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静脉与口服联合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9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患者,首剂给予胺碘酮150~300 mg,10 min注入,继之以0 5~1 mg/min维持泵入.静脉维持用药24~48 h后给予口服胺碘酮600 mg/d,并逐渐减至200 mg/d维持.结果 维持静脉点滴平均(4 0±1 5) d,总有效率73 7%.静脉用药期间,未见QT间期明显延长,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 静脉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静脉与口服联合给药起效快,可达到早期抢救生命的目的 ,又可稳定血药浓度,防止心律失常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凯奕  苟丽琼 《四川医学》2007,28(10):1107-1108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心房纤维颤动或阵发性室上速,首剂给予胺碘酮150mg,10min内缓慢注入,15-30min若无效,再重复突击量150mg,必要时电复律,随后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600mg/d。静脉用药期间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每日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心率、PR、QTc间期及QRS波时限。结果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平均用量为(920±167.4)mg,维持静脉点滴平均(4.3±1.7)d,总有效率93.5%,静脉应用早期对PR、QRS、QTc间期均无明显影响。用药期间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用药过程要注意监测心率、节律及血压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特别要定期检查肺及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及处理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杜永才  韦海珠  周祥群 《海南医学》2005,16(9):152-152,56
目的回顾性评价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剂给予胺碘酮3~5mg/kg,15min无效再重复。维持量为600mg-800mg/24h胺碘酮稀释于500ml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点滴。结果本组0.5h内平均负荷量(258.5±107.3)mg,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用量平均(896.5±141.4)mg。总有效率91.3%,不良反应发生率13%,副作用小。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效果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安伟  陈锡阳 《吉林医学》2010,31(3):318-31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及心室颤动(V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利多卡因无效或电除颤不能维持的SVT及VF患者41例给予胺碘酮3~5 m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5~1.5 m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口服胺碘酮200 mg,3次/d。如心律失常控制不佳,每隔20~30 min再注射75~150 mg,静脉用药平均1~3d,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结果:24 h胺碘酮静脉用量(1 126±168)mg,心律失常控制率24 h为65.9%、48 h为82.9%、72 h基本控制。14d后胺碘酮200~400 mg/d口服维持,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联合口服治疗SVT及V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室性心动过速(VT)的效果。方法对16例AMI并VT患者静脉注射该药,首剂150mg,稀释后10min内注入,继之以1.0~1.5mg/min维持,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患者病情允许则予口服该药400~600mg/d,渐减量,过渡至长期口服维持。初次负荷后控制不良或减量复发的,可每隔15~30min再追加150mg负荷量1~2次。结果VT在2h内得到控制7例,24h内累计10例,48h内累计12例,72h内累计13例,1例在95h才得到控制,整组得到控制总有效率为87.50%。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用量为1506±395mg,口服用量为0~600mg,维持静脉滴注4.48±1.7天。结论应用该药治疗AMI并发VT是安全有效的;在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反复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在应用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仍无效或电复律后再次复发者,改为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的临床观察。方法对所选病例,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 mg(3~5 mg/kg)加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10 min内注入,若心律失常未控制,10~15 min后重复追加注射1次(150mg/次),本文中24 h内最多追加4次。静脉注射负荷量后,以1 mg/min静滴维持6 h,随后以0.5 mg/min静脉微量泵静滴维持,在静脉用药的同时口服胺碘酮(起始720 mg/d,1周后改口服600 mg/d,2周后改200 mg/d维持。)结果6例4 h内控制;14例24 h内控制;5例48 h内控制;2例72 h内控制;6例反复电击2~4次,用药后1周内得到控制;8例死亡。总有效率33/41(8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临床上首选电复律,但经电复律后仍反复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较利多卡因更为有效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在治疗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均给予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30 min后如无效重复注射1次,总量不超过10 mg.kg-1;若有效继以0.5 mg.min-1维持24 h,然后改用口服胺碘酮维持。结果32例患者成功复律26例,总有效率81.2%,用药过程中出现低血压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头晕、恶心、胸闷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显著Q—T间期延长。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宽QRS波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快速心律失常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心律平组(30例).胺碘酮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150~300mg缓慢静注,维持量0.5~10mg/min,维持静点3d,静脉用药同时口服0.2g,q8h.心律平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70mg静脉注射,若无效15min后重复70mg,最大累计量24h不大于240mg,次日口服0.2g,q8h,观察二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转复到窦性心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总成功率81.25%(26/32),比心律平组转复总成功率60%(18/30)高,而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较心律平组低.结论 胺碘酮静脉给药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徐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3,7(9):784-784
目的评价胺碘酮静脉应用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胺碘酮3mg/kg,静脉缓注,然后以1.0~1.5 mg/min 维持,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以减量过程中 VT 不再发作为标准。第一个24小时胺碘酮总量平均1525±248.6mg,维持静脉滴注平均3.6±0.9天,静脉应用同时加服胺碘酮片600 mg/d。首次负荷量后,若心律失常即 VT 控制不理想,隔15~30分钟可重复给予1.5~3mg/kg 的追加负荷量。疗效判断以 VT 消失为标准。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出现 T 度房室传导阻滞,后经减量很快恢复正常。结论静脉应用胺腆酮治疗 VT 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②方法 选择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58例,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3~5 mg/kg,随后静脉泵入维持量1.0~1.5 m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600~1 200 mg/d,以后依病情逐渐减量至口服胺碘酮200 mg/d。初次负荷量心律失常控制无效者,可每隔30 min追加负荷量150 mg。③结果 第1 个24 h胺碘酮静脉用量(1 583.4±216.4)mg,口服用量(803±175)mg,总量为(2 505.0±304.2)mg,心律失常有效控制率为86.21%。不良反应:血压下降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静脉炎2例,未停药对症处理后好转。④结论 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Am)静脉注射治疗老年室性心动过速(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8例老年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患者,静脉快速滴注Am1 5 0 mg+5 %GS1 0 0 ml(1 5 - 30分钟内) ,必要时1 5 - 30分钟重复1 - 2次,同时口服Am,随后逐渐减量。记录Am用量及用药后心动过速消失时间,观察用药前后血压、窦性心率、心电图P- R间期,Q- T间期及副作用。结果 用药后2 4小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终止2 4例(2 4 /2 8) ,4 8- 72小时终止4例(4/2 8)。其中2例患者血压偏低,2例出现明显心动过缓,心电图P- R间期、Q- T间期无明显变化(P>0 .0 5 ) ,心率明显下降(P<0 .0 1 )。结论 Am抗快速室性心动过速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作为老年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首选。其药物剂量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快速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ACS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注射负荷量(75~100mg)后,然后以0.5~1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用药后15min、2h、24h心室率分别是(135.8±12.5)次/min、(106.7±9.2)次/min、(84.4±14.0)次/min,较用药前(143.7±13.8)次/min明显下降(P<0.01)。其中25例患者(78.1%)在24h内恢复窦性心率,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长R-R间期,经停药或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CS伴快速房颤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高寒梅  宋朝功  郭龙枝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958-958,96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3 mg/kg,15 min无效再重复首次剂量。维持量为600 mg胺腆酮加入500 ml生理盐水24 h静脉滴注。结果:平均突击负荷量为(230.4±78.2)mg,开始24 h胺碘酮静脉用量平均(826.8±132.2)mg。总有效率86.0%,不良反应发生率14.0%,无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室性心动过速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初始以胺碘酮150mg稀释后静脉注射,5~10 min注射完毕,必要时重复1~2个初始量,继以1~5 mg/min静脉维持3~7 d.观察16例SVT的疗效.结果 16例SVT均在静脉用药2h内得到控制,2h内静脉胺碘酮用量300~530(488.4±50.2)mg;24h内静脉用量980~1920(1460.3±406.5)mg,除注射局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外,未见低血压、心功能恶化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短期内经静脉大剂量应用胺碘酮治疗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胺碘酮终止顽固性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使用特点。方法 总结20例顽固性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静脉应用胺碘酮终止室速发作的经验。终止室速发作的剂量一般是3-5mg/kg,15-30min内注入,以后可静脉滴注维持按0.5-1.5mg/min,24h不超过2200。结果 胺磺酮静脉注射可终止顽固性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维持静脉滴注能预防急性发作。结论 胺磺酮在顽固性分支型室速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救治的发作时间<48h,病程<6个月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大剂量组给予300mg胺碘酮加入5%葡萄糖50ml,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点滴6h,0.5mg/min维持点滴(12~36)h;小剂量组给予150 mg胺碘酮加入5%葡萄糖50ml,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点滴6h,0.5mg/min维持点滴(12~36)h,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1h内转复4例(9.5%),8h转复22例(52.4%),12h转复36例(85.7%),总有效率为85.7%;小剂量组1h内转复2例(4.7%),8h转复19例(45.2%),12h转复34例(81.0%),总有效率为81.0%。两组转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选择适当病人转复率较高,疗效相同,但小剂量用药安全性更高,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8.
谌雪春  邓活  马田就  李明 《吉林医学》2006,27(7):771-771,77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宽QRS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5例宽QRS心动过速急诊患者,采用静注胺碘酮首剂150mg(3.5mg/kg)稀释于30ml生理盐水中15min内注入;随后以1mg/min维持静滴,观察30min无效再给150mg静注。连续心电监护于用药前及用药后5、10、15、30、120min测心律、心率和血压及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前后对比,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1d内有效率达92%(23/25),血压变化不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胺碘酮救治宽QRS心动过速具有快速、安全、效果好的优点。可作为急诊救治宽QRS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并发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者先给予静脉负荷量150~300mg胺碘酮后,继之以600μg/min静脉点滴维持48 h,同时每天口服胺碘酮600mg。结果:27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得到控制,平均心室率由(151±15)次/min下降到(93±11)次/min。有24例在1 h内心室率得到控制,7例快速房颤,3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室性心动过速在24 h内相继转为窦性心律。随着心室率下降有18例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27例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房室阻滞或心衰加重。结论:胺碘酮对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极其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晓娟 《吉林医学》2008,29(24):2312-2312
目的:探讨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室性决速心律失常高危患者事前预防性应用静脉胺碘酮,是否可以防治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方法:165例PCI患者静脉胺碘酮(可达龙),首次剂量150mg,用5%葡萄糖稀释至20ml,10min注入,必要时15—30min重复追加150mg静脉注射或1mg/min静脉维持滴注。结果:16例有电转复史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后,1mg/min持续静脉滴注,在整个PCI过程中未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VT)或室颤(VF)。66例用药前有室性早搏(PVC)、VT,用药后显效率90.9%(60/66),有效率98.48%(65/66),无效率1.52%(1/66)。另外99例PCI患者,用药前无PVC,用药后未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结论:静脉胺碘酮可有效地防治PCI中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