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对临床治疗学研究的逐步深入,HBV 与 HCV重叠感染已引起人们注意。本文用 ELISA 法检测 HBV 感染指标及抗一 HCV,同时检测 ALT值探讨二者间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被检对象为1992年至1994年本院门诊就诊病人。75例中男50例,女25例,年龄19—64岁。病史最长19年,最短1年。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2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23例,肝硬化16例。全部病例符合1990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了解乙型肝炎 (HBV)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HCV)状况及 HCV对 HBV复制的影响 ,于 1999年对我院门诊和体检人群 5 2 4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抗 - HCV检测 ,并对其血清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检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 2 4例乙肝患者 ,其中男 378例 ,女 146例 ;平均年龄 41.8岁。诊断标准均按 1995年 5月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 ]。其中急性肝炎 136例 ,慢性肝炎 2 43例 ,重型肝炎 45例 ,肝炎肝硬变 10 0例。1.2 方法 :每例均取静脉血分离出血清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实… 相似文献
3.
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为了探索其重叠感染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本文将 92例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病人与同期收治的 10 8例单纯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 5月~ 1999年 11月共收治乙型肝炎病 2 0 0例。其中 ,男 136例 ,女 6 4例 ,年龄 18~ 5 3岁 ,平均31.2岁。按 1995年 (北京 )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上述病人分为单纯乙肝组 10 8例 ,乙 丙组 10 8例。两组在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临床类型 ,既往肝炎病史及饮酒史… 相似文献
4.
5.
收集经抗-HCV及HCV RNA检测确诊的7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HC)患者,结果发现本组青、中年患者多见(60例,占85.7%),老年患者也非少见(10例,占14.3%),应引起重视。应用血制品或有血液接触史者55例(78.6%),为丙型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本文提出各中心血站应采用敏感方法检测HCV标志物严格筛选供血员,防止丙肝的血源性传播。本组发现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者37例(52.9%),其中34例(91.9%)已发展为慢性肝炎,较单纯丙肝者(13/33,39.3%)明显增高(P<0.01)。鉴于抗-HCV出现较晚且有假阳性可能,本文建议抗-HCV与HCV RNA宜联合检测,以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5)
目的:探讨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某疾控中心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02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感染患者与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中IL-6、IFN-γ的水平,分析HBV、HCV重叠感染与IL-6、IFN-γ的关系。结果: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BV患者及HCV患者的IL-6、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IL-6水平显著高于HCV患者和HBV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IFN-γ在3组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V和HCV重叠感染的生化指标变化与IFN-γ、IL-6水平密切相关,IL-6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金指标。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甲型肝炎后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在重叠感染丁型肝炎、丙型肝炎后 ,会使乙肝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在重叠感染甲型肝炎时 ,也有报道HBV复制受到抑制。本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甲型肝炎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改变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资料方法 我院于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月住院的 4 0例 ,其中男 35例 ,女 5例 ,年龄为 19~31岁 ,平均 2 5± 6 0 3岁。全部病例HBV感染史在半年以上 ,抗 -HAV -IgM阳性 ,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者已弃去。临床诊断符合 2 0 0 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采用干扰素a-nI(Wellferon)3Mu间日肌注,连续3mo抗病毒治疗,近期复查病毒复制指标。结果7例慢乙肝患者4例转阴,7例慢丙肝患者有6例转阴,治疗慢丙肝的疗效优于慢乙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肝脏损害及早期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5例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分别采用ELISA和PCR检测HBV-M、HDV-Ab、HDV-Ag、HBV-DNA及肝功能,随机抽取同期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乙型丁型肝炎重叠感染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 乙型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组ALT、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P〈0.05);ALB、HBV-DNA定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中经早期抗病毒治疗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HBV-DNA、ALT明显下降,与本组未行抗病毒治疗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合并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少重型肝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C)的重叠感染的致病机制及特点。方法对20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微粒子酶免疫技术(MEL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试验(TRUST)等方法对其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TP总感染率为75%,合并感染HBV者11例(55%),合并感染HCV者11例(55%),合并感染HCV、TP者2例(10%)。结论对HIV感染者常规进行HBV、HCV的相关检查并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戊肝患者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对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对236例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肝病房戊肝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6例戊肝患者中,单一戊肝组213例(占90.3%),乙戊肝重叠感染组22例(占9.3%)。丙戊重叠感染组1例(占0.4%)。三组中ALT(发病后10d内所测结果)单一戊肝组(1592±535)U/L,乙戊肝组为(1486±582)U/L,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黄疸数(TB≥200μmol/L)单一戊肝组18例。乙戊肝组10例,乙戊肝组显著多于单一戊肝组(P〈0.01),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T超过正常值3s),单一戊肝组为10例,乙戊肝组为7例,乙戊肝组显著多余单一戊肝组(P〈0.01),ALT的复常时间,单一戊肝组为(20.6±10.2)d。乙戊肝组(22.4±11.3)d,乙戊肝组与单一戊肝组无明显差异(P〉0.05);TBIL的复常时间,单一戊肝组为(29.5±13.7)d,乙戊肝为(38.2±19.6)d,乙戊肝组明显长于单一戊肝组(P〈0.01);PT的复常时间,单一戊肝组为(22.5±8.9)d,乙戊肝组为(36.8±12.6)d,乙戊肝组显著长于单一戊肝组(P〈0.01)。本组236例戊肝患者中发生重型肝炎14例,单一戊肝组213例中6例(占2.8%),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例,均抢救存活。乙戊肝组重型肝炎8例(36.4%),均为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7例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其中2例死亡。结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一般多表现为急性,以瘀胆为主,死亡1%~4%。重叠感染者的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这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不能及时清除病毒有关。另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戊肝病毒感染是原有的肝脏损伤进一步加重,诱发肝功能衰竭。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加强对HEV感染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更应持警惕的态度,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2.
慢性HBV感染肝炎突发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HBV感染是世界性的临床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15%~25%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晚期肝病,如: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癌等.HBV感染是病毒、肝细胞、宿主免疫三方面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结果,其自然发展过程就是肝炎突发(Hepatitis flares)和消退(Remissions)反复交替、发展的过程.国外文献Hepatitis flares和acute exacerbation(急性加重)通用,表达意思相同,在国内先后有"发作"、"加剧"及"突发"等不同翻译,目前认为肝炎突发更简洁、明了.慢性乙肝发生肝炎突发有多种原因,如:嗜肝病毒重叠感染、肝毒性和化学物质等因素.其他嗜肝病毒重叠感染可抑制HBV复制,导致HBsAg、HBeAg的清除,但这种情况完全是偶然因素,本文对此不做讨论.本文主要讨论HBV感染肝炎突发的临床表现、诱因及其在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 HDN 与 HBV 重叠感染等有关问题,本文在1992至1993年内对76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进行抗—HD 的检测,现将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①检测对象:76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均系我院住院患者,诊断与分型按1990年上海会议标准。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AVH)12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12例,慢 相似文献
14.
15.
1996年在对我院职工健康体检中,除常规临床健康检查和按规定的有关血清学检查外,更注重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CVM)的检测。目的在于对本院职工HBV和HCV感染状况作一调查,其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受检者均为1996年在岗人员,共计682例,占全院同期在岗人员的角.2%。男345例,女337例,年龄ZO~60岁。其中内科、外科、放疗科、门诊、检验科、注射室、供应室分别为73例、98例、116例、96例、24例、16例,合计423例。该423例均属医务职业高暴露人群。另外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合计259… 相似文献
16.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96例患者,包括单纯HBV感染患者,单纯HCV感染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每组32例患者。观察3组患者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FN-γ)、IFN-γ诱导蛋白10(IL-10)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IFN-γ、IL-10及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不甚明显,但是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可能与加重肝脏的炎症反应有关,对预防重症肝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70例、中度60例、重度20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 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例1,男 ,27岁 ,某郊县农民。因持续性发热3月入院。入院前5年在河南打工时曾在某血库献血 (单采血浆 )9次 ,否认冶游史及静脉毒瘾史。入院前8个月咳嗽、少痰伴发热在当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 ,疑为“肺结核” ,正规抗痨治疗2月 ,症状未缓解 ,以弛张热为主 ,无盗汗 ,无心慌、胸闷 ,无腹痛、腹泻等 ,体重半年内减少16kg。入院查体 :T40℃ ,P100次/分 ,R20次/分 ,BP75/53mmHg,极度消瘦。神清 ,皮肤黏膜苍白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舟状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无腹水征。肛门外生殖器无溃烂及异常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UDCA治疗HEV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4例HE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62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研究组加以TUDC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有效性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TBIL、ALT、GGT等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96.77%比对照组79.03%高(P<0.05);两组均出现轻微头晕、头痛1例(1.6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UDCA治疗HEV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与单纯急性戊肝患各20例分成戊肝加慢乙肝组和单纯急性戊肝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与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戊肝加慢乙肝组重度黄疸的发生率、A/G倒置,较单纯急性戊肝组差异有显性(P<0.05);PT时间延长、PA较单纯急性戊肝组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结论 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后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