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消化道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及射频等,但对于直径≥3锄的粗蒂或宽基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我科采用尼龙圈对消化道巨大息肉实施套扎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5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用射频治疗仪,内镜下对500例610颗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予以射频电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无穿孔及电凝电切术后综合症。结论射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效果肯定,不开刀、无痛苦、费用低、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消化道大息肉后,应用钛夹防止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02例消化道息肉(直径≥1.0 cm的粗蒂或体积较大息肉)患者行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术,术中应用(43例)或不用(59例)钛夹,分别统计术后并发出血情况。结果:应用钛夹组出现出血并发症者共2例(4.7%);未用钛夹组中出血18例(30.5%),其中14例经保守疗法治愈,1例经剖腹作结肠区段切除后治愈,另3例再次行内镜下止血治愈。结论:大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常规应用钛夹预防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电切术是经宫颈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内突型壁间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及子宫纵隔等,可代替部分子宫切除,治愈多数宫腔内良性病变,并保留了脏器及其生理功能。2001年5月~2004年10月,我们应用超声引导下官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15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息肉在军事飞行员中并不少见,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是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可能,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20世纪80年代前常采用手术治疗,从而增加飞行员停飞率,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采用内镜下治疗息肉方法,如高频电、氩气、激光、注射、冷冻等疗法[1],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和高频电切除治疗飞行员消化道息肉4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按部位可分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及结肠息肉。以结肠、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一直以来,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1~2 cm者癌变概率0.9%,>2 cm者可达8.2%[1]。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增生性与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癌变概率低,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高,可达30%~58%。为防止消化道息肉的癌变,需行手术切除。以往需外科剖腹手术治疗,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结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14年5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直径>2cm结肠巨大息肉患者187例(201枚巨大息肉)临床资料。结果 201枚巨大息肉中经內镜黏膜切除186枚,其中57枚细长蒂息肉行全套器高频电凝切除,90枚粗长蒂息肉金属钛夹夹闭蒂根部后圈套器高频电凝切除,39枚短蒂息肉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溶液后一次性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或分片黏膜切除(EPMR)。并发症:即时出血22例,延迟性出血2例(均经内镜下氩气喷凝或金属钛夹止血),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治愈)。无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切除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适合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2 58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电子结肠镜和高频电发生仪进行凝切 ,每次凝切时间 1s~ 3s ;较大息肉分块凝切。凝切务必彻底 ,避免烧伤正常组织及引起出血和肠穿孔。结果 :除 9例 16颗息肉经病理检查证实已恶变而行手术治疗外 ,余经肠镜复查显示息肉完全消失 ,无出血、穿孔等并发证发生。结论 :此技术创伤小 ,时间短 ,痛苦小 ,费用低 ,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息肉属癌前病变,不同类型(病理)的息肉期癌变率在1.6~20%不等[1],为防止息肉的恶变,需行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息肉的切除能在内镜下进行,但是内镜治疗息肉能否根治?能否将标本全部回收作全面病理诊断?安全性如何?为此我们自2002年5月~2004年4月对120例上、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作了如下研究。临床资料与结果1一般资料120例息肉患者来自上、下消化道,其中上消化道51例,下消化道69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46岁(21~78岁),单发息肉99例(82.5%),多发20例(16.7%),息肉病例(10枚以上),息肉直径0.2~3.0cm,大多数息肉为球状,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电套切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电圈套器,在电子结肠镜下摘除大肠息肉。结果;共电切大肠息肉252枚,单发74例,多发58例,大小以1cm以下为多,部位多在直肠、乙状结肠。结论:该方法安全、有效、简单、易操作,巳成为消化道息肉的道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肠腺瘤26例癌变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同胜  陈桂荣 《人民军医》1997,40(4):205-205
1989年3月~1995年7月.我们共行结肠镜检查1870例,检出大肠脉瘤340例,占18%,其中癌变26例,占76%,现就大肠腺癌癌变的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6例中,男22例,女4例;年龄30~68岁,临床表现:便血21例,腹泻5例。1.2息肉切除采用奥林巴斯UES-10型高频电流发生器。首先常规插入结肠镜,发现息肉后,充分确认其位置、大小、形态后,反复冲洗,吸尽息肉表面粘液及周围液体。选择合适的电切圈套器,在内镜在视下,将息肉套入圈套器内,于息肉根部,逐渐拉紧套圈后,使用高频电凝、电切,直至息肉切除,仔细观察确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结肠镜检查诊断大肠息肉后并采用氩气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镜发现大肠息肉363例(其中确诊腺瘤样息肉恶变5例),内镜下息肉切除330例,术后发生局部出血16例,通过内镜下治疗均有效控制。结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简单、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胃息肉26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息肉是常见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 ,因为胃息肉表面可恶变 ,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比单个息肉高 ,所以临床上常采用活检钳夹取[1 ] ,高频电凝电切等手术切除息肉。充分的术前准备 ,严密的医护配合 ,熟练的业务技术及术后护理 ,是内镜下息肉摘除成功的关键 ,我科自 1 985 - 0 3收治此类患者2 65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 985 - 0 3~ 1 999- 1 1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胃息肉 2 65例 ,男性 1 96例 ,女性 69例 ,年龄 1 2~ 75岁 ,其中单发息肉 2 0 4例 ,多发息肉 61例 ,带蒂息肉 1 9例 ,无蒂息肉 1 4 6例 ,息肉直径小于 0 .6…  相似文献   

14.
黑斑息肉病是消化道常见良性肿瘤,空回肠为好发部位,亦可广泛分布于全部消化道管腔内。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三例介绍如下,并就其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严洁  邱成丽  施春连 《西南军医》2009,11(3):586-587
上消化道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反酸等,息肉易出血,发生癌变,应尽早治疗,随着内镜下介入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消化道息肉的手术治疗逐渐为内镜下治疗所取代,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激光、微波、高频电切治疗等,但存在探头粘连、易出血、对组织烧灼深度不易掌握等问题。氩气刀是一种新型可控制的非接触性电凝技术,利用特殊装置通过氩气的离子化将能量导向靶组织表面,产生高温凝固起到止血和治疗作用,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创伤小,时间短,痛苦小,费用低,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1998-2001年我们在切除消化道较大息肉时,先在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溶液,然后再行高频圈套电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3例,女23例,年龄15-78岁,平均53.4岁,症状为便血、腹泻、腹痛等;腺瘤性息肉37例,炎性增生性息肉29例1息肉形态;宽基或亚蒂40例,有蒂息肉26例,息肉直径为0.4-4.0cm,>2cm 16例。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手术治疗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婉丽  冯力民 《武警医学》2005,16(8):572-575
 目的探讨官腔镜手术在治疗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在我院经门诊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而行官腔镜手术的49例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41例行单极电切手术:其中13例行单纯息肉切除,15例息肉切除同时行滚球电极子宫内膜剥除,13例息肉切除同时行热球子宫内膜剥除;5例行双极汽化电切息肉及子宫内膜剥除;余3例患者因术中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而行官腔镜下肌瘤切除术.结果49例中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46例,其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复杂性伴轻度非典型增生;黏膜下子宫肌瘤3例.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3.88%(46/49).所有患者均耐受手术,无麻醉意外及手术并发症.31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均未再出现异常出血.结论官腔镜手术是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微创诊治方法,为了防止息肉复发可于息肉切除同时行子宫内膜去除术.  相似文献   

18.
Peutz—Jeghers综合征(下称P—J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恶变更少见。我们收治一例P—J综合征伴有胃息肉恶性变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39岁。患者自5岁起发现唇、手、足等处有黑色素斑,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颜色加深。1967年曾作钡餐和硬式胃镜检查:发现胃多发性息肉。近3年来,间歇性出现上腹部胀痛。于1986年4月胃镜检查:胃内有5个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息肉,最大的一个2×3cm,顶部有溃疡形成。活检病理报告:乳头状腺瘤。同年7月胃镜复查:最大的那个息肉顶部仍有溃疡。活检病理报告:胃粘膜上皮及浅表部腺上皮恶性变。同时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纤维结肠镜检查:整个结肠可见紫红色有蒂息肉20余个,大者如核桃,小者如黄豆,呈桑椹状。镜下行电凝电切术,切除结肠息肉26个,病理报告:腺瘤性息肉。因患者拒绝外科手术,故于9月18日镜下行电凝电切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在内镜下发现消化道息肉共 79例 98枚。将直径 <3 0cm的息肉均采用高频电切 +电凝摘除法或单纯高频电凝摘除法 (以下简称电切组 ) ,将≥ 3 0cm的息肉均采用尼龙圈套扎 +高频电切除法 (以下简称套扎组 ) ,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电切组 5 5例 70枚 ,套扎组 2 4例 2 8枚。两组性别、年龄、息肉部位基本相同 ,具有可比性。电切组有蒂息肉 2 8枚 ,亚蒂息肉 11枚 ;套扎组有蒂息肉 2 0枚 ,亚蒂息肉 8枚。所有病例均在术前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无癌变。1 2 方法 消化内镜 :…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内镜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逐渐成为多种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如消化道早期癌症、粘膜下病变、巨大广基息肉等均可以行ESD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部位,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能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与复发率。现将我科2009年3月至9月行ESD治疗的27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