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与利肝隆片合用治疗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苦参素注射液0.4g肌注,1次/2d:利肝隆片5片/次,3次/d。辅以维生素类;对照组52例,采用双虎清肝颗粒、香菇多糖片,辅以肌苷片、维生素类,常规口服治疗,疗程均为90天。观察肝功能(ALT、AST、γ-GT),乙肝病毒指标(HBsAg、HBeAg、HBV—DNA)的变化,肝功复常后维持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复常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DNA明显下降及阴转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BsAg、HBeAg阴转无显著意义(P〉0.05),肝功能复常后维持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P〈0.01)。结论苦参素注射液与利肝隆片合用可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HBV—DNA定量值,较好地维持肝功能复常时间,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五酯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70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用护肝药物基础上加用五酯胶囊,对照组则加用复方益肝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68.06%,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症状ALT、AST好转,复常率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14周反跳率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五酯胶囊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氧自由基、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症状的作用,且反跳率低,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苦参素注射液俣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1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2例,CAH伴早期肝硬化(CAH+LC)2例;与苦参素注射液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20例(CPH6例、CAH12例、CAH+LC2例)比较。结果: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组丙氨酸转移酶复常率84.7%,胆红素复常率71.4%;苦参素组分别为75%和65%(P<0.05),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组HBeAg阴转率47.6%,HBV-DNA阴转率47.6%,苦参素注射液组分别为45%和45%(P>0.05)。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组CAH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7.1%和52.4%,而CPU分别为9.5%和14.3%,CAH+LC分别为4.8%和4.8%(P<0.05)。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患者除引起肌注部位轻度疼痛外,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纳差等加重反应,而联合中药辩证施治则可改善一般情况。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比单用苦参素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更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
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I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其疗效与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Ⅱ组)及一般护肝治疗组(Ⅲ组)相比较,三组在改善患者症状及ALT复常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抑制病毒复制指标HBsAg阴转率及抗-HBs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Ⅱ组在HBeAg、HBV-DNA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调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用自拟调肝汤治疗,对照组35例用西医护肝、降酶、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配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ALT、HBsAg及HBeAg、HBeAb、HBV—DNA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促进肝功能复常,方面疗效显著,两组无明显差异(P〈0.01);HBeAg.HBV—DNA阴转率、抗HBeItEI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1),且停药3个月后仍保持疗效。结论:自拟调肝汤配合抗病毒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改善症状、肝功能及抗病毒作用。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对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基因B型、C型)患者9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用苦参素序贯给药;治疗组再加用解毒复肝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HBeA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促使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解毒复肝合剂可增强苦参素抗HBV作用,其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具有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用安福隆(a-2b干扰素天津华立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根据病人体重给药。对照组用罗扰素(α-2a)瑞士罗氐公司生产):每支300万iu。用药方法和疗程与治疗组相同,两组治疗期间,同时服用一般性护肝药物。结果:乙肝病毒指标改变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结束的比较。HBeAg,转阴率各为51.0%与52.0%;HBV—DNA转阴率55%现53%。停药后一年HBeAg转阳率为42%与40%。HBV—DNA持续转阴率各为39%与37%,以上二组间二项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安福隆疗效与进口罗扰素相仿,二者可以媲美。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20例确诊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保肝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联用小柴胡汤煎服;30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澳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奥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1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口服澳毒清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76例口服复方益灵,每次4片,每日3次。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8.8%,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54.1%,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45.6%。对照组总有效率34.2%,HBeAg阴转率29.6%,HBV-DNA阴转率24.6%。2组总有效率、HBeAg和HBV-DNA阴转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澳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卡铂为治疗组,单纯应用卡铂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7.5%,对照组有效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65.0%,对照组3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25.0%,对照组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率27.5%,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下降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损伤率比较:治疗组损伤率5.0%,对照组损伤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4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自拟复肝汤治疗6个月,同时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3个月;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维生素、门冬氨酸钾镁等常规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V DNA阴转23例,HBeAg阴转20例,ALT复常/HBV-DNA和HBeAg阴转18例,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汤合苦参素注射液杭乙型肝炎病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益气活血汤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设治疗组30例,以益气活血汤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HBeAg、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50.00%、56.00%。与对照组40.00%、40.91%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症状体征改善、好转亦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提示益气活血汤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有明显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保肝药加苦参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一般保肝药治疗。结果:分别在半月后,1个月后观察ALT,SB及3个月后检测HBs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苦参素能改善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并能部分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口服治疗YMDD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YMDD变异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口服苦参素的基础上加用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进行治疗,疗程6月;对照组口服苦参素进行治疗,疗程6月。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体征及肝功、乙肝病毒标记物、HBV—DNA、白介素(IL)-2、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提高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升高IL-2及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口服对YMDD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改善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复常,提高乙型肝炎标志物血清学转换率,诱生血清IL-2、IL-6,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苦参素胶囊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莉 《中医研究》2009,22(7):25-26
目的:探讨苦参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量效关系。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入选条件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低剂量苦参素胶囊口服,3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低剂量组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2%、56%,高剂量组分别为46.2%、76.9%,对照组分别为9.1%、27.3%,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复常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方面有一定作用,并存在量效关系,随治疗剂量增加而疗效提高,疗程应在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抑肝健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中远期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以抑肝健脾方药,对照组48例,口服托米夫定,疗程均为九个月。结果两组疗程结束时,症状、体征、肝功等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14.29%(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7.06%显著低于对照组87.5%(P〈0.001)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洼差异(P〉0.05).结论抑肝健脾方近期疗效与目前公认的抗病毒药拉米夫定总有效率相当.中远其日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护肝颗粒对于低水平谷丙转氨酶(ALT)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护肝颗粒治疗,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后ALT、HBV-DNA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2组治疗后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BV—DNA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护肝颗粒具有肯定的抑制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李东生 《河南中医》2009,29(5):477-477
目的:观察苦参护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苦参护肝胶囊,6粒/次,3次/d,疗程均为6月。结果:治疗组患者ALT改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护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协同作用,是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应用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与单独应用肝康合剂和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总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肝功能、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及两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90.4%、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肝功能复常方面,3组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阴转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疗效,肝康合剂能明显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食管癌及胃癌术后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加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三周为一疗程,计六个疗程。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化疗后KPS评分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降低,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化疗后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化疗前后白细胞下降明显(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提高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的疗效,显著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