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泻下法属于中医“八法”中的下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本法的作用主要分为二个方面;一是泄下通便,二是泻下逐水。前者常用于治疗温热病变中热结胃肠的阳明腑实证,以及胃肠积滞、大便秘结、蓄血、痰积,虫积等症;后者主要用于体内的蓄水症,如腹水、胸水等。新近更有运用泻下法治疗急腹症的可喜成绩。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以及“异病同治”,“表  相似文献   

2.
<正> 一、泻下剂的涵义是什么?因何立法? 答泻下剂是指凡以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攻逐里实等作用,用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所谓攻逐里实:主要是通过泻下大便,以排除胃肠内的积滞(如宿食、燥屎等),荡涤实热,攻逐体内积水等等。临床常用于治疗里实证。里实证包括范围很广,本类方剂仅适用于寒热积滞,水饮内停一类病证。泻下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及《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的原则而立法的。属于“八法”中的“下法”。二、泻下剂有何临床意义?应用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下法,也称攻下法,是根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等理论和《伤寒论》中“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也,乃可攻之”的理论而制定的一种攻导里实,逐邪下泄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八法”中的“下法”。它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下水饮、瘀血、寒积等作用,常用来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蓄血、蓄  相似文献   

4.
杨洪涛教授善用温阳法,主张通过辨证论治而摒弃单一使用攻下法治疗便秘,对于辨证属于阳虚兼有里实积聚之证(亦称“寒结”“阴结”),通过温下法,温阳以治阴寒,攻下以治积聚,温下合法共奏温阳攻积之功.  相似文献   

5.
<正> 呕吐 1、实热性呕吐如何辨证治疗? 实热性呕吐,当分胃肠实热、热利兼呕和少阳邪热进行辨证。胃肠为阳明之腑,以通降为顺。若实热壅积,腑行不畅,大肠传导失司,则大便秘结,由于肠道实热上冲,熏蒸于胃,胃失和降,食入更助胃热,故食已即吐,这就是王冰所说的“食已即吐,是有火也”和李东垣说的“幽门不通,上  相似文献   

6.
痉咳见于百日咳中期。本证病机,一般为邪毒侵袭,肺失清肃,痰浊阴滞气道,并与肝经郁热,气火上逆有关。治疗上多用化痰降逆、养阴清肺等法。如能联系大肠病机的认识与治疗,则更有助于提高疗效。现就此试谈管见。关于肺病咳嗽的病机涉及大肠,古今多有论及。《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指出咳嗽上气是肺与大肠的病变。《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上,取之下。”为治咳从胃肠着手提供了依据。《温疫论·妄投寒凉药论》:“疫邪首尾以通行为治”,“热不能自成其热,皆由邪在胃家,阻碍正气,郁而不通,火亦留止,积火成热……智者必投承气,逐去其邪,气行火泄,而热自已。”强调治病总宜使  相似文献   

7.
<正>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始于1958年前后.多数人认为肠梗阻属于中医“关格”范畴.以前的医书虽也有记载“关格”用大承气汤治疗的,但多数医家治疗“关格”是不用攻下法,并且把下法作为治疗“关格”的禁忌. 急性肠梗阻为病邪在里,虽有“病邪在里则下之”之说,但攻下法为古人用于治疗急性热病之法.《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说:“下法,就是攻法,……下法也是急性热病常用之法.伤寒的阳明里热结实;温病在气分的热结胃肠,都要攻下,……慢性杂病有里实者,亦需攻下.”“大承气汤之用,必痞满燥实坚,脉沉实,苔老黄.”~(1))  相似文献   

8.
第二章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属“八法”中下法。本章共选方12首,按其功效不同,可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一、寒下寒下剂是以苦寒泻下的药为主组成,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用于里热积滞的实证。其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和大陷胸汤,均能泻下热结。但两方鉴别要点是:大承气汤以峻下热结而通便为主,为治疗胃肠里陷积滞而致大便燥结的主要方剂,而大陷胸汤则以泻结逐  相似文献   

9.
泄泻是临床常见疾病。泄指大便稀薄泄下而势缓;泻指大便水样直下而势急,一般统称泄泻。治疗泄泻的方法很多,本文仅讨论使用中药治疗泄泻的方法,现列举十五种分述于下。一、疏表止泻法:疏表止泻法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腹泻病证。临床表现为: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口淡苔腻。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燥可去湿”。临证灵活选用藿香正气散、败毒散。二、通积止泻法:通积止泻法适用于腹内有寒积和热积的腹泻病证。寒积临床表现为:形寒身冷,手足不温,腹痛腹泻,休作无时。热积为:下利清水,臭秽异常,按有坚块,口  相似文献   

10.
“表有热,里有寒”见《伤寒论》181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历代注家对此争论颇多,如:《医宗金鉴》曰:“王三阳云经文‘寒’字当‘邪’字解,亦热也”。清·程郊倩曰:“此处‘表里’二字错简,里有热表有寒”。明·方有执曰:“里有寒者,里字非对表而称,以热之里言,盖伤寒之热本寒因也。故谓热里有寒,指热之所以然者言也”。笔者认为,“里有寒”之“里”指阳明,“寒”指寒邪;“表有热”之表,是与“里”相对而言,指体表之肌肉,“热”指里热蒸腾于外之热。现将此不同看法,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孔伯华(公元1885-1955年),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为“京城四大名医”. 孔伯华善用石膏,其在《时斋医话》一书中指出:“诸石膏之疗能,其体重能泻胃火,其气轻能解表肌(解表清热),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斑(皮肤上出的小红点成片就叫斑),宣散外感温邪之实热,使从毛孔透出.其性之凉并不寒于其他凉药,但其解热之效,远较其他凉药而过之.治伤寒之头痛如裂、壮热如火,尤为特效,并能缓脾益气,邪热去,脾得缓而元气回;催通乳汁,阳燥润,孔道滋而涌泉出;又能用于外科,治疗疡之溃烂化腐生肌;用于口腔而治口舌糜烂;胃热肺热之发斑发疹更属要药.”民间因他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景仰、病患信赖,故有“石膏孔”“孔石膏”之称誉.  相似文献   

12.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葛根黄芩黄连汤(下称葛根芩连汤)是解表清里的常用方剂。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太阳病因误用攻下之法致伤胃肠,因而利遂不止。后世医家据其表里双解作用,用以治疗急性肠炎、痢疾等,属于表里俱热者。葛根芩连汤证的证候,是“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葛根芩连汤证是太阳病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本应投以桂枝汤,当发汗而解。反用泻下之法,致使胃肠受损,因而下利不止。表证仍有,虽邪热内传,但未完全入里。今见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阳明病以论述伤寒从阳化燥的里热实证为主,其病位主要在胃肠。热结胃肠,津液受伤,故多有大便鞭一症。至其小便之利与不利,当视热邪伤津的程度而定,轻者小便自利,重者小便亦闭(如244条为燥结气滞严重的大承气汤证,就有“小便不利”一症)。因此,阳明病大便鞭主要是燥热伤津所致。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怎样理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答:“发表”,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应用于表证之发汗解表法;“攻里”即“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应用于里实证之攻下法;“远”,即避免、注意之谓;“寒”、“热”,  相似文献   

15.
江西吉安名老中医肖俊逸先生,临证治病善用大黄,尤其是他应用大黄治疗湿温证,有独特经验。我市已故名老中医唐云卿先生,善用大黄治疗妇科疾病,唐老以大黄为主,配合红花、桃仁、马鞭草等活血化瘀之品,治疗痛经、闭经,每能应手取效。他认为大黄大苦大寒,性沉而降,走而不守,具有良好的推陈出新作用。大黄象一把“铁扫帚”,在人体内进行清洁“大扫除”,荡涤着体内一切污浊,可将停积之瘀血、痰饮等病邪铲除干净,使之无立足藏身之地。  相似文献   

16.
“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浅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必取三里 ,灸必加关元”,就是在针灸治疗或保健实践中 ,针刺时必取足三里 ,灸时必加关元穴。这一原则 ,作为我们治疗与保健的基本原则之一 ,运用于临床 ,具有相当的普遍性。1 关于“针必取三里”足三里 ,又名下陵 ,出《灵枢·本输》篇 ,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内经》云 :“合治内府”,胃与肠相连 ,所以 ,胃肠疾患可取此以治 ,然参考诸文献 ,其当能治一切脏腑经络气血之疾。《千金翼》云 :足三里“主腹中寒 ,胀满 ,腹中雷鸣 ,气上冲胸 ,喘不能久立……胸腹中瘀血 ,小腹胀……伤寒热不已 ,热病汗不出……口苦壮热……喉痹不能言……胃气不…  相似文献   

17.
业师李世太,1920年生,世居河南省偃师县,幼承家学,勤奋博览,不拘一家之言,治学老而弥笃。现将其学术经验简介于后。一、勘求古训,日新其用如《金匮》大黄甘草汤原治“食已即吐”之胃肠实热,腑气上逆证,李师根据其功能清泻实热,荡涤胃肠,推陈出新的药理作用,运用于治疗实热型口  相似文献   

18.
1 瘀血的发病原因及其病理机制 1.1 寒热内行,阻遏脉络。寒入经隧,经脉蜷缩而拘急,血液凝涩不畅,因而瘀滞。热入营血,阻遏脉络而成瘀。《妇人杂病》篇云“血寒积结”、“寒伤经络”,《产后病》篇云:“热在里,结在膀胱”,都说明寒热等外邪可以导致瘀血证。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大剂量附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在1966年2月,曾作了有关桂附壮阳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体会的报导,曾强调以附子为主。但目前减去温肾壮阳之药,大幅度增加附子之用量,获得了较前更为满意之疗效,打破历代医家不敢用如此大量附子之习惯。温习古代中医本草对附子之论述,俱云:“性大热,有大毒,通行褚经,除六腑之沉寒,定三阳之厥逆”。“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若善用之,奏功甚捷,不善用之,为害非轻,祸不旋踵。”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云:“最有用而最难  相似文献   

20.
郭兆安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病机是微型癥积阻滞肾络,治疗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积极筛查,早期发现;注重分期论治,综合干预,早期重视“调”与“截”,中期重视“补”与“通”,晚期重视“祛”与“控”;善用益气通络类药物,自拟益气通络饮,疗效显著。同时重视临床与科研一体,积极探索中医药疗效机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