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气道是利用人为的方法建立气道,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地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措施,主要用于呼吸道堵塞、梗阻等呼吸困难的患者.临床上常见的人工气道有:口咽、鼻咽通气管,经鼻或口插管及气管切开后插管.而人工气道湿化是以液态水或水蒸气的形式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液,保持粘膜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标准过程[1].气道湿化的目的在于稀释分泌物以利于吸引或分泌物咳出,防止分泌物结痂引起的气道堵塞,是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间断、定时滴入氨溴索气道湿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干燥, 但不能满足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需求,另外由于每次气管内注入湿化液后, 较多液体迅速流入下呼吸道, 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咳出而影响湿化效果[1,2].我们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能避免以上情况,与氨溴索间断湿化气道的方法进行比较,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静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9):913-91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试验组采用微量输液器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120例患者中对照组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大于试验组。结论人工气道患者采用微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成本低、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呼吸机湿化器和注射器直接气道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探索最佳呼吸道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呼吸机湿化器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0例,采用注射器直接气道内间断滴药湿化法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应用呼吸机湿化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后,气道湿化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其刺激性干咳,气道黏膜出血,排痰不畅,肺部感染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呼吸机湿化器持续气道湿化效果良好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比较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气道湿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管内滴入法与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79例均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分成两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0.45%的盐水).实验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管内滴入,对照组39例用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稀释痰液、发生刺激性咳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痰痂形成、气道出血方面差异亦有显著(P<0.05),而在肺部感染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后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道内滴入湿化呼吸道,能有效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减少痰痂形成,减少气道出血,避免了频繁吸痰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并降低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持续人工气道湿化技术在防止气道干燥、结痂引起呼吸困难中的效果。方法: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和性质配制湿化液,应用微量泵调节滴速持续气道内泵入。结果:改用持续人工气道湿化技术后,气道湿化效果好,无一例气道干燥结痂引发呼吸困难的发生。结论:微量泵持续湿化人工气道,使气道持续保持湿化状态,易于痰液稀释和排出,防止了人工气道的干燥结痂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人工气道建立后进行机械通气停机后的患者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42例人工气道建立后机械通气停机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2例采用将湿化液加入50ml注射器中应用微量输液泵以3-8ml/h的速度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定量、间断滴注湿化液,并进行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R)、心率(P)、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痰细菌培养阳性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气道湿化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工气道建立后机械通气停机后的患者用微量输液泵推注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气道内定时、定量、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人工鼻组、传统湿化组各16例,分别记录患者气道湿化情况,并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人工鼻组气道湿化情况预后均好于传统湿化组。结论 人工鼻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在临床抢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否保证有效的通气密切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气道管理甚为重要,而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必须强调给予充分有效的气道湿化。我科2005年8月-2008年8月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采用沐舒坦注射液+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湿化气道,与使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收到较好的防止气道痰痂形成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确保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探讨改良气道湿化方法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6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实验组微量泵连接三通管,前端连接延长管,侧端一次性的氧气管,氧流量为5L/ml.对照组微量泵直接连接延长管.2组微量泵速度均为5~10ml/h.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依从性及气道湿化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湿化效果满意率、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4%、90.0%2.3.3%,对照组依次为67.4%、68.4%、58.1%,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良气道湿化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淑鸿 《吉林医学》2013,(32):6785-6786
目的:探讨呼吸机湿化器用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因不同原因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分别运用人工鼻和呼吸机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呼吸机湿化器气道湿化效果明显好于人工鼻。结论:呼吸机湿化器湿化过程接近生理状况,能够提高呼吸机治疗的舒适程度,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方法与0.45%盐水间断气道内滴注(对照组n=36)对照,观察组(n=43)采用1.25%碳酸氢钠人工气道持续泵入。并检验两种方法治疗后的湿化效果、清醒患者接受程度及人工气道并发导管堵塞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湿化痰液效果满意率达86.05%(P0.05),清醒患者完全接受率为88.89%(P0.01),导管完好率95.30%(P0.01),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25%碳酸氢钠持续泵入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蒋婵娟 《中外医疗》2011,30(23):13-14
目的探讨气道内持续湿化方法对人工气道建立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治疗效果。方法 35例进入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人工气道建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间断给予气道内湿化的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分别观察记录2组患者体温、吸痰间隔时间、拔管时间并进行痰液细菌培养,主要以体温和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判断是否有肺部感染的发生评价疗效,卡方检验方法对临床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例数明显减少,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相比,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加温式湿化器在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脱机后仍需保留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持续加温式湿化器湿化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法)和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无菌注射用水湿化法)各60例,观察2组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加温式湿化器湿化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微量泵持续泵入无菌注射用水湿化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法,具有有效减少并发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明显改善患者舒适度,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林见欢  黎春常  梁肖玉 《广东医学》2006,27(12):1790-1790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对于无机械通气、直接在气管套管吸氧的患者而言,理想的湿化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建立人工气道并连接呼吸机辅助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其它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辅助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后,如何固定好插管位置,如何防止人工气道套管脱出,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人工气道的湿化等护理特点进行护理.结果 26例呼吸衰竭病人建立人工气道后病情稳定,获得满意疗效,4例患者因合并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是治疗和改善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掌握护理特点,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人体的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作用,这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部分[1].因呼吸衰竭而需建立人工气道者,其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因此,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当前,临床上用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各异,效果和并发症也各不相同.2005年8月~2007年9月,对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量注射泵应用于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探索最佳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5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观察2组患者的湿化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且可以大大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朱慧  闫淑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144-1145
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丧失了对吸人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因此,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近年来,临床上用于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各异,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应用较为广泛,2006年10月-2008年3月,对我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行机械通气患者50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