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与传统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护理,统计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取持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进行湿化;B组66例,采取传统雾化吸入法对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在气管切开后3、6、12d对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A组阳性例数少于B组(P0.05)。在所有痰液细菌培养标本中,G-菌占75.23%,G+菌占24.72%,较常见的细菌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传统雾化吸入法与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比较,后者能明显缩短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病人有效、安全、舒适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气道内滴药湿化法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痰液粘稠、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气道内滴药湿化法.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4项临床指标均占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临床的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应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最佳雾化方法。方法 75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肺部感染和气道湿化情况。结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降低肺部感染,提高血氧饱和度。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提高血氧饱和度方面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是最佳的雾化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氧气雾化吸入在治疗中风病痰热证证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将72例中风病痰热证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显效时间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中药氧气雾化在治疗中风痰热证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中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和护理。方法从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控制感染等方面加以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和护理。结果通过氧疗、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纠正了低氧血症和气道并发症,降低身心应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气道的湿化、痰液的抽吸和预防感染是气道管理中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要认真做好气道湿化,适时吸痰,合理氧疗,保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以健康教育,是护理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气管切开术后3、7、14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少于B组(P<0.05)。痰液细菌培养G-菌占78.28%,G 菌占21.7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相比,能明显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气管切开术后3、7、14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少于B组(P〈0.05)。痰液细菌培养G-菌占78.28%,G+菌占21.7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相比,能明显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深部雾化吸入器进行氧气雾化湿化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50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深部雾化吸入器进行氧气雾化湿化。对照组使用喉罩式雾化器进行氧气雾化湿化,辅以气管内滴入湿化液。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的粘稠度、胸部X线、痰培养的结果。结果实验组不同时间痰液粘稠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胸片感染征象少于对照组,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深部雾化吸入将更适用于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湿化,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张口式氧气雾化吸入法对气管插管全麻开胸术后排痰困难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行气管插管全麻开胸手术后排痰困难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口含式氧气雾化吸入法和张口式氧气雾化吸人法进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及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排痰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如何进行气道湿化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阻塞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将20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输氧雾化面罩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用传统方式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并辅以雾化吸入及气管滴药,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发生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呛咳、肺部感染、窒息的比例远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有效地预防呼吸道阻塞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对急性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雾化吸入和负压吸引排痰,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套管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及PaCO2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套管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雾化吸入和负压吸引排痰基础上采用振动排痰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血气指标水平,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套管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雾化吸入和负压吸引排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患者有效、简便、舒适的雾化吸入疗法,以促进患者有效排痰,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方法将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吸入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两组分别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器、超声雾化器。雾化液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5mg加α-糜蛋白酶5mg。观察两组日均痰液排出量、日均协助排痰量及次数及患者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指标。结果氧气雾化吸入法在减少日均协助排痰量及次数疗效中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P〈0.05),呼吸道刺激症状及舒适方面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P〈0.05或0.01)。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法与超声雾化吸入法相比,是防治开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更有效舒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使用体外振动排痰机配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老年腹部手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入住普外科的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性状,排痰量,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清理呼吸道效果增强,无1例肺部感染发生.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使用体外振动排痰机配合氧气驱动雾化吸降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可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辅以生理盐水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患者有效、简便、舒适的雾化吸入疗法,以促进患者有效排痰,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方法 将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吸入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两组分别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器、超声雾化器.雾化液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5mg加α-糜蛋白酶5mg.观察两组日均痰液排出量、日均协助排痰量及次数及患者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指标.结果 氧气雾化吸入法在减少日均协助排痰量及次数疗效中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P<0.05),呼吸道刺激症状及舒适方面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法(P<0.05或0.01).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法与超声雾化吸入法相比,是防治开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更有效舒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时不同卧位对气管切开患者每日排痰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雾化吸入时取30~45度、B组雾化吸入时取〉70度、C组雾化吸入时取平卧位。观察记录患者每日排痰量。结果 B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显著优于A组和C组(P〈0.01)。结论雾化吸入时取〉70度体位提高了气管切开患者每日排痰量,促进了患者康复。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予〉70°卧位,使患者肺合量增加,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减少肺部感染的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0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0例,好转14例,未愈4例,死亡2例,无l例因肺部并发症死亡。结论:采取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翻身拍背、及时吸痰等严谨的综合护理措施,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气管切开病人应用一次性气管套管配合氧气雾化面罩,以寻找气管切开病人更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60例气管切开病人应用一次性气管套管配合氧气雾化面罩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护理。结果病人无堵管发生,痰液易咳出,缩短了带管时间,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论一次性气管套管配合氧气雾化面罩持续湿化气道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利于病人康复,并且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患者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取呼吸道分泌物及血培养获取病原菌。严格管理,加强基础护理。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结果本组58例,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27.58%。治愈12例,治愈率75%。结论易感因素是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正确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其肺部感染率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氧气雾化吸入合并刺激气管促进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咳嗽排痰的效果.方法 65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中、后刺激气管促使咳嗽排痰.对照组给予传统超声雾化吸入,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每天下午雾化后30 min进行肺部听诊了解肺部情况并记录,以及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咳嗽能力主观感受,连续3d;治疗一周后询问患者不适症状并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听诊显效、好转例次及咳嗽能力主观评价达完全、部分能力的例次(P<0.01),均优于对照组;治疗一周后患者观察组不适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中、吸入后进行刺激气管咳嗽咳痰,能提高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排痰效果,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