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间皮素mRN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间皮素mR-NA的表达。结果:间皮素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9%(34/41)与78.6%(11/14),相对含量分别为74.95±22.34、54.45±9.01。子宫内膜癌组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内膜组(P=0.00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分别高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及高、中分化组(P分别为0.000、0.014、0.01和0.034),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219)。结论:间皮素mRNA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有相关性,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王红霞  张贵宇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2):114-117,I000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表达及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KLE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PPARs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罗格列酮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HHUA、KLE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两种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均有PPARαPPARγmRNA表达,未见到PPARβmRNA表达;罗格列酮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结果显示盐酸罗格列酮作用于人子宫内膜癌细胞24h后,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_1期;荧光显微镜,TUNEL检测显示, 200μmol/L罗格列酮作用子宫内膜癌细胞24h后出现典型的凋亡现象,细胞凋亡率为(18.3±1.9)%,与对照组(2.66±0.4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PPARγ途径诱导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Che Y  Yao Q  Dai S  Luo B  Wang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0):608-6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 ,检测子宫内膜癌 (5 2例 )、卵巢上皮性癌 (6 0例 )中PTEN基因第 5和第 8外显子的突变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 :(1)PTEN基因突变率为 2 5 % ,高于正常子宫内膜 (0 ,P <0 0 5 ) ;PTEN基因突变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 <0 0 5 )。(2 )PTEN蛋白缺失率为 6 0 % ,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0 ,P <0 0 5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组织类型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 (P >0 0 5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 :(1)PTEN基因的突变率为 5 % ,与正常卵巢组织 (0 )和良性卵巢肿瘤 (0 )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PTEN蛋白缺失率为 2 3% ,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 (均为 0 ,P <0 0 5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缺失率与其组织类型及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 (P <0 0 5 )。结论 PTEN基因的突变和蛋白表达缺失均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IL 18的表达 ,探讨IL 18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对照组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IL 18蛋白的表达位置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标本IL 18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阳性 ,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的IL 18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1.0 5±0 .4 0、0 .77± 0 .39,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 (1.6 5± 0 .6 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子宫腺肌症组IL 18mRNA表达水平为 1.6 3± 0 .6 0 ,与对照组子宫内膜IL 18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L 18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 ,IL 18mRNA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的低水平表达 ,可能是影响内异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LP-2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LP-2mRNA的表达情况;并用表达SLP-2基因的正义和反义质粒,分别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细胞,RT-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HEC-1B细胞中SLP-2mRNA的表达情况,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形态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LP-2mRNA的表达水平为1.6±0.7,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0.7±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SLP-2基因的正义和反义质粒成功转入HEC-1B细胞中,正义质粒转染后SLP-2mRNA表达水平增加约2.4倍,细胞生长变快,其中G1期减少12.5%,S期增高8.0%;反义质粒转染后SLP-2mRNA表达水平减少50%,细胞生长变慢,其中G1期增高10.5%,S期减少9.8%。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LP-2mRNA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孔祥菊  孔宪超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3):300-301,314,321
目的 :研究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PGP9.5的表达。结果:在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45例(75.0%)表达PGP9.5,而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中仅2例(20%)表达PGP9.5。PGP9.5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PGP9.5在子宫内膜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PGP9.5的表达可作为肿瘤组织侵袭子宫内膜的一个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约占妇科肿瘤的20%~30%,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明确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表观遗传学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广泛参与细胞生理、病理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综述多种miRNA在表观遗传学方面对子宫内膜癌中肿瘤相关基因的主要调控作用,以期进一步阐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为探寻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初治为手术治疗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临床分期术后采用手术病理分期,对这两种分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分期不符合率为45.8%(44/96),其中临床Ⅰ期为24.0%(12/50),Ⅱ期76.9%(30/39),Ⅲ期为5例中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0.3%(8/78),其中临床Ⅰb期为16例中1例,Ⅱ期14.7%(5/34)。子宫外盆腔转移率14.6%(14/96),其中临床Ⅰb期为19例中2例,Ⅱ期23.1%(9/39)。卵巢转移率9.4%(9/96),其中临床Ⅰa期为9.7%(3/31),Ⅱ期为10.3%(4/39)。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7.9%(7/89),其中临床Ⅰ期为4.0%(2/50),Ⅱ期为10.3%(4/39)。大网膜转移率5.2%(5/96),阑尾转移率2.1%(2/96)。经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均与盆腹腔转移有关(P<0.01,0.05)。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前3个因素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较临床分期准确,临床分期尤其是临床Ⅱ期的误差率较高,临床处理上应予重视。子宫内膜癌盆腹腔转移与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58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RPV6的分布及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另取31例正常子宫内膜及13例不典型增生内膜石蜡切片为对照。选取15例子宫内膜腺癌及11例正常子宫内膜新鲜组织标本,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RPV6的表达。结果:(1)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主要位于胞膜及胞浆内,阳性表达率77.6%,显著低于非绝经期子宫内膜组织(100%)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100%)(P0.05),且前者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后二者(P0.01)。mRNA水平研究表明TRPV6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2)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TRPV6阳性表达率为71.8%,显著低于未绝经患者(89.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宫颈受累者TRPV6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未受累者(89.3%vs 67.7%,P=0.039)。结论: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RPV6阳性表达者较多发生子宫内膜癌宫颈受侵,表明钙通道蛋白TRPV6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关系,为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RR)亚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子宫内膜癌及24例正常子宫内膜新鲜组织,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RR亚型α、β、γ在组织中的表达,并根据雌激素受体(ER)α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ERα(+)和ERα(-)者.结果 ERRα、β、γ的 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62, P=0.009; r=0.689, P=0.016 ; r=0.673, P=0.001).内膜癌组织ERα(+)者中,ERRα mR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分别为42%,0.24±0.18)均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ERα(+)者(分别为78%,0.42±0.23;P=0.019,P=0.021);内膜癌组织中ERRβ mR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分别为23%,0.21±0.16)与正常内膜组织(分别为22%,0.27±0.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Rγ mRNA在内膜癌及正常内膜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ERα(+)的内膜癌组织中ERRγ mRNA的表达水平(0.93±0.24)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0.72±0.21,P=0.023).ERRα mRNA表达阳性的内膜癌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患者所占百分比(30%)明显低于ERRα mRNA表达阴性者(70%,P=0.017),但其Ⅱ~Ⅳ期患者及深肌层浸润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0%和78%)均明显高于ERRα mRNA表达阴性者(分别为30%和43%;P=0.017,P=0.033);内膜癌组织中ERRβ mRNA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Rγ mRNA表达阳性的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有转移患者所占百分比(18%)明显低于ERRγ mRNA表达阴性者(58%,P=0.021),但其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P>0.05).结论 ERR亚型可能是ER以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关系密切的又一受体.ERRα可能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指标,而ERRγ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 2 98枚中CK的表达。结果 :(1)在转移淋巴结中 ,CK皆呈强阳性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为 10 0 %。在Ⅰ、Ⅱ、Ⅲc期无转移淋巴结中 ,CK皆呈弱阳性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4 .5 %、15 .1%和 16 .4 % ,3期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Ⅰ、Ⅱ期病例的淋巴结中CK表达在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 3组的组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淋巴管浸润组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Ⅰ、Ⅱ期病例的淋巴结中CK表达及其他预后因素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淋巴结中CK表达、淋巴管浸润、术后治疗 3组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 3组的组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 )对子宫内膜癌的诸预后因素如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中CK表达、淋巴管浸润、术后治疗等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淋巴结中CK表达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的唯一相关因素。结论 :在无转移淋巴结中 ,CK表达与淋巴管浸润有关 ,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微转移 ,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Pak4及其活性形式p-Pak4~(ser474)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Pak4及pPak4~(ser474)表达,应用免疫组化评分半定量分析Pak4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ak4表达分别为4.00±2.88、7.20±1.10、9.69±2.83和12.00±0.00,p-Pak4~(ser474)表达分别为2.87±2.28、6.80±1.10、8.81±3.04及11.60±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4及p-Pak4~(ser474)表达与FIGO分期(P=0.003,0.001)、细胞分化(P=0.001,0.001)、肌层侵犯(P=0.029,0.009)及脉管浸润(P=0.046,0.005)呈正相关。结论:Pak4及p-Pak4~(ser474)在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Pak4可能促进内膜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g YK  Cui N  Li J  Luo B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8):538-542,i002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TG 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PTTG和bFGF蛋白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肿瘤间质MVD;结合临床病理特征、bFGF蛋白及MVD计数进行分析。另选择15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TG基因呈过度表达,内膜癌组织中PTTG 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96%,0.84±0.08)显著高于增生性子宫内膜(分别为60%,0.78±0.06)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分别为33%,0.48±0.12),3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内膜癌组织中PTTG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0%)明显高于增生性子宫内膜(40%)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7%),3组间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极显著性(P<0.01);PTTG基因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有明显相关性(P<0.05),且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内膜癌组织(P<0.05);PTTG基因的表达与年龄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Aurora Ipl1激酶 1(AIK1)mRNA的表达 ,探讨AIK1基因与卵巢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2 7例卵巢恶性肿瘤、15例卵巢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IK1mR NA。结果 :AIK1mRNA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病变 (P <0 .0 5 )及正常组织 (P <0 .0 5 )。AIK1mRNA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分期、腹水等无关 (P >0 .0 5 )。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中AIK1mRNA表达上调 ,提示AIK1基因与卵巢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9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66例,以癌旁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yPCR,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95的表达水平,分析miR-95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iR-95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ISH检测显示,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95阳性表达率为75.76%,与癌旁对照组(25.7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T-PCR结果显示,临床Ⅰ、Ⅱ、Ⅲ、Ⅳ期子宫内膜癌组织miR-95表达水平为1.65±0.11、2.92±0.27、3.44±0.29、5.12±0.41,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miR-95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16±0.46、2.39±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95表达水平为3.42±0.33、3.87±0.49、3.57±0.41,三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95表达水平分别为3.94±0.58、3.70±0.45,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95表达水平分别为3.69±0.44,3.73±0.41,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R-95表达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P=0.010)。结论:miR-95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将其作为子宫内膜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判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细胞角蛋白-20mRNA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巢式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区域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信使RNA(CK20 mRNA)的表达,以了解肿瘤细胞的微转移.方法 取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100枚盆腔淋巴结,巢式RT-PCR法检测其CK20mRNA的表达,同时取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组织及淋巴结20枚作为阴性对照.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CK20 mRNA在Ishikawa细胞及全部1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100%(敏感性100%).而在对照的5例正常子宫组织及20枚正常淋巴结中均未表达(特异性100%).18例子宫内膜癌中有16例经手术病理分期为Ⅰ、Ⅱ期,临床病理检查淋巴结均为阴性;而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有5例CK20 mRNA呈阳性表达,证实有肿瘤细胞的微转移,阳性率为31%.结论 CK20可以作为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微转移的标志物.Ⅰ、Ⅱ期子宫内膜癌中有约31%的病例存在有区域淋巴结的肿瘤细胞微转移,其术后复发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