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BZ162《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的编制说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制国家卫生标准《放射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方法 观察并分析了4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和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的患者,并参考了北美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欧洲癌症研究治疗中心(EORTC)和ICRP41号出版物等相关标准。结果 提出了急慢性口腔炎受照剂量的限值、临床表现(包括分度标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结论 本标准有效指导了放射性口腔炎的诊治,规范了放疗患者和放射事故受照人员的生物剂量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国家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方法 参考原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规范了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结论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相似文献   

3.
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9例经临床、CT、MRI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病人行PET检查(2例行PET-CT检查),分析病变的放射性分布,即糖代谢的高低。结果 PET或PET-CT均显示了颞叶较大病变,对脑干病变显示不敏感。结论 PET、PET-CT对中、晚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PET-CT的分辨率大于单一PET扫描。  相似文献   

4.
我国10省市放射性疾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放射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性疾病特点,对每一种放射性疾病制定出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将我国10省市所有已确诊的放射性疾病病例进行归纳汇总分析。结果 放射性疾病中居前3位的是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和放射性皮肤损伤;上世纪60年代诊断的病例最多;工种近80%是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结论 要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剂量监测,以减少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2例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了解和掌握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状况。方法 按照GBZ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根据例1、例2皮肤的受照剂量和临床分析,均诊断为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 电离辐射对皮肤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定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以便对该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有关病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结果 完成了《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的报批稿,对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判定和界定做出明确规范。结论 该标准的判定统一并规范了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一例由于介入治疗所致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例,从而揭示介入治疗时合理降低剂量,进行放射防护的重要性。方法 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受照射史及病理资料。结果 诊断为"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安放冠状动脉支架受到大剂量照射导致皮肤损伤而产生的。结论 介入放射诊疗手术中应切实做好放射防护,尽量降低产生放射性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进行商榷与探讨。方法 针对我国现行的《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GB 20664-2006)标准中关于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剂量限值和核素比活度限值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结果 建议按照"外来剂量+现场本底值"的剂量限值监管模式作相应改进。结论 为制订或修订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限值标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二例放射工作人员急性白血病的职业照射史及临床情况进行放射病因概率分析。方法 依据GBZ97-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附录A计算方法和参数计算病因概率。结果 例1急性白血病病因概率为60.3%,判断为职业性放射肿瘤,例2急性白血病病因概率为45.4%,不能诊断为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结论 通过二例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因概率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的剂量(累积剂量、年剂量)及发病潜伏期对病因概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使用新旧两版标准对电离辐射致眼晶体剂量估算的不同。方法 分别依据新旧两版标准估算一例白内障患者的眼晶体剂量并对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依据新旧两种标准进行估算的结果分别为1.1、2.0 Gy,均达到职业性放射性白内障的眼晶体剂量阈值,旧标准估算的剂量结果高于新标准。结论 新版标准完善了电离辐射所致眼晶体剂量的估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