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医药对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水平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本文旨在探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展密切相关,通过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改善冠心病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揭示血脂异常的改善与冠心病进程、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所谓血脂异常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而言。长期的血脂异常,可使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使管壁增厚、变硬,导致管腔狭窄,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引起血脂异常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其中环境因素、个人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是造成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对预防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血脂调节治疗虽然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消退作用非常有限,但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多种血脂调节药物可有效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是其有效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从而为阐明血脂调节药物在冠心病预防中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龙机关工作人员血脂水平分类及分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石龙职业人群血脂水平分类及分型特征。方法 根据近年1200例血脂调查资料(男女各600例,年龄20—98岁),按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作血脂分类及分型研究。结果 本组人群中40岁以上者只有1/3总胆固醇(1℃)及甘油三酯(TG)都在合适水平,高1℃者超过50%。高1℃明显多于高TG,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比Ⅳ型多2倍。男/女性中约有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女性组达60%,男性中仅有45%HDL-C明显增高;高HDL-C多见于高TC者,而抵HDL-C多见于高TC者。结论 本调查结果示中老年人血脂异常者已达2/3,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明显增高,防治血脂异常应有利于冠心病预防。  相似文献   

5.
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多热量的摄入和缺少运动,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发病率逐渐增多。同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增加,人们必然将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相联系。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是指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死亡的密切关系已不容置疑,迄今大量的流行病学、遗传学、动物实验等基础与临床试验研究均已证明血清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降低LDL-C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与死亡.血脂水平除受遗传、性别、年龄等不易改变的因素影响外,还取决于和脂质代谢有关的可调整的因素,如饮食及生活方式等.因此,饮食与生活方式治疗不仅是血脂异常防治关键,而且应是首选。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第3次报告(NECP ATPⅢ)除继续强化降低LDL-C是主要靶标外,又正式推荐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作为血脂异常防治的首选方案.TLC的基本特点是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和增强运动。  相似文献   

7.
早已认识血清胆固醇总量增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的人群具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病率。此外亦早已明确运动锻炼对血清脂类和脂置白水平有一定影响。本文分  相似文献   

8.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调查资料显示.近20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均在逐渐上升,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如北京等。研究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及早调整血脂异常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25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三酰甘油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也可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我国开展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等宝贵数据,反映了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的主要特征和趋势。通过这些研究不仅看到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群血脂异常的重要作用和不利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在主要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13年国际上颁布的2个血脂指南和建议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就当前血脂异常领域的若干问题达成专家共识。中国血脂异常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唤起行动,积极推进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提高人群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过去十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降脂试验,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应用他汀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无论是冠心病及其等危症,还是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调查资料显示.近20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均在逐渐上升.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如北京等。研究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及早调整血脂异常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的诊断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既往流行病学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风险呈负相关,血清HDL-C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指标.NCEPATPⅢ把HDL-C<40 mg/dl当作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每升高1 mg/dl就能降低2%~3%冠心病发病率.但升高HDL水平就能很好的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吗?CETP抑制剂torcetrapib虽然能升高HDL-C水平,但研究结果却发现其增加了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1].  相似文献   

14.
杨志娟 《内科》2008,3(6):868-869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日益增高。目前公认血脂代谢异常是CHD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ApoA1/B)作为当前冠心病最有价值的危险性预测指标,已成为临床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本文对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脂6项测定结果作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探讨血脂及部分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无狭窄者)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再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测定血脂水平并对其单项血脂和部分血脂比值与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高于正常对照组,载脂蛋白A1(ApoA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冠心病组的TC/HDL-C、TG/HDL-C、LDL-C/HDL-C高于正常对照组,ApoA 1/ApoB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TG/HDL-C、TC/HDL-C、LDL-C/HDL-C值升高,ApoA1/ApoB值降低(P<0.05).结论 血脂和血脂比值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上具有一定意义,血脂比值较单项血脂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代研究表明,血脂异常,尤其是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及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调脂疗法对AS、冠心病(CHD)的防治益处已逐渐被公认。他汀类药药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清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降低总死亡率。本文就此做以下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职工血脂4项水平。方法根据2006年体验职工2016例的血脂4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调查资料(男/女=1069/947,年龄40~75岁),按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对血脂4项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人群中50岁以上者只有1/3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都在合适水平,高TC超过半数。高TC明显多于高TG。男性中约有20%,女性中只有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女性中25%~38%,男性中仅有11%~16%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增高;高HDL—C多见于高TC者,而低HDL—C多见于高TG者。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血脂异常者已达2/3,表明动脉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明显增高,防治血脂异常应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我们去医院化验血脂时,医生常常会让我们检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甘油三酯(T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脂四项”。其中,降低LDL-C是血脂异常的首要治疗目标,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的比值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对68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测定其血脂成分。结果CHD组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LDL-C、TC/HDL-C、TG/HDL-C、LDL-C/H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LDL-C/HDL-C与CHD的相关性最强(OR=3.79,OR95%Cl=1.88-6.14)。结论 CHD患者存在多种血脂异常,LDL-C/HDL-C是一项有较好使用价值的CHD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对34例老年冠心病2以腔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比值和口服葡萄糖负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值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与空腹血脂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且IR指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明显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叶明显负相关,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