现寄生虫.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7.5个月,诉左眼内发现白色线虫2d,于2010年9月就诊于我院.1个月前发现患儿经常擦揉左眼,2d前母亲在哺乳时发现左眼有小白虫在角膜上蠕动,欲白行取出未成功,遂来医院就诊.检查:双眼结膜未见充血,角膜及结膜表面未见线虫,翻开上下眼睑,于结膜囊处也未见线虫,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局部点0.5%丙美卡因麻醉药物2 min后,发现左眼有白色线虫游出,用蘸有生理盐水棉签先后连续取出白色线虫.虫体长度在6~18 mm,宽0.3~0.8 mm,呈乳白色、半透明,为两头尖线状虫.右眼未发现线虫,该白色线虫经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诊断:左眼结膜吸吮线虫病.左眼给予托百士眼药水3次/d点滴,于 26 d后左眼又取出1条吸吮线虫.观察3个月左眼未再发现虫体出现.  相似文献   

5.
张俊  张瑞军  安月娟 《眼科》2001,10(4):238-238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 ,6个月。 2 0 0 1年 2月 15日 ,其母亲发现 ,患儿左眼内有一白色线条状物 ,特来我院就诊。予左眼结膜囊内点盐酸丁卡因表面麻醉后 ,翻开眼睑 ,见上睑穹窿部 2条白色虫体蠕动 ,用镊子取出 ,结膜面局限充血 ,粗糙。右眼结膜无充血及水肿 ,未见虫体。取出之虫体经河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 ,随访 3个月未见虫体再出现。收稿日期 :2 0 0 1 0 6 0 42 讨论结膜吸吮线虫又称眼线虫 ,主要寄生于猫狗的结膜囊内和泪管内 ,偶然寄生于人眼的结膜囊。眼线虫的生活史目前尚不十分明确 ,中间宿主可能是饭蝇、蟑螂…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男,60岁。右眼痒、痛、不适、异物感10d。曾在外院诊断为结膜炎、干眼症,给予消炎、人工泪液眼药水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患者视力1.0,裂隙灯检查右眼睑结膜充血,轻度水肿,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透明,KP(-)。左眼未见异常。双眼眼底正常。右眼结膜囊内可见5条白线状小虫蠕动。询问病史,家中豢养小猫1只,平时与猫有亲密接触行为。处理:嘱患者仰卧位,于右眼内点5g/L丁卡因表面麻醉1次/3min,共3次,用显微镊在聚光灯下取出线虫5条,送检观察。虫体观察:5条虫均为白色线状,略透明,最长约105mm,最短约80mm。送检验科确定为结膜吸吮线虫。2讨论结膜吸吮线虫(thelaz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0岁.2009年7月24号因右眼异物感、眼痒、眼红、流泪、畏光,来我院眼科就诊.检查:右眼结膜囊内数条白色线虫活动.立即用0.5%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在裂隙灯下用镊子取出线虫8条,白色,半透明,长者约14mm,短者长约7mm.线虫取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点用抗生素滴眼液.诊断为眼结膜吸吮线虫.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6个半月.家人发现双眼结膜囊内有小虫10d于2009年10月20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检查见右眼结膜囊内2条、左眼结膜囊内3条蠕动的乳白色、半透明的线虫,双眼结膜均轻度充血,裂隙灯检查角膜、前房及晶状体、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均未见异常.该患儿有宠物狗接触史.初步诊断为双眼结膜囊内寄生虫.用镊子及棉签取出2条,立即送山东大学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2条,分别长10mm与8mm,宽0.35ram与0.3mm.因患儿哭闹不已,其余3条稍后待患儿能较好合作后也用上法取出.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籍。因左眼异物感、畏光、流泪、发痒3周于2005年9月23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查:双眼视力1.0,左眼结膜充血水肿,上下结膜囊内各可见一条淡红色蠕动线样虫体,结膜、巩膜及角膜均末发现穿孔和溃疡,双眼前后段正常。具有猫、狗接触史。诊断:左眼结膜囊内寄生虫。用1%地卡因滴左眼2次后,裂隙灯下取出成虫2条,送检验科及病理科鉴定为雌雄结膜吸吮线虫各1条。雌虫宽0.35mm,长8.5mm,雄虫宽0.3mm,长10mm。2讨论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callipaeda)是一种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的结膜囊及泪道的线虫,也可寄生于人…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2 1岁 ,因右眼异物感 1个月于 2 0 0 1年 7月 2 1日就诊。经裂隙灯检查发现 ,右眼结膜轻度充血 ,结膜囊内 3条呈半透明细长线状虫体 ,长约 15 m m,游走灵活。滴表面麻醉剂后用镊子取出。经南京大学寄生虫教研室鉴定 ,诊断为结膜吸吮线虫。治疗 :用呋喃西林反复冲洗 ,抗生素眼液每日5~ 8次 ,5 d后症状消失。2 讨论吸吮线虫又称为东方眼虫 ,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结膜囊、泪道内。中间宿主为蝇类 ,蝇舐吸终末宿主眼分泌物时将卵食入 ,在蝇体内发育成感染期幼虫 ,移至口器。蝇再次舐吸动物或人眼时传播感染 ,幼虫在终末…  相似文献   

11.
结膜囊吸吮线虫1例解放军230医院周胜华,李娟患者女24岁双眼痒、异物感2个月,1993年9月9日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曾先后从双眼结膜囊内取出4条白色线形虫。体检未见异常。双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下穹窿部可见蠕动的白色线形虫,右眼2条,左眼1条。...  相似文献   

12.
结膜吸吮线虫病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女 31岁 ,农民。 1989年 8月 4日 ,因右眼痒、流泪 4天 ,照镜子时发现有白色线状虫体存留 ,故来院就诊。查 :右眼结膜局限性充血 ,下方结膜囊内可见乳白色小虫蠕动 ,呈团状。轻微刺激后小虫消失。病人闭目休息片刻后 ,小虫再次出现 ,裂隙灯显微镜下用镊子共取出 6条白色线状虫体 ,放于生理盐水中 ,约 2 4小时后死亡。该虫经省寄生虫病防治所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随访一年双眼均未再有虫体出现。例 2 ,男 2 5岁。1998年 9月 16日 ,因左眼异物感 1月余 ,早晨洗脸时从左眼擦出一条白色线状虫体 ,后仍感左眼有虫体蠕动 ,故来院就诊。裂…  相似文献   

13.
廖周鹏  孙润安  单武强  李曼 《眼科》2023,(4):280-281
45岁男性患者左眼红、痒1周。检查见左眼结膜囊上方数条白色线状虫体蠕动,表面麻醉后用显微镊取出,共11条,检验科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随访3个月,未见再次感染。(眼科,2023,32:280-281)  相似文献   

14.
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又称东方眼虫,偶可寄生于人眼,现将2例报告如下. 例1,患儿,男,1岁9个月.因发现左眼红肿、睑裂变小、分泌物多、畏光、患儿常揉眼5个月余于2008年4月3日就诊.曾在当地卫生院诊为"结膜炎"给予抗炎滴眼液点眼,病情无好转.眼部检查:左眼睑轻度肿胀,泪器正常,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 ),少量黄白色黏稠状分泌物.睑结膜表面粗糙,并有散在出血点.上睑外眦及上穹隆部可见数条乳白色半透明线状虫体快速蠕动.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湿棉签逐条粘取,共取出6条.患儿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检查不配合.右眼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例1,男,30岁,牧羊人,放牧时被一异物撞击一下左眼,即感眼疼、流泪、眼内异物感。在家中口服红霉素、滴氯霉素滴眼液无效。于第2天来院就诊。检查发现:左眼结膜充血、水肿,白色粘丝样分泌物,结膜囊内有白色线状物,活动迅速。滴1%地卡因滴眼液,用生理盐水冲洗无效。用眼科镊子取出虫子6条,头端色深体色白,长约1mm。结膜囊内滴润舒滴眼液及1%可的松滴眼液,3天痊愈。将虫体送滨州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羊狂蝇幼虫。例2,女,23岁,渔民。诉晒海产品时一苍蝇飞入右眼中,当时眼内有异物蠕动感,揉眼后症状未改善,来院就诊。眼部检查:右眼结膜充…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5岁,于2014年8月因“右眼异物感、眼痒1周余,家属发现眼内虫子半天”于我院眼科就诊。询问病史,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山间农田作业,无养狗和猫等宠物史。但1个月前到乡下时有不明昆虫飞入眼内病史。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右眼1.0,左眼1.0,眼压(IOP):右眼16.0 mmHg,左眼15.3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眼睑无红肿,泪点开口正常,睑、球结膜无充血,穹窿结膜明显充血,血管扩张,可见少许黏性分泌物。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右眼结膜囊、结膜表面及角膜均未见虫体,屈光介质透明,眼底未见异常。1%丁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后再次检查可见:右眼球结膜表面可见一条乳白色、细长的线状虫体,快速蠕动移行于整个球结膜及上下穹窿结膜(见图1)。以镊子抓取,感质韧。取出虫体,再次给予1%丁卡因表面麻醉数秒后,翻转上睑,充分暴露上穹窿结膜,用蘸有10%碘酊的消毒棉签先后连续取出5条相似线虫(见图2),左眼未发现线虫。全身检查无异常。将取出的线虫置于0.9%氯化钠溶液中,见虫体运动灵活,似蛇形卷曲快速游动。送病理学检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大小为(10~15)mm×(0.1~0.3)mm,两端逐渐变细,头部钝圆。体表呈现锯齿状环纹,边缘锐利,尾端向腹侧卷曲。头端细圆,略呈六边形口囊位于头端中央,无唇瓣(见图3)。经湖北医药学院寄生虫教研室确认,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该患者诊断为右眼结膜吸吮线虫病。虫体取出后,患者右眼异物感症状明显缓解,给予本院药剂科自制的0.3%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4 次/d,1周后眼球前后节均未见异常。目前该患者仍在进一步随访中,至今眼部未再次发现虫体。 讨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thelaziasis)是一种少见的以感染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的犬、猫等动物为传染源,以果蝇为传播媒介的眼科寄生虫疾病。该病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我国自1917年首次发现人体感染病例至今已有380余例,呈散在发病,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北、安徽3省[1]。人体感染虽然与年龄、性别无显著关系,但农村多于城镇,幼儿较为多见。眼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寄生于人眼结膜囊内,以上穹隆和外眦部多见[2]。因虫体摩擦及口囊吸附产生机械刺激,或虫体分泌物产生化学刺激,引起眼异物感,眼睑水肿,眼痒感、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结膜囊分泌物多等眼部不适,导致泪道感染、结膜炎、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等[3]。严重者虫体还可进入眼内,导致失明[4-5]。在我国,冈田氏绕眼果蝇既是该病中间宿主又是其传播媒介[6]。该果蝇活动的高峰季节为6~9月,从感染期幼虫进入终宿主至发育为开始产卵的成虫所需时间大约为50 d,成虫寿命可达2年以上[7]。结膜吸吮线虫的致病作用与虫体数量和发育阶段有关。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易变,加上眼科医生经验不足,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及误治。 本病例的特点主要为:成年患者,籍贯为湖北--结膜吸吮线虫病的老疫区,非农业户口,无宠物接触史但有蝇类可疑接触史。发病时间为夏季,发病过程与结膜吸吮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吻合。该患者有眼异物感1周余,但未引起重视,直至其家属发现眼内有虫子才来就诊。来院后第1次检查未发现虫体,其原因可能为虫体喜于藏匿在结膜囊,尤其上穹隆深部,不易暴露。另外虫体颜色与球结膜颜色接近,且虫体移行速度极快,这些都可导致检查医生不易发现虫体。当结膜囊内点用丁卡因表面麻醉药后,虫子受到药物刺激,从结膜囊深部游走出来才被发现。此外,该病应注意与慢性变态反应性淋菌性结膜炎、眼蝇蛆病、眼囊尾蚴病、眼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该病治疗方法主要是取出虫体。经结膜表面麻醉,虫体暴露后,用镊子快速夹出或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结膜囊。取出虫体后最好辅以抗生素滴眼液滴眼,以防并发细菌感染,一般不需全身性药物治疗。本例患者眼内寄生虫体数较少,发现早并及时取出,眼部刺激症状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既往的结膜吸吮线虫病均以单发、单次的病例为主,但也有取虫后不足半月症状复现,考虑虫体未取净或成虫潜伏、产卵于结膜下[8]。因此,眼科医师在取虫体时,应注意充分暴露穹隆部,尤其上穹隆,避免虫体残留。并且告知患者,定期复查,随访期应长达3~6个月。 结膜吸吮线虫病为人畜共患病,重在预防。关键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易感人群的卫生宣教。目前结膜吸吮线虫病尚无疫苗预防,建议积极防治犬、猫等家畜原发疾病,避免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对于眼科医生,本病例警示如下:仔细听取病史、认真检查操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避免贻误病情。湖北省老河口市曾是该病高发地区,但随着动物管理、灭蝇、防蝇等措施行动的开展,未见有新病例的报道[6]。本报告应引起本地区眼科医生及居民的注意,结膜吸吮线虫病又出现了。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岁.主因左眼下穹窿肿物3年余,于1999年3月10日来我院眼科就诊.临床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神志清,查体合作.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2,双眼眼压正常,右眼未见异常,左眼下穹窿部结膜下可见圆形的结节,直径约1.0cm,触及坚实而有弹性,无压痛、活动度良,周围结膜无充血、无水肿,余均未见异常.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疑结膜下囊肿,在局麻下行左眼结膜下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出血不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分离结膜取出一约0.8cm×0.8cm大小白色半透明呈囊状的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镜下可见虫体及头节,病理确诊为结膜下猪囊尾蚴,术后口服抗生素及吡喹酮等药物.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2岁于2003年6月中旬来诊。当日上午在自家门前玩时,右眼被飞虫叮咬.患者自觉眼痛,痒,有虫爬感,流泪来诊。裂隙灯检查:右眼球结膜充血,角膜光泽,Kp(-),Ty(-),虹膜及瞳孔均正常,晶状体透明。结膜囊内有白色线状小虫蠕动,并且蠕动速度较快,不易拿出。诊断:石眼结膜囊吸吮线虫。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7岁。主因左眼下穹窿肿物 3年余 ,于 1999年3月 10日来我院眼科就诊。临床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 ,神志清 ,查体合作。眼部检查 :双眼视力 1.2 ,双眼眼压正常 ,右眼未见异常 ,左眼下穹窿部结膜下可见圆形的结节 ,直径约1.0 cm,触及坚实而有弹性 ,无压痛、活动度良 ,周围结膜无充血、无水肿 ,余均未见异常。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疑结膜下囊肿 ,在局麻下行左眼结膜下囊肿切除术 ,术中见出血不多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分离结膜取出一约0 .8cm× 0 .8cm大小白色半透明呈囊状的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 :镜下可见虫体及头…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10个月,于2008年12月17日来诊.其父母发现患儿在睡觉时左眼结膜囊内有虫爬动,取出白色虫体2条,长1~2cm.检查时患儿左眼结膜未见明显充血、水肿,右眼无异常.来诊时虫体尚存活,虫体肉眼观察为乳白色,长圆柱形,大小(0.02~0.03)cm×2cm,游走灵活.显微镜下见虫体体表除头尾两端外均有微细横纹,横纹边缘锐利呈锯齿状.头端钝圆,有角质口囊,酒杯状(图1).尾端较尖,向腹面卷曲(图2).并可见子宫内充满虫卵(图3).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 Railli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