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变化。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检测。结果 鼻咽癌患者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且放疗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较放疗前显著增高(P <0.0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可作为判断放疗敏感性和预测放疗后肿瘤转归的生物剂量计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诱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内文献报道的85例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放射源为60Co、深部X射线和6MVX射线,诱发肿瘤区剂量5800~9900cGy。结果 鼻咽癌放疗后2~26a在面颈部诱发恶性肿瘤,其中癌47例,肉瘤41例。诱发肿瘤治疗后中位生存期42月,肉瘤疗效差。结论 鼻咽癌放疗可诱发头颈部恶性肿瘤,可能与射线种类、照射部位、照射剂量、照射时年龄等因素有关,诱发肿瘤仍有积极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顺铂、持续5-Fu灌注、联合放疗对鼻咽癌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顺铂加持续5-Fu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Ⅲ、Ⅳ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方法 50例Ⅲ、Ⅳ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顺铂加持续5-Fu灌注化疗联合放疗,对照组25例单纯放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半年内肿瘤完全消退率为84%(21/25)。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为94.4%(17/18),对照组分别为60%(15/25)和63%(12/1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而毒副作用相近。结论 顺铂加持续5-Fu灌注化疗联合放疗能提高Ⅲ、Ⅳ鼻咽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放疗后椎体骨髓FDG PET/CT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患者放疗后椎体FDG PET/CT SUV与正常健康人椎体SUV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人椎体相比,放疗后椎体SUV明显降低,并且界限清晰。结论 肿瘤患者放疗后照射野内椎体FDG PET/CT SUV具有特征性,能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放疗科进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病房常规鼻咽癌放疗护理;干预组33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体化教育,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的依从性。观察时间均为放疗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比较对照组及干预组两组患者的放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结果 个体化教育干预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放射性颞颌关节炎、皮肤急性放射损伤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损伤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个体化教育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的依从性,减轻放射性颞颌关节炎及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等不良反应的程度。提高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照射剂量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即CB微核法检测微核率。结果 放疗后,患者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与照射累积剂量呈线性正比关系。YMNF=39.27+0.71X r=0.9720 P <0.01 YMNCF=34.05+0.58X r=0.9782 P <0.01。其中10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疗效较优的6例的微核率明显高于疗效差的4例(P <0.01),而且肿瘤患者的自发微核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 <0.01)。结论 CB微核法在检测理化因子对人体的毒性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咖啡酸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接受4.5 Gy X射线照射的辐射损伤小鼠模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CFA组,观察小鼠30天存活率、体重、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细胞形成单位(CFU-MK)及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和脾脏指数(SI)等指标。结果 CFA组小鼠的30天存活率、体重、WBC、BMNC、CFU-GM、CFU-MK、CFU-S和SI数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 CFA能促进辐射损伤小鼠的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人乳腺癌SK-BR-3荷瘤小鼠研究分次剂量可变(VFS)照射方案的效果。方法 用6组荷瘤鼠进行实验,其中4组用VFS方案照射,1组用等分次剂量(CFS)方案照射,1组不照射作为肿瘤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化及存活天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各照射组的平均存活天数(ASP)均比肿瘤对照组的ASP(25.14d±0.69d)有所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4个VFS方案照射组的ASP都比CFS方案组的ASP(30.80d±6.57d)有所延长,说明VFS方案的照射效果要略好于CFS方案,但统计学处理结果未见差异的显著性。在VFS方案中,剂量递减方案组所获得的荷瘤鼠ASP均略高于其对应的剂量递增方案组,说明剂量递减方案要略好于剂量递增方案,但同样统计学处理结果未见差异的显著性;所有组别荷瘤小鼠的平均体积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其中肿瘤对照组体积增加速度最快。结论 照射剂量相同时,与CFS方案相比,VFS方案,尤其是分次剂量递减方案能延长小鼠生存期,因此该类照射方案可以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氨磷汀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对唾液腺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放射治疗,以面颈联合野为主,肿瘤照射剂量60~70Gy;观察组患者在每次照射前30 min静脉注射200 mg/m2氨磷汀;对照组患者给予同剂量的葡萄糖;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唾液腺功能变化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腮腺的UR30、EF、E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R30、ER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仅EF有所降低(P<0.05),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13例(32.50%)患者未出现口干症状,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两组患者口干程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口腔粘膜炎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Ⅱ级以上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磷汀在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口干症状,减轻放疗对患者腮腺、颌下腺功能的影响,但会增加患者的消化道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照射野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分析肿瘤放射治疗存在问题的各个环节,提出改进方法。结果 改进后的方法可提高放疗照射野的准确性。结论 随着肿瘤放射治疗照射野准确性的提高,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骨转移癌采用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病灶,并行骨扫描(ECT)检查,设对照组40例,予单纯放疗或药物治疗。结果60例观察组患者中,疼痛减轻者总有效率93.3%,经ECT检查影像示有效533%,对照组止痛总有效775%,影像示有效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唑来磷酸的止痛疗效显著,并可改善骨转移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骨转移癌采用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病灶,并行骨扫描(ECT)检查,设对照组40例,予单纯放疗或药物治疗。结果60例观察组患者中,疼痛减轻者总有效率93.3%,经ECT检查影像示有效53.3%,对照组止痛总有效77.5%,影像示有效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唑来磷酸的止痛疗效显著,并可改善骨转移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或下腔静脉癌栓(IVCT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3例肝癌合并PVTT/IVCTT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基础组(调强放疗,43例)和联合组(调强放疗联合奥沙利铂综合治疗,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4.00%,显著高于基础组的27.91%(P <0.05)。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肝损伤、血液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肝癌合并PVTT/IVCTT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试验组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比较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及预后。结果试验组治疗2个月后的血清TSGF、SCC-Ag水平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IMRT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进展,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KM-HL鼠对肿瘤细胞的易感性;对137Cs-γ射线致免疫功能下降的研究,为KM-HL鼠作为实验用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给KM-HL小鼠接上S180、U14和H22等肿瘤,观察其生长情况;使KM-HL受到137Cs-γ线6.5Gy照射后,致免疫功能下降,观察血液、造血系统、脾系数、胸腺系数等免疫指标。结果 KM-HL小鼠接种S180、U14和H22的液体瘤细胞或实体瘤均生长较好;KM-HL小鼠受到照射后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组比有所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近交系KM-HL小鼠可作为肿瘤药物筛选和免疫功能药物筛选的实验用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积1号方对la-795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给40只T739小鼠腋下注射肿瘤组织匀浆复制la-795小鼠肺癌模型,接种24 h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小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开始给药,4组分别为:对照组、顺铂DDP组、肺积1号方组、DDP+肺积1号方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结果]肺积1号方组小鼠体重增加最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于DDP组(P〈0.05);各治疗组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抑瘤率DDP组、肺积1号方组、DDP+肺积1号方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DP组比较,DDP+肺积1号方组效果更好(P〈0.05)。肺积1号方与DDP合用有明显增效作用,抑瘤率大于单用DDP组。[结论]肺积1号方能够明显抑制la-795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与DDP合用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链断裂(DNAsb)单独作为潜在的人体健康危害早期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了正常健康人、肿瘤患者、X射线接触者和肿瘤放射治疗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链断裂。结果:X射线探伤工人、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百分率及DNA迁移距离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结论:SCGE检测DNAsb可望成为患癌风险评估的生物学标志。适合于肿瘤易感人群、辐射敏感人群的筛选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011年3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8例为实验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测定。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均低于健康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显著改变,有助于临床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1例(39.29%),观察组发生率为4例(14.29%)(P=0.01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等评分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给予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确保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